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漫談《焦慮不安與恐懼的消除》

漫談《焦慮不安與恐懼的消除》

                        漫談《焦慮不安與恐懼的消除》


人們一出生就有著焦慮不安與恐懼,因為我們的色身是無常的,又是危脆的,嬰兒一出生,容易受到疾病的侵繫,若照顧不夠細心,隨時也會意外死亡,又如色身不喝水,就會渴死;吃了有毒的食物,就會中毒死亡;被外物重擊,就會傷重死亡。隨時會有種種不可預知的事件發生:就如美國九一一的恐怖攻擊,讓人們隨時感到焦慮不安。也因此,當我們在不安全的環境下,焦慮不安與恐懼就油然的生起,害怕死亡,害怕意外。



在醫學的臨床經驗中,病人突然聽到自己罹患了不治之症,不久於將來,當下都會相當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在臨終之前,往往已不復見對死亡的恐懼感,因為病人已接受即將離世的事實,不得不放下對世間、對親人的擁有。只是這個放下而自在的心,是那麼的短暫。然而,健康的人們,卻因為放不下世間的名利,依戀世間的親情,而無法体會無懼死亡的自在是那麼的殊勝。



死亡並不是結束,死亡只是色身暫時告一段落,就像我們衣服穿久了,一定會穿破,必須要換一件新衣。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在說明現今的色身,只是業力相續的一個點,業相會隨著因緣不斷的在改變,但是業識並不會斷滅,修行是依般若慧來轉識成智。所以會害怕死亡,是對生命牽流的業力真相,茫然無知,就如我們面對一間完全黑暗的寶藏庫,也會有所焦慮與恐懼,打開燈光看到滿室的寶藏後,會露出發現無知的微笑。害怕死亡,也像只是捨不掉對不堪穿的破衣的執著。



有句俗諺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在無限的業識中,能否改變過去不善業,達到究竟解脫,推動力就在當下,所以如何把握當下,乃當務之急。能安於當念,除了必須具備禪定外,對妄念本空的智慧,也是融通,才能當念現觀諸法如幻,生死如幻。由諸法如幻的智慧了解生命只是因緣所現的現象,而後方能無懼生死,方能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時,如實面對。





「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這是一句充滿著生命智慧,在強調人生雖然短暫,但是生命有著珍貴的義意。愛惜色身是珍惜生命,來成就自覺覺他的智慧,自利利他的德業,讓當下生命不虛度。愛惜生命不等同執著色身;執於色身,是欠缺人身無常的智慧。我們無法避開老化、疾病的到來;但我們可以由此因緣,生起面對疾病與死亡的智慧。



有一則佛教故事在啟示我們去認識色身本是無常,明白死亡是人類必然的現象。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母親因為孩子一出生沒多久就往生了,所以痛不欲生,乃至發狂。她抱著孩子到處去求,希望孩子可以再復活,最後求到了佛陀面前,佛陀看到這位母親已經無法冷靜了,只好告訴她:「你的孩子能救活,但是你要先去付出、盡心。」婦人聽到佛陀這樣說,心中燃起一絲希望。佛陀就說:「那麼你去向從來沒有死過人的家庭討芥菜子。」芥菜子在當時是很普遍的,所以這位已經發狂的母親聽到這樣,就把孩子放在佛陀面前,挨家挨戶去找芥菜子。結果,芥菜子家家都有,只是家中從來沒有人往生的,怎麼找都找不到。婦人就在尋問的過程中,逐漸了解色身有生必有死,就這樣,婦人面對了色身無常的事實,回歸了正常的心智。





我們的心理的壓力無法舒解,也會造成焦慮不安與恐懼。比如適婚年齡還期待不到對象,形成自我壓力;或是在工作上,接了新工作,憂心無法勝任的壓力;也有憂心無法勝任父母的責任,以致不敢結婚。尤其現今功利主義盛行,業績壓力,一波又一波的湧過來,在長時間的壓力下,憂鬱症也就注定是未來時代的疾病,也注定了處處缺乏快樂的社會。現在連小學生都有功課壓力,造成嚴重的憂慮,心智成長也因此受到難以彌補的殘害。



我們避免過度的期待或不正確的期待,給自己造成壓力,帶來焦慮。我們要認清自己的能力,努力的去學習,時時改善自己的缺點,而後「凡事盡心即是圓滿」。當父母的,當老師的,都只能盡心盡力的做好自己應盡的責任,但是無法保證他的小孩,他的學生,都能快樂,都能滿願。



無法面對自己的缺點或問題,焦慮不安就更為明顯。覺得自己長得很醜;或者身材很差,以致不敢出去參與社團活動,憂鬱就會越積越深。做了錯誤的決定,不敢面對,焦慮不安必然湧現。或者為了強調自己的特點,故意掩飾自己的重大缺點,比如數目不小的負債。用外表或語言積心的偽裝自己,那偽裝的心態,當下含攝著焦慮不安。



透過不愉快的經驗,比如看到電視播出莽蛇吃下動物、獅子咬人,或者播放有關鬼神怪力的影片,也會在心中留下恐懼的陰影,揮之不去,造成生活上的實質恐懼。比如害怕墳場,害怕太平間,害怕符咒,以致不敢獨自在夜晚的空曠處,或處在森林中。若遇到突然的怪聲、黑影,恐懼就立即生起。要遠離這些焦慮與恐懼,我們要避免去危險的地方,遠離是非場所。



