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轉貼]女籃二三事

[轉貼]女籃二三事

在亞青賽結束後,另一支也是揹著國旗出征的是中華女籃隊,她們將參加世錦女籃賽,緯來體育台也將轉播其賽事。而在今天,正好也是WNBA冠軍戰的最後一場,底特律震動隊在主場以80比75力克衛冕的沙加緬度女皇隊,這也是震動隊第二次拿到WNBA總冠軍。而震動隊的兩員大將Cheryl Ford與Katie Smith還沒慶祝完,就要馬上開拔到巴西去。



是的,女籃,就是我這次要講的。



■    分組形勢險峻

對中華女籃來說,這次的分組真是很糟的。中華女籃目前在FIBA排名第24,但是與捷克、古巴與法國分在同組,卻不是什麼好事。古巴排名第5,法國排第7,捷克排第10,從近況跟實力來看,我很難看出中華女籃隊有何晉級複賽的可能性。上次來台灣參加瓊斯杯的義大利呢?對不起,第47。亞洲國家方面,韓國第8,大陸第9,日本第11。



我還不是很確定,這一次到底是不是錢薇娟最後一次披國家隊戰袍。但不管怎麼說,「錢姐」(她比我大,稱她一聲「姐」是應該的)是中華女籃的異數,也應該是台灣女籃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



我很佩服她的一點是,無論是從先發或替補,她都能發揮到自己的功用。她的體能也一直調整得很好,心態也一直保持得很好,這也是一個球員之所以可以保持長青不墜的原因。



錢薇娟退下去後的接班人是誰?我覺得是文祺。



但是中華女籃光是這樣,能維持現在的地位與水準,要有歷史性的突破,這還不夠。這不是教練問題,也不是其他問題,一言以蔽之,「材」的問題。



■    女籃「男性化」將是趨勢

你可以發現女籃球員中,有越來越多球員像男生。這在WNBA裡,相信已經有很多人讓你嚇一跳了。當女子球員可以做到若干男子球員動作的時候,很多情況下,那會是一種致命武器,意思就是,以女籃球員的體能條件是無法防守的。



舉例來說,投籃,到底單手投籃跟雙手投籃,誰比較好?目前為止,你還是可以看到很多女籃球員雙手投籃,很準,也很厲害。但是為什麼男子球員沒人用雙手投籃?慣用手的腕力與臂力有差。單手投籃的優點,在於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出手,包括在跑動當中,而雙手投籃,準的情況都是定點以及在有絕對空檔或有高度優勢的時候。在WNBA裡,用雙手投籃的女子球員也很少了。而在整個籃球技術的演進中,早期開始也是雙手投籃,但在Joe Fulks開始使用單手投籃並取得良好表現後,這已經是技術上的一大突破。



從投籃的例子,你看到什麼嗎?



這也是我覺得,我們女籃要有所突破,需要男教練。男教練會帶來一些新的籃球觀念,「強迫」我們的女籃球員,吸收與接受更多男籃的一些觀念、動作等等,女籃才能有新的元素跟化學發生,從而從質方面產生變化。籃球是一個共通語言,固然不錯,但是男女籃有很多地方是有很大的差異,卻不代表不能共通。既然我們不可能馬上生出一堆180、190公分的女籃球員,那就從技術、觀念上起變化,與男子球員更接近,未嘗不是種努力的方向。



■    女籃球員「高大前鋒」的趨勢

記得我在瓊斯杯轉播中華對義大利之戰的時候,對義大利兩位打過WNBA的前鋒印象深刻。Laura Macchi與Raffaella Masciadri,兩位球員都是身高有183~185cm之間,能上高位進攻、防守,能運球,能砍三分,也很能切入,有速度也有爆發力。我們需要更多這種類型的球員,因為這是國際未來的趨勢。



這有點像是NBA有越來越多的6呎10吋以上球員,變成小前鋒的例子相近。不可否認的,我們會需要一個高大的射手,在三分線外放冷箭而不會被干擾的。我們也需要一個高大的球員,能切能投,讓對手一個頭兩個大。目前我們也有這樣的球員,就是劉君儀,但她還不夠高。



我的意思就是,台灣的女籃球員,雖然第一高度很高的沒有很多,但是180到185cm的球員,還不算少。擴大她們的技術能力,超脫她們過去的位置轉型成小前鋒甚至後衛,是可以一試的。



■    美國「夢幻女籃隊」

總的來說,美國女籃隊目前才是名符其實的「Dream Team」。從1996年奧運以後,以WNBA為主力陣容的美國女籃隊,在世錦賽與奧運會還沒輸過球。這一屆美國隊的名單如下:



Seimone Augustus,6-1,明尼蘇達山貓隊,2006年WNBA選秀狀元;2006年WNBA出賽34場,平均21.9分3.8籃板。



Alana Beard,5-11,華盛頓神秘人隊,2004年WNBA第一輪第2順位;2006年WNBA出賽32場,平均19.2分4.7籃板3.1助攻1.8抄截。



Sue Bird,5-9,西雅圖風暴隊,2002年WNBA選秀狀元;2006年WNBA出賽34場,平均11.4分3.0籃板4.8助攻1.8抄截。



Tamika Catchings,6-1,印地安那狂熱隊,2001年WNBA第一輪第3順位;2006年WNBA出賽32場,平均16.3分7.5籃板3.7助攻2.9抄截。



Katie Smith,5-11,底特律震動隊,她是自由球員加入WNBA,兩度當遠第一隊,兩度當選第二隊的頂尖攻擊手;2006年WNBA出賽34場,平均11.7分2.7籃板3.3助攻。



Cheryl Ford,6-3,底特律震動隊,2003年WNBA第一輪第3順位,Karl Malone的女兒;2006年WNBA出賽32場,平均11.8分11.3籃板。



Michelle Snow,6-5,休士頓慧星隊,2002年WNBA第一輪第10順位,NCAA史上第一個在比賽中灌籃的女球員;2006年WNBA出賽34場,平均13.0分7.9籃板。



Sheryl Swoopes,6-0,休士頓慧星隊,WNBA元老級球員,三次WNBA年度MVP,五次入選第一隊,一次入選第二隊;2006年WNBA出賽31場,平均15.5分5.9籃板3.7助攻2.1抄截。



Tina Thompson,6-2,休士頓慧星隊,WNBA元老級球員,三次WNBA年度第一隊,四次WNBA年度第二隊;2006年WNBA出賽21場,平均18.7分5.6籃板2.2助攻。



Diana Taurasi,6-0,鳳凰城水星隊,2004年WNBA選秀狀元,一次WNBA年度第一隊,一次WNBA年度第二隊;2006年WNBA出賽34場,平均25.3分3.5籃板4.1助攻。



Delisha Milton-Jones,6-1,華盛頓神秘人隊,1999年WNBA第一輪第4順位;2006年WNBA出賽23場,平均14.6分4.9籃板2.1助攻1.5抄截。



Candace Parker,6-3,Tennessee大學即將升大三,2004年美國麥當勞杯高中扣籃大賽冠軍;2005-06年球季NCAA出賽36場,平均17.3分8.3籃板2.9助攻2.4火鍋1.6抄截。



這支美國隊,在WNBA開季以前已經集訓過,但因為WNBA的賽季,以致球員報到比較遲,但應該不會影響整體實力。預料這次的世錦女籃賽,美國隊仍是冠軍大熱門。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