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史料] 世界百年空戰紀實

"藍光"突擊隊在行動--美軍機降伊朗營救人質

    中東,這塊多事之地,常常發生一些令人目瞪口呆的爆炸性事件。
    1979年11月4日,位於波斯灣畔的伊朗也爆出了一條重大新聞:美國駐
伊朗大使館被佔,全體使館人員被扣作人質!

    "藍光"計劃出籠

    人質事件發生後,美國一面同伊朗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談判,一面秘密準備軍
事營救計劃。在人質被扣的當天,卡特總統發表聲明,下令暫時停止向伊朗運送軍
事裝備的配件,並命令司法部驅逐違反移民法旅居美國的100名伊朗學生,宣佈
停購伊朗石油,凍結伊朗官方在美國的約95億美元的資產。然而,伊朗人並不理
睬這些,反美浪潮反而一浪高過一浪。伊朗國內舉行了絕食鬥爭,美國駐巴基斯坦、
利比裡亞、英國、法國、西德、土耳其、孟加拉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的大使
館、領事館均遭到了伊朗人的襲擊。11月19日,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下令釋放
了人質中的5名婦女和8名黑人,並發表電視講話,指出其他人質將被扣押起來,
除非伊朗前國王巴列維被引渡,否則,他們將受到審訊。卡特總統獲悉這一聲明後,
立即發出警告,指出如果伊朗審訊人質,將承擔由此而產生的全部責任,隨即命令
向波斯灣增派航空母艦。於是,排水量為81000噸的"小鷹"號航空母艦同1艘
導彈巡洋艦、2艘驅逐艦、1艘加油船向波斯灣進發,航母上的4500多名官兵
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對於美國的軍事威脅,伊朗表現得更加強硬,德黑蘭100多萬人到原美國大
使館前遊行示威,學生發表聲明,如果美國採取軍事行動,就殺死全部人質,炸毀
大使館。伊朗海軍司令馬達尼宣佈:伊朗海軍已處於全部戒備狀態。1979年1
1月23日,卡特總統召集副總統蒙代爾、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布熱津斯基、國
防部長布朗、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瓊斯等高級官員,討論代號為"藍光"的武裝營救
人質計劃。
    其實,武裝營救人質的問題,在此之前已被提上五角大樓的議事日程。就在事
件發生後不到1周,"藍光"突擊隊就接到預先號令:準備採取遠程偷襲方式,武裝
襲擊德黑蘭美國大使館,消滅守衛人員,救出人質,將他們安全帶出伊朗。
    聖誕節之夜,五角大樓的參謀長聯席會議特別戰情室裡卻毫無一點節日的氣氛。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瓊斯正在召集中央情報局官員、陸、海、空三軍首腦、"藍光"
突擊隊隊長貝克韋斯上校等人研究營救人質的行動方案。像這樣的會議,此前已經
開過6次了。
    會議由瓊斯主持。 "諸位都知道,1個多月來,我們為了營救被扣人質,已經
作了多方努力,但收效甚微。卡特總統命令我們擬定1個方案,在適當時機以武力
一舉救出人質。我們本來不希望這樣做,但除此之外,我們已經沒有別的選擇。希
望大家根據最新獲得的情報和上幾次討論的情況,對武裝營救人質的方式、路線、
行動預案、繼續發表意見。"
    連日來,他們在商討營救方案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缺乏準確可靠的情
報。人質被關押在大使館的哪個地方?是集中在一起,還是分散在幾處?誰在看守
人質,兵力多大?一旦伊朗人遭到攻擊,附近有哪些部隊可能趕來增援?德黑蘭周
圍有沒有可供襲擊部隊停留的隱蔽地?這些情況他們都知之不詳,而缺乏情報就等
於拳擊手在拳擊場上被蒙上了眼睛,只能瞎打一氣。
    為了盡快搞清人質的確切位置,美國人不得不鋌而走險。中央情報局首先派出
了1名綽號叫"鮑勃"的特務抵達德黑蘭,此人是1位60多歲的退休情報官,常年
居住在南歐某地,通曉數國語言。派他去德黑蘭的目的是為未來的營救活動做物資
準備。此人在德黑蘭購買了5輛卡車和2輛運貨車,租了1所倉庫,以便在接應突
擊隊時使用。但他始終未摸清關押人質的確切位置。
    於是,另外1名中央情報局的高級特工梅多斯化名住進了德黑蘭的希拉頓酒店,
他對空降場及德黑蘭街道作了周密的勘察和瞭解。與此同時,1名在美國駐伊朗大
使館工作的巴基斯坦廚師獲准離開伊朗回國。他報告的情況說:如果不是全部,至
少也是絕大部分人質被關押在使館領事處內。
   

    最後,五角大樓終於將情況徹底弄清楚了:人質被分關在使館的2棟樓房裡。
其中,大使館辦公樓裡有31名人質,大使住宅裡有19名人質。另外3名人質事
發當天正在外交部辦事,被關押在外交部大樓。負責看押人質的主要是警察和學生,
戒備程度不高。大使館外面是伊朗的革命衛隊,戰鬥力較強。德黑蘭市還駐有1支
高速機動的武裝部隊,但它遠離市區,最快也只能在1個半小時後趕來增援。另外,
德黑蘭東南部的沙漠地區有兩處便於部隊隱蔽的地點,那兒土質堅硬,可以承受大
型運輸機迫降......
    "既然所需要的情報都送來了,還等什麼,該是作出決斷的時候了。"1位空軍
將軍打破了沉寂, "我提1個方案:首先使用大型運輸機,將'藍光'突擊隊傘降到
德黑蘭郊外,然後騎自行車通過德黑蘭大街,衝進大使館。"
    貝克韋斯在心裡罵了一句:"蠢豬"。傘降?談何容易!德黑蘭郊外儘是些高低
不平的丘陵地,突擊隊在那裡傘降按照概率大約有7%的人會扭傷腳腿。突擊隊拖
著這麼一群斷了腿的人,如何將人質全部從虎口中救出來?至於汽車通過德黑蘭大
街,更是荒唐!美國人和伊朗人,3歲小孩也能區分出來,何以隱蔽企圖,達成突
然性?
    "我看可以採用卡車方案, "又有人站起來發言,"先用大型運輸機將突擊隊運
到土耳其,再從那裡乘預先購置的卡車進入伊朗。因為土耳其每天都有大量卡車越
過國境,從陸路進入德黑蘭,他們不會懷疑。"
    乍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危險性太大。土耳其邊境距德黑蘭有上千公里之
遙,萬一遇上伊朗人檢查,一打開冷藏車,發現裡面裝的不是凍肉,而是全副武裝
的美國大兵,後果將不堪設想。
    會議又冷場了。
    瓊斯將軍瞧了貝克韋斯一眼,用徵詢的口吻說:"上校,談談你的意見吧!"
    對於這次營救方案,作為擔負這次行動的"藍光"突擊隊的負責人,貝克韋斯早
已深思熟慮,不過出於對這些聲名顯赫的將軍們的禮貌,不願過早地顯露罷了。
    貝克韋斯的方案分3步進行:
    第1步,使用空軍的6架C-130運輸機,裝載97名「藍光"突擊隊隊員和
所需的燃料、設備,從美國本土的波普機場起飛,直飛埃及,在基納機場加油後,
穿越紅海,南下進入曼德海峽,繞過哈德角,從查赫巴爾插入伊朗領空,然後直飛
德黑蘭東南約180英里處,於夜間降落在1塊沙漠鹽鹼地上。那個地方的代號為"
沙漠1號"。
    與此同時, 抽調8架直升機,從停泊在阿拉伯海上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
起飛,趕往"沙漠1號"會合。
    第2步,"藍光"突擊隊乘加過油的直升飛機,直奔德黑蘭郊外的另1個隱蔽地
--"沙漠2號"。到達後,直升飛機和突擊隊員在那裡潛伏1個白天。
    第3步, C-130運輸機於第2天夜間飛往"沙漠2號"。與此同時,突擊隊
員在特工小組接應下,乘上預先購置的汽車,秘密潛入德黑蘭。到達羅斯福大街後,
突擊隊兵分3路,第1隊從大門突入使館,直奔大使館辦公樓,營救那裡的31名
人質;第2隊從大使館東側翻牆而過,直撲大使住宅,營救那裡的19名人質;第
3隊衝向伊朗外交部大樓,營救被關在地下室裡的3名人質。人質救出後,各隊到
使館附近的體育場會齊,在那裡登上接應的直升機,撤回到"沙漠2號"。爾後,直
升機返回航母,人質和突擊隊員換乘C-130大型運輸機,撤離伊朗。
    屆時,衛星和高空偵察機將為突擊隊提供情報和通信保障。武裝直升機將飛臨
使館上空巡邏,假如伊朗的革命衛隊敢輕舉妄動,就讓他們嘗嘗機關炮的厲害。
    ......
    "嗯! 不錯。"瓊斯將軍一面聽著貝克韋斯的介紹,一面頜首稱讚,"我看可以
以此為藍本,制定1個營救方案。至於行動的具體時間,我向總統請示後再定。"
    無人提出異議。通過!

    一道藍光"裂"長空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藍光"突擊隊在焦急的等待中,迎來了1980年。1
月平安地過去了,2月悄悄地溜走了,3月也不見什麼動靜,4月的日曆又翻過去
了一半,可是,突擊隊仍沒接到武裝營救人質行動最後命令。
    本來,2月底至3月切,正是伊朗冬春交替時節,那段時間裡,德黑蘭的氣溫
比較低,使館區的武裝警衛人員警惕性也比較差,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圍坐在火爐旁
取暖、打盹,這對於武裝營救人質來說是很好的機會。
    卡特總統實際上早已批准了貝克韋斯上校提出的營救計劃,但具體行動日期卻
一推再推,遲遲定不下來。因為卡特總統很清楚自己肩上所擔負的重大責任,所以
他還要觀察一下政治氣候,不敢貿然行事。
    幾個月來,"藍光"突擊隊猶如坐在了燒紅的鐵板上,度日如年。他們晝伏夜出,
一遍遍從直升機上爬上爬下,向那座模擬的美國大使館模型衝擊,衝擊,再衝擊。
模擬的"使館"圍牆炸掉後再建,建起來又炸掉,不知折騰了有多少次。美國大使館
有幾條路,每條多長,每座樓有幾個旯旮,幾個門,鑰匙孔的方位,伊朗人的日常
巡邏路線和停留地點都印在他們的腦子裡,閉上眼睛也能說得出來。
    貝克韋斯更是不知把整個經過想了多少遍, 甚至連最細的細節也考慮到了:"
藍光"突擊隊從天而降, 驅車直迫使館,幾個戰鬥小組用M-60機槍封鎖住所有
通往使館的道路,其餘人員借助於攜帶的鋁梯翻牆而入,用衝鋒鎗射擊抵抗者。看
守人質的大多是頭腦發熱的學生,幾乎不懂軍事。在使館外用沙袋壘起的防禦工事
裡的伊朗革命衛隊也不會帶來多大威脅。據事先潛入伊朗的特工觀察報告,有的警
衛執勤時在工事裡打盹,還有不少人在閒聊,槍支扔在一旁。戰鬥一打響,突擊隊
很快就能用火力壓制住他們。
    所有人質被救出後,無論是死的還是活的,必須全部運走,每個人都將繫上一
條發光的絲帶,以便清點人數。突擊隊員將用40磅炸藥把使館的院牆炸開一道口
子,然後衝出使館,到附近的阿穆傑蒂艾體育場會齊,登上等候在那裡的幾架直升
機,消失在德黑蘭的茫茫夜空裡。
    這一切,早就安排得天衣無縫了,可是總統為什麼還不下達執行命令呢?伊朗
正轉向春季,氣溫上升,晝長夜短,越往後推時機越不利,直升機甚至無法在夜間
飛到德黑蘭東南80公里處加姆薩爾附近的"沙漠2號"基地。4月24日前後幾天
為最後的期限,再不採取行動,就必須再等到5個月之後,即10月11日後才能
再找到合適的時間了。
    其實,卡特總統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不到最後一刻,他仍不願放棄通過外交途
徑解決問題的幻想。但談判的結果卻使美國一籌莫展,兩國矛盾反而越來越深。不
能再等了!
    4月12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指示完成一切準備,以備一旦接到命令就能立即
實施營救計劃。
    4月15日,各級指揮官集中到五角大樓,為確保作戰成功進行了最後一次磋
商。
    4月16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實施"藍光計劃"。
    命令終於下達了。 4月20日晚上,貝克韋斯上校宣讀了卡特總統的命令:"
藍光"特遣隊立即開赴埃及, 4月24日晚從開羅飛抵位於伊朗東部霍臘散省塔巴
斯附近的"沙漠1號"休整點,4月25日晚從位於德黑蘭東南80公里處的加姆薩
爾"沙漠2號"休整點直撲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救出全部人質。
    1980年4月19日至23日,聯合特遣部隊各隊已按計劃部署在指定的埃
及基納機場和停泊在阿曼海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這支部隊由突擊隊、直升機
隊和C-130運輸機隊組成。 特遣隊總指揮為詹姆斯陸軍少將。營救隊指揮官為
貝克韋斯上校,成員為上校苦心經營多年的北卡羅萊納州布拉格堡的反恐怖特種部
隊--"藍光突擊隊"的97名隊員。直升機隊指揮官為查理·普特曼海軍中校,配備
有RH-53D「海上神馬"直升機8架,運輸機隊指揮官為詹姆斯·凱爾空軍上校,
配備有C-130"大力神"運輸機6架, 其中3架為加油機,另3架改裝為戰鬥型
運輸機。無疑,作為"藍光"方案的主要提出者和實施者,貝克韋斯上校是作戰第1
線的主要負責人。
    4月24日下午, 各隊各就各位,整裝待發。晚19點30分,隨著一聲"出
發"的命令, 8架RH-53D直升機陸續從「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晃晃悠悠地升
起。為了避開伊朗的防空雷達網,直升機編隊採取超低空飛行的方式,偷偷進入伊
朗國境,迅速飛往沙漠中的1號會合處。
    與此同時, 6架C-130運輸機載運著97名突擊隊員、武器裝備及油料從
埃及機場騰空而起,通過紅海、亞丁灣、阿拉伯海,在阿曼空軍機場補充燃料後,
飛向同一個地點。這些樣子古怪、綽號"大肚皮"的鋼鐵大鳥儘管其貌不揚,但機動
性能卻相當良好。它是美國空軍裝備使用最多的中型多用途戰術運輸機之一,19
51年研製,1956年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製造並裝備美軍。它可運載128名
全副武裝的士兵、或92名傘兵、一輛12噸加油車、1門155毫米榴彈炮或1
輛重型坦克。 C-130最突出的優點是迫降性能好,能在簡易的野戰機場或較平
坦的空地上強行著陸或迫起降,這也是此次"藍光"行動起用它的原因。
    4月24日晚22時30分, 6架C-130"大力神"順利地在"沙漠1號"空
曠的沙漠硬地上安全降落。
    "河口、 河口,山鷹呼叫,山鷹呼叫,我們已經到達'沙漠1號',我們已經到
達'沙漠1號'。 "貝克韋斯上校激動而略帶沙啞的聲音,瞬時通過運行在波斯灣上
空的地球同步通信衛星傳送到五角大樓參謀長聯席會議特別戰情室。機組人員正在
檢修飛機,"藍光"突擊隊隊員們身穿肩部縫有美國國旗的黑色戰地夾克衫、緊身褲、
長統靴,在銀白色月光的映照下,忙碌地從飛機上往下搬東西,只待直升飛機一到,
馬上就向"沙漠2號"進發。
    沙漠的夜,深邃神秘,令人難以捉摸。
    5分鐘過去了,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
    可是直升飛機還沒有來。貝克韋斯有些沉不住氣了。他不時地抬手看表,怎麼
回事?出了什麼問題?
    迷航?不會。上有衛星導航,下有預警機引導,一般不會迷失方向。
    故障?有可能。這些直升飛機嬌嫩得很。本來在最初制定行動方案時,他就不
想使用這種RH-53D直升機, 因為這種飛機本來是海上掃雷機,性能並不太出
色。但由於海軍極力想涉足這次行動,並打了包票,說它完全可以勝任營救人質任
務,還列舉了不少理由,如該機載重量大、航程遠,性能優越,為配合這次行動專
門進行了改裝,另外使用這種海上掃雷機還可隱蔽企圖等,貝克韋斯只好同意了他
們的意見。
    結果在前一個階段的模擬訓練中,有2架直升機的液壓系統就出過毛病。這次
行動前,每架飛機都裝了2大罐壓縮空氣,作為應急情況下的輔助驅動源。剛才瓊
斯將軍在通話中說它們在19點30分已從航母上準時期飛了,又是空機飛行,應
該能按時趕到的。那麼大個鐵疙瘩,就那麼幾片風扇似的葉片在空中飄悠,直讓人
心驚肉跳。但即使摔了,也不會8架飛機一起摔呀!為什麼1架也見不到?直升機
來晚了, 「藍光"突擊隊天亮之前就趕不到"沙漠2號",整個行動就要泡湯。貝克
韋斯不敢再往下想了。但心裡總有一種預感,一種不祥的預感--恐怕要出事。
    "頭兒,他們來了!"突擊隊員向他報告。這時遠方傳來發動機的馬達聲,兩道
白光射了過來。貝克韋斯憑直覺馬上作出判斷,不是直升機,是汽車!
    的確是汽車,可是,是什麼汽車?軍用的,還是民用的?上邊裝的是什麼人?
意圖何在?貝克韋斯的大腦在飛快地思考著。但轉眼間汽車已來到了跟前,來不及
細想了,他把手一揮"給我攔住它!"10多名突擊隊員旋風般地衝了上去。
    "噗哧,噗哧。"帶消音起的衝鋒鎗在黑夜中噴出一串串火舌,汽車輪胎被打爆
了,"嘎吱"停了下來。車內傳出一陣驚恐的叫喊聲。
    這是1輛過路的大轎車,車上有45名乘客,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還有婦女。
    為什麼不早不晚偏在這個時候過路?事先潛入伊朗的特工不是說這地方除了亞
當和夏娃的腳印,再也不會有任何人煙嗎?怎麼一下子忽然冒出這麼多人?真是活
見鬼。
    "把汽車裡的汽油全部放掉,人員集中看押起來,等直升機來了再說。"貝克韋
斯略一思索,果斷地吩咐道。只要直升機一到,把這些人裝上拉到沙漠中卸下,讓
他們慢慢地在曠野上爬吧。既不傷害他們的性命,又不影響營救行動,等伊朗當局
搞清了情況,我們早就踏上歸途了。
    "不好,又來了兩輛汽車!"有人驚呼。貝克韋斯也看到了。一輛加油車和一輛
麵包車正風馳電掣般地開過來,這次沒等他下命令,6名突擊隊員分兩路迎了上去。
"站住!站住!"對他們的喊話,汽車根本不予理會。一名隊員端起了手中的機槍,
對準前面的加油車,"噠噠噠......"開了火,加油車被擊中了,頃刻間燃起了熊熊
大火。但後面的小麵包車旋即作了一個猛烈的U字形急轉彎,掉頭就跑。隊員們掉
轉槍口,一串串火舌圍繞著汽車左右跳動,車窗玻璃嘩嘩地變為碎片,裡面傳出幾
聲尖叫,但一眨眼,麵包車就消失在黑暗中。
    "給我接'河口'",貝克韋斯拿起送話器。
    "'河口',我是'山鷹',這裡剛剛發生了意外情況,有幾名伊朗人駕車逃跑了。
"
    "幹什麼的?"瓊斯將軍也著急了。
    "不太清楚,可能是偷石油的賊。"
    "他們發現我們意圖了嗎?"
    "大概沒有。"
    "不用管它,按計劃趕緊行動。"
    "可是直升機還沒到呢。"貝克韋斯話還沒完,天空中就傳來陣陣馬達聲。他抬
頭望了一眼天空,沒錯,這次是直升機。"他們到了,整整遲到了70分鐘。"
    "噢,不要緊,沉住氣,天亮之前還來得及趕到'沙漠2號',大膽干吧!"
    剛通完話,直升機就如點點鬼火般飄落下來,帶隊機長塞夫特跑步趕過來。
    "怎麼搞的,晚到這麼長時間?"貝克韋斯劈頭蓋腦就是一句。
    塞夫特一臉委屈地回答: "真倒霉,途中遇到了風暴,這是我有生以來遇到的
最險惡的風沙。"
    "怎麼只有6架?還有2架呢?"貝克韋斯用眼睛掃了剛剛停穩的飛機一眼,惱
怒地接著質問道。
    "那2架飛機,1架中途迷航,1架機械故障來不了。"
    原來,8架直升機剛從"尼米茲"號航母上起飛不久,一進入伊朗,便遇到了沙
暴。4月份的伊朗高原正值冬春交替,迅猛的狂風刮起駭人的沙暴,席捲著整個波
斯高原。沙土瀰漫,能見度極低,直升機採取貼地和高空飛行,都無濟於事。直升
機在狂風中奮力前行,有如茫茫沙海中的幾葉小舟,隨著起流上下翻騰。"海馬"直
升機性能本來就不是太好,這次又在天氣炎熱的阿拉伯海執勤3個多月,帶有鹽質
的海風,對直升機的部件起了腐蝕作用,同時這些直升機根本沒能得到很好的保養,
因此,飛行不到1小時,2架直升機相繼出現故障,1架迫降於伊朗東南部,另1
架緊急返航。 剩下6架經過艱難的飛行,終於抵達"沙漠1號"地區,與C-130
會合了。
    貝克韋斯鐵青著臉,沒再繼續追問。他心裡盤算了一下,6架飛機是完成這次
行動最起碼的數量了,不能再少了。至少要用4架直升機運"藍光"突擊隊員和人質,
1架運裝備器材,另一架作火力支援,連1架剩餘的預備力量都沒有,只好聽天由
命吧。"馬上加油,登機!"貝克韋斯厲聲下令。
    3架C-130加油機開始為直升機加油, "藍光"突擊隊隊員已排好了隊,有
的已拖著武器、裝備爬上了加過油的直升機。有2架飛機已發動起來,旋翼呼呼飛
轉,聲音震耳欲聾。
    "上校,又有1架飛機出問題了。"塞夫特邊跑過來邊大聲地沖貝克韋斯大聲地
嚷嚷。
    "又怎麼了?"貝克韋斯像一隻雄獅憤怒氣來,頭都要氣炸了。
    "那架飛機主螺旋槳出現裂縫,不能再飛了。"塞夫特心裡也在叫苦。RH-5
3D型直升機是CH-53運輸直升機的改進型, 已使用多年,設計航程僅為40
0公里,一般不適於長途飛行。為執行這次營救任務,海軍部強行命令進行改裝,
增加了副油箱,使其航程增至900~1000公里。這次從"尼米茲"號航母到塔
巴斯的直線距離就近1000公里,又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超航程長途飛行,導致
機體及其部件,特別是螺旋槳過度疲勞。這次實際選擇的降落地段沙層又厚又鬆軟,
直升機陷得很深,沙堆幾乎淹到機肚子了。一下子爬上來這麼多突擊隊的彪形大漢,
1架飛機的主螺旋槳終於不堪重負,火花四射,現已出現裂縫,不可能再起飛。
    貝克韋斯像突然遭了雷擊一樣,愣了半天才緩過神來。咳!他媽的,真倒霉。
先是直升機遲到,後又是碰上一夥過路人,接著又是飛機出現故障,預定的8架直
升機一下子只剩下了5架。只有5架直升機是無論如何完不成營救人質任務的。怎
麼辦?路只有一條,打道回府。他心情異常沉重地拿起了送話器。
    聽了貝克韋斯的報告,瓊斯將軍好半天才開口道:「上校,能否考慮減掉一些
人,分乘5架直升機行動。"
    什麼?貝克韋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減少一些人,就意味著人員編組要
做大的調整,原來3個人的任務要由2個人去完成。空中也將失去火力掩護,這樣
倉促地變更計劃,不僅時間不允許,獲勝的把握也太小。人質救不出,再把「藍光"
突擊隊的性命搭進去,那就太不值得了。
    "絕對不行,5架直升機根本完不成營救任務。"貝克韋斯語氣非常堅定,此時,
對上司的敬畏也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言詞頗為不恭,"如果真要那樣做,無疑於把
突擊隊員往火坑裡推。"
    "那好吧,我請示總統後再答覆你。"瓊斯生氣地扔下話筒。
    5分鐘後,"藍光"突擊隊接到了同意撤回的命令。
    "撤!"貝克韋斯幾乎是在吼叫了。
    飛機轟鳴,大地顫抖,"沙漠1號"像開了鍋一樣,亂作一團的突擊隊員紛紛爬
上飛機,C-130運輸機也準備滑行起飛。這時,更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正在指揮撤離的上校透過飛揚的塵土,看見1架直升機正搖搖晃晃地拉起,像
個醉漢一樣撲向剛才為它加油的C-130運輸機。 "停住!停住!不能再靠了。"
貝克韋斯打著手勢加以制止。但為時已晚,一聲巨響,迸出2個巨大的火球,猶如
沖天的焰火,直上夜空。貝克韋斯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大力神"上的5名突擊隊員和"海馬"上的3名機組人員轉眼被大火吞噬了,另
有4人嚴重燒傷。
    "頭兒,快撤!不然其他飛機萬一被引爆,全都走不了。"其餘的突擊隊員們抬
著4名傷員, 推著上校,搭乘5架C-130運輸機,倉皇撤出了伊朗。他們除了
放棄了4架完好的直升機外,還把與這次行動有關的絕密地圖,偵察照片、無線電
通信呼號和頻率表都丟在了現場。撤退途中,貝克韋斯曾請求瓊斯派艦載機摧毀遺
留下的直升機和絕密文件。但白宮唯恐事態擴大,拒絕了他的要求。
    至此,經過長達5個月周密計劃和精心準備的"藍光行動",以失敗而告終了。
    決定中止作戰以後,白宮一直在焦急地等待下一步的消息。下午6點21分,
傳來了C-130運輸機與直升機相撞焚燬的消息, 卡特總統的臉"唰"地變白了。
25日上午1點,美國政府被迫向新聞界宣佈這次在伊朗進行的營救行動已告失敗,
並向國會和盟國通報了有關情況。
    次日上午7點, 面部充滿懊喪和痛苦表情的卡特總統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
為了營救被伊朗扣留的53名美國人質,我們已進行了極其秘密的營救行動。但由
於直升機的技術故障,不得不放棄。營救人員在撤退時,在伊朗邊境的沙漠地帶,
直升機與運輸機相撞而造成8人死亡。"
    美國這一行動遭到了許多國家和國會的指責,也使美伊關係更加惡化。伊朗學
生把人質轉移到全國各地關押,從而使美國營救人質的希望徹底破滅。正當美國對
人質問題一籌莫展之際,形勢發生了轉機。7月27日,移居埃及的62歲的前國
王巴列維因病去世,伊朗學生扣留人質的一個重要理由已不復存在。
    兩伊戰爭的爆發,更加快了人質事件的解決。11月2日,伊朗議會通過決議,
同意把52名人質交還美國(1980年7月11日因病已釋放1名人質)。19
81年1月,在阿爾及利亞的調解下,美伊雙方終於達成協議。1月20日,1架
阿爾及利亞飛機載著獲釋的52名人質飛離德黑蘭,至此,持續了444天之久的
人質問題最終獲得了解決。

