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美國海軍,當心這三種中國武器

美國海軍,當心這三種中國武器

來源: 觀察者網/日期: 2015-03-20

  美國海軍有麻煩了。在確保全球公共領域的開放與自由這一進程中,它面臨的威脅在成倍增加。大多數威脅是那些我們稱之爲反介入/區域封鎖的戰略及武器系統。在某場危機或戰爭中,像中國、伊朗、俄國、朝鮮(在某些情況下)這樣的國家,以及無數非國家行爲體都會迫使美國出動海軍,從
而讓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而隨著幾年前還是美國及其盟友獨有的廉價武器的擴散——比如各式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水雷、潛水艇等——華盛頓方面正挖空心思消除此類威脅。

  就把話挑明了說吧,來自中國的A2/AD武器系統(觀察者網注:Anti-access and area-denial,美國國防部所造新詞,指反介入與區域封鎖武器,包括先進潛艇、地對空導彈、反衛星武器以及計算機網絡戰武器和技術。這些武器旨在封鎖進入西太平洋地區的通道,或遏制在這片重要海域行動的能力),就是美國海軍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北京已擁有一座先進的武器庫,倘若發生沖突或者戰爭,美國海軍極有可能會在衆目睽睽下陷入許多窘境。我將在下文呈現三種最爲致命的武器,讓華盛頓去仔細掂量——排名不分先後,卻足夠讓它傷透腦筋。

  “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航母殺手

  很明顯,海灣戰爭結束後,中國就開始其強軍之路。而另一場利害關系更切近的事件(觀察者網注:指下文提到的台海危機)則強化了北京的憂懼心理——這股推力讓中國造出了我們這些媒體人稱之爲“航母殺手”或“東風-21D”的導彈。

  1995-1996年的台海危機把當時北京所處的困境展露無遺:在不久的將來,如果面對的是擁有先進武器的超級軍事力量,中國將束手待斃。這一結論主要來自對這次危機的深入分析:北京會被美國航母編隊所震懾,航母編隊的力量足以消減中國在周邊海域、尤其是台海附近的軍事實力與影響。這次危機也指導了中國開發和采購武器系統的思想,意在通過非對稱競爭模式來削弱美國的技術優勢。

  美國在這次危機中所采取的行動對中國未來的軍事政策及軍隊結構有著巨大的影響。美國會在一次支持台灣的軍事演習中部署兩支航母戰鬥群——這是美國軍事實力及威懾力的重要標志。此次危機的長期影響一目了然:中國的軍事規劃者開始進行某種重要的努力,以削弱航母戰鬥群的優勢。爲達成這個目的,他們依靠的是一項已經擁有的技術: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

  媒體對中國擁有可擊沈航母的先進導彈這一新聞的報道,也許還是新近的事,但這一線索可以追溯到1995-1996年的台海危機,以及中國花費了那麽多年來布置A2/AD武器系統這一事實。2009年拉裏·沃策爾(觀察者網注:美國軍事專家,被認爲是研究中國及其軍事戰略學的數一數二的專家)在美國國會上的證詞,就是一個重要例證:

  從1995年到1997、98年,我作爲美國陸軍代表隨員待在北京。在我們的兩艘航母露面之後,一位解放軍總參謀部的高級軍官第一次提到了用彈道導彈襲擊航母這一構想。他還摟住我的肩膀說,我們會用彈道導彈擊沈你們的航母……

  之後中國就著手開發這一被命名爲“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的項目,它是中國軍隊部署的首枚中程反艦彈道導彈(通常被簡稱爲ASBM),能夠擊沈在公海航行的主力艦。這件武器的射程大約超過1500公裏,至少從理論上說,它是第一種可以精確擊沈大型軍艦的彈道導彈。

  這件武器通過一輛機動導彈發射車發射,也許再加上超地平線雷達、衛星追蹤和無人機對其提供制導。它還裝有一個末端機動彈頭,用來尋找目標和破解反導彈系統。假定目標艦只剛好處于導彈的最大射程範圍以內,那麽只消十分鍾就會被導彈擊中。但實際問題在于:這件武器到底有多厲害?最實在的回答就是:沒有人確切知道——至少沒有人公開說自己知道。我還在2012年時就問過大西洋理事會的高級研究員羅傑·克裏夫,在我看來,他給出的答案至今無人能超越:

