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茶與佛教

茶與佛教

茶與佛教
  
佛教的修行方法是:戒、定、慧。戒,就是僧人要遵守不飲酒,非時食(過午不食),戒葷吃素。定、慧,就是僧人要坐禪修行。坐禪講究專一,靜坐思維,以求解脫。要求做到「跏跌而坐,頭正背直,不動不搖,不委不倚」。為此需要一種既符合佛教戒律,又可消除坐禪帶來的疲勞和彌補過午不食的營養補充物。茶的提神益思、生津止渴等藥理功能以及本身所含有的豐富營養物質,便成為僧人最理想的飲料。

據晉朝《晉書‧藝術傳》記載:「敦煌人單道開在後趙都城鄴城昭德寺修行時,不畏寒暑,晝夜不眠,誦經四十餘萬言,經常用飲『茶蘇』來防止睡眠。」其實僧人愛飲茶除了茶的作用外,公認茶有三德:
一是坐禪通夜不眠。
二是滿腹時能幫助消化、輕氣神。
三是為不發,抑制性欲和平心靜氣之藥物。

另唐代劉貞亮提出飲茶「十德」:以茶散鬱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驅病氣、以茶樹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道、以茶可雅志。唐宋期間,佛教盛行,禪宗強調以坐禪方式,徹悟心性,因此,寺廟飲茶風尚更加推崇。

佛教其他的各宗各派的修行,對於五調或多或少都要注意到,茶葉不但受到佛教禪宗的重視,同樣的也受到其他各宗各派的重視,以致於名寺大廟裡,不但設有專門招待上客的茶寮或茶室,就是法器,或者是一些法會活動也都與茶有關,例如:普茶、施茶等等。而在佛殿、法堂的鐘、鼓,一般都設在南面,左鐘石鼓,若是設有兩鼓,就將兩鼓分設在北面的牆角;設在東北角的,叫「法鼓」,設在西北角的,就稱「茶鼓」。這些與茶有關的作為和稱呼,無疑的也是佛教重視茶的一種表徵。

TOP

一樣呀

所以   猴子喜歡吃香蕉  也是宇宙不變的定律囉!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