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10招克服惱人的拖延

10招克服惱人的拖延

拖延是經學習養成,你也可以透過學習甩掉陋習。

面對壓力、害怕失敗,甚至力求完美,都讓我們選擇推拖拉。其實,要真正克服拖延,就必須面對自己的既定觀念,以及自己對「失敗」、「完美主義」和「工作倫理」的定義。只要能更有效掌握自己對於工作的想法以及自我激勵的方法,自然就能提升工作效率和生產力。其克服拖延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正面的自我對話

一定要在心中和自己進行正面對話,給自己正面的心智圖像,這樣才能適切導引自己的能量,多締造成果,少庸人自擾。具體來說,應該採取下列方法,讓自己的內在對話從拖延者轉變成行動派,這些方法是:

●拖延者:「我必須完成……」 行動派:「什麼時候可以開始……」
如果一心只想著要做完工作,一定會覺得怎麼永遠都做不完,反而應該去想,自己什麼時候可以著手進行必須完成的工作。只要認清,重點是要讓專案有具體進展,就能夠激發能量並且提升投入的程度。

●拖延者:「這個案子太龐大了……」 行動派:「我可以先跨出一小步……」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有多重大,就會感到不知所措,應該思考怎麼朝正確方向邁進一小步。跨出這一步,再跨出下一步,然後再不斷前進,直到達成目標為止。

●拖延者:「我必須做到完美……」 行動派:「我可以接受自己是平凡人……」
如果告訴自己,打從起步起就要十全十美,就永遠不會接受高難度的挑戰,反而應該容許自己在一開始時犯些錯誤。每項重要的專案一定都會有發展曲線,在初期試行階段一定不會如自己想像得那麼順利。

●拖延者:「我沒有時間休閒……」 行動派:「我一定要花時間休閒,這樣才能……」
如果心裡其實想要從事其他活動卻不得不工作,就會感到憤憤不平,這會讓自己故意拖拖拉拉,心不甘情不願地工作。要排除這種心態,就要答應自己,只要達成專案中的部分工作,就給自己獎勵。
把下面這些話變成自己工作上的箴言:

「我決定要著手進行自己負責的重要專案,一次邁出瑕不掩瑜的一小步,而且要想到,等到自己完成一部分工作,就會有時間用來休閒。」

二、立體思考法和反向行事曆

這些工具是用來對抗對於不知所措的恐懼。如果能夠不再感到不知所措,也就應該能做到不再拖延,兩者通常是相輔相成的。

利用回推法推算進度

如果負責處理規模相當龐大的專案,有時會不知該從哪裡著手。要排除這種狀況,可以嘗試用下列方式,運用立體思考法和反向行事曆:

●檢視整個專案:並且區隔出幾項規模較小的合理階段。要記住的是,不要想一步到位,而是要把各個階段分配到接下來幾天和幾星期之中。

●從專案截止日期回推:並且由後往前訂出自己必須達成哪些里程碑。

為了舉例說明,假設你在4月初接到一項大型專案,必須在 6月1日 完成,反向行事曆就可以這樣訂:
○ 6月1日 :把結案報告在早上9點交到主管桌上
○ 5月28日 :做最後修正,撰寫正式報告
○ 5月15日 :完成報告初稿
○ 5月1日 :完成研究工作,開始草擬初稿
○ 4月25日 :完成電話追蹤訪問,匯整資料
○ 4月18日 :開始電話追蹤訪問
○ 4月14日 :寄發問卷
○ 4月10日 :問卷定稿備用
○ 4月5日 :完成背景研究
○ 4月1日 :和主管討論專案目標

三、入神狀態

工作不要等到想做才做,應該讓自己進到入神狀態,摒除一切雜務,集中全副精力在手邊的工作上。學會隨時能進到入神狀態,就能夠締造更多成果。

讓左右腦一起開攻

職業運動員口中的「進入狀況」,就是要隔絕一切旁騖,達到高人一等的運動表現。只要進到這種狀態,就能發揮出自己的全部實力,而且內心也會相當平靜,可以把壓力轉換成動力。進到入神狀態,就可以同時運用左、右半腦,也就是邏輯和創意。

設計進入入神狀態的儀式

最好要養成小小的儀式,只要展開一項專案就進行這個儀式。儀式如下:

●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深吸一口氣,稍微摒住呼吸,然後把這口氣全部吐出來,反覆進行3次。在吐氣的時候,想像自己釋放了所有感受到的壓力。