  ……要記住這個前提,如果中國要用一枚彈道導彈成功擊毀一艘美國軍艦,首先它要偵查到那只軍艦,並辨明這是它想要擊沈的那一類(比方說,一艘航母),然後還得計算出一個相當精確的距離,看是否能擊中它(打個比方,已經過去一小時的衛星圖片就不大能派得上用場了,因爲從拍照時間到現在,軍艦可能已經位移25公裏了),之後還要爲導彈提供中途更新的數據。最後,彈頭還必須要鎖定軍艦,並擊中它。

  而這串複雜的“追殺鏈”爲反擊留下了若幹余地。舉個例子,用以偵測艦只的超地平線雷達會被幹擾、迷惑,或者被破壞;而當成像衛星循著預定軌道經過成隊的軍艦時,煙霧及其它惡劣環境也會擾亂其信號;中途更新的數據會被擾亂;即便導彈已經鎖定了目標,其追蹤儀仍然會被幹擾或迷惑。事實上,最困難的事大約要數攔截導彈了。標准-3導彈裝有外大氣層殺傷攔截裝置,這意味著它只能在導彈再入大氣層前,即其飛行中途截住它。故而護送目標艦只的宙斯盾艦就需要立即發射標准-3導彈,好在導彈重返大氣層之前攔截住它,或者事先在導彈飛行路線下方部署一艘宙斯盾艦。而“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也許還配備著專門在中途施放的“誘餌裝置”,這就會使標准-3導彈的任務難上加難。美國宙斯盾艦上也裝備著標准-2 Block 4 導彈,它們能夠攔截大氣層內的導彈,但“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的彈頭會通過某些高G機動使標准-2 Block 4難以成功攔截它。所有這些在現實中會如何進行,沒人能事先知道……

  但如果這一武器的運作狀況正如其所宣稱的,再加上美國官員早在2010年底就宣稱“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已經達到了初始作戰能力(IOC),並且北京已經花費了若幹年時間來改進這個重要武器。我的建議是:這個武器也許並不完美,但如果被迫在一場愚蠢的戰爭中動用,還是會讓美國軍事規劃者大感頭痛的。記住,單單一擊就足以讓被擊中的航母或者巡洋艦停止運作,成百的海軍官兵會因此失去生命。

  一場致命的飽和攻擊

  客觀說來,這並不是一種武器。但如果在一次大規模進攻中,北京起意要發揮其武器庫內各類巡航和彈道武器的威力,後果也許就是災難性的。

  過去許多年裏有無數學術論文描述中國將如何部署A2/AD武器系統來發動攻擊,但沒有一篇的可信性比得上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一份報告,它是在7年前左右寫的。其作者吉原俊井博士(觀察者網注:吉原俊井就職于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對亞太地區海上力量的評價深受亞太各國軍事專家的重視,是美國軍事智庫中少有的美國通、日本通及中國通)解釋了在一場致命的飽和攻擊中,中國的A2/AD導彈會怎樣集結起來攻破美國和盟軍的導彈防禦系統,其力量又會何等致命:

  ASBM反艦彈道導彈也許不必以攻擊海面艦只的方式來擾亂美國的作戰計劃,只需達到宙斯盾的防禦範圍外沿,就會觸發宙斯盾系統發射寶貴的彈藥

  ……所以即便是精度不高的反艦彈道導彈,也能迫使宙斯盾艦耗盡其彈藥庫存……反艦彈道導彈可以與常規彈道導彈聯合運用,打擊美國海基導彈防禦系統及亞洲的陸上目標——這些攻擊會引發更多的攔截——從而在一場海戰中耗盡美國及其盟軍的持久作戰力。然後北京就能夠通過發動……空中及海上攻擊,讓美國海軍的處境雪上加霜。緊接著水下與海面的巡航導彈發射,中國人民解放軍會從空中進行飽和攻擊,美國艦隊就此被擊垮……

