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自傳小說爆紅 北京女農民工不堪壓力躲深山

自傳小說爆紅 北京女農民工不堪壓力躲深山

來源: Epoch Times/日期: 2017-04-27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 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爲拙劣。 ”
  4月24日,隨著微信上一篇名爲“我是範雨素”的自傳體小說一天之內刷爆社交平台,閱讀量迅速突破10萬。文章作者:一位僅初中畢業,來自湖北農村,在北京做育兒嫂的底層打工女範雨素也一夕爆紅。

  這篇萬字長文用第一手的資料,講述了自己的成長及家人數十年來的親身經曆,側面反映了農民工所面臨的各種苦難和社會問題,樸實中不失诙諧。
  網友們評論稱?“沒有激烈言辭,甚至沒有突出的感情色彩,作者是自己人生的親曆者,也是周圍人人生的記錄者。大社會,小人物,躍然紙上。” “範雨素的文章樸實卻有觸動,看似簡單卻又奇妙。”“這篇文章讓我們第一次了解到‘打工文學’這個領域。”
  然而外界突如其來的巨大關注讓範雨素措手不及,她直言自己是靠苦力吃飯,不靠寫文章謀生。
  26日下午,大陸媒體記者經過多方打聽,了解到範雨素因社會壓力過大,已離開北京居住地皮村,“躲”進深山,暫時不願和外界有更多接觸。
  貧苦打工女
  據這篇《我是範雨素》的自傳,範雨素, 44歲, 湖北襄陽人, 家中排行老幺,因生于菊花盛開的時節,母親便“隨意”爲她取名“範菊人”。
  範雨素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其中大姐因發燒去醫治,疑似藥物中毒得了智障,20歲時去世,小姐姐得小兒麻痹症 。
  大哥多次考大學無望,想當文學家跳農門,但要當文學家需要投資。“大哥哥把家裏的稻谷麥子換成錢,錢再換成文學刊物、經典名著。沒有了糧食,我們全家都吃紅薯。”
  範雨素的童年,因爲母親忙不過來,六七歲時就學會了自己看小說,八歲時就看懂一本豎版繁體字的《西遊記》。上學時她的成績一直是班上最好的。
  範雨素上小學時,不光看當時最熱的知青文學,還看《魯賓遜漂流記》、《神秘島》、《孤星血淚》、《霧都孤兒》等。
  “通過看小說,我對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中國曆史、世界曆史了如指掌。只要報一個地名出來,我就知道在世界上哪個大洲。說一條河流出來,我能知道它流向地球上的哪一個大洋。”
  十二歲時,範雨素看了當年最流行的瓊瑤言情小說《煙雨蒙蒙》,便自作主張改名爲“範雨素”,並且在屋裏有空白的紙上,都寫上了“赤腳走天涯”。終于在12歲那年的暑假,她“不辭而別,南下去看大世界了”。
  但因沒有上學,沒有小說看,也沒有母親,在海南島上浪蕩了三個月,她決定打道回府,“一路逃票,回到了家鄉”。
  後來,母親爲12歲的她謀了一份民辦老師的工作。 20歲時,範雨素辭掉家鄉民辦教師的工作來到北京。她說,要看看大世界。但到北京的她並不順利,蹉跎兩年後便草草把自己嫁了,生了兩個女兒。因不堪忍受丈夫的酗酒和家暴,她帶著女兒回到襄陽。
  但按照襄陽農村的傳統,成年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大哥哥像躲瘟疫一樣,讓她趕緊走。
  無奈之下,她帶著兩個孩子再次來到京城,做了育兒嫂,每周休一天,大女兒則在皮村的出租屋裏看護小女兒。
  皮村是位于北京東五環和東六環之間的一個“城中村”。在兩萬多人口中,外來務工人員占據了絕大部分。範雨素是其中一員。
  但她運氣好,做育兒嫂的人家是上了胡潤富豪排行榜的土豪。“男雇主的夫人生的兩個孩子,已是成年人了。我是給男雇主的如夫人(小老婆)看護嬰兒的。”
  但小嬰兒睡覺不踏實,經常半夜三更醒來。“我跟著起來給孩子喂奶粉,哄她入睡。這時,我就想起我在皮村的兩個女兒。晚上,沒有媽媽陪著睡覺,她倆會做噩夢嗎?會哭?想著想著,潸然淚下。”
  受範雨素的影響,她的大女兒也特別愛看書。範雨素陸陸續續在舊貨市場,廢品收購站給女兒買了一千多斤的書。如今20歲的大女兒已經工作,在一家上市公司做速記,成了年薪9萬的白領。
  範雨素還寫道,在多年的打工生活裏,自己不能相信別人了,和誰交往都是點頭之交,有時甚至害怕和人打招呼,甚至曾對照心理學書籍給自己治病,但想到母親的愛,每天都使勁想,心理疾病沒有惡化。
  今年,母親打電話告訴她,當地征收土地建高鐵的火車停靠站,一畝地只給兩萬二千塊。由于孩子都去打工了,只能由80多歲的母親代表她們去鎮政府、縣政府、市政府維權;但因爲被維穩人員拉扯,胳膊被拽脫臼了。維權隊伍裏的隊長更是被打斷了四根肋骨。
  作爲對善良的母親的回報,她說:“我碰到每一個和我一樣的弱者,就向他們傳遞愛和尊嚴。”“我在北京的街頭,擁抱每一個身體有殘疾的流浪者,擁抱每一個精神有問題的病患者。我用擁抱傳遞母親的愛,回報母親的愛。”
  “我的大女兒告訴我,她上班的文化公司,每天發一瓶彙源果汁。大女兒沒有喝飲料的習慣,每天下班後,她雙手捧著飲料,送給公司門口、在垃圾桶裏拾廢品的流浪奶奶。”
  媒體和出版社蜂擁而至 作者躲進深山
  據大陸媒體報導,2014年範雨素加入皮村文學小組,在義工老師的指導下,接觸到了小說架構和寫作技巧,一年後開始嘗試寫小說。
  義務去講課的中國藝術研究院老師張慧瑜認爲,範雨素與他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她豐富的人生體驗和閱讀積澱。張慧瑜說:“範雨素用節制的語言敘述了人生的曲折,用不經意把生活遭遇的波瀾傳遞了出來。”
  小說走紅後,24日下午開始,十多家媒體和出版社蜂擁而至;盡管已經接受了一波又一波的采訪,但範雨素還是在電話中強調,“我真的很不適應媒體采訪,但大家都不容易,我一定要保持尊重”。
  “看著文章的閱讀量像火箭一樣蹭蹭上升,我有點害怕!”在北京皮村租來的小屋裏,範雨素有些慌,“早知道這麽火,我就不寫了,我不想出名”。
  範雨素說,很感謝網友的鼓勵和支持,但自己早已習慣獨來獨往的寂寞生活,對于現在的關注“太不習慣”。“雨素說,這是她生命中偶遇的沙塵暴。”認識範雨素多年的孫恒透露,外界突如其來的巨大關注讓範雨素措手不及。
  26日下午,大陸媒體了解到,範雨素因壓力過大,目前已離開北京皮村,“躲”進深山,暫時不願再和外界有更多的接觸。她的電話也處于關機狀態。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