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為什麽科學家能證明上帝不存在?

為什麽科學家能證明上帝不存在?

​​如果有科學家站出來說:“通過我的研究發現上帝不存在。”那他就已經不再是科學家了,因為“上帝”的概念不是他的研究範圍。

學生提問:
自然科學和宗教有時候很對立,因為從自然科學的角度無法解釋宗教中“死而復生”“超越界”等概念;但另壹方面,很多偉大的科學家都是有宗教信仰的。二者究竟有何關系?

想知道什麽是宗教,我們先談什麽是科學。

法國作家、哲學家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1913—1960年)在1947年出版過壹本小說《鼠疫》(LaPeste)。小說講述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發生瘟疫,突如其來的瘟疫讓人不知所措。政客想利用災難來獲取利益;壹些小人物,憑著兜售各種禁品成為城中的風雲人物;小百姓恐慌無助,日復壹日過著頹廢的生活。而整座城市被重重封鎖,無人能夠自由進出。

為什麽科學家能證明上帝不存在?
阿爾貝·加繆小說《鼠疫》(La Peste)

在壹片混亂中,有兩個人握手言和,壹個是醫生,壹個是牧師。這兩個人得出的結論是:不管有沒有神存在,我們先合作,醫生治療人的身體疾病,牧師安撫人的心靈需求。
在小說中,醫生代表的就是科學,牧師代表的就是宗教。
想知道什麽是宗教,我們先談什麽是科學。
相信科學能解決壹切問題的,本身就是對科學的迷信。因為科學的概念,就是對有限的客觀事物進行研究的壹套理論系統。我們引用壹個標準的關於“科學”的定義來說明:
科學是壹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簡單來說,要判斷是否是科學研究的對象壹定存在兩個必要元素,壹是可檢驗,二是可預測。
科學的專業從業者習慣上被稱為科學家。科學家有壹個鮮明的特色——實事求是。科學分為很多類別,光自然科學就可以分成很多種,比如天文學、生物學、地質學等等。但不論分屬於哪個科學種類,科學家都有壹個原則:只講我研究範圍內的事情。
所以如果有科學家說:“通過我的研究發現上帝不存在。”那他就已經不再是科學家了,因為“上帝”的概念不是他的研究範圍。
科學家從古希臘就開始研究自然界,而自然界用八個字來歸納總結就是“有形可見,充滿變化”;哲學就是要透過充滿變化的自然界,找到背後的根源,探究我該如何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即是“無形可見,永不變化”的本體世界;而宗教家更是直接告訴妳什麽是本體,但這個本體不需去論證。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中,科學和宗教雖有矛盾,但基本上是在各自的範圍,做各自該做的事情。
在加繆的小說《鼠疫》中也是如此。混亂的奧蘭城中,不論是醫生還是牧師,面對的是同樣的人的生命,在這個時候合作,大家做各自能做到、能改善的部分,不論對錯。