  以上描述的攻擊能取勝的原因很簡單:數量多。即便設想聯合導彈防禦系統的直接碰撞殺傷率達到100%,中國的軍事規劃者也只需要擁有更多數量的導彈,然後接近盟軍,耗盡他們的彈藥。中國軍隊也可以采取另一種法子——先用那些舊式的、並不怎麽精准的導彈作“誘餌”,讓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上鈎,之後才出動那些先進的、更爲精准的反艦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此番過後,盟軍的導彈攔截器已經疲于應對,中國軍隊此時就可動用更爲先進、精准異常的導彈,擊潰美國可能有的主力艦,迫使美國退出戰鬥,或者讓其蒙受大量的人員傷亡。

  水雷

  我們都熱衷于談論那些性感的高科技武器,但許多老式武器的殺傷力同樣致命。盡管中國對此保持低調,但其擁有巨大數量的水雷這一事實確實不容忽視。水雷能在不同場合發揮其影響力,尤其是在某次台海危機中,它們能對美國海軍或者其它盟國軍隊形成巨大威脅。也不只是我這樣在說,安德魯·艾立信、萊爾·戈爾茨坦以及威廉·穆雷在一項我認爲是最全面的中國水雷戰研究中如此解釋:

  ……水雷戰(MIW)代表著中國突飛猛進的現代化作戰計劃中一個充滿活力且雄心勃勃的分支。它顯示出中國不但廣泛吸取了外國的經驗,還擁有令人驚異的豐富傳承。

  中國的水雷庫存不但豐富,極有可能還包含著一些世界上最爲致命的水雷戰系統。在水雷戰技術與概念的發展上,中國處在了最前沿的位置,並且它所擁有的作戰系統是那些發達國家——比如美國——的兵器庫裏所沒有的。中國軍事家對現代戰爭中的人性了如指掌,這一點清楚地表露在中國水雷戰中。確實,中國海軍期刊披露的培訓方案越來越讓人印象深刻,死記硬背、照本宣科的訓練已經不複存在……中國水雷戰理論強調的是速度、心理狀態、迷惑戰術,對新舊技術的運用,以及多樣的部署方法——並且它附加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即美國海軍平台及其水雷戰學說。

  ……對中國水雷戰應當加以重視,因爲它是一種戰爭領域中爲數不多的、一旦與其它作戰方式相結合,就能夠迅速而徹底地打破西太平洋地區軍事平衡的作戰方式。台灣的反水雷船(MCM)軍力最爲薄弱,會在先發制人的攻擊中被摧毀。日本的反水雷艦隊十分精良,但在中國大陸與台灣的海峽沖突中,東京方面的政治動向是未知的。而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美國及其盟軍的反水雷軍力不但規模不夠,也沒有配置成型,因而無法在海上與空中控制權尚處爭奪中的地區運作,“殺出一條血路”。甚至在非爭奪狀態的水域,反水雷軍力也只能緩慢地做出一些顯著的操作變動。因此,中國水雷戰是北京方面的一個重要籌碼……

  總結:

  所有這些潛在的挑戰只是在最近才爲人所理解。美國海軍必須記住,在A2/AD系統的運作和戰略規劃中,一系列A2/AD平台會在近期內投入使用。過去許多年的努力(比如空海一體戰,即如今的JAM-GCC。觀察者網注:Joint Concept for Access and Maneuver in the Global Commons ,大陸沒有官方翻譯,台灣叫機動進出全球海洋聯戰構想,其實只是空海一體戰的重命名)表明,美國軍隊,尤其是海軍,是完全可以應對這些挑戰的。但是,美國仍然面臨著撤出西太平洋的挑戰,因此,美國軍隊能否創新,以保住其軍事領先地位(比如第三次“抵消戰略”),仍然是個疑問。那些支撐美國軍事領先地位的技術與武器平台能否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援?看來不久就會見分曉。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