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三國第一強兵 作者:鱸州魚(連載中)

卷四 群英會京畿,誰是大英雄      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


    王羽稍稍出了會兒神,會場的形勢卻是風雲變幻。

    黃蓋的口才算是過得去,但跟李儒這種人比起來,就差得遠了,沒多長時間,就被全面壓制了。但李儒也沒得意多久,因為他的對手不是一個人,壓倒黃蓋,頂多算是個良好的開端罷了。

    先鋒黃蓋的失敗,並沒有打消眾人的士氣,反倒是李儒的尖酸刻薄激起了眾人的新仇舊恨,於是一場激烈的罵戰開始了。

    沒錯,是罵戰,不是論戰,因為李儒根本就沒打算跟眾人好好的辯論,真辯論的話,面對在場這幫人,別說是他,就算是舌戰群儒的諸葛亮,也不可能贏。

    “路中捍鬼袁長水,大名鼎鼎,在京師可止小兒夜啼,讓寡婦閉戶不出,讓道儒名士掩面而走!袁司空因何英年早逝?還不是被他荒淫無恥,倒行逆施的兒子給氣的?”

    “徒具其表劉景升……窩裡強橫袁本初……專偷人妻曹孟德……笑裡藏刀劉公山……好掘祖墳張稚叔……”

    李儒在洛陽這近一年的時間可不是混的,他為董卓執掌諜報工作,在京城各大世家都安插了眼線,得到的各種私密不計其數。李儒的名聲不好,但他也是博聞強記的才子,來之前也是做足了準備,當下揭短駡街,揭得不亦樂乎。

    眾謀臣各有長才,但哪曾想李儒不按正經套路來啊?

    他們可沒學過潑婦駡街,也沒有針鋒相對的資料,翻來覆去的也只能罵幾句國賊、奸佞,哪有李儒不重樣的揭短來的給力?

    “各位,各位,且聽授一言。此人已經喪心病狂,我等也不須與他多說,只管各自回稟,再興義兵。將一眾凶頑一網打盡,到時在洛陽城中聚首,再議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四 群英會京畿,誰是大英雄      一六七章 史無前例


    將眾人的神情看在眼中,王羽對眾人的心思一覽無遺。

    諸侯們都擔心自己將矛頭對準他們,可自己又何嘗願意跟他們纏鬥?

    依照豫州傳回的情報,孫堅和袁術的豫州攻略,遠不像想像中的那麼順利,在打通通往汝南郡的道路之前,孫堅幾乎是一座城一座城的攻過去的。

    到了汝南郡,袁閥的潛勢力開始回應,各地縣城才在屠城和內部不穩的雙重壓迫下產生動搖,出現了不戰而降者。

    孫堅背後有大半個荊州供應,還能在當地燒殺劫掠,以充實部隊,得到補給,結果還戰事連綿。

    換成自己,就算有了大義名分,進軍時不會遇到這麼多阻礙,但戰事一起,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載能結束的,補給又從何而來?

    所以,無論是佔據洛陽,還是攻打某一路諸侯,跟對方爭搶地盤,都不是什麼好主意,只會陷入泥潭,甚至被群起而攻之。

    實際上,就算是董卓,也遠未真正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正如他自己說的,他在關西還有數萬精銳,如果他想,在雍涼拉出十萬大軍也沒多少問題。

    自己想要全取董卓,機會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在陽人之戰結束的第一時間,不理會後路可能發生的變故,分兵兩路,一路奇襲函谷關,一路北上,同時傳信河東,讓楊奉等人封鎖河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拿下董卓。

    錯過這個機會,董卓就有很多應對的方法了,比如從關中調兵,冒點風險,調李傕、董越等人入關助戰。

    說到底,董卓最怕的,只是自己不依不饒的繼續追著他打罷了。

    諸侯們沒有一個省油的燈,不會想不到這一點,之所以還這麼怕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四 群英會京畿,誰是大英雄      一六八章 塵埃落定


    “元常,夭子年幼,尚不識世事入心之險惡,你們這些近臣怎麼也不從旁提點?代夭征討不臣,這種旨意豈是說下就能下的?”

    “大漢開國至今近四百年,何嘗有過這種先例?夭子被董賊挾持去關中,留下一個代夭征討的在中原,這,這叫怎麼一回事啊?”

    “是啊,是啊……”

    大會還在繼續,但很多入已經無心繼續往下聽了,都是留下副手,自己退了席,不約而同的聚在遠處,將鐘繇團團圍在了中間。

    “各位,各位,且聽繇一言……”鐘繇被眾入七嘴八舌的說的頭暈腦脹,他高舉雙手,連喊了好幾聲,才把眾入的聲音壓下去。

    “夭子雖然年幼,但甚有主見,我們做臣子的,只能苦口婆心的相勸,勸不動又有什麼辦法?諸君不在京師,但多少應該知道點風聲吧?當日王羽大鬧河東,夭子見到董賊狼狽而走,曾在金鑾殿上放聲大笑!”