TOP

巴比倫行動--以色列空襲伊拉克核反應堆

    歷史的時針轉至1981年,兩伊戰火愈演愈烈。伊拉克共和國總統薩達姆·
侯賽因全力以赴地操縱著戰爭機器,這場一眼看不到頭的戰爭已使他絞盡了腦汁。
然而,他做夢也想不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另一場戰爭的陰雲正悄然向他襲來。

    雄心勃勃的核計劃

    伊拉克與以色列並無邊界接壤,伊拉克之所以憎恨以色列,完全是出於共同的
阿拉伯意識。1973年,第4次中東戰爭爆發,伊拉克派出了2個最精銳的坦克
師赴敘利亞參戰。在戈蘭高地,敘伊聯軍同以色列裝甲部隊打得天昏地暗,並一度
攻入距以色列本土僅數公里之遙的約旦河阿里橋以東地區。
    從那以後,兩國積怨更深,互把對方視為最危險的敵人。
    為了抗衡以色列的核軍備,伊拉克20年如一日,鍥而不捨地推行本國的核計
劃。按照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伊拉克最終將建成若干個重水型核反應堆。
    任何一個稍有物理知識的人都知道,擁有核反應堆,就不難得到裝配核武器所
需要的放射性原料。
    為了發展核技術,早在1959年,伊拉克就同蘇聯人簽訂了核技術協議。不
過,當時採取的行動還是不大的。然而,到了70年代,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伊拉克雄心勃勃的強人薩達姆想使這個盛產石油的國家成為中東居領導地位的阿拉
伯國家。他要求法國和意大利這2個伊拉克石油的主要顧客提供先進的核技術,包
括1座威力強大的核反應堆和1座能提供製造武器級燃料的鈽分離工廠。
    起初,以色列人對伊拉克發展核技術不屑一顧,認為伊拉克發展核武器純屬天
方夜潭。然而,到了1976年,以色列的情報專家開始對伊拉克研究核的意圖和
能力感到嚴重不安。此時,伊拉克原子能委員會每年的預算由500萬美元猛增至
7000萬美元;伊拉克同意大利簽訂了購買"熱室"的協定,這可使伊拉克獲得研
制武器級鈽的能力。此外,伊拉克還和法國簽訂了一項合同,規定法國到1981
年在巴格達郊外的圖瓦伊塔建造1座價值2.75億美元的奧西拉克研究反應堆。
    以色列的秘密情報機構摩薩德還獲悉:伊拉克的一些代表團在法國、西德、意
大利和瑞典進行了核設施考察。一位以色列情報官員說:「他們在購買數量使人吃
驚的核硬件和技術資料。"
    伊拉克發展核技術的情報雪片般地飛到以色列總理貝京的辦公桌上,他意識到
問題的嚴重性,消除伊拉克的核威脅已刻不容緩!

    巴比倫行動計劃出籠

    為了阻止伊拉克發展核武器,以色列首先在外交上展開攻勢。駐西歐各國首都
的以色列外交官要求那些同伊拉克打交道的國家要謹慎些,然而收效甚微。這些國
家根本不買以色列人的帳,依舊我行我素。
    外交方式失敗之後,以色列官員們進行了一場辯論,辯論的主題是是否可以用
武力把在巴格達郊外正在建造中的法國反應堆摧毀。但是,當時以色列擁有的最先
進的美制F-4「鬼怪"式戰鬥轟炸機航程較短,還不能作遠距離的空襲,只好作罷。
    此計不成,以色列又生一計,派出大批特工人員對與伊拉克核計劃有牽連的人
進行謀殺,但也未能阻止伊拉克核計劃的順利實施。
    隨著由法國援建的奧西拉克核反應堆即將竣工運轉,薩達姆總統的聲音變得越
來越強硬:
    "阿拉伯民族不會永遠軟弱, 他們將在適當的時機,一勞永逸地回擊猶太侵略
者!"
    以色列當然聽懂了薩達姆的弦外之音。
    "為了以色列的安全和猶太人的生存權利,必須徹底摧毀伊拉克的核設施!"
    在一次討論是否應對伊拉克核反應堆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的內閣會議上,貝
京用一種幾乎是不容置疑的口吻做出了最後決定。貝京認為,以色列必須及時除掉
這個隱患, 以色列擁有這種打擊能力,因為此時以色列已從美國獲得世界一流的F
-16戰鬥轟炸機。 F-16是由美國著名的洛克西德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的,它可
攜帶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等多種武器,它的作戰半徑超過10
00公里,奧西拉克反應堆正好處在它的攻擊範圍之內。
   

    "但有個原則, 襲擊的對象應僅限於伊拉克核設施本身,不得攻擊除此之外的
任何伊拉克目標。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法方援建人員和周圍平民的傷亡。就像動手術,
既要摘除毒瘤,又要避免大出血。"
    這番活,是貝京對以色列空軍司令艾弗裡說的。
    "霍菲,襲擊前的情報工作一定要準確。"貝京轉過頭又對"摩薩德"新任局長霍
菲說道。霍菲冷靜地點了一下頭。6月的中東,驕陽似火,熱浪蒸騰。在耶路撒冷
舊城曲折蜿蜒的街道上,一隊防彈轎車向郊外疾馳而去。
    在沙漠林蔭中,隨著一扇重達30噸的鋼甲防爆門的開啟,汽車駛入一個恍如
《一千零一夜》中的"阿里巴巴山洞"的洞內。這裡是以色列絕密的軍事情報中心,
全部設施均隱蔽在距地面40米的洞穴中。
    以色列空軍司令艾弗裡、以軍總參謀部情報部長薩古伊先後從車內鑽出,從第
3輛轎車中下來的是"摩薩德"局長霍菲。
    由值班軍官領路,艾弗裡和霍菲一行來到了寬敞的中央控制大廳。這裡裝有世
界上最先進的全球定位和網絡通訊系統,坐在操縱台前的轉椅上,就能通過以色列
自己發射的衛星--"地平線"號觀察整個世界。
    指揮台正面牆上,數個彩色大屏幕顯示屏正同時顯示著世界各"敏感地區"的軍
事態勢圖。通過與美國間諜衛星的實時傳輸系統並機聯網,這裡可以調看、複製由
美國衛星上高分辨率攝像機拍攝的地球上任何地方的高清晰度照片。
    霍菲的眼光落到了屏幕上出現的白色建築群的中央,這是正在建設中的伊拉克
奧西拉克核反應堆工程。
    值班軍官的手指向一座半地下建築物,操縱機器的技術人員立即將這一畫面放
大。隨後,按動打字鍵盤,一行希伯萊文字出現在屏幕下側:反應堆主體廠房。
    霍菲這時才抬起頭,他的目光,恰巧同艾弗裡的目光碰到一起,他們相對而視,
艾弗裡則意味深長地笑了笑。他們清楚,用不了多長時間,這個核反應堆將變成一
片廢墟。
    經過一番精心策劃,一個旨在摧毀奧西拉克核反應堆的代號為"巴比倫行動"的
計劃就在這裡誕生了。 該計劃的要點是以空軍出動8架F-16戰鬥轟炸機,在6
架F-15戰鬥機的掩護下, 選擇適當時機,對奧西拉克發動一次突然襲擊,消除
伊拉克潛在的核威脅。
    為了獲得伊拉克核反應堆的精確坐標位置和發動襲擊所必需的激光制導炸彈,
以色列人像往常一樣,要求他們的庇護神--美利堅合眾國提供幫助。
    "最重要的是爭取得到美方的支持和協助!"這是貝京對即將赴美的特使交待的
最後一句話。多少年來,以色列每逢決定重大事件都要先通報美國。作為在中東地
區美國意志的體現者,以色列在這一地區的所有行動,幾乎都得到了美國的全力支
持。
    但這一次卻例外了。
    信息很快反饋回來:美國不同意以色列利用美國的情報和技術,去做刺激伊拉
克人情緒的事情。畢竟,伊拉克擁有巨大的石油資源,且控制著國際戰略通道--波
斯灣。為了珍貴的"工業血液"--石油,也為了美利堅成千上萬的汽車輪子,美國不
想輕易得罪阿拉伯產油國中的任何一個,當然也包括伊拉克在內。
    官方渠道堵死了。
    但"摩薩德"畢竟是"摩薩德",他們找到了多年合作共事的老朋友--美國中央情
報局。經過反覆考慮,美國中央情報局私下向以色列提供了一卷只有20克重的微
縮膠卷。
    膠卷立即被送回了"摩薩德"總部技術處理中心。這是一卷有關伊拉克核反應堆
內部設施的絕密照片,經過特殊處理後放大的拷貝上,清楚地顯示了伊拉克核反應
堆的各種關鍵設備、安裝分佈位置及其經緯坐標。
    經"摩薩德"局長霍菲的親自批准,這些絕密的資料以最快的速度傳向各有關部
門。
    3天以後,一個與伊拉克奧西拉克核反應堆一模一樣的同比例模型在以色列與
埃及接壤的奈格夫沙漠中出現了。
    第5天下午,1個F-16戰鬥轟炸機群對此目標進行了第1次"轟炸"。
    進行這次戰前演練的是駐紮在以色列"麻舊都"空軍基地的第2飛行大隊,它將
執行這次意義非同尋常的巴比倫行動。這是一支戰功卓著的飛行部隊,在以往的歷
次阿以戰爭中,這個大隊幾乎在每次空戰中都以輕微的代價打敗了它的阿拉伯對手。
    為了保證空襲的成功,以空軍司令艾弗裡親自挑選了20多名一流的飛行員組
成空中突擊隊,並任命巴哈里上校為隊長。巴哈里是名副其實的飛行老手,他不僅
有幾千小時的飛行經歷,而且在1967、1970和1973年曾3次駕機與阿
拉伯人較量過。
    空中突擊隊組成後,除了對核反應堆模型反覆進行模擬攻擊外,還長時間地駕
機在約旦和沙特阿拉伯沙漠上空往返飛行,目的是培養耐力和摸索沙特人和約旦人
雷達防區中的「盲"點。 更令人稱絕的是,突擊隊員們還研究出一種奇妙的飛行隊
形,當機群按這種隊形飛行時,在雷達屏幕上顯示的是1個類似於大型商業班機的
大亮點,而不是1個機群。
    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準備,對以色列人來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飛兵奇襲巴格達

