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三國好孩子 作者:吳老狼 (連載中)

第九章 要理智

  曹軍來得快,去得更快,才短短兩柱香時間,數以萬計的曹操大軍便已經撤得幹幹凈凈,只留下滿目瘡痍,還有滿身油汁的陶應孤零零的一人。

  看到曹軍守信撤退,徐州城墻上自然是歡聲雷動,無數軍民百姓又唱又喊,又蹦又跳,齊聲高呼陶二公子,互相擁抱和手舞足蹈者比比皆是,喜出望外的陶謙、陶商和陶基一家更是激動得淚流滿面,剛看到曹軍走遠,迫不及待的連滾帶爬的衝下城墻,打開城門迎接徐州功臣陶應回城。

  人群之沸騰,氣氛之熱烈,就連素來看不起陶應的陳珪父子和曹豹、曹宏等人,還有與陶應僅有一面之交關張趙三大猛男,也都是喜笑顏開,振臂高呼,爭先恐後的隨著人群湧下城墻,出城迎接陶應。

  只有幾個人例外,看到陶應安然無恙的從油鍋裡爬出來,劉備的一張白臉先是變成了灰色,然後又變成了鐵青色,因為劉備雖然不知道陶應為什麼能跳進油鍋而不死,但劉備卻非常清楚,陶應這一跳不要緊,整個徐州的軍心民心,就徹底的歸附到陶氏父子的身上了,自己好不容易殺進徐州救援的光彩,也徹底的被陶應的光輝掩蓋了。

  還有糜竺和糜芳兄弟,做為徐州官員的他們看到陶應跳進油鍋又爬出油鍋,不僅沒有半點欣喜神色,反而一起臉色陰沉得可怕,兩雙眼睛也死死的盯到遠處的陶應身上,目光之冰冷狠毒,彷彿恨不得往陶應身上捅上一百七八十刀一樣。

  「壞了!」糜芳忽然低聲叫苦。

  「賢弟何事驚訝?」糜竺扭頭問道。

  「那道箭書!」糜芳臉色慘白的低聲說道:「我沒想到二公子能回來,又怕走漏機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章 二讓徐州

  曹老大的信譽還算良好,說了退兵就真的退兵,從徐州城下撤軍回營之後,立即拔營起寨向兗州撤退,走得還特別急,當天夜裡就撤到了留縣境內,一度危如累卵的徐州州城彭城,也終於轉危為安。再三確認了這一消息後,大喜過望的陶謙連夜遣人寄書,邀請駐紮城外的北海太守孔融和青州刺史田楷移師入城,共同慶祝徐州解圍。

  第二天正午,孔融和田楷率領的兩支援軍一起來到徐州城外,孔田二人命軍隊駐紮城外,僅領十數隨從入城,陶謙親領二子一侄出城迎接,將田楷和孔融請到家中用宴,劉備兄弟和徐州文武盡數入席相陪。席間,已經聽說過陶副主任『英雄事跡』的老實人孔融和田楷少不得對陶應讚不絕口,連連恭祝陶謙教子有方,竟然生出了這麼一個有勇有又有擔當的好兒子,實在是羨煞旁人。

  「二公言過了,言過了。」病情一夜之間好了不少的陶謙連聲謙虛,一雙老眼卻笑得幾乎瞇成一條線,捻著全白的山羊鬍須說道:「這個不孝子,昨日擅自出城送信,幾乎將老朽三魂嚇飛六魄,若非二公與玄德公洪福庇佑,老朽肯定見不到這個不孝子了。」

  「陶府君過謙了。」孔老二的第二十世孔融大笑,發自內心的說道:「如果令公子也是不孝子的話,那孔融還真希望幾個兒子都是這樣的不孝子。陶府君有此英雄之子,不僅是府君之福,更是徐州之福,府君後繼有人,徐州後繼有人矣!」

  「孔北海過譽了,過譽了。犬子庸碌,那敢當孔北海如何讚譽?」

  陶謙再次謙虛,乘機偷眼去看眾人反應,見最有資格繼承徐州牧一職的長子陶商臉上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一章 曹豹有女

