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蘿蔔:菜之王

蘿蔔:菜之王

以往讀“野人獻曝”,還只當做是種自謙,年事稍長,逐漸體認這種說法中還包含了對生活的滿意與自豪,頗願與人分享,體現國人樂天知命的哲理。四月中,因公前往山東,道經泰安,由司機朱師傅推薦,在泰安一家當地人常去的館子用午餐。泰安人認爲:自家産的白菜、豆腐好吃,加上泰山的水,一總稱爲“泰安三美”。這家餐館就拿大白菜炖豆腐,平淡中見滋味,一道菜就把三美給吃全了,不虛此行。這三樣東西本不貴重、稀罕,何需吹噓,從中只感受泰安人對生活的滿意。
    泰安除了三美之外,梨子也是名産,說是“肥城桃子泰安梨”。不過此刻是春天,只趕上看梨花,要吃梨,得留待有緣。同行友人安慰我,不要說肥城桃子泰安梨,不如濰坊的蘿蔔皮,就連煙台的蘋果萊陽的梨,也不如濰坊的水蘿蔔皮。聽這話,讓我暫時忘記泰安梨,轉念尋思蘿蔔如何能與桃子、蘋果或梨比較?雖說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濰坊蘿蔔能與這些水果放在同一個層次上,應有其吸引人之處。
    天津古稱天津衛,也産一種綠皮蘿蔔,俗稱“衛青蘿蔔”,一樣拿來跟梨子比較。大概因爲蘿蔔售價比鴨梨、蘋果都便宜許多,天津人頗愛此味,小販沿街叫賣,都吆喝“蘿蔔賽梨”。北台灣出産綠竹筍,常有人說綠竹筍要比梨好吃。不過歸根究柢,梨子才是檢驗蘿蔔是否好吃的標准。
   到了山東大學,有機會請教一位出身濰坊的同仁,濰縣蘿蔔究竟如何?他說:濰縣蘿蔔上青下白,清香、汁多且甜、皮微辛,生食爲佳,不過您要是願意炖湯、清炒,也沒人反對。他還特別說明:真正的濰坊蘿蔔只産于老濰縣,並非濰坊市的蘿蔔都可以稱爲濰縣蘿蔔。拿了種子到別地種,也都因地氣不足,長不成濰縣蘿蔔。
    閩南語稱蘿蔔爲“菜頭”,百菜之王,認爲蘿蔔既營養、好吃,還價美物廉。市井小民,弄點大骨頭熬湯,蘿蔔切成滾刀塊,一道美味的蘿蔔湯四民皆宜,各種小吃店也拿來當作免費的敬湯。有一年,路過長沙,在老店楊裕興吃面,只見得一大鍋的排骨炖蘿蔔,立刻要了一份,吃得到家常菜的感動,欣喜異常。後來到信陽,在館子裏要一份蘿蔔炖排骨湯,味道與楊裕興難分軒轾,說明國人從南到北都愛這道菜,還都能保持一個味。
    蘿蔔種類繁多,食用方法不一,德國有種小圓蘿蔔,皮呈紅色,以往沒有見過,算是開了眼界。後來到北京,才知道這叫櫻桃蘿蔔,北方館子中多半生食,配上各種嫩葉,翠綠嫣紅,煞是好看。另外一種青皮蘿蔔,炖湯、做泡菜皆宜,就連葉子也可食,切碎之後,灑鹽脫水,成了虀菜。

    蘿蔔做法有許多種,各地都有泡菜,蘿蔔一向是要角,廣東泡菜,酸酸甜甜,頗能開味;四川泡菜中的蘿蔔,多了花椒,味道就不一樣,蘿蔔自身的味道,反而沒人注意,似乎就該讓別的香料主導。日本人稱蘿蔔爲大根,用途更廣:把蘿蔔磨成泥,當成各種炸物的蘸料,去油解膩;切成絲就生魚片,可以殺菌去腥。
    蘿蔔古名萊菔或蘆菔,在中國起源甚早,北魏的《齊民要術》中已經精確說明:“種菘、蘆菔法,與蕪菁同”。但學者懷疑:蘿蔔並非中國原産之物,而是從西邊傳入。曆史學者指出:埃及人早在五千多年以前已經開始食用蘿蔔。這些考證雖然沒有實物證據支持,但古希臘時代,許多著作已經提到這種食物,羅馬帝國時期,蘿蔔明顯走入廚房。不過西方人吃蘿蔔,相對簡單,切片或刨絲之後,拌成生菜色拉,頗能養生;但鮮少看到有人拿來炖湯。
    蘿蔔所以廣受平民百姓喜愛,與其生長容易,價格便宜有關。蘿蔔含有大量營養成分,所謂“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濰縣人更逗趣的說“吃蘿蔔喝茶,氣的大夫蹽街爬”,體現其養生功能。但要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蘿蔔保平安”,認定魚、肉都比不上蘿蔔,就不免有點過了。

TOP

蘿蔔自身的味道,反而沒人注意,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