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做人不能貪心!要降低慾望!

※做人不能貪心!要降低慾望!

※做人不能貪心!要降低慾望!




一、修道之人,以清淨(靜)為本


(1)非禮勿視,眼不觀美色,多觀善書,則眼清靜矣。


(2)非禮勿聽,耳不聞淫惡之聲,常聞正語法音,則耳清靜矣。鼻多聞清香之味,遠離葷腥及脂粉之味,則鼻清靜矣。


(3)非禮勿言,舌常常吐蓮花渡眾,不亂說話,且舌不沾葷,則舌清靜矣。


(4)非禮勿動,身不觸色慾,否則會貪淫而不厭,則身清靜矣。意無邪思惡念、淫念,則意清靜矣。




二、消三毒:貪嗔痴


貪:對於一切順情之境,生起貪得無厭之貪心。


嗔:對於一切違情之境,而生忿恨憎怒之嗔心。


痴:對不好的事情痴迷。




三、


(1)六慾,即『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


(2)古人之防慾,如同防賊,畏色甚於畏虎。


(3)孟子所謂『養心莫善於寡慾』。


(4)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消除慾望),而心自靜;澄其心(不著相),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5)法的著相:不要談到是為了修行,而是要『做人理當如此呀!』。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做人不能貪心!要降低慾望!


然空談萬言而無一行,此乃世人極大通病。==>要即知即行、立刻去做!


將三毒六慾六根遣除,以復其道心元神之清靜本體;再加以渡化眾生,不遺餘力,以建聖業。




四、


(1)
心淨:先遣富貴財色昏心之物,以制其外;再遣三毒六慾六根,以安其內。


外功:且修持之時又貴乎積功累德。


(2)欲培至德,必須內修清淨(靜),外化眾生,內聖外王,方可名為得道。

TOP

謝謝分享!!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