    “待後來知道王羽的身份,陛下更是時時都在關注其入,諸侯聯盟討董,聲勢浩大,卻許久不見成效,縱有幾入奮起而戰,最終也只能鎩羽而歸,只有王家父子既積極又多有勝績。陛下早將其視為了中興良將,下旨封賞又是什麼奇事麼?”

    說著,鐘繇一攤手,無奈道:“繇縱有蘇秦張儀之能,又豈能勸得動夭子?”

    鐘繇這話也算是有理有據了,但眾入卻沒這麼容易放過他,這個封賞確實太過格了,誰聽了也沒法泰然處之啊。

    “雖然如此……”第一個發難的是荀彧。

    “那王羽雖有種種神奇之處,但終究不過弱冠之年,心性入品都未定性,如今雖然有些忠義,但以後又焉知如何?便是當年的霍驃騎,還不是因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四 群英會京畿,誰是大英雄      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


    看著雄姿英發的王羽,張遼的心情很是複雜。

    他本來只是來走個過場,從會盟中,看看中原形勢的走向,以做出對並州軍未來規劃的判斷。完全沒想到會被一個大餡餅砸到頭上,進而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這一切,都是眼前這位少年促成的。

    作為呂布最為倚重的左右手,張遼當然知道自家君侯和眼前這位少年豪傑的恩怨,從後者出道揚名開始,糾纏至今。並州軍之所以反出洛陽,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軍,同樣也是拜王羽所賜。

    不過,他卻不像侯成等人那樣,對王羽憤恨不已,整天念叨著,恨不得寢其皮食其肉。

    兵者詭道也,戰場上本來就沒有留情面的餘地,無所不用極才是常態。君侯會屢次中計,也只能說他的性格被人吃的太透,所以才被玩弄在股掌之上。

    怨,也只能怨自己考慮的不夠周全,勸不動君侯,沒有盡到臣僚的義務了。

    對於王羽,張遼的態度是三分敬佩,七分警惕,哪怕王羽的提案看似對並州軍一點壞處都沒有,也讓他感到非常不安,可左思右想,卻怎麼都想不出此舉當中到底蘊含了什麼玄機。

    他皺著眉頭不說話,王羽主動開口,很關切的問道:“文遠兄,莫非貴軍有何難處,不能成行?”

    “確是有些小難處,河東來洛陽路途雖不算遠,但沿途的補給……”張遼認為,與其自己冥思苦想,莫不如用言語試探,對方雖然是個狡計百出的,但自己也不象自家君侯一樣,只崇尚以力破巧,對計謀什麼的都不屑一顧,結果卻屢屢上當。

    “承蒙君侯高義,舉薦我家將軍駐守洛陽,也讓兄弟們有了個落腳點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五 轉戰三千里,山海氣如虹      一七零章 風雲變幻


    八月時節,秋高氣爽。

    晴空萬里下,正在山野間行進著的,是一支綿延數裡的龐大軍列。

    王羽的隊伍,比他開始預計的要龐大一些,差不多有兩萬多人。其中戰兵有八千左右,剩下的是隨軍的家屬,以及一部分仰慕王羽,願意跟他一起遷移的百姓。

    八千的士卒的裝備武器,加上兩萬人的輜重,還有從幾家諸侯那裡搜刮來的錢,最後就是董卓送來的書。

    即便從東漢算起,大漢朝開國也有近二百年了,加上從西漢遺留下來積蓄,天祿閣內的藏書有著相當的數量。

    這個時代,造紙術才剛剛發明出來不久,紙還沒有全面推廣應用,書多半都是寫在竹簡上的,藏書中,不乏那種用刀刻寫的典籍。

    看到這些,王羽算是深刻理解,為什麼古人寫書的時候惜字如金了。刻竹簡可是體力活兒,寫書的人廢話太多的話,很容易把自己累死,不言簡意賅怎麼行呢?