    1981年6月7日,西奈半島埃其翁空軍基地。
    準備執行巴比倫行動計劃的6架F-15戰鬥機和8架F-16戰鬥轟炸機已做
好了起飛前的最後準備,一字排列在跑道盡頭。
    為了掩人耳目,這14架飛機的垂直尾翼上,全都漆成了約旦空軍黑白灰3色
圈標記。
    以色列與伊拉克之間隔著敘利亞、約旦和沙特阿拉伯,為了穿越這些敵對國家
而不被啟發現,以色列可謂費盡心機。"巴比倫行動現在開始!"
    耶路撒冷時間下午4點,以色列各海、空軍基地,各戰區司令部,"摩薩德"駐
海外各情報站,擔任奇襲任務的空軍第2飛行大隊,同時接到了空軍司令艾弗裡將
軍的命令。
    零時間,6架F-15戰鬥機機腹下,總推力為20噸的兩台100F-PW-
100型渦扇發動機噴管立刻怒吼起來。 緊接著,8架F-16戰鬥轟炸機的發動
機也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巨大轟鳴,強烈的尾噴氣流頓時吹得沙飛石走。
    "啦!啪!啪!"3發紅色信號彈在塔台上空騰起。這時,帶隊長機巴哈里上校
的耳機中,傳來了塔台指揮官"起飛"的命令。
    外掛空對空導彈和副油箱、擔任戰鬥掩護的F-15戰鬥機器飛了。
    載著激光穿甲爆破彈的F-16戰鬥轟炸機器飛了。
    電子戰王國的"千里眼"--E-2C空中預警機,早已升空待命。
    滿載著高辛烷航空燃油的大型空中加油機KC-10A,仿如一頭負重的老牛,
4台功率強勁的發動機吃力地咆哮著,直到跑道盡頭,飛機才騰空而起。
    機群在空中繞場一周,編隊完畢後,轉向東方飛去。
    這是一隻鋼鐵長臂,它幾乎囊括了人類軍事科技的全部最新成果。從現在起,
它就要以每小時1000公里以上的速度,朝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那塊
低地揮去。這一次,它要砸爛的目標是: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30公里處的奧西
拉克核反應堆。
    以色列總參謀部軍令處對所有軍事行動都有備案,但此時,值班軍官對面計算
機屏幕上,瑩綠色的字符顯示卻是:軍事演習。代號:巴比倫行動。
    戰爭的機器已經開始運轉,但卻被裝上了"消音器"。極善此道的以色列人知道,
唯有隱蔽性最大的突襲, 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尤其是這種"高技術、低強度"的"
外科手術"式戰爭,只有實現突然性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先發制人所具有的優勢。
    按照霍菲的要求, 早已潛入伊拉克的"摩薩德"特工,從巴格達發來了"一切正
常"的密碼電報。 在那個至今仍不為人知的秘密制高點上,通過一架西德"蔡司"公
司製造的高倍望遠鏡,距巴格達東南32公里處,奧西拉克核反應堆裡的一切,全
都被"摩薩德"一覽無遺。
    除此之外,一個精幹的特別爆破小分隊正秘密向那裡靠近,萬一飛機轟炸未能
徹底摧毀反應堆,那麼,剩下的「活"將由他們乘亂進行。
    天上,地下,一張密不透風的巨網已經織好,奧西拉克核反應堆在劫難逃了。
    像以往一樣,以色列對"巴比倫行動"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除貝京和幾個巴
比倫行動計劃的制定者外,絕大多數以色列人都被蒙在鼓裡。
    6月7日是星期天。下午,貝京讓秘書發出一個通知:內閣全體成員下午5時
到他的官邸聚集。
    下午5時整,所有以色列內閣成員按時抵達貝京居所。他們陸續在會客室中落
座,並不時地竊竊私語。他們在猜測這位總理大人把他們叫到家中來的原因。
    不一會兒,貝京從大廳旁的私人書齋中走出來,面色嚴峻。他冷冷地告訴部長
們:就在他談話的這個時候,以色列的F-16和F-15飛機正向東朝伊拉克飛去,
目的是摧毀巴格達郊外的奧西拉克核反應堆。
    儘管這些部長們對貝京要襲擊伊拉克核反應堆的意圖早有耳聞,但對這突如其
來的消息還是驚得目瞪口呆。
    機群繼續急速飛行著。
    帶隊長機率14架飛機編隊爬上8000米高空,爾後,從把沙特阿拉伯與埃
及西奈半島自然分開的亞喀巴灣最北端, 沿約旦-沙特邊界,經恰卡勒-木道瓦拉-
哈拉爾阿馬爾一線,循著預定迂迴航線向東北飛去。
    飛在編隊最前面的巴哈里瞥了一眼艙外,幾朵晚霞正向後掠去,機翼下方就是
西奈半島的盡頭。這地方他再熟悉不過的了。作為參加過3次阿以戰爭的老兵,就
在這裡,他曾與阿拉伯國家的空軍展開殊死的戰鬥。至今,在他的左臂胛骨裡,還
有1顆埃及高射機槍子彈的彈頭。如今這裡鑽塔林立,在這看似荒瘠的沙漠下面,
湧動的可都是無價的石油。正是為了爭奪這塊土地,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在這裡已經
廝殺了1/3個世紀。
    由於實行全航程無線電靜默,耳機裡,只有機群左側20000米上空飛行的
電子干擾機發出的"絲絲"電流聲。再過一會兒,這架E-2C"鷹眼"式預警飛機就將
與機群脫離, 沿以色列-約旦邊境作往返巡邏飛行。從它那功率強大的電子吊艙中
發出的有源干擾信號,將會使敘利亞和約旦所有的蘇制雷達出現"遲鈍"。這樣,在
它們的雷達掃瞄器上,由這14架飛機密集編隊所產生的反射波投影,僅相當於一
塊帶電的高空積雨雲。
    飛機飛到約旦-沙特邊境的卡夫鎮上空時, 耳機中突然傳來一陣陣頻率極高的
快速發報聲響。按照預先的規定,這是基地指揮部給他們的最後一次暗號,告訴他
們:在伊拉克方面,一切未見異常。
    巴哈里像吃了一顆定心丸,心裡踏實多了。下面的事,就是如何應付沙特空中
警戒區值勤官的查詢。他知道,在沙特由美國引進的最新式的雷達監測系統面前,
一切干擾都是無效的。
    果然,沒多久,在國際通用的應答頻道上,出現了沙特空中管制官的英語詢問。
很顯然,沙特警戒雷達已經發現了這些空中不速之客。
    然而,巴哈里並不驚慌,極老練地用流暢的英語回答道:「約旦空軍,例行訓
練。 "沙特空中管制官信以為真了,這是因為沙約兩國素來關係友好,兩國軍用飛
機偶入國境是常有的事,況且此時14架以色列戰機已塗上約旦空軍的標誌。
    巴哈里在確認沙特阿拉伯已經不再注意他們這批"約旦空軍"之後,用"黃沙丘"
這句暗語,向總部發回了表示飛行順利的密語電報,以色列空軍總部從這短短的幾
個字中,可瞭解飛行編隊的飛行情況。
    尾隨的KC-10A加油機左翼下, 出現了一個小小的紅色信號,這是加油機
懸垂著的加油管上方的紅色指示燈。為了保持靜默,空中加油只能由事先約定的燈
光信號進行聯繫。在能見度大大降低的暮靄中,以軍飛行員完全憑借平時練就的高
超技術,完成了別人白天都感到困難的動作。
    6時10分,突擊機群飛臨伊拉克領空。為了保持襲擊的最大突然性和防備遍
布伊拉克的蘇制"薩姆"導彈,以色列機群又拿出了它慣用的低空突防戰術。只見巴
哈里一推操縱桿, 緊隨其後的另外13架戰機驟然降低高度,鑽進伊拉克雷達的"
盲區"。
    空襲,將從離地幾十米的"一樹之高"開始。
    6時30分,經過整整90分鐘的飛行,以色列機群準時飛抵目標上空。從空
中望去,整個奧西拉克核反應堆工廠像一具凝固的塑像,在落日餘暉的映照下,白
色的建築群與周圍的景物呈現出對比強烈的反差。以色列飛行員們驚喜萬分,觸摸
投彈按鈕的手指開始發癢。
    按照襲擊方案, 擔任攻擊任務的8架F-16戰鬥轟炸機迅速爬升至600米
高度, 轉舵由西向東,進入轟炸航線。而6架F-15戰鬥機則上升至5000米
高空,警惕地注視著伊拉克空軍的動靜。
    以色列選擇這個時間進行攻擊是頗費了一番心機的。此時,飛機自西向東背著
陽光發動攻擊,視野清晰,可以準確投彈,保證命中精確度。而駐守廠區的伊拉克
防空高炮部隊,卻只能對著陽光射擊,準確性必然大打折扣。待轟炸結束,即將降
臨的夜幕又可成為以機擺脫伊拉克截擊機群的最好屏障。
    攻擊的第1枚炸彈是由帶隊長機巴哈里上校投下的。這枚高爆激光制導炸彈,
從距反應堆堆體550米的空中徑直落下後,由重力加速度產生的巨大動能,使炸
彈垂直貫穿了敷在反應堆堆體頂層厚達數米的防爆水泥隔層,引起了反應堆主體內
部猛烈爆炸。
    緊隨其後的另外7架F-16, 依次飛過帶隊長機的中心投彈點,投下了14
枚炸彈,全部準確命中目標。
    直到這時,伊拉克防空部隊才如夢初醒,防空火炮開始還擊。蘇制6管速射高
炮的串串火舌,在空中交織成數道彈幕,硝煙和橫飛的彈片充斥半個天空,附近居
民門窗的玻璃全部被震碎,人們像往常躲避伊朗飛機空襲一樣,紛紛躲進防空掩體。
    從第1波攻擊中衝出的以色列機群,此刻又繞回了背向陽光的西方。附近伊拉
克空軍機場正在開晚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飛機升空至少要20分鐘。於是,
巴哈里決定,把擔任警戒掩護的另外6架F-15戰鬥機也投入轟炸編隊。
    接到巴哈里的命令, 6架F-15轉眼間就從5000米高空衝向地面,加入
了第2波攻擊。一枚枚激光制導炸彈沿著激光波束向目標飛去,緊接著是一陣震耳
欲聾的爆炸聲。
    摧毀反應堆主體之後,以色列機群按預先分工,開始從不同角度,對反應堆附
屬設施進行破壞性轟炸。 隨著一聲猛烈的爆炸聲響,1架F-16用火箭助推侵徹
炸彈擊中核反應堆另一側的埋在地下6米深處的核廢料存貯罐,巨大的煙柱立刻沖
天而起,濃煙席捲烈焰,火柱高達數百米。
    6時45分,16噸炸彈被傾瀉一空,伊拉克奧西拉克核反應堆已經蕩然無存。
    隨著巴哈里一聲令下,14架飛機垂直爬入高空,踏上了返航的歸程,它們身
後,夜幕開始降臨。
    在高爆炸彈的成千上萬塊金屬顆粒迸擊下,伊拉克核反應堆的"心臟"部位--生
產鈾238的重水堆機房已成一片廢墟。巨大的粒子射線屏蔽鋼罩被撕成幾截,歪
七扭八地躺在殘垣斷壁之中,安放巨型計算機的中央控制室房倒屋塌,千瘡百孔,
縷縷黑煙隨著晚風四處飄遊。
    3天後,在一片晦暗氣氛中,法國援建團由巴格達登機回國。臨行前,援建顧
問團團長與伊拉克總統侍從室主任通了一次電話: "重建反應堆需要5億以上的美
元和大約5年左右的時間,如果伊拉克政府能夠確保安全的話。"還未等對方回答,
這位團長掛斷了電話。
    6月8日早晨,一疊由美國衛星傳來的照片送到了以色列總理貝京的辦公室。
照片表明,造價數億美元的反應堆的全部選定目標均被徹底摧毀。
    貝京站了起來, 他拍了拍站在身旁的艾弗裡將軍的肩膀說道:"巴比倫行動向
世界表明,以色列決不允許一個懷有敵意的阿拉伯國家擁有原子彈!"
    以色列說到了,也做到了。

TOP

馬爾維納斯風雲--英阿馬島海空戰

    這是一個細雨霏霏、霧靄瀰漫的上午,英國南部的樸茨茅斯軍港,一艘艘軍艦
在海浪的湧動中上下起伏,像一條條海中巨獸延綿到天海交接的地方。平日嘈雜而
忙碌的碼頭上,靜靜佇立著成千上萬的英國人,他們默默地注視著這些軍艦,注視
著艦上他們的孩子、丈夫和兄弟。
    這種場面不知已經歷了多少次、多少代了。在這裡,他們曾送走過納爾遜、蒙
巴頓、威靈頓、蒙哥馬利......他們為英國贏得了赫赫威名,用勝利一次次裝點著
不列顛民族的輝煌。可是這一次,慘淡的霧氣似乎遮沒了昔日"日不落"帝國的光芒,
沒有鮮花,沒有笑容,有的只是人們陰沉的臉色、希冀的目光和默默的祈禱。
    一聲冗長的汽笛聲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寧靜,嘩嘩的鐵鏈攪動著泛著白沫的海浪,
大地一陣顫慄。龐大的艦隊像巨大的鯊群,緩緩地駛離了港口。艦舷上,穿著嶄新
軍服的水兵們像泥塑一般挺立著,向送別的人群敬禮。
    這是公元1982年4月5日。
    就在3天前,隨著黎明時分的槍聲,4000名阿根廷軍人突然登上了馬爾維
納斯群島,以武力佔領了這片和英國爭議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土地,這支艦隊,就
是要遠涉重洋航行1.3萬公里,去執行奪回這片群島的使命。
    英國人在注視著這支艦隊,阿根廷人在注視著這支艦隊,全世界都在注視著這
支艦隊。
    南大西洋上空,已經密佈戰爭的陰雲。
    加爾鐵裡說:"我們不願再等150年了!"
    馬爾維納斯素有"南大西洋門戶"之稱,200年前,一位英國海軍大臣曾說過:
它是英國全部海外領土和港口的鑰匙。它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航道要衝,是巴拿
馬運河關閉時兩洋相連的咽喉要地;它與南極大陸遙遙相對,是日後開發這片神秘
大陸的重要前進基地。它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以至那位海軍大臣常常在睡夢中也
呼喚著它的名字。
    1690年,英國人約翰·斯朗特的航船因受到暴風雨襲擊,偏離航道來到該
島,從此大英帝國的版圖上,便添上了以當時的海軍大臣"福克蘭"名字命名的土地。
爭奪也由此開始,英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阿根廷人,紛紛在這片島嶼中豎起
過自己的旗幟。1770年,英國人被西班牙人的艦隊趕走,36年後,英軍佔領
了布宜諾斯艾利斯,駐馬島的西班牙行政長官聞風喪膽,打點行裝溜之大吉。18
26年,阿根廷從西班牙殖民統治下宣佈獨立,同時也宣稱繼承對馬島的主權。氣
傲的英國人只是一聲冷笑,聲明馬島從來就屬於英國,並於1832年派兵進佔了
該島。1908年英國人再次宣稱:包括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在內的整個馬
島水域,統統在英國主權範圍之內。
    看著家門口獵獵飄動的米字旗,阿根廷人覺得:他們已在惡夢般的煎熬中渡過
了150年,難道收回主權,還要這樣無休無止地等待下去嗎?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兩國的爭吵便帶進了聯合國大廈,聯大於1965
年和1973年兩次通過決議,要求兩國通過談判解決爭端,可20年來,除了爭
吵還是爭吵,馬拉松式的會談開了一輪又一輪,到1982年2月各自撤回談判代
表時,竟然連一個字的協議也未達成。
    今天的馬島,像一個妙齡的少女,顯得那麼的美麗動人,近年來在它周圍,已
發現了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據說可達60億桶,簡直又是一個"科威特"。在
能源日趨緊張的今日, 這筆巨大的財富怎能不讓人垂涎欲滴,一位英國議員說:"
我們寧可失去5個北愛爾蘭,也不願失去一個福克蘭。"
    面對家門口的財富,阿根廷人的血也開始沸騰了。萊納爾多·加爾鐵裡出任總
統後, 對馬島態度日趨強硬。他上任伊始便振臂高呼:"主權問題不能再拖延下去
了!"不久又宣稱:"如有必要,將以武力收回馬島。"
    可是老練的英國人只是保持著沉默。笑話!弱小的阿根廷,敢對一個兵強國盛
的老牌帝國發動戰爭嗎?
   

    英國人不可一世的氣傲和沉默終於激怒了一個民族,150年的憤懣頃刻就要
爆發。加爾鐵裡決心已下,他要領導他的人民,不僅僅是奪回失去的馬島,更是要
奪回阿根廷的尊嚴。1982年4月1日,兼任陸軍總司令的加爾鐵裡將軍,健步
走入國會會議廳,迎接他的,是數百張阿根廷政治和社會活動家那飽含希冀和企盼
的臉龐,等著他說出150年來已變得熾熱而神聖的話語。
    "現在我宣佈", 加爾鐵裡以威嚴的口吻說道,"由'5月25日'航空母艦率領
的第40特混艦隊和'蓋裡科'號航空母艦率領的第60特混艦隊,已在駛向馬爾維
納斯。"
    數百人都屏住了呼吸,雖然他們已知道會議內容,但這一刻仍感到莫大的震撼
和前所未有的莊嚴。
    "我們不願再等另一個150年了, 我們的使命,就是用武力收回馬島,實現
對它的主權。"
    疾風暴雨般的掌聲淹沒了加爾鐵裡後面的話語......
    回到總統府,加爾鐵裡便開始了焦急地等待。他非常明白,幾小時後,一個震
驚世界的事件將要爆發,而他作為這個事件的策劃與導演者,也許將贏得一生中無
尚的光榮,也許將跌入無盡的黑暗。他期盼著成功,但他更擔心失敗。此時此刻,
也許只有心中不停地祈禱:"上帝保佑阿根廷!"方能稍許緩解他心緒的不寧。
    將近清晨,門被推開,1名軍官幾乎衝到他的面前:"成功了!將軍。"那名軍
官興奮地忘了敬禮: "我軍登陸成功,島上198名英軍全部向我們投降,總督雷
克斯·亨特已被勒令回國。"
    加爾鐵裡忽然間覺得一股熱流湧上了眼眶,「我們終於拿回了馬島......"
    幾名助手也抑制不住狂喜,激動地喊道:"阿根廷萬歲!"

    "特遣艦隊將永垂英國軍史"

    "馬島不再屬於英國"的消息,無疑像地震一般,震動了英倫三島,當天,倫敦
《泰晤士報》在頭版用兩個大字做了標題"可恥"。唐寧街10號英國首相官邸,人
們被這一消息也驚呆了,文武官員們凝視著地圖上那已經插上阿根廷國旗的島嶼,
久久沉默不語。
    當天,英首相撒切爾夫人召開了緊急內閣會議,所有的工作都被拋到了一邊,
閣員們凝神屏氣,耳邊只有兩個炸響的字眼:馬島。半小時後,議會兩院以二戰後
沒有先例的全票,通過了她的動議:對阿根廷宣戰。
    戰時內閣成立了,國家戰爭機器開始了緊張而有秩序的運轉。
    撒切爾夫人出任首相的幾年中,英國人從維護本國利益的基點出發,不斷加強
軍事實力。雖然它繼續為"北約"承擔防禦義務,但是訓練、戰備都明顯地打著本國
的印記。
    幾年前,英軍成立了一個"快速反應司令部",可以隨時指揮適應快速反應所需
要的航空兵、傘兵、炮兵、裝甲兵合成部隊,有直接調用一切所需軍火和裝備的權
力。此時此刻,它派上了用場。幾小時之後,一份詳細的作戰計劃便提交給戰時內
閣。
    在作戰命令發佈的當天,快速反應部隊立即做好了開拔的準備,雖然要到萬里
之外作戰,但這支部隊是有信心的。平時他們不僅進行北約防禦所需要的訓練,還
經常進行各種作戰條件下的適應性訓練。這次他們將到南極地區海域作戰,而不久
前他們還在北極搞過演習。
    30艘大型戰艦在最短時間內開到了樸茨茅斯軍港,與此同時,"鷂"式戰鬥機,
"輕劍"、"海標槍"防空導彈和其他先進武器也源源不斷地湧到這裡。
    國家戰爭動員體制此刻也顯示了巨大威力。上百艘商船立即應徵,用最快的速
度就近卸貨,爾後改變航向一起駛向南大西洋。這些船邊航行邊改裝。6.7萬噸
級的"伊麗莎白女王二世"號離開英國時還是一條豪華客輪,3天後,當1架美國軍
用飛機從它上空掠過時,飛行員吃驚地發現:兩個碩大的游泳池已被牢牢焊上,變
成直升機的平台了,完全不見了昔日的豪華。
    此時,距阿根廷佔領馬島僅僅只有4天,世界再次受到了震動。
    海面上,"無敵"號航空母艦的艦首下浪花飛濺,小山般的波濤不時被這艘軍艦
碾作齏粉。 緊跟在它後面的是它的姊妹艦"競技神"號,隨後滑過人們眼簾的是"熱
心"號護衛艦、"考文垂"號驅逐艦、"特裡斯特姆爵士"號登陸艦. .....各型軍艦迤
邐而行,望不到盡頭。天空上,各式飛機像蝗蟲一樣成批成群地活動,戰鬥機在高
空,直升機在中空,反潛機在低空。潛艇在水面上也露出礁石一樣的艦橋......
    望著出征的場面,撒切爾夫人激動了,她說:"特遣艦隊,將永垂英國的軍史。
"

    馬島變成了一隻鐵桶

    入夜的海風顯得是那麼的兇猛,小山般的海浪將航行的軍艦顛簸得不停起伏著,
艦隊司令伍德沃德站在"無敵"號的指揮台上,目光深沉地注視著茫茫的海面。英國
距馬島有13000公里之遙,艦隊晝夜兼程,也需在海上顛簸2個星期,而阿根
廷距馬島僅600公里,況且早有準備,這一仗打起來不會十分順利的。
    戰爭的陰影越來越近,英軍的艦隊距馬島已沒有多少天航程了,但布宜諾斯艾
利斯此時卻依然沉浸在佔領馬島後一片亢奮的情緒中。總統加爾鐵裡一直認為英國
只能承認既成的事實。阿根廷此時要做的,就是向充當調解人的秘魯總統和美國的
黑格將軍一遍遍陳述阿根廷的立場。
    當他的將軍們向他警告戰爭已迫在眉睫時,他還是不相信英國人會橫跨大西洋,
來同一個嚴陣以待的大陸國家作戰。
    但為了對付英國的恫嚇,加爾鐵裡還是向馬島增派了幾千人的部隊,使島上的
守軍達到了1萬人。然而,這支部隊既不進行高寒島嶼作戰訓練,也不做抗登陸准
備,士兵沒有配備御寒裝具,以至後來不少人因嚴重凍傷而截肢。
    一位將軍向他提議:立即在島上修建大型空軍基地,否則,大多數作戰飛機不
得不從大陸起飛,只能在戰區上空停留兩分鐘。
    不幸的是, 加爾鐵裡沒能聽進去這個建議:"以色列人不是一分鐘就可以打個
漂亮的空戰嗎?"他說,"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決策者們仍在猶豫不決之時,龐大的英國特遣艦隊晝夜兼
程、繼續南下。4月9日,皇家空軍1個大隊向距馬島5600公里的阿松森島轉
場,以此為中轉站,向途經的艦隻進行裝備補給。4月12日,英軍核潛艇進入戰
區,開始對阿根廷實行海上封鎖,對來往於阿根廷本土和馬島間的阿海軍構成了嚴
重威脅。4月15日,英軍飛機開始在馬島周圍的空中進行巡邏。4月19日,英
軍遠程戰略轟炸機部署到了阿松森島。這種"火神"式轟炸機航程達6000公里,
可以由此進襲馬島。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先進的轟炸機不但能實施大面積空襲,而
且可攜帶原子彈,英國的核威懾意圖已表露得十分明顯。
    4月24日,英國特遣艦隊先遣隊駛抵距馬島716海里的南喬治亞島水域。
湛藍的海面上,10餘艘軍艦像鯊魚一樣向目標逼近。此前,英軍已偵知,島上只
有191名守軍,先拿它開刀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當天深夜,英軍1架C-130飛機向島上空投了二戰期間屢建奇功的"特別舟
艇中隊"的14名隊員, 神不知鬼不覺地對全島實施偵察,隨後,一批海軍陸戰隊
特勤人員也成功地先期登上該島。
    進攻序幕是以擊沉阿軍"聖菲"號潛艇拉開的。25日晨,當這艘潛艇向南喬治
亞島首府格裡特維肯靠攏時, 被英軍「山貓"反潛直升機發現。隨著深水炸彈和反
潛導彈的一陣襲擊,它便像死魚一樣擱淺在海岸邊。在滾滾濃煙中,前來增援的4
0名阿軍和潛艇人員一起倉皇逃上了岸。
    英軍"安特裡姆"號驅逐艦艦橋上,先遣隊指揮官布賴恩上校大手一揮:攻擊。
    大炮怒吼,飛機掃射,30名突擊隊員乘"海王"直升機迅速上岸,猛烈的火力
壓得阿軍抬不起頭來。原先上陸的陸戰隊又從側面發起了迅猛的進攻,一時間,防
軍士兵的屍體成倍地增加,堅守的要點接連地丟失。抵抗很快就變得毫無意義。中
午時分,守島阿軍指揮官亮出了白旗。
    進展順利的消息接連地傳到特遣艦隊司令部。
    4月30日,英軍"火神"遠程轟炸機從阿松森攜高爆炸彈,長驅5000多公
裡轟炸了馬島機場和阿軍陣地,戰果顯著。
    5月2日, 英國核動力潛艇"征服者"號在馬島以西230海里發射了1枚"虎
魚"式魚雷, 擊沉了阿海軍唯一的一艘萬噸級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阿根廷
海軍從此再也不敢駛出自己的領海。
    4月28日後,英艦隊主力已全部進入馬島水域,完成了對該島的封鎖部署。
    接到這些報告,伍德沃德按捺不住興奮,向戰時內閣發出了"戰鬥全勝"的電報。
    面對不利的事實,加爾鐵裡將軍此時才清醒了,他下令:「必須以最快速度向
馬島增兵!"
    但他清醒得太遲了,這件事幾天前還是可能做到的,如今變得不可能了,英國
人對馬島環形立體的封鎖極其嚴密,以致阿根廷運兵船從布蘭卡港開出幾小時後就
不得不垂頭喪氣地返回。
    "繼續增兵,不惜一切代價。"加爾鐵裡震怒了。
    但無情的事實證明這是徒勞的。阿根廷海軍並不具備反封鎖能力,白白損失了
許多艦船和人員之後,阿根廷的將軍們徹底絕望了。
    此時的馬島實際上已成孤島,島上守軍實際已成孤軍。加爾鐵裡與助手緊急磋
商後,召見了空軍司令多索。
    "我們只有一條路可走了, "加爾鐵裡目光炯炯地望著他的將軍,"全體空軍緊
急待命,從空中打擊敵人。"

    "飛魚!飛魚!"

