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北京偃旗不息鼓 南海示弱收戰果

北京偃旗不息鼓 南海示弱收戰果

來源: 多維/日期: 2015-06-17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6月16日舉行了緊急新聞發布會,單獨就中國南沙島礁建設答記者問。一句被單獨提出的信息成爲這一緊急通報的最大爆點:“經向有關部門了解,根據既定作業計劃,中國在南沙群島部分駐守島礁上的建設將于近期完成陸域吹填工程。”



  中國對外公開極具政治敏感性的工程工期非常罕見,輿論普遍認爲這相當于一句蓋棺承諾:中國南海的填海造陸面積不會繼續擴大了。有美國官員甚至稱中國在其中的一處吹填區部署了兩台機動火炮裝置,但目前已經撤走。

  中美軍機5月分在南海島礁對峙的火藥味還未散去,中美在香格裏拉對話會上的互嗆言猶在耳,但是在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訪問美國之後,在美國祭出南海新策略:任何國家都必須停止擴建之後,中國應聲暗示停止擴大吹填。

  一種說法是,在9月的習近平訪美前,中國停止南海擴建是爲訪問營造氛圍的現實需要。也有聲音認爲,中國該吹填的島礁已經吹填完畢,在南海工程建設的後續工作只會轉移到在既填島嶼的設施完善作業中,這就意味著已經占據的將寸土不讓。

  但是暫停吹填,這種微妙的情緒使人或憤慨,或悲涼,但更多還是“沒脾氣”。因爲這並不是中國第一次在中美較量的關鍵接口保持克制。

  中國的“慣美”曆程

  原本美國要派兵南海島礁12海裏是對中國主權的侵犯,奧巴馬史無前例未見範長龍是在規格上對華的傲慢,美國開放讓範長龍參觀的設施同等相比最沒有幹貨。但沒想到範長龍在美國一句 “南海問題只是中美關系中的一個插曲,美中雙方應登高望遠”將矛盾放在了很低的位置。範長龍甚至主動要求美方簡化接待規格程序節約時間談正事。

  原本中國牽頭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是打破西方金融霸權的裏程碑事件,但中國官方卻頻頻沒有出頭的意思。中國總理李克強接受采訪明確聲明亞投行並不是爲了挑戰現有的國際金融秩序,願不斷推進同亞行的合作夥伴關系,希望亞行爲促進亞太地區減貧與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原本亞投行是爲中國“一帶一路”建設服務的銀行,中國卻千裏迢迢歡迎遠在地球另一邊的美國加入。

  原本中國與韓國建立自貿區、與東盟成立命運共同體是對美國在亞太存在的一種對沖, 但是中國卻主動尋求加入美國原本要將中國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就連奧巴馬也自豪地說中國未來有可能加入美國主導的TPP。

  中國副總理汪洋去年12月公開說:“引領世界的是美國。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美國已經主導了世界經濟的體系和規則。中國對外開放意味著我們願意加入這個體系,基本承認這些規則,也願意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倘若還是10年前,中美實力差距懸殊,中美關系的主動權掌握在美國一方,中國需要融入以美國爲主導的國際秩序,對美國保持克制情非得已。但如今中國已成爲帶動世界經濟的一支決定性力量,是美國最大的債主。爲什麽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卻對美國謹小慎微?

  偃旗並不意味著息鼓

  首先,從中美關系的現實來看,北京此舉實際上大有緩和中美關系以減少美國的緊張感之意。

  作爲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倡導者,中國也已然在成長爲大國的路上邁出重要步伐。只不過,逞一時的口舌之快並無益于中國,積極作爲更有可能惹人發疑,甚至進一步加深外部對于“中國威脅論”的印象。中國的“示強”言行的影響範圍不僅僅局限于周邊,即便遠在大洋彼岸視北京爲最大挑戰者的美國實際上都亦感不安。中國有必要明確表態“無意挑戰美國”,以使華盛頓緊繃的神經松弛下來,從而避免對華行爲産生誤判。

  這從本質來觀依舊延續了“韬光養晦”的一貫做法。即使中國經濟總量趕超美國,成爲世界第一,但中國的內政、周邊關系仍然是高于追求世界領導地位的優先事務。除此之外,隨著美國的衰落,中國對于美國的支持,或將有利于中國獲得美國平等維護中國利益的隱性霸權或地區霸權,所以維護美國的霸權和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是中國的最佳選擇。

  其次,美國不斷設立藩籬,中國不斷拆除藩籬。這是國際秩序擺脫意識形態惡性循環競爭的方法,中國不參與冷戰式,不進行冷戰式非此即彼的競爭是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體系,是避免讓小國站隊,避免國際社會被大國綁架的做法。

  第三,中國對美國突然間姿態變化最明顯的節點與民主黨痛失中期選舉的時間點重合,這意味著中國目前的對美國姿態變化與奧巴馬的任期即將結束有關。奧巴馬最後一兩年任期是收割中美關系的好時機。

  對于卸任後准備教授國際政治的奧巴馬總統來說,他已經在卸任前做好了讓自己青史留名的准備。此前,美國與古巴的曆史性接觸已打破冷戰時代的隔閡,美國在伊核危機上與伊朗達成的妥協無不證明了華盛頓其實至少在奧巴馬任內並不希望惹是生非。現在剩下的,沒有什麽事情比起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再平衡”更重要了。習近平今年9月的訪美之行是兩國可以借此來解決共同關切問題的契機。或許奧巴馬在逼迫中國出手,到時候用松口南海問題爲條件,換取中國在協助美國解決塔利班、“伊斯蘭國”(ISIS)或烏克蘭問題的上的全力以赴。

  說到底,只有在中國問題上下手,奧巴馬才能利用外交成果獲得“回春”。事實證明,派克裏赴索契同普京談判,急于從烏克蘭脫身;在美國與塔利班武裝談判時,泄露出來的照片出現中國官員的身影;仿佛一夜之間,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像溝通好了一樣,集中精力猛攻南海。這些都說明,奧巴馬或許才是最按耐不住的一個,他比任何人都希望促成中美關系中的實質“幹貨”。

  眼見著習近平實現自己宏偉的“一帶一路”到了關鍵時刻,看准奧巴馬政府的心理預期,抓緊時間辦正事才是要緊。因此爲了實現良好的合作談判氛圍,中國在不斷給中美的緊張降溫。

  事實也印證了中美之間並非表面上那麽劍拔弩張。範長龍訪問期間中美之間達成了一系列共識。中美兩國簽署了《中美陸軍交流與合作對話機制框架文件》,並決定增加《海空相遇安全行爲准則諒解備忘錄》中關于空對空的內容,以避免兩國軍機相遇時發生誤判或者意外事件。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關友飛表示,基于該行爲准則,中美雙方的軍隊可能將于明年舉行陸上聯合演習,以確保准則的條款能夠得到正確執行。

  正如範長龍見美國放防長卡特時引用的“望遠能知風浪小,淩空始覺海波平”,認爲南海只是中美關系中的一個插曲,美中雙方應登高望遠,關注更多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如今中美之間都有達成共識的願望,也都十分強烈,這輪中美風浪將盡快迎來海波平的一天。屆時,習近平和奧巴馬都將收割中美關系的各自成果。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