    由於隊伍龐大,非戰鬥人員也多,所以前進的速度並不快,王羽為了保持軍隊的士氣體力,每天清晨出發,午後即紮營休息,使得前進的速度更加遲緩了。

    從洛陽去泰山,最方便快捷的路徑是沿著黃河行進,河岸兩側都是平原地帶,還能依靠水運來運送輜重。

    不過,選取這個路線的話,路程有很大一段是在東郡境內。如今的東郡,正亂得要命,黑山軍全面越過了黃河防線,正在圍攻濮陽,劉岱留下王肱堅守,自己跑去東阿調集援軍。曹操生怕王羽回到兗州後,引起其他變故,所以也是急不可耐的尾隨黑山軍追了下來。

    總之,那裡亂得一塌糊塗,想太太平平的路過可不太容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五 轉戰三千里,山海氣如虹      一七一章 衣錦還鄉


    泰山郡,地處兗州最東邊,因山而得名。

    元封元年四月,武帝封泰山,禪肅然,濟北王劉寬頗為識相,主動將領地內的泰山一帶的地域獻出,武帝以其地設置了泰山郡。

    數百年過去,泰山郡也是屢經變遷,轄域最大的時候是在漢成帝綏和元年,總領二十四縣,轄下共計十七萬戶有餘,人口高達七十二萬。

    到了漢末泰山郡的轄域已經大為縮水,只剩下了十二個縣,人口更是不足全盛期的半數。

    不過,在王羽眼中,泰山郡境內的繁榮景象,仍然遠遠勝過了洛陽、河東這些地方,比起殘破的陳留、潁川,更是有若傳說中的世外桃源一般。

    亂世中,只要避開戰火,就算很偏僻的窮鄉僻壤,都會顯示出讓人驚豔的繁華氣象。

    何況,齊魯大地,原本也不是什麼荒僻的地方,否則後世的大詩人杜甫也不會發出,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的感歎了。

    時值九月金秋時節,登高遠觀,齊魯大地一片鬱鬱蔥蔥,望不盡的天光山色,如同一塊巨大青翠玉石,遠遠與天海融為一體,一眼望去,讓人有種呼吸頓止,物我兩忘的感覺。

    “王家哥哥,你這詩聽起來意猶未盡,還有下文麼?”直到聽見蔡琰輕柔的聲音,王羽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又吟詩了。

    他不是存心要剽竊,可華夏人就是有這習慣,用詩詞歌賦來表達內心的情緒,自己沒本事作詩不要緊,拾別人的牙慧也一樣可以裝酷。

    不見後世的風景區,都用古人的詩句做宣傳嗎?詩聖的千古名句,與華夏群山之首的泰山,早已不可分割,渾然一體了。所以,儘管王羽不是什麼文化人,依然脫口而出。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五 轉戰三千里,山海氣如虹   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


    奉高王府,盛大的宴會方興未艾。

    除了鮑家之外,泰山當地的豪強世家幾乎都來了,泰山易主已經勢在必行,他們自然要來表達恭順之意。更重要的是,他們要來看看風色,如果能得到王羽的親口承諾,那就再好不過了。

    因為同鄉的緣故,也是因為見過了王羽的軍容,知道難以抗衡,所以,泰山眾豪強對於王羽的抵觸心理不是太強。但王匡在河內的作為,實在很令人擔憂,不來探探口風,他們委實放心不下。

    見過這些人,王羽才徹底明白張邈在路上說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個時代,無論誰掌控了一塊地盤,都要向豪強世家搜刮一通,百姓不是當黃巾造反去了,就是依附于這些豪強生存,剩餘那些獨立生存的,也僅僅是勉強維持,搜刮他們沒什麼效率,說不定還會逼出更多的黃巾來。

    從豪強身上著手就容易多了,搞掉幾個大戶,比逼死幾萬平民收穫還大,錢糧、人口應有盡有,最關鍵是不用大費周章。

    搜刮的重點是,怎麼選擇目標,用什麼方式搜刮。

    許官職拉人投靠是最通常的辦法,據王羽所知,劉表在荊州就是這麼幹的,荊州的四大世家中,他重點拉攏了其中兩個,跟其他兩個也保持了良好關係。

    靠著這幾大世家出錢出人出力,劉表推動了荊州的平定,掌控了大權,或是說是與這幾大世家分享了權力。

    劉表只是最典型的一個,其他諸侯或多或少也都是這麼幹的,韓馥之所以向袁紹靠攏示好,其實也不是他太傻,看不破對方的用心,可是冀州的世家都不肯支持他,他能怎麼辦?

    不過,這個辦法雖好,但卻有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五 轉戰三千里,山海氣如虹  一七三章 青州攻略


    “說起來,此事與鵬舉你幹聯不小……”王匡搖頭苦笑,講述起來。

    在酸棗結交了王羽後,孔融及其身邊的一眾名士都認為,近朱者赤,自己這些人在酸棗之行中,長了不少見識,尤其是在軍略方面。

    回到北海後,恰逢青州黃巾張饒,聚集了二十萬眾,大舉入寇齊國,圍攻青州治所臨淄。刺史焦和不能抵擋,只能在城裡開壇做法,向天禱告。

    孔融這個北海相是董卓任命的,上任時間本來就不長,還有一多半的時間耗在酸棗了,所以他這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囂張的黃巾。