害怕失去所擁有的,焦慮不安就油然生起。害怕另一半不再愛我,憂心公司倒閉,憂心財產被偷、被搶,憂心失業。世間有著數不盡的憂心,然而無常是世間的真相,不論你憂心不憂心,日月一樣不停的在運轉,時光一去不回頭,你終會衰老,會失去青春,也會機能退化而生病。不論感情或事業,都會隨著因緣在起伏;也沒有永遠的順境與逆境,一切人事物有生必有滅、有開始必有結束的時候。小孩會長大,自己也會衰老而死亡,沒有永不變的天倫,也沒有永遠在高峰的事業。正如三國演義一首名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人類的智力對大自然的了解很有限,也無力抵擋大自然的破壞,面對天災,也就有著不可知的恐懼感。比如某些地方時常大地震,造成海潚,對人命與財物造成莫大的威脅。有些是火山爆發的威脅;有的是颱風或颶風威脅。人力對這些大自然的破壞力所了解到的,非常有限,不得不臣服在大自然的力量之下。



一些無知的人們,就會誤以為這些天然災害有著人類所不知的神祇在主導,雖然現在的科技,已能解開許多謎題,也能了解古時候對火神、水神、風神種種宗教與儀式,是多麼的無知。然而,人們尚不能完全了解各種自然災害的原因,以及許多難以解釋清楚的一些怪異現象。比如符咒、法術。面對這些難解的問題時,就會產生不安與恐懼,迷信也會由此生起。古時候,政治領導者會為了權勢,會利用人類對大自然無知的敬畏心,發展成信仰團体,並加以操縱人心,來達成個人擴大權勢的力量,中國的黃巾之亂、義和團事件即是明例。現今的社會上,也常常由新聞看到神棍騙財、騙色,都無非是利用人們無法了解的、無知的敬畏心,來加以恐嚇,或加以利誘,來滿足個人的私欲。



浩瀚宇宙,人類的智力顯得很渺小,一生所能了解的知識很有限。目前不論颱風或地震,人類無法精確的去預知,只能作有限的預防,比如建築物加強它的堅固,來減低地震的威脅。疏導河渠,避免水災,然而不論如何防範,都無避免身命危脆的事實,像九二一地震,即是明顯例子。又如地球自轉的速度越來越快,最後終將爆炸;又如太陽的燃燒,熱量終有燒盡的一天。這些問題,人類都尚無克服的方法,都將印證佛經所說:「世界必然要經過成、住、異、滅的過程」。人們若尚未能認清世間與色身是無常的真相,並且如實的去了解與面對,生活中隨時就會有恐懼不安。



現今資訊快速成長,遠超人們的腦力負苛,我們必須依靠資訊與他人的專業,才能有效避免煩惱與焦慮。遇到人事糾紛,如何保護自身權益,有時要找律師;遇到健康問題,我們要找醫師;遇到電腦問題時,要找電腦專家。政府機關,諸如警察、環保局、社會局等等功能,我們都要有所了解,能讓我們生活有效的遠離一些焦慮煩惱。



獲得欲望的擁有滿足,心就會感到快樂。當感官獲得滿足而快樂的當下,焦慮不安與恐懼也會不見蹤影,也因此人們會不斷的追逐擁有,來滿足欲望。然而,人性對外境的擁有欲望,永無滿足的時候,當努力擁有一百萬時,欲望就會想擁有二百萬;擁有了這新鮮事,日久後,也會失去新鮮的感受;就如吃飽了會再飢餓,宇宙日新月異,潮流不斷的在翻新,欲望也就永無止境的在追逐未來。色身會衰敗,欲望卻永遠填不滿。金錢、物質能滿足感官的剌激,卻無法讓欲望平靜。只要尚未洞澈世事無常,色身危脆的事實,不能少欲知足,對外在的欲望追逐,就沒停歇的一天,欲望未能歇下,焦慮不安就會如影隨形的存在。



貪、嗔、痴是焦慮與恐懼的根源。有人為了貪財,或貪於非份之想,就會做出搶或騙種種傷害他人的事件。也因此,要遠離焦慮恐懼,就要盡量遠離不良的事物與環境,遠離賭場與聲色場所,盡量遠離貪念生起的因緣。心念若欠缺慈悲與包容,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會欠缺協調性,就難以避免人際之間的紛爭,嗔心就由此而起,煩惱與焦慮也從此不安寧。無知的行為會帶來煩惱,乃至於傷害了他人,比如在燃料場所吸煙、或拿危險物品給小孩玩;有的迷信於問神治病,求神發財;或借助不可知的力量來滿足自己的報復心,這些無知的行為,都會造成不可預知的煩惱後果。



佛法的戒、定、慧三學,乃是消除貪、嗔、痴的葯方。避免傷害別人、違反國家法律,來煩惱與焦慮不安,在佛法是屬於戒學;讓心念處於理智中,明白貪、嗔的禍害,令心時時覺醒,不讓貪、嗔之心有機可乘,可以避免焦慮的生起,屬於定學;明白萬法唯心造,善惡業由心所作的結果,不迷於非理性的事物,令心清明覺醒焦慮不安的本質,遠離煩惱,屬於慧學。



心經說「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我們反過來說,有恐怖在於心有罣礙,心有罣礙則必然對現象執為實有感,比如無法消除昨日的惡夢,惡夢很真實在心中顯現,以致心神不自在。有惡夢的實有感,就一定有執現象為真實的自性見,比如誤繩為蛇的事實。會焦慮與恐懼,也一樣是執現象為實有的自性見,要瓦解這自性見,在於洞潵諸法空相的智慧,洞觀焦慮與恐懼本為因緣生,它的本質是虛幻的,而後消除焦慮不安的罣礙,此即是相契諸法空相的般若波羅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