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油品換著吃,勿「從一而終」

油品換著吃,勿「從一而終」


(圖/取自網路)


黑心油亂台,到底油該如何吃,也讓許多民眾傷透腦筋。專家表示,最重要是「不要一桶油用到底」,最好吃多種油,每天以一比二的比例,吃下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除可分散固定吃某種油的風險,還能均衡攝取不同油品的營養成分。



均衡攝取分散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韓柏檉昨說,以往認為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如橄欖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等,比富含飽和脂肪酸的豬油、牛油、椰子油及棕櫚油等較健康,但去年發生橄欖油摻銅葉綠素,造成不少人怕吃前者,今年又有豬油混餿水油、飼料油,讓人更無所適從。


韓柏檉表示,吃一公克豬油和植物油,前者在體內產生的膽固醇量,比後者高一倍,太常吃豬油,血脂、血糖、血壓、尿酸及膽固醇都可能偏高,但不代表含飽和脂肪酸的油都不能吃。他認為油品應分散風險,每天最好攝取一份含飽和脂肪酸的油,配兩份不飽和脂肪酸的油,也可均衡吸收多種油的營養。


書田診所家庭醫學科主任康宏銘建議,依烹調方式用油,若高溫且長時間煎煮或油炸,應選豬油之類,如低溫拌炒便用大豆油這類油,而非每餐都用同種油。


另網路傳言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經高熱處理易劣化,比豬油更不健康,吃了恐致癌。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說,這類油若精煉過,穩定性皆提高,某些大豆油到攝氏兩百度還不會發煙變質,勿因傳言大量改吃豬油,否則可能還沒得癌,先死於心血管疾病。



新舊油不可以混用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主任陳俊榮則提醒,食用油應避免重複使用,若覺浪費,可油炸後濾除殘渣再低溫貯存,但僅限隔天用後即丟棄;新、舊油避混用,油色變深,或油炸時白色小泡超過鍋子一半面積,代表已劣變,應即換油。



使用食用油須知

●不要「一桶油用到底」,不同烹調方式應用不同油。
●高溫且長時間煎煮、油炸,應選用豬油、牛油、椰子油或棕櫚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品,油較不會變質。
●要低溫拌炒,應選用大豆油、葵花油及橄欖油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品。
●最好每天都吃到「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理想份量比例是1(飽和):2(不飽和)。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