    結果被身邊的名士們一攛弄,他的使命感蘇醒了,回到北海的治所據城後,立刻召集了全郡兵馬,共計三萬余,大舉西進,與張饒戰於臨淄城下。

    那張饒不是什麼名將,手下的二十萬兵馬也是把老弱婦孺都算在內的,雙方的人數看起來很懸殊,實際上差不多。如果再算上被圍攻的臨淄城中的兵馬,官軍的實力遠占上風。

    然而,焦和也好,孔融也好,都是這個時代最典型的那種名士。即:自己沒啥能耐,還不會用人。這二位手下的幕僚,高談闊論起來一個頂八個,一落到實務上,八十個也頂不上一個。

    完美的裡應外合之計,被這二位搞成了各個擊破,被夾擊的張饒,打了一個漂亮的圍點打援之戰。唯一值得慶倖的就是,焦和派出城接應的兵馬不多,被打敗後,焦和也沒敢讓人開城門,臨淄城沒丟。

    攻不下臨淄,張饒也是很乾脆,他直接轉移了目標,追在孔融身後追到了北海,把這位孔夫子的二十世孫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連治所據城都給丟了,一直逃到了朱虛,才算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五 轉戰三千里,山海氣如虹      一七四章 整軍備戰


    “目前做的佈置採取的是雙管齊下的套路,一方面整軍備戰、安頓內部,另一方面健全諜報系統,並以之向青州滲透……”

    “通過保持現狀和書院,可以安定郡內的人心,同時麻痹外部的敵人,讓他們暫時放鬆警惕,消除那些心存芥蒂者的敵視,順便還可以招攬人才。此事就拜託父親和蔡伯父,待青州有進一步的消息後,再設法邀請孔北海等諸君來此。”

    書院是長遠之計,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效果,王羽對這方面也不精通,只打算將架子搭起來,然後就全權委託出去,正好給老爹也找點事做,纏住他。

    短期內,書院就是個幌子,省得其他諸侯盯自己盯得太緊,不好放開手腳。王羽可不想在對付黃巾的時候,被別人從背後偷襲。

    “就這麼辦吧。”兩位老者對視一眼,眼中都有欣慰之意。盛世、中興,往往也意味著文教的興盛,這件事很重要,又不需要勾心鬥角,正適合他們。

    “至於整軍,我是這樣打算的,首先公明的部屬比較特殊,沒有足夠的裝備,很難擴充,所以暫時維持原狀……”

    王羽已經見識過這個時代的陣地戰是什麼樣了,陣地戰用的是混合兵種,不過某些特殊的兵種還是要單獨使用,徐晃統帶的重步兵就屬於這種情況。

    兵為將有,是這個時代約定俗成的規矩之一,實際上,也只有這樣,才會增強部隊的凝聚力,一名外來的武將,若是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地位就會顯得很尷尬。

    王羽不打算壞規矩,目前,他對徐晃的定位,就是專職統帶重步兵,這支部隊攻守兼備,專門用於攻堅,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徐晃的本領。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五 轉戰三千里,山海氣如虹    一七五章 北海來使


    秋意漸濃,從北方吹來的風帶來一絲涼意,樹葉的顏色也變得愈發濃重起來,這是個出遊賞景的好時節。少受戰火波及的泰山郡,就呈現出了一派遊人如梭的繁華景象。

    王羽抱膝坐在一塊探出山壁的大石上,任由猛烈的山風吹在臉上,一邊感受著這份難得的平靜,一邊整理著有些淩亂的思緒。

    那三個來投效的寒門士子,前兩個比較正常,後面那個卻有些不太對勁。

    那個叫徐福的人,比自己大不了幾歲,卻是個有膽有謀的人,自己問那三人,知不知道去青州的危險,其他兩個人都答得中規中矩,那人的回答卻很奇葩……

    “君侯能做得到的事,福為何做不到?青州再兇險,能兇險得過洛陽亦或河東嗎?”即便已經過了十多天,但這句話依然讓王羽記憶猶新,能說出這種話的人,不是真正的智勇雙全之人,就是只會胡吹大氣的蠢材。

    而這個徐福的經歷,讓王羽產生了一絲熟悉感以及疑惑。

    他知道鹿門山,在那裡求過學的高人很多,其中就有一個跟徐福經歷差不多的,那人不但也姓徐,而且還是個喜歡用化名的……

    這位徐福,會是自己想到的那個人嗎?

    單福?

    徐庶?

    王羽不太確定,徐庶名聲不小,但由於其經歷特殊,所以生平事蹟並未廣為人所知,三國演義裡面,甚至都沒有寫出他的結局。

    按照一般的理解,軍師就應該是那些舉止穩重,多智近妖的形象,但那位徐福,卻更像是個初出茅廬不久的遊俠兒,對去青州之事表現得躍躍欲試的,沒有半點畏懼退縮之意,也沒提出要從長計議的打算。

    正因為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