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善顏善語善心地 口齒伶俐莫惡語

善顏善語善心地 口齒伶俐莫惡語

善顏善語善心地 口齒伶俐莫惡語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記載:從前,在廣嚴城一次大節日時,五百個漁夫在眾人的幫助下,費盡全力捕到了一條龐大的摩竭魚。這條魚形狀怪異,有人頭、馬頭、象頭、牛頭等,長著十八個頭、三十六只眼睛。大家見後覺得特別稀有,輾轉相告,引來了眾人的圍觀。
  
  這時,佛陀也帶領諸位比丘來到河邊,以神通加持摩竭魚回憶起前世,講說人語:原來,此魚在人壽兩萬歲的迦葉佛時期,名為劫比羅,其父是位外道婆羅門,學識淵博、智慧超群,除佛的聲聞弟子外,再無有出其右者。劫比羅長大後,父親臨終前囑咐他:“我去世後,你去諸大辯論場所都無須疑懼,但唯有迦葉佛的聲聞弟子,因彼宗甚深難測,世論不能折服,俗智難以了知,千萬不要跟他們辯論,否則難以取勝。”
  
  後來,國王有一次舉行大型辯論賽,劫比羅技壓群雄、大獲全勝,保住了國王先前賜封給父親的封邑。母親因顧慮佛的聲聞弟子會辯敗劫比羅,現有的封邑仍可能失去,就要劫比羅不顧其父親的遺囑,去與比丘們辯論。劫比羅前去試探,結果發現無力折服比丘。母親便讓他出家,待學完三藏佛法後,再與比丘們辯論。
  
  劫比羅遵母命出家後,廣學三藏,成了大法師,辯才無礙。這時母親催促他摧伏佛的聲聞弟子,劫比羅說自己只精通教理而未證聖果,而其余比丘教證俱通,勢必難以摧伏。但母親仍再三堅持,劫比羅無奈只好登上法座,初說正法,後說邪法,結果遭到諸比丘呵責。母親見後心生一計,讓劫比羅再次說邪法,被比丘們呵責時,口出惡言咒罵比丘,比丘們聽到咒罵必定默然不答,這時圍觀的人便會以為比丘辯敗而無法作答。
  
  劫比羅天性孝順,因而再次辯論時,按照母親的要求,在理屈詞窮時,咒罵比丘們為馬口、駱駝口、獅子口等,這時部分比丘果真閉口不言,大家就以為他辯贏了。(一般來講,脾氣特別不好的人罵人時,智者誰都不會搭腔。)事後母親大喜,讓劫比羅還俗回家。但劫比羅因在僧團中呆了很長時間,對佛法已生起信心,故不願回家,並發願在生死輪回中,再莫遭遇如此惡知識母親。然而,因他惡口詈罵僧眾,命終後墮為摩竭大魚,感受了無量的痛苦。
  
  這個公案,法-王如意寶經常都會講,還有法-王的上師托嘎如意寶也常提起,並要求所有眷屬和弟子不能給人取綽號。在我們學院,以前法-王如意寶講《百業經》時,特別希望聽受的人越多越好,但不少法師認為《百業經》只是故事,沒有什麽不懂的,當時就以各種借口出去了,上師顯得很不高興。其實惡語的果報相當可怕,如果不懂這一點,沒有這種因果基礎,那密法聽得再多也沒用。所以,大家以後在這方面一定要註意。
  
  還有,過去一位比丘尼,稱呼其他比丘尼為“母狗”,結果自己五百世生為母狗。這個故事出自《百業經》,經中說: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城中有一條母狗,它前世是迦葉佛時期的比丘尼,講經說法非常厲害,得到的供養也特別多。後來,她發心將所得的財物供養僧尼二眾,以維持他們的生活。有一次,她遇到急事請僧眾幫忙,但大家誦經很忙,不能舍離善法去幫她。於是這位比丘尼心生嗔恨,口出不遜道:“我平時對你們以財供養,事事關照,可我遇到急事,你們誰都不肯幫忙,一點良心也沒有,簡直像母狗一樣!”由於她惡口謾罵僧眾,最終五百世中都轉為母狗。諸如此類的實例多之又多。
  
  所以,我講《極樂願文》時也說了,平時不管在居士團體還是出家僧團中,都不要罵別人是什麽動物,或以“瞎子”、“胖子”等名稱取笑他人。我學校裏就有個孩子,眼睛不好,別人常取外號嘲笑他,致使他在人群中特別自卑,好像活在人間沒有意義,人生過得非常可憐。所以,我們看見身體有殘缺的人時,千萬不能說難聽的話去傷害他。
  
  甚至說些讓人不歡喜的話語,也要盡量制止。有些人見病人身體憔悴,臉上皺紋比較多,就大驚小怪道:“啊!你那麽難看,頭發都白了,皺紋這麽多。哎喲,完了完了,你現在沒有希望了……”本來別人有許多美德,也有一些莊嚴的部分,但他卻視而不見、避而不談,非要把人家的缺陷拿出來放大。這樣的話,如果對方特別執著這些,就會痛苦萬分:“嗚嗚,所有人都覺得我老了!”因此,我們作為大乘修行人,護持別人的心很重要,與此同時,口裏也不要說惡語,如果能這樣,《受十善戒經》中雲:“若能不惡口,是名大丈夫,人中端正者,一切皆樂見。”
  
  否則,有些人口齒伶俐、吹毛求疵,大家都不敢接近他,一接近的話,要麽說你的缺點,要麽說你的過失,贊嘆的詞基本上沒有。這種人說過失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什麽詞都會用,而一講起功德就噤若寒蟬,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我們平時在說話時,要和和氣氣、溫文爾雅,盡量不要說很難聽的語言。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菩薩顯現上跟凡夫一樣,有病有痛苦,平時也要吃飯走路,猶如混在人群中的便衣警-察,裝得特別特別像,根本看不出哪些是菩薩、哪些是凡夫,因此,我們理當對一切有情都觀清凈心,宣說稱贊他人的功德。不然,如果對一位菩薩妄加誹謗、惡語中傷,這比殺害三界所有眾生的罪過還嚴重。喬美仁波切在《極樂願文》中也說:“誹謗菩薩之罪業,較殺三界有情重,發露懺悔無意罪。”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