  說服了劉備留在徐州,宴會剛一結束,陶謙就與劉備商討起了劉軍屯駐小沛的各種細節,而雙方一個是溫厚篤純,一個冠冕堂皇不肯背上不義罵名,都在談判中不約而同的主動提出讓步,不讓對方有半點為難,所以駐軍細節很快就徹底敲定。

  劉軍駐紮小沛的大概細節如下:劉備軍入駐小沛城池,以留縣為界,小沛極其附屬的徐州城池全部交給劉軍屯田和管理,地方官員也交給劉備任命,陶謙每隔一段時間支付給劉備一批錢糧,允許劉備在控制地內招兵買馬,擴編軍隊,但劉備軍未得陶謙允許,不能南下越過留縣一步,同時到了戰時,劉備軍必須聽從陶謙指揮,與徐州軍隊協同作戰。雙方也不立文書,請孔融和田楷兩個大佬充當中人,見證盟約。

  敲定了這些細節,劉備與孔融、田楷各自告辭,返回各自的軍營休息下榻,年老多病的陶謙也在隨從的攙扶下返回後房休息,陶商、陶應和陶基兄弟則被陶謙派做代表,率領徐州文武官員送劉備和孔融等人出城。陶商兄弟和徐州眾文武領命而行,率眾將孔融等人一直送到城門,與孔融等人拱手告別。

  孔融和田楷等人漸漸走遠,為了接待他們被折騰了大半個白天陶家兄弟和徐州文武全都鬆了口氣,文武官員紛紛告辭回家,陶商也要求陶應、陶基與自己回家,也是到了這個時候,一直對陶謙把徐州讓給劉備一事耿耿於懷的陶基總算是逮到了機會,衝著陶應就是一通埋怨,「二哥,我說你是瘋了還是怎麼了?徐州是伯父基業,將來也是我們陶家兄弟的立足之地,你怎麼動不動就要把徐州讓人?徐州送出去了,我們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原來,從廳外進來這名女子生得奇醜無比,蛤蟆嘴綠豆眼,皮膚如漆,扁平鼻子還有雞胸,頭髮又黃又稀,眉毛偏偏又粗又黑,簡直就是女版鐘樓怪人,走到大街上嚇死三五個登徒子柳下惠絕對不成問題!

  更讓陶應難以忍受的是,這個奇醜女子進得門後,既不說話也不行禮,眨巴著綠豆小眼只是上下打量陶應,看得陶應心裡直發毛,趕緊裝做端酒低頭,躲開那奇醜女子的古怪目光。不過還好,那奇醜女子並沒有在廳中多呆,打量了陶應片刻之後便不聲不響的退出大廳,消失得無影無蹤。陶應也難免心中疑惑,「這丑娘們是誰?」

  「公子,久等了。」又過片刻,曹豹抱著一個酒罈子大笑著回到大廳,一邊拍開酒罈一邊笑著說道:「公子,末將雖從不飲酒,但這罈酒卻是十年之前以高價買到的川中好酒,公子可一定要多喝一些。」

  「多謝叔父,叔父厚賜,小侄虧不敢當。」陶應趕緊謙虛。

  「將軍。」廳外忽然又進來了一個曹府下人,向曹豹行禮說道:「將軍,剛才將軍的千金四處尋找將軍,現在夫人尋她,不知將軍的千金可在此處?」

  「曹靈尋我,何事?」曹豹故作驚訝的問道。

  「小人不知。」下人搖頭答道。

  「公子,剛才小女可曾進廳?」曹豹又轉向陶應問道。

  「適才是有一位女公子進廳,很快又出廳去了,但她並未說話,不知是否叔父千金。」陶應如實回答,同時陶應暗暗嘀咕,「曹豹的女兒?難道就是後來嫁給呂布那個?呂溫侯果然好胃口啊,那種貨色也有膽子上?佩服,佩服!」