●然後就要感覺自己的雙腳,放鬆腿部肌肉,感覺自己肌肉的緊張隨著吐氣逐漸釋放。

大師名言  

※「拖延是透過學習養成的,也可透過學習加以排除,必須設計其他工具來應對自己的恐懼。」——尼爾‧費奧瑞

※「人生中所有最重大、最關鍵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無解的。問題本身是不會解決的,卻會因為人生面臨更緊要的急迫狀況,而逐漸消失。」——卡爾‧容格 瑞士心理學家

在地方法閱讀《大師輕鬆讀》的方法:我的知識會無性生殖

第一眼看到《大師輕鬆讀》,是被中英對照的形式吸引,再進一步細看,才驚覺,那根本是「我的作品」!系統性條目、結構式圖解,沒有什麼比這更熟悉的了。我是個標準的「知識蒐集」愛好者。自從有了電腦以後,這種嗜好變得更方便、更多元,並且讓我的知識快速展現無性生殖能力。

學習有方讓我成為滿分高手

問我怎麼養成這種閱讀習慣的?很難具體回答,回溯起來,應該從國高中開始,便已經逐漸成形。例如國中3年地理,我沒有錯過一題,全拿滿分;歷史一樣手到擒來,都是用同一套方法整理功課。以歷史為例,只要以時間為軸,再從這條主軸拉出一項一項歷史事件,形成次系統、次次系統,那麼便可以整理出整套的中國史;以相同方法把西洋史串連上來,就可以構成完整的人類文明史。過程中,若想要檢視人類工業史、文化史、農業史等次系統,只須把各次次系統從大系統中抽離出來,便輕易可以窺見。

拿到書時,一定不會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都是先拜訪目錄,挑選出感興趣或有需要的章節,自己決定這本書應有的知識系統,然後才按照自己的邏輯閱讀、整理綱要、歸納儲存,然後靜心等候下一次和另一本書的知識系統相遇,擦出新火花。所以你可以想像,《大師輕鬆讀》和我有多麼的靈犀相通,因為「他」已經完全按照我的需求,把所有整理工作完成,只等待和其他知識系統的邂逅。想要自己整理知識系統時,切記一定是想做時才去做,不給自己半點壓力,這樣習慣的養成才會長久,否則很快就會半途而廢。

自用送禮兩相宜

自我訓練除了可以在份內工作派上用場外,整理好的資料,也是與其他人分享時很棒的「禮物」。遇到朋友開心或沮喪時,我都會適時將手邊整理好的「知識雞湯」和他們分享,對我來說惠而不費,朋友們則很享受這份心靈餽贈。如果把這項成果應用在研討會,更是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舉個例子來說,今年3月院內高階主管教育訓練的成長營,院長想將主題設定為討論「執行力與人」,因為成長營準備期間剛好碰上醫院評鑑,兩邊都需要準備龐雜的資料,很花時間,而《執行力》這本書我又剛好沒讀過,匆促之間,只好捨棄該書,直接進入自己的資料庫,「現炒」一盤「綜合執行力」的大菜,提供院長舉辦訓練營之用,效果之好,並在成長營過程引發大家熱烈討論。

所以我深深覺得,閱讀《大師輕鬆讀》的最大好處,除了可以定期快速接收最新資訊外,熟悉系統化閱讀與思考方法,才是這本刊物最大的附加價值。現代人太忙碌、注意力太短暫,這種綱要式的閱讀,剛好符合現代人匆促的生活步調。而養成蒐集思惟的習慣,除了可以將最大量、多元的思惟內化為自己的養分,讓自己每天用不同想法,看待相同的人、事,避免僵化;明顯好處是,讓自己樂於接受改變、不害怕挑戰,遇事不會被動隨著事情窮打轉,而會知道怎麼讓思惟去轉動就可以。這種閱讀習慣不但讓我一生受惠,更重要的是,同時影響我的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他們也找到自己專屬的閱讀方法,養成一生非常重要好習慣。有興趣加入「知識蒐集」的行列嗎?《大師輕鬆讀》真的可以成為你相當不錯的起點。

==================================================================================
類別:創意思考
※《大師輕鬆讀》全球中文版由BusinessNews Publishing Ltd.授權台灣大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inyingjie 金幣 +2 言之有物 2007-12-16 21:18
  • ga032794 經驗 +10 言之有物 2007-12-4 17:23
  • ga032794 金幣 +10 言之有物 2007-12-4 17:23

TOP

太有意思的分享了
感謝你

TOP

it make me go one step ahead!!
thanks for this good magazine amte!!!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