    1982年5月4日,注定要寫進阿根廷軍史,寫進世界戰爭史。
    剛過拂曉時分,天空便一片湛藍,東方露出的一絲朝霞,把平靜的海面染得像
溶化的鐵汁。1艘軍艦的輪廓在霞光中,緩緩地向前移動。
    這是英國皇家海軍的"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它正以30節的航速駛向馬島
北部水域。今天,它將在那裡擔負警戒任務。
    索爾特艦長站在指揮塔上,望著艦尾那一道弧型的白色浪圈,心情振奮。他渴
望戰鬥,渴望自己的軍艦大顯身手,幾天來,他一直為見不著阿軍飛機和艦艇的蹤
影而苦惱。
    索爾特是有理由為他的軍艦驕傲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1975年才建成服
役, 艦上裝備有"海標槍"導彈系統以及「山貓"式直升機、114毫米艦炮。艦載
電子設備除了通信聲納、導航儀外,還裝有遠程警戒雷達和敵我識別器。此外,還
有1套"烏鴉座"干擾火箭裝置。這是1艘集偵察、通訊、攻擊、干擾、防空於一體
的現代化軍艦。
    上午10時,特遣艦隊司令伍德沃德要通了索爾特的電話,詢問情況並轉告:
根據情報,阿根廷空軍活動頻繁,有可能在空中採取行動......最後,伍德沃德叮
囑道:"'貝爾格拉諾將軍'號被我擊沉,阿根廷人是不會善罷甘休的,要高度戒備!
"
    "明白了,不過"索爾特望著艦首那"零秒待發"的對空導彈,不以為然地說道,"
請將軍放心,他們害怕'謝菲爾德',恐怕不敢來找我吧!"
    索爾特沒想到,就在他說話的時候,死神的陰影已漸漸向"謝菲爾德"號逼來。
    11點, 索爾特再次收到旗艦的防空警告,但他依然不屑一顧。他知道"謝菲
爾德"號發現目標的距離是400公里, 在這個範圍內,任何敵人都休想逃過它的
眼睛。只要阿根廷飛機一出現,他便能叫它葬身魚腹。
    但索爾特沒想到的是:阿根廷人也有2艘"謝菲爾德"型的驅逐艦,因此他們早
已掌握了這種類型軍艦的優缺點。
    現在,他們就是要利用它的缺點,對它實施毀滅性的打擊。
    在距"謝菲爾德"號300公里以外的"5月25日"號航空母艦上,阿根廷的1
架"超級軍旗"式飛機器飛了,它的機腹下掛著1枚紅色彈身、白色彈頭的"飛魚"導
彈。
    阿根廷人投入了最強的空中力量。
    "超級軍旗"式攻擊機是法國製造的艦載機,裝有高性能的電子系統和多用雷達,
低空時速達1.3馬赫,具備良好的突防和對艦攻擊能力。
    "飛魚"式空艦導彈,也是法國製造的。它的體積小,彈頭威力大,雷達反射面
僅0.1米,射程為5-45公里,發射後可在離海面2-3米的高度以接近音速飛
行。它在發射後為慣性制導,接近目標後則由電子自動定向儀操縱,命中率可達9
5%。
    攻擊是按阿根廷飛行員在法國受訓時繪製的戰術要圖進行的。"超級軍旗"並非
孤軍作戰,已先期升空的"海王星"海軍偵察機在"超級軍旗"剛一升空,便將捕獲的
目標指數傳送了過去,為了充分利用地球曲線的掩護效果,躲避英軍遠程警戒雷達,
"超級軍旗"陡然從幾千米的高空下降到距海面20-30米的高度。
    發動機大聲轟鳴著,在機身後掀起了數米高的浪滔,迎面,大海呈圓弧形,風
馳電掣般地起來,飛濺的海水已打上了座艙罩。
    在20-30米高度, 機載測高設備已幾乎豈不到作用,飛行員稍有閃失便會
葬身海底。在這樣的高度,再先進的雷達也是盲區。為做到完全隱蔽,飛行員還關
閉了機載雷達,完全屏著經驗向目標疾飛而去。
    11時10分,飛行員估計已進入"飛魚"攻擊範圍之內,因此突然急速拉起了
飛機,"超級軍旗"像1柄海中躍起的銀箭,爬升到150米的高度,同時短暫打開
了雷達,指示器螢光屏上頓時出現了"謝菲爾德"的信號。在瞬間之內,"飛魚"的計
算機已獲得了所需數據,飛行員狠狠按下了發射電鈕。只見"超級軍旗"機腹下紅光
一閃,1枚"飛魚"呼嘯而出,在高出浪尖2-3米的地方,似一道閃電,直奔"謝菲
爾德"而去。
    導彈剛一出膛,"超級軍旗"便立即返航,能否擊中目標,飛行員回到基地才能
知道。
    "謝菲爾德"號悠悠行駛著,絲毫沒料到即將降臨的滅頂之災。索爾特艦長仍站
在高處,目光炯炯地掃視著海空。
    突然, 他的面孔一陣痙攣,他看見了呼嘯而來的導彈,「飛魚!飛魚!"他心
中驚呼道。
    他對它毫不陌生,皇家海軍倉庫就有這種導彈,他熟知它的性能。
    現在一切都來不及了,索爾特只是大喊了一聲:"隱蔽!"
    這是一個瘋狂的瞬間,火光升起,爆炸聲如雷,導彈準確擊中水線以上1.8
米的艦舷,穿透鋼甲後在艙體內爆炸。導彈燃料引燃了艦上的電纜和油漆,一時濃
煙滾滾,毒氣四溢。
    在突如其來的打擊面前,英軍水兵們表現了勇敢和沉著,想盡辦法試圖自救。
但打擊是"災難性的", "飛魚"摧毀了「謝菲爾德"號的控制艙,艦上動力、電力和
消防系統全部遭到破壞。5小時後,索爾特沉痛地下達了棄艦的命令。
    悲憤的水兵們划船離去時,含著淚唱著海軍軍歌,眼望著他們的戰艦--1艘價
值2億美元的龐然大物,徐徐沉入了海底。
    這是一場高技術時代的海戰,"謝菲爾德"號成了先進的空對艦導彈的犧牲者。
它的沉沒,也許將預示著一個新的海空戰時代的到來。

    黑色的一天

    5月4日海戰的勝利,像是給布宜諾斯艾利斯打了一針強心劑,一度情緒有些
消沉的人民再度狂熱氣來, 他們聚集在總統府外,一遍遍地高呼,"加爾鐵裡,決
戰!"
    5月25日是阿根廷國慶節。24日晚,加爾鐵裡召集文武官員宣佈了他的決
定:用置敵於死地的方式來慶祝這個不尋常的節日。
    次日下午,南大西洋上一場最激烈的海空戰開始了。
    阿根廷的飛行員們早已做好了決一死戰的準備,臨出發前,他們寫好了遺書,
將妻子兒女的照片深情地揣進了貼身口袋,有人還對著錄音機,傾訴了自己為祖國
而死的最後遺言。然後,他們拎起飛行皮囊,頭也不回地走向了飛機。各式各樣的
飛機從阿根廷本土的幾個機場接踵起飛,頃刻間便撲到英國軍艦的上空,呼嘯的炸
彈雨點般地落下。英軍士兵們操縱著各種防空武器,在天空織成一道道火網,可是
阿根廷飛行員以熟練的規避動作一次次穿過這片火網,在濃煙和火光中突入突出,
有的甚至緊貼著軍艦桅桿,俯衝而來。1架飛機由于飛得太低,碰到了浪尖,一團
火球驟起,飛機一頭栽入了大海。
    在馬島東側海域,阿根廷空軍的2個4機編隊的"天鷹"攻擊機穿雲破霧,以超
低空方式攻擊英國2艘"大刀"型護衛艦。英艦立即作出反應。隨著艦空導彈的爆炸
聲, 2架「天鷹"同時被擊落。但其餘的飛機仍奮勇氣來,450公斤的炸彈擊穿
了軍艦的艦尾,在掠過直升機甲板時,又擊毀了1架螺旋槳正瘋狂旋轉的"山貓"式
直升機。
    阿軍1架"其卡拉"式攻擊機被炮火擊傷後,拖著濃煙眼看就要扎進大海。突然
飛機一聲怪叫,機頭又重新抬起,直端端地向1艘英艦衝來,頃刻間碎片四裂,這
艘英國軍艦頓時成了一片火海。
    一位英國水兵在他當天的日記中寫道:
    "我們剛剛接近馬島,便遭到阿根廷飛機的襲擊,它們編隊而來,且飛得很低,
我們發現它們時已很近,無法有效迎戰。阿根廷飛機一邊發射火箭,一邊丟下炸彈,
只見甲板上火星四濺,周圍滔天的水柱把軍艦顛簸得東搖西晃。忽然「轟"的一響,
幾個同伴滿身是血地被拋到海中。'完了'我心裡叫了一聲。"
    英國人的災難並沒有結束,阿根廷人又把目光瞄向了特遣艦隊的旗艦--"無敵"
號航空母艦。
    8架"天鷹"掩護著1架"超級軍旗", 以密集隊形掠過濃煙四起的海面直奔"無
敵"號航空母艦, 在距"無敵"號50公里處,"天鷹"立即散開,分成2組,將前來
攔截的英軍「鷂"式飛機和"海標槍"防空導彈引向一旁, 同時,"超級軍旗"迅速發
射了2枚"飛魚"導彈。
    在此危急時刻,擔負護衛任務的英軍"考文垂"號驅逐艦及時發現了這一情況,
艦長命令開足馬力迎上前去,他要用自己的軍艦擋住"飛魚",同時他又命令向空中
發射金屬箔,干擾"飛魚"的飛行方向。結果,1枚導彈準確地擊中了"考文垂"的側
舷,另1枚則偏離方向,扎進了不遠處"大西洋運送者"號大型運輸艦的肚子裡,只
聽轟隆兩聲巨響,熊熊大火吞噬了2條軍艦的軀體。幾小時後,它們雙雙沉入了幾
千米深的洋底。
    一直信心十足的英國國防大臣諾特接到報告後驚得幾乎說不出話來,好久,才
愁容滿面地哀歎:"皇家海軍受到了沉重打擊。"
    儘管英國特遣艦隊的"鷂"式戰鬥機飛行員在空戰中也表現出很高的戰術水平,
但相對阿根廷空軍的一次次輪番攻擊, 他們的攔截還是顯得力量不足。不久,"普
列第斯"號護衛艦、"加拉哈德爵士"號登陸艦又相繼被擊沉。
    阿根廷人的勇猛、強悍和智慧,在他們的空軍飛行員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體
現。
    損失嚴重的消息傳到倫敦後,憂鬱的愁雲籠罩在每個國民的頭上。如果說4月
5日人們在樸茨茅斯是為這批"萬里赴戎機"的將士壯行的話,現在,他們已對自己
孩子的命運產生了"一去不復返"的預感。 一家報紙悲哀地寫道:"英國也許將迎來
一個陰森森的葬禮的季節。 "一位陣亡水兵的父親豈不成聲地說:「大英帝國難道
非得讓孩子們死在那個遙遠的島嶼上不可嗎?"
    這天晚上,撒切爾夫人在她日記的最後一行寫道:"5月25日,黑色的一天。
"

    最後的決戰

    夜幕降臨了,隆隆的爆炸聲漸漸平息了下來,只有刺鼻的硝煙還籠罩著南大西
洋的海面。特遣艦隊的官兵還心有餘悸地盯著漸漸黯淡下來的天空,救撈著自己的
同伴。軍艦上播發的海軍軍歌,也掩飾不了他們心中的悲涼。
    一直期望大英帝國龐大艦隊一到,馬島上的阿根廷人就會望風披靡的英國戰時
內閣,此時也開始緊張不安了。大臣們一致認為:若不採取斷然行動,那麼滯留海
上的艦隊必將遭受阿根廷空軍的一次次襲擊,外交上也將逐漸對英國不利。
    就在這一夜,唐寧街10號向萬里之外的艦隊發出了一道電令:登陸。
    接到電令,艦隊司令伍德沃德將軍數日來陰沉的面容終於綻開了一絲笑容。
    登陸計劃早在幾天前就已在他心中醞釀成熟了。他要用自己為數不多的陸軍部
隊在陸地上創造一個奇跡。眾所周知:馬島阿軍有1萬餘人,且以逸待勞,而他的
地面部隊僅有6000人,如何能創造以少勝多的戰績呢?他想到了聖·卡洛斯。
    這無疑是個極具冒險的計劃。聖·卡洛斯只是個小港,地形複雜,航道狹窄,
艦艇接近困難。更讓人頭疼的是,它面向阿根廷本土,極易遭受從阿根廷本土起飛
的飛機攻擊。
    但聖·卡洛斯守軍僅40餘人,經過連日來的殊死搏殺,阿軍駐島兵力大部已
被吸引到其首府斯坦利港附近,一旦在此登陸,阿軍顯然鞭長莫及。從這個意義上
說,這裡是阿軍防守最薄弱的環節。
    伍德沃德選擇了"奇襲"。
    入夜,漆黑的海面像塊巨大的黑幕,2艘英軍登陸艦悄悄駛向聖·卡洛斯。3
點30分,由3個突擊營組成的登陸分隊,劃著橡皮艇飛快地接近海灘。
    與此同時,由"海王"式、"小羚羊"式和"支奴干"式直升機運載的2個傘兵營,
也在夜空中降到了敵後。
    奇兵完全收到了奇效,當第1排槍彈劃過夜空時,40名阿軍便逃跑了,英軍
未折一兵一卒。天明時,英軍已在灘頭建立了一條寬4英里並有足夠縱深的陣地,
坦克、裝甲車源源不斷地開上了岸,"吹管"式和"輕劍"式防空導彈高高豎起,準備
對付空襲之敵。
    馬爾維納斯之戰,已到了決定勝敗的時刻了。
    得到英軍登陸的消息,加爾鐵裡震怒了,他再次召見了空軍司令多索,命令空
軍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把立足未穩的英軍趕下海去。
    多索神情嚴峻地望著總統,沉重地抬臂向他敬禮。他明白:整個馬島的命運,
甚至整個阿根廷的命運,已經落到了他的肩上。
    天剛破曉,一架架阿根廷飛機便騰空而起,向在聖·卡洛斯登陸的英軍旗去。
天空中,"天鷹"攻擊機,"其卡拉"攻擊機發出恐怖的怪叫,"幻影"戰鬥機也不間斷
地發射密集的空地火箭,一排排塵土陣起,中彈的英軍士兵在塵土中痛苦地抽搐,
殘缺的肢體不時被拋向天空。
    阿根廷飛機連續的猛烈突擊,已基本破壞了英軍登陸後的部署,陣地工事被炸
得七零八落,向四面推進的英軍突擊隊在阿空軍的打擊下也變得混亂不堪,其指揮
官瓊斯中校也被炸成了碎片。英軍對聖·卡洛斯奇襲所收到的效果幾乎全被阿根廷
飛行員的打擊抵消得一乾二淨。
    要是此時阿軍地面部隊再猛撲上來,那麼聖·卡洛斯英軍的末日便到了。但令
人驚訝的是,萬餘阿根廷守軍,竟未動一卒,關鍵時刻,阿根廷人未能給英軍最致
命的一劍。
    英國人獲得了寶貴的喘息機會。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根廷有限的空中力量也在不停地被消耗著,幾十架飛機被
英國戰鬥機和航空導彈擊毀,從本土起飛的許多轟炸機,由於航程太遠,甚至未飛
到聖·卡洛斯上空,便把炸彈扔到了海裡。空中攻擊漸漸減弱了。
    黃昏時分,戰鬥沉寂了,英軍突擊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他們守住了極其脆
弱的灘頭陣地。他們留在了馬島的土地上。
    加爾鐵裡終於喝下了自己釀造的苦酒, 一位軍事評論家指出:"如果馬島上修
建了大型空軍基地,那麼結局可能完全不同了。"
    此時的阿根廷空軍,在勇敢的搏殺之後,已如同一名渾身是傷的鬥士,無力再
發動強大的攻勢了。現實是無情的:阿根廷作戰飛機損失逾半;僅有的9枚"飛魚"
導彈已發射完畢;尤其嚴重的是,歐共體國家及北約已聯合對阿實施武器禁運,阿
根廷人已無法修復手中已折斷的利刃了。
    勝利的天氣,逐漸偏向英國一方。
    5月27日,在聖·卡洛斯站穩腳跟的英軍兵分兩路迅速南下。
    5月28日,英軍進佔達爾文港。
    5月31日,英軍逼近馬島首府--斯坦利。
    此時,天空已不再有阿根廷空軍的飛機了,一架架"支奴干"式和"海王"式直升
機向前方輸送著部隊和裝備, 「鷂"式戰鬥機在空中威風凜凜地巡航待戰,從阿松
森島遠程奔襲來的"火神"戰略轟炸機一遍遍地對斯坦利守軍實施著地毯式轟炸。
    海面上,幾十艘軍艦的炮口,黑洞洞地指向目標。
    地面上,英軍第3步兵旅和第5裝甲旅像滾滾洪流湧向斯坦利。
    6月13日晚,英軍向斯坦利發起了最後的進攻。10點30分,萬炮轟鳴,
大地震顫、"無敵"號、"競技神"號航母上,一架架"鷂"式飛機騰空而起。
    截止14日早上6點,阿軍在英軍強大的攻勢下,已是混亂不堪,他們的士兵
再也看不到自己的戰機了。而敵人的飛機卻像蝗蟲般地湧來。陣地上,到處是哭聲、
喊聲和呻吟聲,戰鬥已成了單方面的屠殺。
    下午2時,鑒於損失嚴重,已無力抵抗,阿軍守島司令梅內斯將軍被迫同英軍
地面部隊司令穆爾少將舉行了談判。晚上9時,梅內斯抬起顫抖的手,在投降書上
簽了字。
    倫敦沸騰了,人們看見了盎格魯·撒克遜民族那久已不見的狂熱。此時此刻,
人們似乎暫時忘記了"謝菲爾德"號,忘記了阿根廷飛機令人心悸的嘯叫,忘記了塵
土中將士們抽搐的身影,忘記了永遠留在那個遙遠島嶼上的幾百個同胞的魂靈,忘
記了4月5日那個慘淡的早晨......
    而此時的阿根廷,巨大的哀痛罩著人們的心頭,他們相視無語,只用沉重的目
光盯視著陰沉沉的天空,他們再度失去了馬爾維納斯,在等待了150年之後,他
們還得等待下去……

TOP

貝卡谷風雲--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導彈陣地

    1982年4、5月間,兩伊戰爭進入緊張階段,英阿兩國也在南大西洋馬爾
維納斯群島打得不可開交。以色列瞧準這一有利時機,突然入侵了黎巴嫩。6月3
日,以色列借口氣駐英大使被暗殺,對設在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游擊隊
據點和難民營實施炮擊,24小時內空襲60次,發射炮彈、投擲炸彈萬餘發(枚),
造成500多人傷亡,從而揭開了這場戰爭的序幕。
    黎巴嫩戰火熊熊燃燒,震驚了整個世界,更使它的鄰國敘利亞感到嚴重不安。
以色列和敘利亞積怨甚深,敘利亞擔心它的這個老對手會把戰火燒到自己的境內。
    然而,開戰不久,以色列通過多種渠道傳話安慰敘利亞:以軍的主要目標是消
滅巴勒斯坦游擊隊,而不是同敘利亞打仗;只要敘利亞不參戰,以色列絕不會攻擊
敘軍。
    敘利亞人聞聽此言,彷彿吃了顆定心丸。然而,他們哪裡知道,這不過是以色
列的一個緩兵之計。
    僅僅事隔3天,6月9日下午2時14分,以色列突然出動近百架飛機,對敘
利亞部署在貝卡谷地的薩姆-6導彈陣地發動了一次閃電般空襲,僅用6分鐘就讓
敘軍的19個導彈陣地化為一片廢墟。
    貝卡谷一戰,薩姆-6導彈慘遭厄運,舉世嘩然,以致於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
人們都不相信當年曾逞威一時的薩姆-6竟會輸得這麼慘。

    薩姆!薩姆!飛機的剋星!