  「正是小女曹靈!」曹豹一拍大腿,佯做惱怒道:「這個孩子,見到公子怎麼不說話見禮?真是該打。」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二章 父子

  從曹豹家裡出來時,時間已經是夜裡的二更過半,見天色已晚,疲憊不堪又已有幾分酒意的陶應放棄到城墻上協助陶基巡視城防的打算,領上至今還不能叫全名字的幾個隨從,打著呵欠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剛進到大門,陶應忽然一人攔住,陶應仔細一看時,見這人四十來歲年紀容貌清臒,正是自己便宜老爸陶謙的頭號貼身心腹兼丹陽同鄉帳前都尉曹宏,陶應正要拱手行禮,曹宏一把攔住,低聲道:「公子不必多禮,是主公讓末將在這裡等候你的,主公讓你回府之後,立即到後堂見他。」

  「父親還沒休息?他病情剛愈,則平將軍怎麼不勸父親早些休息?」陶應驚訝問道。

  「勸了,但主公不聽,說是一定要等公子你回來。」曹宏低聲回答,又催促道:「公子,還是早些去見主公吧,都快三更了。」

  陶應猜到陶謙這會還在等自己肯定是有大事,所以陶應也沒有多說什麼,跟著曹宏就直接進到後堂,又一直來到了陶謙的臥房中。

  陶謙的臥房裡儘是藥味,僅點有一盞油燈,陶謙盤腿坐在床上,身邊僅有兩個使女服侍,經常陪伴在陶謙身邊的陶商則不見蹤影,顯是已經回房休息去了。見陶應進來行禮,已經等了不少時間的陶謙露出些微笑,也不讓跪在面前的陶應起身,向兩個使女和曹宏吩咐道:「你們且先出去,吾要與吾兒單獨談話,則平,你守在門前,勿讓他人靠近。」

  曹宏和使女答應,一起躬身退出臥房,在門外將房門輕輕關上,陶謙咳嗽了兩聲,又向陶應吩咐道:「明武,起來吧,過來,給為父捶背。」

  陶應答應,起身坐到陶謙旁邊,一邊小心為陶謙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三章 萬事開頭難

  確認了曹操已經撤出徐州土地後,孔融和田楷一起撤兵走了,這兩位亂世大哥大雖然本事差點,運氣爛點,命也短點,但是在講義氣方面還算不錯,帶著一大幫子弟兄千里迢迢來救老朋友陶謙的徐州,末了也不要什麼報酬,聽了陶謙父子幾句沒營養的感謝話,然後二話不說就帶著弟兄們回去收保護費了,連茶水都沒有多喝幾口。

  做哥們至此,在這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的三國亂世裡,孔融和田楷確實算得上兩個難得的好哥們,所以陶應不僅記住了他們的恩情與仁義,也下定決心有機會一定要報答他們——然後再從他們身上狠狠敲上一筆!

  趙雲也走了,帶著劉備從公孫瓚那裡借來的一千騎兵走了,離別那天,陶應拉著陶商和陶基兄弟一起去給趙雲送行,看到劉備拉著趙雲的手哭得死去活來,趙雲也是哽咽出聲,陶應就明白自己已經幾乎不可能把這個超強武將拉到手了,所以陶應也懶得展現絕對超過劉皇叔的精湛演技,只是鄭重其事的向趙雲道謝,並且告訴趙雲,趙雲只要願意,可以隨時來徐州,徐州的大門永遠向子龍將軍敞開。趙雲禮貌的感謝了陶應的邀請,劉備則在一旁暗暗冷笑,對陶應在自己面前挖墻腳的不自量力舉動嗤之以鼻。

  緊接著,劉備也帶著關羽和張飛走了,帶著他的兩千多平原班底到小沛城駐紮去了,還帶走了陶謙支援的九千石糧食和三十萬錢軍餉,此外還有大量的武器、戰馬、草料、軍帳、鑌鐵和各種各樣的軍需物資,絕對算是撈得盆滿缽溢。