諾貝爾獎獲得者,九成以上有宗教信仰

有人質疑哲學和宗教,給出的依據是:諾貝爾獎每年都在獎勵科學家、文學家或者和平人士,卻從來沒有為宗教或者哲學設立過獎項。由此可見,科學家們顯然更勝壹籌。

為什麽科學家能證明上帝不存在?
諾貝爾(1833—1896)在遺囑中,把約920萬美元用於設立諾貝爾獎。圖為諾貝爾獎章。

然而,縱觀人類文明漫長的發展史,只有100余年的諾貝爾獎很難稱之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唯壹正確評判標準;而諾貝爾本人,這位著名的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同時也是壹個哲學愛好者,60歲的諾貝爾甚至成為瑞典蕪普撒勒大學的榮譽教授,講授哲學。
從這壹點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即使是諾貝爾獎的創立者,也並沒有為了推崇自然科學的發展而打擊哲學和宗教。
科學家的態度是:永遠不會說什麽東西是“壹定”的。因為科學家所有的知識都是“到此為止有效”,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明天會出現什麽未知的情況。壹旦出現新的情況,就要修正原來的假設或者理論,然後再去解釋。
壹個人或者壹個學科獲得諾貝爾獎,代表這個領域還有改善的空間。科學家知道自己永遠在完善、在被超越,所以壹直在改善。
舉個例子,瘧疾治療研究曾三次登頂諾貝爾獎,分別是1902年的羅納德·羅斯(Ronald Ross),1948年的米勒(PaulHermann Müller)以及2015年的屠呦呦,其研究結果也非常清晰地證明了人類在對抗這壹疾病的卓越進步。
相比較而言,宗教家說話就比較武斷,為什麽?因為信與不信就是壹線之隔,沒什麽妥協的余地。
但是,我們應該更清晰的看到,諾貝爾獎獲得者九成以上是有宗教信仰的。
達爾文是進化論的創始人,但依然信仰基督教;愛因斯坦曾經表示,他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但是他信仰斯賓諾莎(Baruch deSpinoza,1632-1677年)的上帝;辛亥革命的元勛,推翻了中國幾千年君主專制政體的孫中山先生在彌留之際對他的家人和摯友說:“我是壹個基督徒,受上帝之命,來與罪惡之魔宣戰,我死了,也要讓人知道我是壹個基督徒。”

為什麽科學家能證明上帝不存在?
孫中山(1866年——1925年),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

為什麽偉大的科學家、偉人大多是有宗教信仰的呢?因為自然科學是對“有形世界”的研究;信仰則讓內心有壹個對照力量(超越力量),往往展現為人內在對自我要求的定力。人生就是壹個行路的過程,而信仰可以幫助壹個人隨時隨地的重新出發。
那麽宗教到底是什麽呢?有沒有壹個辦法,像定義“科學”壹樣,定義“宗教”呢?
有的。我用兩句話來形容宗教:
第壹句:我相信,因為祂是荒謬的。
正是因為宗教裏描述的是荒謬的、不合適的、不可能的,才值得人們將其作為壹個“奇跡”去相信,才能讓人懷抱得救的希望,依靠信仰的力量去突破人的理性局限。
當然很多人會說“太荒謬了我不信”,沒關系,那些選擇相信的人不會去質問別人為什麽不信,這跟我要說的第二句話有關;
第二句:我相信,是為了要理解。
當妳相信了某個宗教之後,妳會發現祂的教義和內容都很有道理。所以有宗教信仰的人跟不信仰這個宗教的人有時候會不太容易溝通。但人類世界本來就應該允許大家各自按照自己的良知追求自己的機緣,走上正確的路。

TOP

以下是我從前看過的再加以個人思想去撰寫

其實以現今的角度
部分的科學家(少數)對於上帝存在認為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
他們是以維度空間的論述來說明上帝及其他宗教信仰存在與否
神明所存在維度是目前的人所無法企及的地方
(像是古時候難以想像現在可以在外太空生活一樣)
只是我們無法見得,而非無存在的相對性

再細小說明*靈魂*
現在以科學角度可以說明靈魂也算是一種能量型態
(以楊憲東博士所撰「大破譯」(1996:132-180)一書中認為靈魂是以反物質的陰性能量型態存在,人類的肉體是以陽性物質的型態存在於物質性的空間,靈魂本質上是一種陰性物質的型態,當投胎時結合胎兒肉體存在物質性空間中,隨著肉體逐漸成長而接納許多的生活感受,靈魂以一種超越三度空間形式的記憶能量存在,僅因受制於三度空間的軀體無法超越時間空間的場域,但是單獨存在時卻能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轉瞬間移動於三度以上的陰性時空。)
當然這只是其中的理論
國外也有研究靈魂是電子一種
但也不完全是,僅能夠做類似探測用而已(以我所知)

因為靈魂能量是現今科技還難以解析的能量型態
偏題了~抱歉


為什麼科學家能證明上帝不存在?
因為無法對科學的三大行為
1.觀察  2.假設  3.驗證
的第三項做出驗證
因無法驗證所以不存在,這是當時認定原因


但現今的時代其實多個國家還是針對著上帝存不存在有做一些隱蔽的探討研究
不再像幾十年前一樣,否定上帝(神明)的存在


以上個人言論,可能有不妥的地方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