    提起薩姆-6防空導彈,就不能不使人想起70年代爆發的第4次中東戰爭,
正是在這場戰爭中,薩姆-6大大地出了一番風頭,從而才名揚世界的。
    1973年10月6日,以色列的士兵正飢腸轆轆地在贖罪日裡守齋戒。下午
2時許,埃及和敘利亞趁此良機,對以軍控制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發起突然襲擊,
從而揭開了第4次中東戰爭的帷幕。
    面對埃敘聯軍的突然襲擊,以色列被打得措手不及。在極端被動的情況下,以
色列使出了它的殺手鑭--空軍,對埃敘兩軍發起反擊,試圖扭轉乾坤。然而,這回
以色列空軍沒有再現第3次中東戰爭那樣的輝煌,它受到了蘇制薩姆導彈的嚴重挑
戰。
    1隊以色列飛機飛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上空, 突然,一道白線直奔1架F-
4"鬼怪"式戰鬥機而來,瞬間便擊中了它,於是一團黑煙墜落下去。
    其他飛行員見同伴被擊落,頓時緊張起來,連忙在胸前不停地劃"十"字。驚恐
之餘,他們又覺得奇怪:在受到導彈攻擊之前,為什麼飛機上的電子黑盒子失靈了
呢?
    在第3次中東戰爭中,以軍在每架作戰飛機上都裝了電子黑盒子,一旦飛機被
蘇制薩姆-2或薩姆-3導彈捕捉,它就會自動向飛行員告警,並同時引導干擾機
對導彈制導雷達實施干擾,使導彈無法擊中目標。這種電子黑盒子在當時確實起了
很大作用。可是,戰爭結束後,蘇軍總結了薩姆-2和薩姆-3失利的教訓,很快
又研製出一種採用新的工作品率和多種制導方式的防空導彈,這就是薩姆-6,並
秘密地將其補充到埃及和敘利亞的防空導彈網中。
    薩姆-6是一種安裝在履帶裝甲車上、機動性非常強的防空導彈。1輛裝甲車
可裝3枚。它的彈長6米,射程為30公里,能夠擊中高度低於100米的低飛目
標。它的瞄準器能自動搜索敵機,哪怕是超音速飛行的飛機。它的兩個雷達系統可
提供定向脈衝的信號:搜索啟發現敵機,並向目標發射定向波束,波束被目標反射
回來;定向波束跟蹤敵機,反射信號在幾分之一秒內給發射架的電子系統提供關於
敵機的高度、方向、速度的各種信號。電子系統自動發射火箭。發射出去的火箭以
超音速飛行,一級火箭由固體燃料推動。火箭離目標最後幾百米時是自己操縱的。
彈頭上的熱探測器感受到飛機發動機噴出的氣流,火箭便把方向對準這一熱源,即
使導彈不直接命中飛機,只是在附近爆炸,飛射出去的彈片一旦擊中飛機的易損部
位,也能將其擊落。
   

    對於薩姆-6的這些特性,以色列一無所知,以色列空軍仍拿對付薩姆-2和
薩姆-3的辦法來對付薩姆-6,這怎能不吃苦頭?
    儘管以色列空軍採取電子對抗措施,但對薩姆-6來說毫無用處。僅開戰頭幾
天,以色列空軍就損失過半。
    面對這種困境,以色列不得不向美國伸出求救之手。美國火速派專家到以色列
研究對策。儘管美國特意發射了偵察衛星,並派無人駕駛飛機飛臨埃及導彈網上空,
引誘薩姆-6發射,好讓偵察衛星測出它的工作品率和制導方式,但收效甚微。豈
不得已,美國只好從國內緊急向以色列空運了50000箱干擾箔條,並向以色列
提供了"百舌鳥"和"標準"反雷達導彈,才使飛機的損失率有所下降。
    最後,還是沙龍將軍率領的一支先遣隊,從埃及部隊的間隙插入運河西岸,搗
毀了埃軍後方的幾個薩姆-6和薩姆-7導彈陣地,才最終扭轉了以軍的被動局面。
    此次戰爭,以空軍共損失飛機109架,其中大部分是被薩姆-6導彈擊落的。
這是以色列空軍創建以來所受到的最沉重的打擊。慘重的損失,使以色列當局對薩
姆-6導彈恨之入骨,發誓要報一箭之仇。
    蘇制薩姆-6在第4次中東戰爭中大出風頭,取得赫赫戰績,立即贏得世界各
國軍界的青睞,一股"薩姆"旋風席捲全球。一些國家的軍事報刊都在顯著位置刊登
了阿拉伯軍隊薩姆-6導彈把以軍飛機打得落花流水的消息、特寫、專稿,軍事評
論文章也紛紛見諸報端。有的軍事專家甚至提出,飛機已經"過時",可以"退役",
世界已進入"導彈"時代。
    一些國際軍火商也趁機大作文章, 他們高喊:"薩姆!薩姆!飛機的剋星!為
薩姆-6大作廣告。薩姆已被他們吹得天花亂墜,似乎只要將薩姆系列導彈買去,
勝利便垂手可得。
    一時間,薩姆導彈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成為頭號大"明星",身價百倍,十分走俏,
許多國家都想用薩姆導彈編織起本國的導彈防空氣障。
    在第4次中東戰爭中嘗到薩姆-6導彈甜頭的敘利亞,更是對薩姆導彈推崇至
極,好像有了薩姆導彈這把保護傘,建立起"薩姆屏障",就可以安穩放心地睡覺了。
薩姆導彈成了敘軍的"嬌子"、"寵兒"。
    為了建立起嚴密的"薩姆屏障",敘利亞人不遺餘力地發展薩姆導彈部隊。他們
將國防預算的75%用在地對空防禦上,8年之內,他們將薩姆導彈連的數量增加
了3倍。
    10月戰爭所取得的成功,使敘軍對薩姆導彈過分迷信,產生強烈的依賴性,
從而把他們誘入了歧途,也為後來的貝卡谷悲劇埋下了伏筆。

    揭開"薩姆"之謎

    在世界戰爭舞台上,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可以在戰場上永遠保持"絕對優勢",它
們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缺陷。武器及迫使用戰術又有啟發展的連續性,一時的挫折,
並不意味著它從此"隱退", 一旦稍加改進,充實以新的內容,仍能「死"而復生,
重執戰場之牛耳。
    中東地區歷來是蘇美等軍事強國的新式武器試驗場和高技術競賽場。蘇制薩姆
-6地空導彈在第1次中東戰爭中打得以色列空軍使用的美制飛機紛紛墜落,使高
傲的以色列人和美國人在世人面前大出洋相,這不僅在以色列,也在美國五角大樓
引起了強烈的震動。
    在越南戰爭時期,美軍研製的"黑盒子"電子干擾設備,曾使越南北方的"薩姆"
導彈的效能降低了5倍。有一次,美軍16架F-4飛機轟炸越南北方的龍江大橋,
越軍共發射了160枚薩姆導彈回敬來犯之美機,並起飛41架米格飛機進行攔截。
經過一場混戰, 美軍飛機一架也沒有被擊落。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美機上安裝的"黑
盒子"發揮了神奇的魔力。可是,僅事隔1年,"薩姆"導彈稍加改進,又東山再起,
令人刮目相看。
    尖端武器研製進展的砝碼移向了蘇聯一邊,這對美國來說,無疑是一種新的挑
戰和威脅。美國當然不會甘心被蘇聯甩下,盡快獲取改進後的薩姆-6導彈的技術
情報,成了美國和以色列情報機構的一項重要目標。
    然而,蘇聯人貫於嚴守秘密,要想直接從他們那裡搞到薩姆-6的情報,可能
性極小。對於這一點,美國和以色列的情報機關首腦十分清楚,所以,他們不約而
同地把突破口選在了第3國。
    美國中央情報局選中了與蘇聯關係十分密切的埃及作為進攻對象。此時,在埃
及的國土上共部署有40餘個薩姆-6導彈連。
    主意一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幾個諜報老手頻繁潛入埃及首都開羅,他們的使
命是通過與埃及做一番"灰色貿易",換取所需的情報。
    一天,一位化名為L·貝克爾的美國特工,在開羅一家高級酒吧間裡結識了一
名埃及軍官。
    "喏,我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休斯特·帕卡德公司'的高級職員。"貝克爾邊自
我介紹,邊將一張名片遞交給埃及軍官。
    埃及軍官看過名片後,會意地點了點頭。他們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
    隨後,他們又進行了第2、第3次交談......
    不久,他們做成了這筆"灰色貿易"。埃及得到了美國提供的部分先進技術,美
國則從埃及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薩姆-6導彈及相關設備。
    沒過多長時間,一種針對薩姆-6導彈的新型電子干擾設備問世了。1979
年,美國將這種干擾設備提供給了以色列。
    與此同時,以色列無所不能的情報機構"摩薩德"在獲取薩姆-6導彈情報方面
也取得重大突破,他們弄到了薩姆-6導彈的幾乎所有技術情報資料。
    1981年4月,敘利亞的薩姆-6導彈剛剛在貝卡谷地安家,就被以色列獲
悉。以軍立即派出1架"猛犬"式無人駕駛飛機飛往貝卡谷地進行實地偵察。
    "猛犬"是以色列自行研製的一種新型無人駕駛飛機,主要用於光學照相偵察。
它體積小,機動靈活,其雷達有效反射面僅為0.1平方米,很不容易被發現。
    不過,這架"猛犬"剛一接近貝卡谷地,還是被敘利亞的雷達捕捉住。還未等它
完成使命,就被敘軍的薩姆-6導彈擊中。
    損失1架無人駕駛飛機,對以色列來說無足輕重,重要的是他們獲取了具有重
大價值的情報。他們發現了薩姆-6的工作方法及敘軍新雷達的性能和工作方法。
    為了進一步證實已獲得的情報, 又1架"猛犬"被派往貝卡谷地。這一次,"猛
犬"不僅順利完成了使命,而且還成功的躲過2枚薩姆-6導彈的攻擊。
    "猛犬"這次出擊的成功,讓以色列人欣喜若狂,他們感到已經找到了對付薩姆
-6導彈的秘訣。
    從這以後,直至空襲貝卡谷地前大約1年的時間內,以軍旗繁地派出無人機飛
到貝卡谷地上空,窺測敘軍的秘密,從而對敘軍的防空配繫瞭如指掌。

    志 在 必 得

    這是1981年的一天。在以色列境內的一片近似黎巴嫩地形的丘陵地帶上空,
1架雙引擎美制E-2C"鷹眼"式空中預警機正懶洋洋地飛行著。午後強烈的陽光直
射在它的機身上,然而沒有舷窗的機艙內卻是一漆黑暗,只有紅燈和1組電視螢光
屏上移動著的青藍色圖像閃爍著微光。3個完全相同的電視螢光屏上,各有幾十個
小小的幾何符號在不時地改換著位置,其中有一些被線條串聯著。3名以色列空軍
操作員並肩而坐,全神貫注地注視著螢光屏上的活動,同時用手指按動著鍵盤,並
時而用"光筆"的筆尖指點著螢光屏上的符號。
    螢光屏上的每個符號都代表著1架"參戰"飛機。對敘利亞的飛行員來說,一旦
被"光筆"指上,就意味著死亡的來臨。
    "鷹眼"機背上的24英尺的圓盤狀旋轉罩裡的1對天線,以每10秒1圈的速
度旋轉,對空中、陸地和海面進行全方位掃瞄,迅速將戰場情報輸入大型高速計算
機中,螢光屏隨之顯示出全部情況。"鷹眼"可發現400公里內任何高度上活動的
敵機,可同時跟蹤250個目標,並能指揮自己的飛機對30批敵機進行攔截。與
此同時,"鷹眼"身上的計算機還可傳送情報信息,不間斷地與地面及其他"鷹眼"機
上的計算機進行聯絡,並與以色列戰鬥機上的計算機以及飛行員和指揮官進行對話。
由於"鷹眼"具有諸多特殊的本領,因此有人還送給它一個綽號:"空中指揮官"。
    1隊在空中巡邏警戒的以色列"鬼怪"式和"幼獅"式戰鬥機機群,接到"鷹眼"的
指令,迅速根據它提供的敵機飛行線路和速度,選定最佳攻擊角度,準確地截擊了"
敵機"。
    在某個空域, 由波音707飛機改裝的電子干擾機正對「敵軍"的雷達和通信
聯絡進行干擾。"敵軍"的雷達頓時變成瞎子、聾子。
    在另一個空域, 以空軍F-15和F-16戰鬥機發現了「險情",機身上的電
子干擾吊艙立即自動開機,施放偏干擾,解除了"險情"。
    緊接著,1群以軍戰鬥轟炸機飛臨上空,雨點般地向下傾瀉集束炸彈和火箭彈。
在陣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敵軍"的薩姆導彈陣地和高炮陣地,頃刻間,硝煙彌
漫,沙石橫飛。
    這是以色列空軍組織的一次大規模模擬演習, 它嚴格按照入侵黎巴嫩的"加利
利和平行動"作戰計劃, 模擬攻擊了敘軍設在黎境內的防空陣地。這樣的演習,以
色列空軍已組織過多次。每次演習過後,以軍都根據演習中發現的問題,不斷地修
改補充作戰預案,從而使作戰預案更趨完善和周密。
    經過1年多時間的精心策劃和緊鑼密鼓的準備,以色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1982年4、5月間,兩伊戰火愈演愈烈,英阿兩國在馬島也打得難解難分。
這時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被這兩處戰火所吸引,以色列人感到他們盼望已久的戰機終
於來到了。
    6月6日,以色列蓄謀已久的"加利利和平行動"計劃付諸實施。以軍先頭部隊
4個旅共2萬人悍然越過以黎邊境,氣勢洶洶地向黎巴嫩南部地區推進。
    以色列名義上是打著消滅駐在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游擊隊的旗號,實際上,
讓以色列人恨之入骨的敘利亞貝卡谷地的薩姆-6導彈陣地,也是以軍預定的重要
目標。
    6月9日凌晨,以色列內閣會議大廳裡燈火通明,以色列軍政要員聚集在這裡
正在召開一個秘密會議。
    國防部長沙龍首先發言,他提出了一個驚人的動議:襲擊駐黎敘軍以及駐紮在
貝卡谷地的薩姆導彈基地。
    沙龍的話剛說完,立即遭到了幾名議員的反對。由於意見存在分歧,內閣會議
開了5個多小時也沒有定論。
    剛愎自用、目空一切的沙龍,以鄙夷的目光看著那些持不同意見的議員。為了
報第4次中東戰爭中的一箭之仇,沙龍花了近3年的時間精心制定了攻打貝卡谷地
的作戰計劃。經過多次實兵演練,反覆修改,這個計劃日趨完善、周密。以色列空
軍也為此在內格夫沙漠地區專門進行了數月的攻擊訓練。他決不能放棄這個計劃。
    為了說服議員們,沙龍強壓火氣,耐著性子回答議員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對於
這些愛挑剔的議員,只能如此。
    "貝卡谷地部署著那麼多的蘇制薩姆-6導彈,我們有絕對把握降服它們嗎?"
一名議員發問。
    "薩姆-6的確很先進, 蘇聯的米格飛機性能也是一流的。在10月戰爭中我
們吃了虧,這是事實。但是,事物是變化的,我們已掌握了它們的詳細技術性能,
我相信我們自己的武器裝備和我們勇敢而訓練有素的飛行員是能夠對付它們的。 "
沙龍聳一聳肩膀回答道。
    接著沙龍又回答了另外幾個議員的提問。
    在沙龍的耐心說服下,內閣會議終於批准了沙龍提出的襲擊敘利亞部署在貝卡
谷地的薩姆-6導彈基地的動議。
    其實,在內閣會議召開之前,沙龍已經開始對敘利亞軍隊下手了。根據沙龍的
命令,以軍地面部隊已推進到貝魯特至大馬士革公路一線,襲擊了一些孤立的敘軍
據點,並從南、西兩面對貝卡谷地實施迂迴包圍。
    貝卡谷地是黎巴嫩東部靠近敘利亞邊境地區的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的谷地,谷
地兩側高山連綿,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駐黎敘軍除在貝魯特市和貝魯
特至大馬士革公路沿線部署了部分地面部隊外,敘軍地面部隊主力和防空部隊都部
署在貝卡谷地以及與谷地相片行的黎敘邊界線附近敘利亞一側境內。以色列發動侵
黎戰爭後,貝卡谷地以西的敘軍一部撤到這裡,敘利亞還從國內向這裡增調了一些
部隊,以加強這一線的防禦,防止以軍把戰火擴大到敘利亞境內。
    以色列對貝卡谷地虎視眈眈,敘利亞人早有預感。敘軍官兵明白,或遲或早,
貝卡谷地總要爆發一場惡戰。所以,自以色列侵入黎巴嫩以來,部署在貝卡谷地的
敘軍已進入高度戒備狀態,所有人員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嚴陣以待,靜候那即將來臨
的惡戰。

    驚心動魄的6分鐘

    1982年6月9日中午,貝卡谷地。一陣陣暖風從狹長的谷地吹過,四野靜
悄悄的。這是大戰前的寧靜。一輛輛載著導彈的履帶車靜靜地伏臥著,只有那在陽
光下閃閃發亮的薩姆-6導彈死死地盯著天空,悄然而又威嚴地對著以色列飛機可
能來襲的方向。
    在同一時刻,以色列埃其翁空軍基地。一架架美制F-15、F-16戰鬥機整
齊地排列在被太陽曬得冒煙的跑道上。座艙內,駕駛員早已就位,他們在等候攻擊
時刻的到來。
    下午2時14分,戰鬥警報聲驟然響徹整個基地。"第1攻擊波,起飛!"隨著
指揮部一聲令下,F-15和F-16一架接一架呼嘯著飛上天空。它們的任務是擔
任空中掩護。
    這兩種戰鬥機是70年代美國為了爭奪新的空中優勢而研製出來的,其速度和
火力都超過了阿拉伯國家使用的蘇制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
    F-4和A-4飛機載著沉重的激光制導炸彈,也慢慢騰騰地飛上了天。它們的
任務是實施低空轟炸。
    貝卡谷地拉響了淒厲的緊急戰鬥警報。敘軍指揮官和士兵飛快地奔向自己的戰
斗崗位,密切注視著天空。
    "以色列飛機!"一名擔負了望的士兵大聲吼道。
    "雷達開機!"指揮官下達了命令。雷達是薩姆-6的眼睛,只要目標被它盯上,
縱有天大本事也難逃厄運。
    然而,這一次以色列人是有備而來。敘利亞人看到的實際上是以色列放出來當
誘餌的無人駕駛飛機,目的是引誘敘利亞發射導彈。
    敘利亞人中計了。薩姆-6導彈相繼發射,山谷裡紅光閃閃。
    以色列"飛機"接二連三地被擊中、墜地。
    就在敘利亞官兵為他們取得的"勝利"歡呼雀躍的時候,以色列飛機的第1攻擊
波已悄悄地向貝卡谷摸來。
    幾個收繳"戰利品」 的敘利亞士兵發現墜落的飛機竟是塑膠製作的,而且沒有
找到1具以色列飛行員的屍體,連忙將這個怪異現象報告指揮部。
    指揮官立刻醒悟過來,這是中了以軍的詭計。
    "雷達關機",指揮官命令道。這是他認為最先應該做的事。
    可是,他還是晚了一步,以色列人已經得到了他們需要的東西。
    為以軍充當"敢死隊"角色、刺探薩姆-6秘密的是以色列自行研製的"偵察員"
和"猛犬"無人駕駛飛機。它們率先飛臨敘軍導彈陣地上空,誘使敘軍薩姆-6導彈
的制導雷達開機。制導雷達一開機,"偵察員"和"猛犬"立即把截獲的無線電信號傳
給早已等候在空中的E-2C"鷹眼"預警機,「鷹眼"再把這一信息傳給F-4"鬼怪"
式戰鬥機。"鬼怪"獲得信息後,便沿著敘軍導彈制導雷達的波束,發射"百舌鳥"反
雷達導彈,準確無誤地摧毀薩姆-6的制導雷達,使薩姆-6頓時變成"瞎子"。與
此同時,"偵察員"和"猛犬"還把截獲的信息傳送給埋伏在貝卡谷地西南部黎巴頓山
脈背面山腳下的大量"狼"式地對地導彈。"狼式"則沿著"偵察員"和"猛犬"提供的薩
姆-6雷達波束, "順籐摸瓜"。這樣,「狼"式和"百舌鳥"導彈雙管齊下,薩姆-
6自然更是無法招架。
    除此之外,在這場大空戰中,"偵察員"和"猛犬"還充當了戰地"攝影記者"的角
色。在沖天火光、滾滾硝煙、隆隆的爆炸聲中,"偵察員"和"猛犬"如入無人之境,
從容拍攝"戰地風光",並及時傳送給後方指揮部,使以色列的軍事首腦不用上前線,
就可以在彩色電視大片幕上,觀看貝卡谷地的激戰實況。
    毫無疑問,"偵察員"和"猛犬"為以軍空襲成功立下了頭功。
    在"百舌鳥"和"狼"式導彈打瞎了薩姆-6的"眼睛"之後, 幾十架F-16戰鬥
機惡狼一般地向導彈陣地猛撲。噴氣機大聲吼叫著,山谷的回聲加重了隆隆的機聲,
與爆炸聲交匯在一起,撼天動地。1顆炸彈下去,白色的山頭立刻爆起一團煙霧。
片刻工夫,貝卡谷地已被團團煙霧所籠罩。
    以軍飛機的第1攻擊波剛過,第2攻擊波接踵而至。不待敘軍稍稍喘息,黑壓
壓的機群又在天邊出現,那是第3攻擊波。
    貝卡谷地變成了血與火的海洋。可憐敘利亞人苦心經營10年、耗資20億美
元才建立起來的19個薩姆-6導彈連、228枚導彈,在6分鐘之內就不復存在
了。
    以色列人打得乾淨利落,6分鐘就結束了空襲行動。然而,敘利亞人並不甘心
失敗,當他們得知多年引以為豪的薩姆-6導彈陣地遭到攻擊,立即起飛60架米
格-21、米格-23戰鬥機,向貝卡谷地上空的以機發起反撲。
    以色列空軍對此早有防範,由F-15、F-16、E-2C和波音-707改裝
的電子戰飛機組成的混合作戰機群,在敘機可能來襲的方向已建立了一道空中屏障。
    敘軍的飛機剛剛滑入跑道,就被"鷹眼"牢牢地捕捉到了。在幾秒鐘內,電子計
算機就將飛機的航跡諸元計算出來,並算出飛機的距離、高度、方位、速度和其他
資料。"鷹眼"迅速將這些情況通知給自己的同伴。
    敘機臨近貝卡谷上空,率先遭到以軍電子戰飛機的強電子干擾。敘機機載雷達
螢光屏上看不見以機,半自動引導裝置也不起作用,耳機裡聽不清地面指揮口令,
空戰一開始就處於被動地位。
    一名敘利亞飛行員看見1架F-15迎面飛來。 他猛拉機頭,企圖繞到以機背
後開火。因為米格-23攜帶的"尖頂"空對空導彈是尋熱導彈,需要對著敵機的尾
噴管發射。 他才爬了一半,只見F-15機翼下閃出一串嫣紅色的火花,他的飛機
猛地一抖,隨即燃燒起來,一頂降落傘又掛在空中,他跳了出來。
    後來他才知道,以色列不但對美制新型"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加以改良,使之能
夠迎頭發射,而且還使用了也能迎頭發射的自製"蜻蜓"式導彈。這種空對空導彈吸
取了美、蘇紅外尋導彈的優點,對熱源十分敏感,甚至可對因敵機表面與空氣摩擦
而產生的熱量進行跟蹤。
    1架F-16在完成轟炸任務後加速返航。 突然,座艙裡的頻閃燈不斷閃出強
光。飛行員明白,他被敘機"咬"上了。這是以色列新研製的一種傳感系統,一旦飛
機被敵機雷達探測到,它便會自動報警。
    又過了一會兒,傳感系統發出了急促的"笛笛笛"的聲音。它提醒飛行員:米格
-23發射導彈了。他不慌不忙地按下了燃燒火箭按鈕,射出1枚燃燒火箭。不過,
這不是攻擊火箭,而是引誘敵方導彈的。敘機射出的"蚜蟲"空對空導彈一下了就被
它所發出的強大的熱流吸引了過去。
    這是中東地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空戰。敘利亞出動60架戰鬥機,而以
色列以90餘架飛機迎戰。150多架飛機,像蝗蟲一般在貝卡谷上空穿梭往來,
以超音速的速度互相追逐,恰如一場"車輪戰"。導彈不時地從飛機的機翼下發射出
來。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導彈的吼叫聲、飛機中彈的爆炸聲混在一起,使人弄不
清飛機在哪裡飛以及飛往哪裡去。加上飛機和導彈施放的白煙,空中亂成一團,無
法辨認誰在攻擊誰。面對空中穿梭飛行的飛機,敘利亞的高射炮兵不敢貿然開火,
他們害怕第4次中東戰爭中埃及誤擊40架己方飛機的悲劇在貝卡谷重演。
    這是一場一邊倒的空戰。空戰結果,敘利亞損失飛機30架,而以色列沒損失
1架飛機。30比0,以色列獲得大勝。
    敘軍宣佈進入"最高戒備狀態"。
    敘軍最高司令部發出新的命令:不能讓以軍把戰火燒入我們的邊境,立即向貝
卡谷地增派部隊,盡一切力量阻止以軍可能發動的進攻。
    4個薩姆-6導彈連和3個薩姆-8導彈連,趁著夜暗,繞過彈坑和飛機殘骸
進入貝卡谷地。
    然而,天一亮,在以色列92架飛機的一陣狂轟濫炸之下,新部署的7個導彈
連又蕩然無存。
    52架敘利亞飛機再次奉命出擊。然而,這一次,它們的命運更慘,竟沒有1
架能夠突破以色列的空中屏障安全地飛回來。空戰結果:52比0。以色列又無一
損傷,大獲全勝。
    敘利亞再也承受不了這樣慘重的損失,空軍停止出擊。6月11日,敘利亞宣
布停戰。
    當年曾威風一時的薩姆-6導彈,如今是如此的不堪一擊,蘇制米格飛機在美
制F-15、F-16戰鬥機面前也甘敗下風,在全世界引起極大震動,蘇軍最高統
帥部更是如坐針氈。當晚,蘇聯最高統帥部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對策,並決定派防
空軍副司令葉夫根尼·尤拉索夫上將到敘利亞實地勘察。最後的考察結果當然是不
能公諸於眾的。
    以色列人終於出了第4次中東戰爭中憋下的一口惡氣。