  曹豹和曹宏等徐州重臣都不贊同給這麼多,年輕氣盛的陶基更是堅決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四章(上) 陶應有軍
   
  陶應招兵的時機確實選得不太恰當,徐州剛剛經歷戰亂人口銳減,人口基數大為減少,又時值春忙,鄉村裡進城的壯丁很少,加上曹豹提前十天展開了招兵工作,把合格兵員基本上都挑光了,留給陶應的選擇餘地就少得可憐了,在東門小校場望眼欲穿的等了四天時間,陶應招募到的合格兵員竟然還不到三百人。

  讓陶應更加失望的是,儘管陶應都已經親臨徵兵點號召百姓踴躍投軍了,可是陶應在徐州的巨大聲望卻意外的對招兵工作幫助不大,因為徐州百姓並不傻,他們雖然感激陶應為拯救徐州付出的努力,但當兵上戰場可不是鬧不著玩的,一將無能也是要害死千軍的,泗水河裡被曹軍殘殺的幾萬徐州將士的遺體,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清理干凈,有了這些前車之鑒,有志投軍的徐州男兒自然是更願意加入比較把穩的曹豹隊伍,對初出茅廬的陶應則極端不看好。

  畢竟,陶應迂腐書獃子的名字還放在那裡,捨身救回徐州,也沒有改變徐州百姓對陶應的這個印象。

  還好,陶應好歹還有一個徐州二公子的名頭撐著,雖然陶應不好意思開口求助,但是在聽到陶應招兵遇阻後,不少徐州文武官員和地方士紳還是主動向陶應伸出了援手,或是主動送來家丁,或是到自己土地上的佃農中替陶應宣傳,號召佃農子弟入伍投軍。已經按計劃招滿四千新兵的徐州首席大將曹豹,也沒有計較陶應的拒婚薄情,主動從徐州軍隊裡挑選出了六百經驗豐富的老兵和戰兵,親自送到陶應面前,幫助陶應組建直屬於陶謙的新軍——至少名義上是直屬於陶謙的新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四章(下) 名君子

  陶應的挑兵條件雖然苛刻,但好在可選擇的餘地大,所以用了大半天時間後,陶應終於還是挑滿了八百新兵之數,也是到了這個時候,陶應忽然想起自己練兵過程中肯定會有不少新兵會被淘汰,所以陶應又臨時決定多挑一百新兵為預備,曹豹也沒有反對,微笑著答應了陶應的要求——反正徐州老大陶謙就是陶應的親老爸,徐州的官府衙門就是陶家開的,陶應臨時決定多征一百士兵,在陶謙那裡絕對不會有半點問題。

  至於多招新兵的裝備和軍糧等各種隨之而來的問題,陶二公子和曹大將軍更不用操心,那是陶謙指定給陶應的後勤主管曹宏操心的問題,陶二公子和曹大將軍再怎麼淪落,也肯定不會淪落到曹宏那個位置。

  於是乎,幾經周折之後,咱們陶二公子的新兵隊伍終於七拼八湊的湊滿了九百之數,並於當天傍晚在徐州東門小校場上舉行了成軍儀式——其實也就是站個隊,領軍服軍旗,聽陶應訓幾句話,然後聚在一起吃一頓入伙落草飯,就可以結束儀式去睡覺了。

  考慮到這個時代的士兵文化普遍不高,陶應也沒有發表自己在體制中歷練出來的冗長沉悶演講,站在九百新兵隊伍面前的高臺上,陶應無比直白的直接高叫道:「弟兄們,今天是我們隊伍成立的大日子,別的廢話我也不多說了,我只要你們記住一件事!記住兩個問題!」

  「弟兄們,你們都聽清楚了,從今天從現在開始,你們就是大漢的將士,無論颳風下雨,雷霆雪雹,袖手高坐,每個月都少不了你們三石三斗三升的粟米(漢小石,重約三十公斤)!每年也少不你們的夏單裝,冬皮裘!」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十五章 次等戰馬

