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資訊教學]PC錯誤訊息及簡易故障排除一覽表

[資訊教學]PC錯誤訊息及簡易故障排除一覽表

※《BIOS錯誤﹝故障﹞訊息》:

01.「BIOS ROM checksum error-System halted」:BIOS ROM資料錯誤,即升級BIOS碼版本不符,載入系統失效。
     →重燒BIOS晶片後換裝。

02.「CMOS battery failed」:主機板鋰電池〔3V〕失效〔沒電了〕。
     →更換主機板鋰電池。

03.「CMOS checksum error-Defaults loaded」:BIOS 設定錯誤或逸失。a. BIOS設定錯誤;b. CMOS電池電力不足。
     →a. 開機時進入BIOS設定,選擇「SAVE & EXIT SETUP」重新儲存設定;b. 更換主機板CMOS電池。

04.「Keyboard error or No keyboard present」:a. 鍵盤未接上或未正確連接;b. 或主機板上之鍵盤插座失效;c. 或主機板上鍵盤控制晶片故障;d. 或鍵盤本身故障。
     →a. 重新接妥鍵盤;b. 主機板送修;c. 主機板送修;d. 更換鍵盤。

05.「Keyboard is locked out-Unlock the key」:鍵盤遭鎖住無法使用。
     →打開機體外殼之鍵盤鎖裝置。

06.「Memory test fail」:BIOS自我測試記憶體失敗。a. 記憶體安裝錯誤;b. 記憶體故障;c. 記憶體不相容。
     →a. 重新安裝記憶體;b. 更新記憶體;c. 更換相容廠牌、規格記憶體。

 
※《硬碟錯誤﹝故障﹞訊息》:

01.「Bad or missing command interpreter」:根目錄的command.com遺失或毀損。a.誤殺該檔;b. 該檔舊版蓋掉新版;c. 病毒侵入毀損該檔。
     →a. 以DOS磁片開機,重拷command.com至C碟;b. 以DOS磁片開機,重拷該檔至C碟;c. 以DOS磁片開機,重拷該檔至C碟┼掃毒。

02.「Cannot load command, system halted」:無法載入command.com檔。a. command.com版本錯誤;b. command.com毀損。
     →a. 以DOS磁片開機,重拷command.com至C碟;b. 以DOS磁片開機,重拷command.com至C碟。

03.「Disk boot failure」:啟動硬碟失敗。a. 硬碟開機磁區故障;b. 硬碟控制卡故障。
     →a. 硬碟分割(FDISK)+低階格式化(formAT);b. 更換IDE硬碟卡。

04.「Invalid partition disk」:硬碟分割表錯誤,BIOS抓不到硬碟。
     →以DOS磁片將備份MBR資料回存硬碟+重新實施硬碟分割(FDISK)。

05.「Invalid system disk」:a. 舊BIOS(28支接腳)不支援較新(大)硬碟;b. FLASH BIOS(32支接腳)之BIOS碼版本不支援較新(大)硬碟。
     →a. 換裝FLASH BIOS晶片;b. 升級FLASH BIOS晶片之BIOS碼。

06.「Missing operation system」:FDISK後,未低階格式化〔formAT〕。
     →以DOS磁片開機,鍵入formAT C:/S後ENTER,進行硬碟低階格式化。

07.「Not found any (active partition)in HDD」:FDISK後,未設定開機分割區。
     →重新進入FDISK畫面,選「Set active partition」設定開機分割區。

08.「NO partition bootable」:FDISK後,未劃分若干分割區。
     →以DOS磁片開機,執行FDISK分割硬碟磁區(1至多個分割區)。

09.「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DOS開機三個檔案〔含兩個系統檔msdos.sys與io.sys,及一個MS-DOS程式檔command.com〕遺失。
     →以DOS磁片開機,鍵入SYS C:後ENTER,進行拷貝開機三檔案。

10.「Press a key to reboot」:與07.同;FDISK後,未設定開機分割區。
     →重新進入FDISK畫面,選「Set active partition」設定開機分割區。


※《軟碟錯誤﹝故障﹞訊息》:

01.「A:drive error」:軟碟A槽故障,BIOS無法偵測到A槽。
     →檢查A槽之軟碟排線及電源線重新接妥。

02.「Data error reading drive A」:軟碟A槽無法讀取磁片〔已霉損〕。
     →將舊磁片資料複製,拷存到新磁片後,即丟棄勿用。
   
03.「Floppy disk(s) fail」:軟碟機故障,BIOS無法偵測到A槽。
     →檢查A槽之軟碟排線及電源線重新接妥。

04.「General failure ready drive A」:a. 軟碟A槽內之磁片尚未格式化;b. 軟碟A槽髒污。c. 軟碟A槽故障毀損。

     →a. 將磁片formAT後再使用(或更換新磁片);b. 軟碟機拆卸清洗後重新安裝。c. 更換新軟碟機。

05.「Not ready reading drive A」:a. 軟碟A槽未備妥;b. 軟碟設定錯誤。
     →a. 移出毀損磁片,放入新磁片;b. 重裝軟碟排線及電源線並設定。

06.「Sector not found reading drive A」:軟碟A槽無法讀取磁片〔已霉損不堪用〕。
     →將舊磁片資料複製拷存到新磁片後,即丟棄勿用。

 
※《DOS錯誤﹝故障﹞訊息》:

01.「Bad command or file name」:a. 鍵入的指令有誤;b. 找不著該指令。
     →a. 鍵入DIR查看目錄並重拷該指令;b. 切換到正確PATH指令的目錄內。

02.「Insufficient disk space」:a. 硬碟空間不足;b. 軟碟空間不足。
     →a. 以del或deltree指令清理硬碟;b. 以del或deltree指令清理軟碟。

03.「Access denied」:無法刪除唯讀檔〔R〕及隱藏檔〔H〕檔案。
     →鍵入ATTRIB A.DOC -H -R後,執行刪除A.DOC檔案之隱藏檔及唯讀檔。

04.「Program too big to fit in memory」:擬執行之檔案太大,無法載入記憶體內:a.該檔案已毀損無法執行;b. 該檔案已中毒無法執行。
     →a. 以del指令刪除該毀損檔案;b. 以防毒軟體掃瞄→清除該病毒檔。

05.「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擬切換的磁碟代號錯誤。
     →查明正確的磁碟代號後切換。

06.「Invalid path, not directory, or directory not empty」:無法以RD指令刪除空目錄。
     →改用del或deltree指令刪除含有檔案之目錄。

07.「Out of environment space」:以SET指令所指定之環境變數過多,造成儲存環境變數空間(environment space)之不足。
     →鍵入SET SCREENTHIEF後按ENTER,執行清除非必需之環境變數。

08.「Write protect error writing drive A Abort, Retry, Fail?」:無法寫入「已設定防寫保護」之A碟。
     →關閉A碟磁片之防寫保護設定→打入R鍵。

TOP

謝謝大大的分享   有了這個以後電腦出問題  就不會手忙腳亂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