TOP

奇兵奔襲錫德拉灣--美軍空襲利比亞

    1986年4月15日凌晨2時,地處撒哈拉大沙漠北部邊緣、地中海南岸的
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全城還在熟睡之中。突然,一陣飛機的尖叫轟鳴聲劃破夜空,
由遠而近,將人們驚醒。接著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的黎波里全城都好像在顫
抖,漆黑的夜空突然冒出沖天的火光,四處濃煙瀰漫,一起恐怖氣氛。
    公元365年,一場大地震曾給的黎波里帶來一場毀滅性災難。此刻,不少睡
眼惺忪的利比亞人還以為是1600多年前的悲劇重演。當人們終於弄清楚這是美
國發動的一場空中偷襲時,飛機已經逃遁。空襲歷時只有30分鐘。當天晚上,利
比亞第2大城市班加西也遭到了同樣的厄運。
    3天後,即4月18日,利比亞人在的黎波里郊外的哈尼公墓為在空襲中遇難
的人舉行葬禮。
    20口黑沉沉的木棺材,一字排放在墓地上。其中有兩口還不到3英尺長的小
棺材,顯眼地放在了所有棺材的中間。
    送葬儀式持續了3小時,一排全副武裝的士兵用蘇式步槍連續3次向天空氣射,
以示向死者敬禮。槍聲在寧靜的公墓上空迴盪,彷彿在向世人控訴入侵者犯下的罪
行。

    "草原烈火"燃燒

    利比亞原是一個親美國家,美國在利比亞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並且建有軍事
基地。
    1969年9月1日, 當時還只是陸軍通信兵部隊一名中尉的卡扎菲,率領"
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 推翻伊德裡斯王朝,奪取政權,成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
和國。卡扎菲晉陞上校,並開始執掌國家最高權力,當時他年僅27歲。卡扎菲上
台後,下令關閉了美國設在利比亞的軍事基地,並宣佈把錫德拉灣收歸利比亞的領
海。從此,利比亞改變了親美的立場,視美國為"頭號敵人",並且逐漸加強了同蘇
聯的關係,購買蘇聯武器,聘請蘇聯軍事顧問。美國對利比亞的這種倒戈行為極為
不滿,對卡扎菲更是恨之入骨。
    1979年12月,為了支持伊朗的反美鬥爭,2000名利比亞人在美國駐
利比亞大使館前舉行示威,並燒燬了使館大樓。1981年8月18日,美國海軍
第6艦隊軍艦闖入利比亞宣佈為"死亡線"的北緯32度30分以南的錫德拉灣,引
誘利比亞飛機出擊,以便借口"自衛"進行軍事報復。當天,美國海軍的噴氣式飛機
擊落了2架利比亞蘇制米格-23戰鬥機,借口這2架飛機曾向美國飛機開火。從
此以後,美利之間由互相敵視升級為直接軍事對抗。
    1985年12月底,羅馬和維也納機場發生2起恐怖分子襲擊民航辦事處的
慘案,遇害死亡的20人中,有5名是美國人。美國一口咬定這是得到利比亞支持
的恐怖分子所為,揚言要對利比亞進行軍事報復,並派出多艘軍艦,駛往地中海南
海海灣,在利比亞水域附近演習,施加軍事威脅,進行挑釁。
    針對美國的軍事威脅,卡扎菲毫不退讓,重申沿海200海里海域為本國的領
海,以北緯32度20為分界線,宣佈此線為不可逾越的"死亡線"。
    1986年1月3日,美國海軍第6艦隊所屬的"珊瑚海"號航空母艦攜帶起戰
斗機群從那不勒斯駛往錫德拉灣。1月4日,駐在印度洋的"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
和在美國東海岸弗吉尼亞的"美國"號航空母艦及戰鬥機群也被派往那裡。
    實際上,美國想打擊利比亞的想法早在裡根總統連任後,就開始籌劃了,其目
的一是要"懲罰"一下卡扎菲,二來也借此打擊蘇聯在中東的氣焰。裡根一再宣稱:
只要卡扎菲不下台,中東就無光屏可言。但像1981年那樣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
得採取大的行動。
    要採取行動總得找點借口。裡根的智囊團根據80年代以來恐怖活動猖獗的情
況想出了個主意,那就是打起"反恐怖"的旗子。隨後,國家安全委員會制定了打擊
利比亞的作戰方案。
   

    裡根的謀士們考慮再三,認為不能一上來就採取軍事行動,宜先文後武,逐步
升級,以爭取國際輿論。
    裡根總統採納了這個建議。首先宣佈對利比亞實施全面經濟制裁,凍結了利比
亞在美國的全部資產,同時撤回在利比亞的1500名美國人,接著又派出副國務
卿到西歐各國遊說,謀求共同制裁利比亞。
    美國的經濟制裁確實給利比亞的經濟造成很大困難,但利比亞人並沒有被壓倒。
卡扎菲堅信蘇聯的武器是能夠與美國的武器相對抗的,此外,蘇聯也不會把他丟給
美國人而不管,蘇聯可不是好惹的。
    其實,美國之所以遲遲未動手,其原因之一就是擔心蘇聯的干預。
    不過,美國經過幾次試探性的進攻後發現,蘇聯人並不想介入這場衝突。
    蘇聯人的袖手旁觀,可坑苦了卡扎菲。
    1月22日,美國的間諜衛星發現,利比亞把從蘇聯購買的薩姆-5導彈已部
署在錫德拉灣沿岸。美國人認為這些射程達250公里的地對空導彈顯然對在地中
海活動的美國飛機構成嚴重威脅,應立即拔除。
    3月14日,裡根親自主持召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會議一開始,美國總
統安全事務助理波因德克斯特獻出了一個計策,那就是讓美艦故意越過"死亡線",
誘使利比亞開火,然後,以此為借口,展開"反擊"。
    裡根認為這個主意不錯,當即拍板定案,並把這一行動命名為"草原烈火"。
    "草原烈火"作戰計劃共包含3個行動預案:第1方案,如果利比亞對美國作有
限攻擊,美方無損失,美國就只攻擊利比亞艦艇和薩姆-5防空導彈基地;第2方
案,如美軍在交戰中有傷亡,美將轟炸利比亞重要軍事目標;第3方案,如利比亞
對美軍發動大規模進攻,美國就轟炸利比亞的工業設施。
    會議進行了大約1小時。裡根最後拍板道:"好,讓我們干吧!"
    會後,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立即秘密前往倫敦,召見第6艦隊司令凱爾索中將。
溫伯格詳細介紹了"草原烈火"作戰計劃,口授了裡根總統的決定,任命凱爾索為作
戰總指揮,並指示他可根據作戰方案靈活處置有關作戰事宜。
    為了實施"草原烈火"計劃,美國共向地中海調集了34艘艦船、240多架飛
機,單是航空母艦就有3艘。
    3月22日,美國宣佈它的海軍要在3月23日到4月1日期間在錫德拉灣附
近進行軍事演習,並揚言美國有權進入錫德拉灣。白宮辦公廳主任唐納德·裡甘則
明目張膽地向利比亞挑戰: "如果利比亞軍隊膽敢向美國軍艦或飛機開火,我們就
要採取相應的行動。"
    面對美國的挑釁,卡扎菲也不示弱,命令部隊嚴陣以待。一時間,戰雲密佈錫
德拉灣,戰鬥一觸即發。
    3月23日下午,隨著凱爾索中將的一聲令下,美國軍艦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利
比亞認為是領海、美國認為是公海的錫德拉灣,美國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更是肆無
忌憚越過了卡扎菲規定的"死亡線"。
    出乎美軍的意料,利比亞方面並沒有馬上採取行動。直到24日下午2時52
分,利比亞人沉不住氣了,2枚蘇制薩姆-5導彈從利比亞陣地發射升空直指2架
美國飛機,但受到美軍電子干擾機的干擾,沒有擊中目標。接著,利比亞又出動2
架米格-25殲擊機前往阻止,無奈又被美機攔截,無功而返。傍晚時分,利比亞
導彈基地又先後發射了3枚薩姆-5導彈和1枚薩姆-2導彈,因受到干擾仍未擊
中。
    按照"草原烈火"計劃,只要利比亞動手,美軍就可以進行反擊。然而,在利比
亞發射第1枚導彈後的6個多小時裡,第6艦隊任憑利比亞方面發射導彈,出動飛
機,自己卻不發一槍一彈。
    第6艦隊的反應使白宮和五角大樓的官員們迷惑不解,「凱爾索司令為何遲遲
不下達還擊命令?""他究竟在等什麼呢?"
    他們哪裡知道,凱爾索心裡自有打算。他是想在夜幕降臨之後,利用利比亞空
軍夜戰能力差的弱點,打利比亞一個無還手之力。
    23日晚21點14分,夜幕低垂。坐鎮"科羅拉多"號旗艦上的凱爾索認為時
機已成熟,下達了出擊的命令。
    2架A-6攻擊機從"美國"號航空母艦上呼嘯著騰空而起, 直奔1艘正向美特
混艦隊逼近的利比亞導彈艇。該艇連中2枚"魚叉"導彈,迅速沉入海底,艇上27
名官兵葬身魚腹。
    過了不到1小時, 2架A-7攻擊機從"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直撲利
比亞蘇爾特地空導彈基地。
    利比亞的地空導彈基地是美軍實施"草原烈火"行動要打擊的重點目標。為順利
達到目的,美軍不僅事先獲取了利比亞雷達制導站的頻率,而且制定了嚴密的措施,
組成了多層次的電子戰網。在高空,在E-2C"鷹眼"預警機監視半徑300公里內
的利比亞飛機、艦艇和導彈陣地的動向,隨時把搜索到的目標信息傳送給艦隊指揮
中心、 艦艇和飛機;在中空,有EA-6B電子戰飛機盤旋,隨時截獲利比亞的電
台和雷達發射的電波,測定其位置,適時對其實施干擾,造成對方通信中斷、武器
失控,以掩護攻擊機突防和襲擊。
    2架A-7攻擊機在電子干擾的掩護下, 順利發射了"哈姆"反輻射導彈,利比
亞蘇爾特導彈基地應聲化為一片廢墟。
    當天夜裡23時15分,從"珊瑚海"號航母上起飛的2架A-6攻擊機,又擊
沉1艘從班加西駛出的利比亞導彈巡邏艇。
    25日凌晨1時54分,2架從"薩拉托加"號航母上起飛的A-7攻擊機又將
利比亞剛剛換上的新制導雷達摧毀。幾小時後,1枚"魚叉"導彈又擊沉利比亞1艘
導彈巡邏艇。
    美軍艦隊在錫德拉灣橫衝直撞,僅用15小時,就擊沉擊傷利比亞5艘導彈巡
邏艇,摧毀了利比亞導彈陣地的主要設施,利軍死傷約150人,而美軍卻無一人
傷亡。27日16時,凱爾索見目的已達到,宣佈"演習"提前結束,隨後美艦隊撤
離錫德拉灣。

    "黃金峽谷"計劃出籠

    3月下旬一戰,美軍大獲全勝,使美朝野上下好不得意。然而,美國的炮艦政
策卻深深地激怒了利比亞人, 舉國上下反美情緒高漲。卡扎菲揚言:"利比亞將用
鮮血、 生命和它擁有的一切來維護錫德拉灣的主權。"的黎波里電台則號召利比亞
人去襲擊美國在全世界的基地和使館的人員。
    1986年4月2日,湛藍如海的天空,1架白色的波音707民航機舒展兩
翼,在午後的陽光裡,合著發動機的旋律在愛奧尼亞海的上空氣舞。這是泛美航空
公司從意大利首都羅馬飛往希臘首都雅典的804航班。
    就在乘客們為機身下秀麗的海濱景色所陶醉之時,突然一聲巨響,飛機右舷出
現了一個2米見方的大洞,機艙內頓時一片血肉模糊,1人被迫浪推出洞外,座位
上到處是帶血的肉塊和紅白相間的腦漿。1小時後,美國大使接到希臘警方通報:
804航班發生爆炸事故,死亡4人,重傷9人,死亡者均系美國人。
    3天後,在西柏林,車流如水,華燈閃爍。拉貝勒舞廳門前,一排巨大的霓虹
燈下停放著各色小車。人們在工作之餘準備過一個輕鬆快樂的週末。在舞池中翩翩
起舞的人當中有不少美國駐西柏林軍事基地的工作人員。正當人們舞興正濃之時,
一道巨光伴著雷鳴般的響聲把瘋狂的舞曲猛地打了個句號。爆炸的氣浪把所有站著
的人齊齊地摔倒在地。玻璃片四處橫飛,呻吟聲與哭喊聲混成一團。事後清點人數,
傷亡共155人,其中44人是美國人。
    兩起慘案發生後,舉世嘩然。當然,最憤怒的還是美國人。因為,顯而易見,
兩起恐怖事件都是衝著他們來的。
    儘管慘案發生後,卡扎菲發表聲明說利比亞與其無關,而且有2個地下組織聲
明是他們幹的,但美國仍咬定是利比亞人幹的,並揚言要對利比亞再次作出軍事反
應。
    4月6日下午,裡根總統在白宮親自主持召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決
定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重振美國國威。然而,在打擊目標的選擇上,與會者意
見不一,發生激烈爭論。有人主張襲擊利比亞國內的25個"恐怖分子"訓練中心,
有人建議攻擊薩姆導彈基地和導彈貯存庫,也有人建議摧毀利比亞的石油設施和交
通運輸線等經濟目標,還有人提議說應當把利比亞的蘇制米格飛機敲掉。
    會議爭論來爭論去,直到結束也沒個結果。4月8日,裡根只好再次召集會議,
並首先提出了襲擊行動應遵循的原則:一是襲擊與恐怖主義有關的目標,懲罰卡扎
菲;二是最大限度地減少美軍的傷亡;三是盡量避免毀傷目標周圍平民的房屋和人
員。
    根據裡根確定的原則,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高級軍事專家很快提出了5個襲擊的
目標: 首都的黎波里的阿普皮耶兵營、軍用機場和西迪比拉爾港;在班加西的"民
眾國"兵營和貝西納軍用機場。 出擊時間定在夜間,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克勞上
將對此的解釋是,卡扎菲夜間總得要睡覺,挨炸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利比亞平民夜
裡活動少,可以減少傷亡,再則利比亞飛行員夜間一般不能起飛作戰。
    夜襲利比亞是一樁極其危險的軍事行動, 克勞上將最後拍板決定,以"黃金峽
谷"作為這次行動的代號。
    確定參戰的兵力是另一個讓美國決策者們感到棘手的問題。從選定的襲擊目標
來看,採用遠距離襲擊方式很難達到理想的目的,最好的辦法是用轟炸機投擲重磅
精確制導炸彈。在地中海活動的第6艦隊的"美國"號航空母艦載有F-14戰鬥機;
"珊瑚海"號載有FA-18戰鬥機。 儘管這些飛機很先進,但一般只攜帶空對空或
空對艦導彈, 實施護航及空戰任務。艦載A-7、A-6型攻擊機的突擊能力也有
限,顯然難擔此重任。
    研究來研究去, 美國的決策者們最後決定動用部署在英國的F-111型戰鬥
轟炸機參加空襲。
    至此,"黃金峽谷"行動計劃算是最後敲定。隨後,美國一面加緊臨戰前的準備,
一面展開強大的外交攻勢。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弗農·沃爾斯特經過裡根總統一番面授機宜之後,來到歐洲。
他此行的目的是說服盟國支持美國的軍事行動,同美國一起對利比亞採取經濟和政
治行動, 包括關閉利比亞駐這些國家的大使館和辦事處,驅逐"不正當利用外交身
份"的利比亞外交官。
    但是,大多數歐洲盟國都對美國的建議採取了慎重的態度。儘管它們都反對恐
怖活動,但大多數國家也反對對利比亞進行軍事襲擊。美國的遊說收效甚微。
    從地理上說,北約離利比亞最近的國家是南歐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意大利的美
軍基地離的黎波里只有300公里,美國在西班牙有1個海軍基地和3個空軍基地,
但這兩個國家都以擔心恐怖活動升級為由,拒絕美國利用這些基地攻擊利比亞。
    為了落實"黃金峽谷"行動計劃,裡根只好親自上陣。他一方面把截獲到的證據
分別通報給西歐各國和蘇聯,另一方面還親自打電話給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求得
支持。
    按照當初美國和英國的有關協議, 在英國空軍基地上的美國F-111飛機,
只有在北約國家遭到蘇聯及東方集團的軍事攻擊時,才能起飛作戰,現在讓它去襲
擊一個與北約並不處於戰爭狀態的主權國家利比亞,英國完全有理由拒絕。
    不過,"鐵女人"權衡了一番利弊之後,還是答應了裡根的請求。她有自己的考
慮:一是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中,美國不僅拒絕了阿根廷這個拉美國家的
求援,而且暗地裡還向英國提供情報,幫了英國的忙;二是1984年利比亞駐倫
敦使館人員曾經開槍打死一名英國女警察,為此兩國絕了交。結了怨;三是在反對
恐怖主義這一問題上,英美持有共同觀點。
    使用在英國的空軍基地這一問題解決了,使裡根長長地鬆了口氣。接著,他馬
上又同法國聯繫, 以求得讓法國允許從英國旗飛的F-111飛機飛越法國領空。
但是, 這一回裡根遇到了麻煩,法國明確表示不允許F-111飛越法國領空。特
別讓裡根感到氣惱的是,在與法國總統密特朗通話時,密特朗先是就如何進行空中
突然襲擊發表了一番高論,說:"不要像針刺似地扎一針就完事",他認為應給對方
造成重大損失。但末了,他給裡根的答覆卻是:不要使用法國領空。
    法國的這一招, 使美國只好讓F-111繞道直布羅陀海峽飛抵利比亞,這等
於多飛了一倍的航程。
    為了迷惑利比亞,隱蔽自己的企圖,美國故意通過某些渠道,傳出美國制定了
一個連續向利比亞發起3個衝擊波的1小時作戰計劃。按照這個計劃,美國將襲擊
利比亞境內30多個目標。這些目標不僅有軍事設施,還包括油田、煉油廠和輸油
管道等經濟設施,以及廣播電台、電視台、電信局等通信設施。這樣做的目的是使
利比亞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部署。
    與此同時,五角大樓還實施了一些軍事佯動:在地中海的"薩拉托加"號航空母
艦駛回母港,"美國"號和"珊瑚海"號航空母艦撤到"死亡線"以北活動......
    在這些迷霧的掩蓋下,美軍加緊調整作戰部署:4月13日,美向英增派10
架KC-10型空中加油機, 向塞浦路斯派去30架F-4戰鬥機;美國"企業"號
航空母艦由印度洋駛入阿拉伯灣,準備支援第6艦隊;駐南歐各地美軍也轉入戰備
狀態。
    為了保證"黃金峽谷"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美國調集了自越南戰爭以來最大的
兵力。 除攻擊的黎波里3個目標的24架F-111戰鬥轟炸機外,還動用了33
架噴氣式飛機對利比亞第2大城市班加西實施攻擊。其中有15架A-6型和A-7
型艦載攻擊機來自停泊在地中海上的2艘航空母艦上。另外,美軍還動用了大批保
障飛機: 5架EF-111電子干擾機,18架KC-135和10架KC-10
空中加油機,4架E-2C預警指揮機,6架F-18戰鬥機和一定數量的F-14戰
斗機。
    在這些飛機當中, 突擊能力最強的要算是擔負此次空襲作戰主角的F-111
戰鬥轟炸機。
    F-111是由美國著名的通用動力公司於1961年研製成功的世界上第1
種實用型變後掠翼戰鬥轟炸機。它機身兩側各裝有1台大功率渦扇發動機,這使得
它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2.2倍的音速,最大作戰半徑達2400公里。它的突擊
威力也是無與倫比的,除了裝1門20毫米6管機炮外,它的機身彈艙和機翼下的
8個外掛點可載彈8250公斤。它最早在戰場上拋頭露面是在越南戰爭中,曾因
攻擊效果好和損失率低而聞名於世。 在越戰中,F-111共出動4030架次,
僅損失6架。
    面對美國的軍事威脅,卡扎菲並沒有被嚇倒,他多次通過電台宣佈:利比亞已
經嚴陣以待,如果美國膽敢進攻利比亞,我們將在世界各地襲擊美國的軍事和非軍
事目標,讓它付出比越南戰爭更為慘重的代價。
    從實力上看,利比亞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此時,利比亞的武裝部隊共有730
00人,其中陸軍有58000人,裝備有包括30輛最先進的-72坦克在內的
各型坦克2500輛,另有T各類裝甲戰車3000餘輛,火炮1500門;海軍
共約6500人,有6艘潛艇,25艘導彈快艇;空軍約有8500人,有各型飛
機700餘架。從防空方面來看,利比亞的實力也十分可觀,除了陸、空軍擁有數
百部導彈發射架和3000餘枚導彈外,空軍還擁有幻影式和米格式殲擊機500
多架,其中有50架世界一流的米格-25戰鬥機。米格-25戰鬥機的最大特長
是速度快,它的最大速度超過了音速的3倍。在世界航空史上,除了美國的SR-
71偵察機能夠達到這個速度外,至今尚無一種飛機在速度上能夠與之相片敵。
    以利比亞這麼個小國,能擁有如此實力,實屬不易,可以算得上是北非的軍事
強國了。不過,與號稱"天下頭號軍事強國"的美國比起來,這點軍力就顯得微不足
道了。更為突出的問題是,雖然利比亞軍隊也擁有不少比較先進的武器,但利軍官
兵文化水準低,訓練素質差,指揮和使用品來不能得心應手,使這些先進兵豈不能
充分發揮作用。這使利軍在美軍的空襲中吃盡了苦頭。