  出於對陶應練兵的好奇,根本沒想當兵的林清猶豫再三,終於還是放棄了立即當逃兵的打算,決定再在君子軍裡多逗留上幾天,再觀望一段時間的情況,如果陶應還在讓林清失望,那林清也就毫不客氣的當逃兵了。

  但林清的第二天就後悔了,後悔自己為什麼在昨天晚上沒有逃走。

  興平元年三月初十,清晨卯時,徐州彭城國彭城東門小校場上彩旗飄揚,居中三面白底黑字的青牙大旗,正旗上書『君子』二字,左右副旗各書五個大字,分別為仁義禮智信與溫良恭儉讓五字,旗下九百君子軍將士集合列隊,由陶應親自主持指揮,展開君子軍建軍的第一次軍事訓練。

  或是出於期待,或是出於警惕,更多的則是出於好奇,想親眼看看著名書獃子陶應陶二公子如何練兵,徐州文武重臣全部到場參觀,不僅年老多病的陶謙領著陶商和曹宏來了,曹豹領著一大幫徐州武將來了,陳珪和陳登父子領著一幫徐州地方士族來了,糜竺和糜芳兄弟也領著一幫徐州文職官員來了,還有無數的百姓和有心人,都來到了小校場旁邊,圍觀君子軍的第一次軍事訓練。

  讓曹豹等徐州武將疑惑的是,建軍才第一天,陶應就下令把武器和鎧甲發放到了所有士兵的手裡,絲毫沒有考慮到剛入伍新兵拐帶這些價格昂貴的武器盔甲逃跑的可能。然後陶應的第一道練兵命令,竟然是讓這些新兵穿著盔甲拿著武器跑步,還張口就是要所有新兵跑上十里道路,陶二公子自己也親自參與跑路——提著一根鞭子跟在君子軍士兵的背後跑,誰要是敢偷懶敢掉隊就是一鞭子抽上去。

  負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又等了許久,見陶應始終把訓練君子軍的精力集中在無用的站軍姿上,陶謙終於還是走了,唉聲嘆氣的走了,徐州眾文武如蒙大赦,也是紛紛散去,眨眼之間就走得精光,只有陶謙指定給陶應的後勤主管曹宏因為還有公務,只能留在原地等待陶應結束訓練,但曹宏也沒有興趣再看下去,找了一個陰涼的地方坐下,打著呵欠昏昏沉沉的夢周公去了。

  因為是第一天正式訓練,陶應也沒有往全是新兵蛋子的君子軍將士腦子裡灌輸過多東西,讓君子軍將士把軍姿中最基本的站姿足足練了一個上午,到了午時方才解散,然後讓新兵解散,吃飯休息,然後下午開始正步行軍訓練。

  解散命令下達,紋絲不動站得全身懶散的君子軍將士頓時歡聲震天,無數人一屁股癱坐在了地上,更多的人則是連滾帶爬的衝向伙房。和新兵一起參加了訓練的陶基則滿肚子的火氣走到陶應面前,正準備大發雷霆時,那邊曹宏則快步衝了過來,手裡還拿著兩把羽箭,搶先把兩把羽箭遞到陶應面前,說道:「二公子,按你的吩咐,你點名要的兩種箭都造好了,請你過目。」

  陶基好奇的把目光轉到兩支羽箭上,見這兩把羽箭並一致,一把箭的箭桿很細,鐵箭頭小而尖,另一把箭的箭桿比較粗,箭頭寬而大,陶基不由疑惑道:「箭怎麼也造兩種模樣?有什麼用?」

  「有大用。」陶應也知道得給陶基吃點定心丸了,拿起兩支箭解釋道:「細而輕這支箭,是用來遠射用,可以最大限度增加射程,在敵人射不到我們的地方射殺敵人。粗而重這種箭,是近戰用,射程雖然近,但衝擊力很強,可以射穿盔甲。」

  「是嗎?我看看。」陶基又是歡喜又是好奇,趕緊接過那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