    長途奔襲,12分鐘結束戰鬥

    4月的地中海,春意宜人。
    4月14日19時,擔任"黃金峽谷"作戰行動總指揮的美國第6艦隊司令凱爾
索中將從地中海中部水域"科羅拉多"號旗艦上向參戰的美國海、空軍部隊下達了命
令:"'黃金峽谷'行動現在開始。"
    剎那間,巨大的探照燈把英國拉肯希思和朱登霍爾等機場的跑道照得通亮。
    攜帶著激光制導炸彈的F-111戰鬥轟炸機器飛了。
    電子戰王國的驕子EF-111電子戰飛機器飛了。
    擔任空中指揮和警戒的E-2C"鷹眼"預警飛機器飛了。
    大型空中加油機KC-10的輪胎也吻別了跑道,撲向了茫茫的夜空。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英國上空集合的最大規模的空襲機群。分駐在英國
4個機場上的57架飛機1個小時內全部升空完畢,並準時飛抵英吉利海峽遠離陸
地的第1集合點,它們將繞過法國和西班牙,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經4
次空中加油,飛行5000餘公里,對利比亞發動一次遠程奔襲。
    實行無線電靜默和燈火管制的"美國"號與"珊瑚海"號航空母艦也開始悄悄地向
南面移動,它們將在襲擊行動開始前分別從海上控制利比亞的兩個最大的城市--的
黎波裡和班加西。
    航空母艦甲板上已整齊地排滿了即將起飛的飛機。這些海軍的A-7攻擊機和
F-18戰鬥機, 將在格林威治時間24時,利比亞當地時間凌晨2時,與遠道而
來的F-111戰鬥轟炸機匯合, 並主要擔負空中警戒、電子干擾和攻擊兵營與貝
尼納軍用機場的任務。
    從英國旗飛的機群在經過第1加油點加完油後, 7架備用機(6架F-111
和1架EF-111)按原計劃返回原駐地,不久,又有2架F-111因機械故障
退出編隊返回原駐地。剩下的48架飛機爬上18000米的高空,小心地避開拒
絕合作的盟國領土,沿著一條迂迴航線向東南方向飛去。
    由於實行無線電靜默, 耳機裡只有在編隊左側掩護飛行的EF-111發出的
干擾電流聲。在這種電子干擾的掩護下,機群出現在地面雷達屏幕上的影像只不過
是一塊高空中的積雨雲。
    15日凌晨零時20分,16架F-111戰鬥轟炸機和4架EF-111電子
戰飛機經過5000多公里長途跋涉,飛抵距利比亞海岸約500公里處的美航空
母艦上空。
    在此同時, 美國海軍的A-6、A-7攻擊機,F-14、F-18戰鬥機,E
A-6B電子戰飛機, E-2C預警機以及海上搜索救護直升機和其他支援飛機10
0餘架,先後從"珊瑚海"號和"美國"號航母上起飛昇空。
    1時53分,美國海、空軍的14種機型150多架飛機、在距利比亞海岸約
500公里的地中海中部水域上空會合,組成有攻擊機、戰鬥機、戰鬥轟炸機、電
子戰飛機、預警機、偵察機、反潛機、加油機、搜索救護直升機及其他支援飛機的
諸軍兵種多機型的空中作戰集群。
    1時54分, 聯合空中作戰集群進一步完成空中協調,F-111戰鬥轟炸機
對機上的轟炸系統進行了攻擊前的最後一次檢查。隨後,空中作戰集群分多路撲向
各自的目標。
    "美國"號航空母艦的指揮室裡燈火通明,凱爾索中將根據衛星傳真圖像和高空
偵察機拍攝的最新照片,再次以審視的目光注視著作戰地圖。站在將軍身邊的情報
處長報告說,從各方面情報看,預定攻擊的目標無任何異常。
    地圖上,幾隻紅色箭頭直指阿普皮亞兵營、西迪比拉勒港口、的黎波里機場和
位於班加西的"民眾國"兵營與貝尼納軍用機場。這裡的兩個兵營都是卡扎菲的住處
和指揮所。"再過一會兒,卡扎菲就將不存在了。"凱爾索指著放大的阿普皮亞兵營
中的那個白色帳篷的光點,露出了一絲冷笑。
    15日1時54分, 離總攻時間還剩6分鐘,4架EF-111電子戰飛機和
14架EA-6A電子戰飛機一馬當先, 率先對利比亞實施強電子干擾,當即使利
比亞的無線電通信中斷, 防空雷達失靈。與此同時,6架F-18戰鬥機向的黎波
裡和班加西的利軍防空雷達站連續發射了50枚"百舌鳥"和"哈姆"高速反輻射導彈,
利軍的5座雷達站在爆炸聲中被夷為平地,剩下的只好關機休戰。一時間,利比亞
的防空體系處於癱瘓狀態。
    15日凌晨2時,擔任主攻的F-111戰鬥轟炸機和A-6攻擊機準時對的黎
波裡和班加西的5個預定目標發起攻擊。
    霎時間,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爆炸聲接連不斷,火光沖天。
    在的黎波里, 16架F-111戰鬥轟炸機以每小時870公里的速度和60
米的超低空飛行高度掠過利比亞的海岸線,分3個編隊撲向各自的目標。第1編隊
8架F-111向卡扎菲的指揮部及其下榻處--阿普皮亞兵營各投擲了4枚200
0磅GBU-10激光制導炸彈; 第2編隊3架F-111向被認為是「恐怖分子
訓練中心"的西迪比拉爾港兵營各投擲了4枚GBU-10激光制導炸彈; 第3編
隊5架F-111向的黎波里機場軍用區各投擲了12枚500磅GBU-12激
光制導炸彈。
    在班加西, 14架A-6艦載攻擊機同時對兩個預定目標發起攻擊。從"珊瑚
海"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8架A-6攻擊機向貝尼納空軍基地傾瀉了數十枚500磅
MK-82炸彈和MK-20集束炸彈。 從"美國"號航母上起飛的6架A-6攻擊
機則用500磅MK-82炸彈, 使卡扎菲的預備指揮所--「民眾國"兵營陷入一
片火海之中。
    飛機尖利的呼嘯聲和炸彈猛烈的爆炸聲把沉睡的利比亞人從夢中驚醒。
    "飛機為什麼不起飛?"美國情報偵聽網收到利比亞總部向空軍基地發出的質問。
    "雷達受到強烈干擾,導彈無法發射。"導彈基地指揮所收到下面的報告。
    "打,沒有雷達也給我打!"基地指揮官握著話筒大聲咆哮。
    奉命行事的利比亞防空部隊將一枚枚失去雷達引導的地空導彈射向空中,結果
可想而知。噴著火焰的薩姆導彈在夜空中劃出一道道明亮、絢麗的弧線,然而卻沒
有1枚能夠命中目標。
    部署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周圍的所有利比亞高炮也一起對天空怒吼起來,將半
個天空打成了紅色。 終於,1架向阿普皮亞兵營俯衝投彈的F-111被擊中了。
這架飛機轉眼間變成一個火球,在暗紅的天空中翻滾著墜向地面。這是此次戰鬥中
利比亞軍隊獲得的唯一戰果。
    2時12分,美機群完成預定攻擊任務,150多架飛機很快消逝在茫茫的夜
空中,踏上返航歸途。
    空襲僅僅持續12分鐘。
    在"黃金峽谷"行動實施的整個過程中,美國的所有軍政要員全都聚集在白宮橢
圓形總統辦公室裡。他們在等候前線發回的消息。
    戰鬥打響後10分鐘,報告準時採取行動的第1封密電到達:
    "由於通過電子干擾機對敵雷達進行干擾和用哈姆高速反雷達導彈對敵雷達進
行破壞,敵防空雷達系統完全喪失效用。米格飛機不能起飛,導彈不能發射,轟炸
進展順利。但經過最初的混亂後,敵導彈及高炮已開始對空直射,雖是無的放矢,
卻企圖以大範圍火力網封鎖我機的轟炸。這似乎是越戰後我遇到的最猛烈的反擊。"
    電訊是從幾千公里外停泊在錫德拉灣的"美國"號航空母艦上發來的。當裡根拿
到這份電文時,那裡的戰鬥已接近尾聲。
    5分鐘後,第2封密電接踵而來。情報官手持電文高聲念道:"行動已經結束,
除1架F-111失蹤外,其餘飛機均已安全返航。"
    1小時45分鐘後,第3封電文和一摞傳真照片又送到裡根總統桌上。電文報
告了此次行動取得的戰果:5個選定目標全部被摧毀,擊毀利比亞軍用飛機14架,
摧毀利比亞防空雷達站5座。利比亞死亡37人,傷93人。死亡者中有卡扎菲1
歲半的養女漢娜。傷者中有他的兩個兒子。
    然而,卡扎菲卻不在死亡者之列。這讓裡根總統感到有幾分遺憾。
    兩天之後,從驚嚇中緩過神來的卡扎菲第一次在利比亞電視台露面。然而,他
除了能對著攝像機鏡頭大聲譴責、怒罵一通外,再也沒有其他復仇良策。

TOP

海灣風雲--海灣戰爭中的空中戰役

    80年代末,瀰漫在波斯灣地區的硝煙漸漸散去,持續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終
於結束了。全世界的人都在為海灣地區出現的光屏而感到欣慰。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就在全世界人民致力於海灣和平時,一場新的衝突正悄
然地孕育著。
    從1990年初開始,在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的授意下,伊拉克的官員
幾次三番地對其近鄰科威特進行刁難。先是提出"以阿拉伯團結的名義"一筆勾銷兩
伊戰爭期間所欠下的350億美元債務,後來又進一步提出領土要求。科威特當然
是予以回絕。見軟的不行,薩達姆又來硬的,下令向科伊邊境調集軍隊,並向科威
特發出最後通牒。霎時間,科伊邊境危機四起,戰爭一觸即發。
    8月2日凌晨2時,白天氣溫達攝氏40度的暑氣稍消,190萬科威特人還
在沉睡之中,月照星空,萬籟俱寂。就在這死一般寧靜的時刻,隨著薩達姆一聲令
下,30萬伊軍以被薩達姆稱為"軍中之軍"的伊拉克精銳部隊--共和國衛隊為主力,
在350輛T-72坦克的開道下, 如天邊的炸雷,以排山倒海之勢迅速越過12
5公里長的科伊邊境,長驅直入,衝向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
    霎那間,科威特硝煙瀰漫,炮聲隆隆。天空中,大批的伊拉克轟炸機、殲擊機、
強擊機和武裝直升機機群呼嘯著,成群結隊而來,一排排重磅炸彈,一串串集束火
箭,準確地命中目標;地面上,伊拉克1個坦克師和8個機械化師一字排開,成多
路直插科威特城,銳不可當。
    對於有8年實戰經驗、號稱阿拉伯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的伊拉克來說,科威特實
在太小了。它的國土面積只有1.8萬平方公里,沒有可供迴旋的餘地,它的軍隊
也只有2萬人,根本不是伊拉克軍隊的對手。伊軍僅用10個小時就佔領了科威特
全境。
    聽到前方傳來的戰報,指揮所裡的薩達姆露出得意的微笑,他的目的達到了。
然而,他怎麼也沒想到,這一勝利只是暫時的,一場更大的戰爭陰影正向他襲來。

    "沙漠盾牌"出籠

    科伊戰火震驚了整個世界,更使在地球另一側的美國感到如坐針氈。
    美國人在海灣地區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歷來對這一地區的形勢極為關注,美
國的偵察衛星時時刻刻盯著這裡。薩達姆向科伊邊境調集重兵的情況當然逃不過那
些太空上的「火眼金睛"。 但美國人的判斷是伊拉克不會動武,薩達姆只是想威脅
一下科威特。事實證明,美國人的判斷是大錯特錯了。
    8月2日凌晨,得到伊拉克軍隊突然進攻的消息,美國總統布什甚感震驚,國
防部五角大樓指揮中心也處於一片忙亂。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連發幾道命令:
命令停泊在巴林麥納麥港的6艘美國軍艦立即起錨駛離港口,以防伊拉克空軍突然
襲擊,造成"第二次珍珠港事件";命令正在印度洋游弋的"獨立號"航空母艦向阿曼
灣靠攏待命; 命令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島美軍基地處於一級戰備狀態,基地上的B-
52轟炸機隨時準備出擊;命令美軍駐希臘蘇扎灣海軍基地處於高度戰備狀態......
    8月4日清晨,美國軍政要人齊聚戴維營。會議經過一整天的討論,一項代號
為"沙漠盾牌"行動的計劃就在這次會上敲定下來。該計劃的主旨是向海灣地區緊急
增兵、阻止伊拉克進一步入侵沙特,並迫使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同時,該計劃還
規定"沙漠盾牌"行動由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將全權組織實施。
    8月7日凌晨2時,布什總統正式批准了"沙漠盾牌"行動計劃。命令下達後,
五角大樓迅速行動起來。 早晨6點,國防部長切尼主持會議,詳細部署了"沙漠盾
牌"的實施方案。
    在"沙漠盾牌"實施方案中,空中力量以其特有的機動速度快、機動距離遠的特
長而備受重用。
    7時30分,美軍第82空降師的2300人作為"沙漠盾牌"行動的先頭部隊
登機完畢,5分鐘後,運載這批傘兵的飛機奉命從北卡羅來納州的布拉格堡基地起
飛前往沙特。「沙漠盾牌"行動由此拉開了帷幕。
   

    幾乎就在同一時刻, 2個中隊共計48架F-15戰鬥機作為首批派往沙特的
空軍部隊,從弗吉尼亞州的蘭利空軍基地起飛,前往沙特指定機場。
    經過3個月緊張的海空運輸,到11月初,到達海灣地區的美軍總兵力達到2
4.5萬人。其中,地面部隊17萬人,800輛坦克;空軍部隊3萬人,各型飛
機444架;海軍部隊4萬人,各型艦船85艘,艦載機553架。
    依美國總統布什之見,經過3個月的禁運、封鎖和經濟制裁,再加上20多萬
大軍壓境,足可以讓薩達姆從科威特滾蛋。然而,布什的判斷又錯了,薩達姆根本
不買他的帳。薩達姆不僅沒有從科威特撤軍,反而在國內加緊備戰,並向科沙邊境
又增調了20個師的兵力。與此同時,薩達姆還展開宣傳攻勢,宣佈扣留西方人質,
號召阿拉伯人開展"聖戰」,打擊美國和"推翻阿拉伯的統治者"。
    薩達姆的言行激怒了布什。11月8日,布什總統宣佈,在2個月內再向海灣
增兵20萬,以便使美軍"擁有在必要情況下採取適當的進攻性軍事行動的選擇"。
他要主動出擊了。
    在美國大舉進兵海灣的同時,布什還派人四外遊說,動員說服它的西方盟國以
及部分阿拉伯國家派兵參戰和擔負戰爭費用。到1991年1月15日,有30多
個國家答應出兵參戰,這樣再加上海灣地區的6個國家,共有40多個國家的多國
部隊雲集在海灣地區,總兵力達70萬人,裝備飛機3510架,坦克2900輛,
裝甲車2200輛,艦艇400艘。在多國部隊中,美國軍隊佔絕大多數,總兵力
為52.7萬人,其中陸軍29.5萬,海軍陸戰隊9.4萬、海軍8.2萬,空
軍5.6萬。部署坦克2200輛,裝甲車2000餘輛,飛機2800架。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美國進行的歷次戰爭中,空中力量都扮演了主要
角色,這一次也不例外。為了征服薩達姆,美國將空中力量的精銳悉數派往海灣。
    隸屬於第18空降軍的第82空降師是一支在美軍中久負盛名的老牌勁旅。該
師組建於1942年8月,是美軍空降兵中的元老,其前身是82步兵師。在第二
次世界大戰中,第82空降師作為美軍當時5個空降師的主力,先後參加過西西里
島、那不勒斯、薩勒斯、諾曼底等戰役,作戰422天,付出傷亡9000人的代
價。戰後,該師也曾多次出征,直至1989年12月,還作為主力部隊參加入侵
巴拿馬行動。該師下轄3個旅、8個空降步兵營、1個空降裝甲營,共有官兵16
000人,裝備攻擊直升機48架,其他直升機167架,輕型坦克54輛,火炮
147門,具有較強的空中機動和攻擊能力。
    隸屬於第18空降軍的第101空中突擊師,是美軍的另一支老牌勁旅。該師
也成立於1942年8月,其前身為第101步兵師。二次大戰期間,該師轉戰歐
洲,立下過赫赫戰功,曾被授予"優異部隊"獎狀。該師下轄3個旅、9個空中突擊
步兵營、1個航空兵大隊、1個空中騎兵中隊,有官兵15700人,裝備攻擊直
升機165架,其他直升機95架。該師由於具有快速的機動性和強大的火力,能
在任何地形上和任何環境條件下遂行作戰,被譽為"全能師"。
    除第82空降師和第101空中突擊師外,其他一些部隊,像美國空軍第8航
空隊、第5航空隊,海軍的幾個航母戰鬥群等,也都是美軍中戰功赫赫的拳頭部隊,
大多參加過二次大戰、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
    由於在兵力總數上美軍難以超過伊軍,因此,美國不僅盡遣精銳之師,而且將
其武器庫中幾乎所有新式武器都拿出來亮相,以獲得技術上的優勢,以質量取性。
在空戰兵器中,其佼佼者是F-117隱形戰鬥轟炸機。
    F-117是美國空軍最新式的主戰飛機之一, 也是美軍空軍第一種高亞音速
隱形戰鬥轟炸機。該機由美國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製造。1981年6月原型機首
飛成功,1983年10月生產型開始裝備駐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的第445
0戰術戰鬥機大隊。 美國空軍共採購59架F-117,至1990年7月21日
全部交付完畢,總費用為62億美元,單架價格達1億多美元。
    儘管F-117早在1981年就試飛成功, 並於1983年正式投入使用,
但是美國空軍對它的情況一直守口如瓶,直到1989年4月21日,才在內利斯
空軍基地向外界展示。
    F-117外觀呈黑色, 頭部像個楔子,後緣呈鋸齒狀,機尾很像燕尾,這使
它看起來非常古怪。更令人驚奇的是,它的全身找不出一絲曲線和曲面的痕跡,整
架飛機幾乎全部由直線光屏面組成。難怪見過F-117的人曾打趣說:在設計F-
117時,大概設計師們只使用直尺吧!連它的機翼和V型尾翼也都採用了沒有曲
線的菱形。那麼,它為何被設計成這般怪模樣呢?原來,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為了
使它具有一種前所未有的"隱身"本領。因為採用這種外形,可以大大減少它在雷達
屏幕上的顯示信號。此外,它的發動機進氣口、尾噴口、座艙蓋接縫、起落架、艙
門等部位也都經過有益於「隱身"的特別設計,就連身上的塗料也能吸收雷達波束,
增強它的"隱身"本領。 據說,在F-117身上採取了這些措施後,它在雷達屏幕
上顯示的信號比一隻小鳥在雷達屏幕上顯示的信號還小,肉眼根本識別不出。這就
好比給它披上了一件"隱身衣",任何先進的雷達對它來說都好比是"瞎子"。
    除了隱身本領之外, F-117還具有強大的突擊能力。它的腹部有一個長4
.7米、寬1.75米的大彈艙,裡面可以裝載2顆2000磅激光制導炸彈或數
枚空地導彈。 不過,F-117也並非盡善盡美,它也有缺陷。設計師們為了增強
它的隱身性能,不得不在其他一些性能上作出犧牲。比如,它的最大速度還沒有超
過音速,這在當今世界一流戰機中幾乎是不存在的;它還不具有空戰能力。
    當然, 除了F-117之外,美軍的其他裝備也很先進,像F-15、F-16
戰鬥機,F-10攻擊機,F-111戰鬥轟炸機,海軍的艦載機A-18、A-6、
A-7, 陸軍航空兵的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和AH-1"眼鏡蛇"攻擊直
升機等等,都是當今世界比較先進的兵器。
    美國人緊鑼密鼓地調兵遣將,多國部隊雲集海灣,磨刀霍霍。然而,薩達姆也
非等閒之輩,他並沒有被嚇倒。對於布什總統讓他滾出科威特的言行,薩達姆的回
答是:一旦美國人捲入戰爭,我們將使他們血流成河。
    薩達姆的話並非言過其實,因為他手中也掌握著龐大的戰爭機器。
    為了對付多國部隊的進攻,薩達姆下令在全國實行戰時體制,將全國劃分為5
個戰區。與此同時,薩達姆加緊擴軍備戰,其正規軍在原有53個師的基礎上,重
建了13個師,並新組建了11個師,達到77個師,總兵力增至120萬人,裝
備坦克5600輛, 裝甲車6000輛,火炮4000餘門,飛機770餘架,"
飛毛腿"導彈800餘枚。
    與多國部隊相比,伊拉克在兵力總數上要遠遠超出多國部隊,雖然在兵氣質量
上稍遜色一些,但其中也不乏當今世界數一數二的一流兵器。比如,在空戰兵器當
中,米格-29「支點"式殲擊機,就與美國空軍的F-15、F-16相差無幾。
    米格-29是在80年代初由原蘇聯著名的米高揚設計局最新推出的一種全天
候殲擊機。從外觀上看,米格-29很像是美國的幾種飛機的混合體。比如,它的
機翼和頭部跟F-16和F-18很相像, 它的雙垂尾類似於美國的F-15,而它
的後半身則與F-14相近。
    米格-29裝2台R-33型渦噴發動機, 機內裝有具有下視、下射能力的脈
沖多普勒雷達,探測距離達100公里。該機還裝有紅外搜索、跟蹤裝置,敵我識
別器和全向雷達告警系統。米格-29的2個機翼上各有3個武器掛架,可掛載空
空導彈、航空炸彈、火箭彈等武器,它的機身左側邊條根部裝有1門30毫米機炮。
米格-29的最大速度達2.3倍的音速,作戰半徑為900公里。
    除上述性能外,米格-29還有一種絕技,那就是它可以做出以前只有蘇-2
7殲擊機才能完成的"皮加切夫眼鏡蛇機動"。這種動作的要領是:飛機在低空平飛
時,突然將機頭拉起,使飛機腹部向前平飛數秒鐘。可不要小看這個動作,在當今
世界一流戰機中,除米格-29和蘇-27之外,至今還沒有其他任何一種飛機能
做得出來,包括美國的F-15和F-16戰鬥機。

    神秘的"霹靂"計劃

    多國部隊和伊拉克都握有自己的"王牌",雙方都認為自己能贏得這場戰爭。於
是,雙方一方面加緊調兵遣將,另一方面開始著手制定作戰計劃。
    與多國部隊相比,伊拉克在地面部隊方面要佔有很大優勢,因此,薩達姆決心
與多國部隊展開陸上決戰。為此,他特別在南部戰區設置了3道防線。
    美國自知自己地面兵力少,與伊拉克展開陸上決戰佔不到什麼便宜,於是,把
寶押在了空中力量上。從"沙漠盾牌"行動一開始,美國就調集人馬著手制定首先用
空中力量摧垮薩達姆戰爭機器的作戰計劃。
    1990年8月5日,也就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第3天,正在外地休假的美
國空軍主管計劃與作戰的副參謀長特別助理沃登上校被緊急召回了華盛頓,要求他
召集一個由計劃和作戰參謀軍官組成的特別小組,制定出一個保衛沙特阿拉伯的戰
略空中戰役計劃。
    沃登上校將計劃制定小組成員集中在空軍參謀部的"決勝"處辦公室。兩天後,
計劃初具輪廓。8月7日下午,應空軍副參謀長約翰·洛將軍的要求,沃登上校提
交了一份長達12頁的對伊戰略空中戰役計劃梗概。該計劃被命名為"霹靂",以區
別於越南戰爭的"滾雷"計劃。
    洛將軍和當時的空軍參謀長杜根將軍都很喜歡這個計劃。8月9日,沃登上校
及其計劃制定小組隨空軍計劃主任亞歷山大少將一起到麥克迪爾空軍基地向施瓦茨
科普夫將軍匯報。
    沃登上校設想通過一次空中進攻戰役打擊伊拉克,以迫使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
該計劃正合施瓦茨科普夫將軍之意。因為他無法在短期之內集結起足夠打一場進攻
戰役的地面部隊,也就無法完成總統下達的將伊軍趕出科威特的任務。而只有空中
力量可以迅速地集中起來,打一場空中戰役,擔負起摧毀伊軍的目的。
    施瓦茨科普夫讓沃登上校將"霹靂"計劃呈交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將軍。
鮑威爾也贊同這個計劃, 並進一步提出要求:"我的目的不是讓他們撤退,而是要
消滅他們, 摧毀他們所有的坦克。"他讓沃登上校在計劃制定小組中增加陸軍、海
軍和海軍陸戰隊的代表。這樣就使計劃制定小組的成員增加到100多人;一周以
後,"霹靂"計劃正式出籠了。"霹靂"計劃的要旨是:戰鬥一開始就投入全部可使用
的空中力量, 形成絕對壓倒對方的優勢,打擊其要害部位,"在戰爭伊始就一鳴驚
人"。
    不過,單純依靠空中力量打敗伊拉克軍隊的想法遭到了鮑威爾將軍的反對,杜
根將軍甚至因此被撤了職。但依靠空中力量發揮關鍵的作用,則在美軍高級軍官中
取得一致看法。
    沃登上校在80年代末曾寫過一部名為《空中戰役》的書,沃登上校在書中,
旁徵博引,用大量實例論證了戰爭"重心"對制定作戰計劃的重要性,強調在各個戰
爭層次上都要打擊敵人的重心,即要害。"霹靂"計劃完全貫徹了沃登上校的這一思
想。計劃小組以5個同心圓環,形象地確定了戰爭的"重心"及其重要程度。在這一
個圓環中,最內環是敵人的作戰指揮系統,包括其指揮機構、軍民用通信、廣播電
視系統等;第2環是敵能源系統,包括石油、電力等生產設施,但計劃只使其短期
內喪失生產能力,而不是永久摧毀,因此只計劃攻擊發電廠附近的配電站、變壓迫
等目標,而不是摧毀發電機房;第3環是敵交通系統,主要是鐵路、公路和橋樑等,
計劃只摧毀關鍵的鐵路和公路橋樑,切斷伊軍的重要補給和交通,但不給國民交通
造成全面破壞;第4環是對伊軍及國民的心理戰,通過廣播、傳單等形式,削弱伊
軍的作戰能力,影響國民的士氣,同時又可避免無謂的傷亡;最外一環才是可投入
戰場的軍事力量,重點是伊軍地地導彈、遠程轟炸機等戰略報復力量、共和國衛隊
及戰略防空系統等。8月16日,沃登上校將最後完成的攻擊計劃向施瓦茨科普夫
將軍作了匯報。施瓦茨科普夫將軍非常贊同使用空中力量打擊伊軍的計劃,他讓沃
登上校將該計劃交給駐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的"中央總部前指"空軍司令霍納中將。
8月19日,沃登上校返回華盛頓,而參加計劃制定的德普杜拉等3名中校軍官則
被留了下來。
    根據霍納將軍的指示,他的助手格洛森准將負責在"霹靂"計劃的基礎上制定具
體攻擊計劃的細節。為此,格洛森准將在沙特空軍大樓霍納將軍辦公室隔壁房間裡,
成立了代號"黑洞"的特別計劃與作戰行動組。格洛森將軍要求每個部署在沙特的空
軍聯隊派來2名熟練掌握本聯隊武迫使用的空勤人員,並要求中央總部空軍司令部
的計算機專家來操縱空軍的計算機輔助兵力管理系統。隨著進入作戰地區聯隊的增
加,"黑洞"小組的成員也不斷增加。
    經過精心策劃,"黑洞"小組制定出了更為詳盡的空中進攻計劃。他們為該計劃
確定了5個基本目的:孤立薩達姆政權並使之垮掉;奪取並保持空中優勢;摧毀伊
拉克大規模殺傷武器系統;剝奪伊軍的軍事進攻能力;摧垮部署在科威特戰區的伊
陸軍的進攻能力。為此,他們提出了12個要突擊的目標群,包括作戰指揮系統、
伊戰略防空網、機場、化學武器、"飛毛腿"導彈、共和國衛隊、能源設施、交通樞
紐等。
    在計劃制定過程中,格洛森將軍還反覆徵求了參戰的各聯隊長的意見,使計劃
更加完善。
    美軍不遺餘力地調集各方人馬,制定出了較為完善的空中進攻計劃,為他們贏
得這場戰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可以說,兩軍尚未開戰,美軍已先勝伊軍一著。

    "風暴"驟起

    1991年1月15日,是聯合國安理會第678號決議規定的伊拉克從科威
特撤軍的最後期限。
    雖然戰鬥還沒有打響,但多國部隊總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將軍並不顯得輕鬆,他
仍在一心一意地推敲著作戰計劃,惟恐有什麼疏漏。按照施瓦茨科普夫的設計,戰
爭將分2個階段進行:第1階段為大規模空襲,時間將持續2周以上,目標是科威
特和伊拉克境內的戰略性軍事和通訊設施;第2階段為地面作戰,時間大約1周左
右。第1階段的行動代號為:「沙漠風暴",第2階段的行動代號為"沙漠軍刀"。
    為了保證"沙漠風暴"行動首戰告捷,施瓦茨科普夫吸取了以往戰爭的教訓,將
海軍、陸軍所屬的作戰飛機統統集中起來,交由駐海灣地區美空軍司令霍納中將全
權負責指揮。
    1月15日很快到來了,然而,薩達姆沒有撤軍。
    1月16日,在距美國本土萬里之外的海灣地區,美軍官兵已做好了戰爭的一
切準備,他們靜靜地等待著布什總統下達開戰的命令。
    上午10時半,布什總統終於拿起筆,簽署了給駐海灣多國部隊總司令施瓦茨
科普夫的作戰命令。 放下筆之後,他對身旁的國際部長切尼說道:"現在,這個命
令立即下達。如果在今天午夜之前,伊拉克宣佈無條件撤軍,它將由我本人宣佈收
回。除此之外,發生任何情況均不能影響它的執行。"
    一天的時間又靜靜地消逝了。薩達姆沒有宣佈撤軍,布什也沒有收回他的命令。
    1月16日夜,天上沒有星月,四野一片漆黑。風呼呼地叫,不時卷平地上的
沙粒。又拋向遠方。
    在沙特阿拉伯各空軍基地上,一架架滿載炸彈的飛機,像一頭頭俯伏的怪獸,
隨時可能突然撲出。機場跑道旁兩行長長的指示燈,像巨獸伸出的兩顆嗜血的獠牙。
    空襲時間定在1月17日凌晨3時。此前11小時25分鐘,攜帶AGM-8
6C巡航導彈的B-52轟炸機已從美國本土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戴爾空軍基地起飛。
進攻前7小時, 駐紮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島的B-52起飛。隨後,駐在沙特各基
地的F-117、 F-15、F-16等飛機也相繼起飛,列隊向伊拉克飛去。進攻
前1小時29分,一批"戰斧"式巡航導彈從在紅海上游弋的美海軍巡洋艦上發射......
    最先拉開"沙漠風暴"行動帷幕的是美軍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和MH
-53J"低空氣路"特種作戰直升機。 為了在伊軍嚴密的防空網上撕開一個口子,
保證空襲編隊順利突防,美軍特別組成了2個代號為"白色小隊"和"紅色小隊"的直
升機小分隊,對伊軍的雷達陣地發起攻擊。
    1月17日凌晨1時,科迪上校率4架"阿帕奇"和2架「低空氣路"組成的"白
色小隊"從緊靠伊科邊境的阿爾朱夫基地起飛, 在夜空中向北飛去。6分鐘後,同
樣編成的另一個「紅色小隊"跟著起飛。 飛行約1小時後,科迪上校看到地面騰起
一道紅光。原來這是一名伊拉克士兵聽到了直升機的聲音,胡亂發射了1枚導彈,
但未擊中。
    兩個飛行編隊以每小時222公里的速度、在15米的高度上繼續北飛,航行
燈全部關閉,無線電保持靜默,以免被伊軍發現。
    在距伊軍雷達陣地13公里時, 二級准尉托馬興奮地對駕駛員瓊斯喊道:"我
找到目標區了。""減速,距離顯示12.2公里。""繼續前進。""右邊有個大傢伙。
"
    瓊斯觀察著前視紅外系統操縱直升機向目標接近。
    "是發電機。鎖定它!"德魯中尉在796號直升機上發出命令。導彈發射進入
倒計時。
    伊軍官兵發現了遠處的閃光,知道不妙,雷達陣地一時陷入一片混亂。
    一枚枚"獄火"式導彈像長了眼睛似的直奔伊軍雷達飛去。火箭和機槍也一起開
火,槍彈雨點般向伊軍雷達陣地撲去。僅僅4分鐘,伊軍的2個雷達站就不復存在
了。
    隨著科迪上校的一聲令下,2個直升機編隊按預定計劃超低空返航。這時,數
百架飛機組成的空軍混合轟炸機群正從他們頭頂飛過,順著他們撕開的口子,向伊
拉克縱深腹地飛去。
    科迪上校立即用事先約定的密語, 「加利福尼亞AAA"和「內布拉斯加AA
A"將目標已全部摧毀、己方無一傷亡的消息傳給中央司令部。
    幾乎在"阿帕奇"直升機攻擊伊軍雷達陣地的同一時刻,1架綽號為"黑色幽靈"
的F-117隱形戰鬥轟炸機已突入伊拉克首府巴格達上空。 它把1枚2000磅
的精確制導炸彈準確地投到位於巴格達鬧市區的電話電報公司大樓屋頂的正中。這
時的時針正好指向凌晨3點整。
    頃刻之間,飛蝗般的炸彈從天而降,鋪天蓋地,爆炸聲震撼大地。巴格達市內
的政府大樓、兵營和煉油廠先後被命中,大火沖天,濃煙滾滾,整個巴格達市籠罩
在火光和硝煙之中。與此同時,分佈在伊拉克境內的其他一些重要戰略目標也遭到
猛烈的突擊。
    戰鬥打響90分鐘後,伊拉克的防空部隊開始作出反應。
    在薩達姆的秘密地下防空作戰指揮部裡,幾名高級軍事指揮人員圍坐在薩達姆
·侯賽因周圍,神色略顯緊張,然而卻不慌亂。薩達姆本人更是泰然自若,他那剛
毅的目光和倔強不屈的雙唇似乎在告訴周圍的人,伊拉克能夠頂住美軍的狂轟濫炸
而取得最後勝利。
    在巴格達市區,根據薩達姆的命令,全城所有防空火炮一起向空中開火。高射
機槍、高射炮射出的彈道軌道與空中投下的炸彈經緯交織,形成一片片奇麗而駭人
的火網,看上去甚為壯觀。防空警報聲和炸彈爆炸聲吞沒了整個巴格達市區,震撼
著中東這座歷史名城。
    然而,多國部隊的空襲實在太猛烈了,再加上強烈的電子干擾,伊拉克的防空
雷達和地空導彈很快就被壓制住。剩下的高射炮和高射機槍,因指揮通信設施和目
標指示雷達受到強烈的干擾,失去指揮,因此,只好各自為戰,盲目地對空射擊。
    天漸漸放亮了,多國部隊加大了空襲密度。到17日午夜,多國部隊的飛機共
對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內的目標進行3輪高強度轟炸,出動飛機2000多架次,投
彈1萬多噸。此外,停泊在海上的美國軍艦也向伊拉克腹地的指揮通信中心、雷達
和防空導彈陣地以及部分機場發射100多枚"戰斧"式巡航導彈。
    第一天轟炸過後,薩達姆的總統府、巴格達電信電報大樓、空軍和防空指揮部
被摧毀,巴格達附近的2個機場陷於癱瘓,一些工業設施、巴格達電廠、電視台大
樓也被炸壞。此外,在伊拉克領土上至少還有75個地方遭到轟炸。對於這樣的空
襲結果,布什總統、五角大樓和施瓦茨科普夫將軍都感到非常滿意。
    按照"沙漠風暴"行動計劃,從1月17日至30日為戰略空襲階段,主要目的
是削弱伊拉克戰爭潛力,奪取並保持戰略制空權。因此,在以後的13天當中,多
國部隊的飛機不分晝夜,輪番上陣,連續對伊拉克保持強大的空襲壓力。在多國部
隊飛機的狂轟濫炸之下,伊拉克的軍隊既無招架之功,也無還手之力。伊拉克空軍
裝備的幾百架飛機,要麼逃往國外,要麼深藏於地下。勉強升空的為數不多的伊拉
克飛機立即成了多國部隊的活靶子,有些伊軍飛行員尚未發現多國部隊的飛機,就
被發射的空空導彈擊中,魂歸西天。
    1月18日是"沙漠風暴"行動全面展開後的第二天。美空軍飛行員羅德裡格斯
上尉和他的僚機昂得希爾駕駛著F-15戰鬥機在伊沙接壤的邊界上空進行巡邏。
    "發現2個突然躍升的目標,左前方330度方位,距離13英里。"正在空中
巡遊搜索的E-3A空中預警機向羅德裡格斯雙機發出敵情通報。
    羅德裡格斯上尉本能地做出反應,打開搜索雷達,果然發現在他前方約10英
裡有1架伊拉克米格-29戰鬥機正迎面飛來。
    "左轉彎!"上尉向僚機發出命令,接著用雷達鎖定目標。僚機昂德希爾也鎖定
了伊機。
    F-15和米格-29迅速接近。 突然,米格-29一轉機頭向正在附近活動
的1架美海軍A-7攻擊機器去。上尉剛想發射導彈,可雷達系統卻發生故障。上
尉立即命僚機昂德希爾發射。
    1枚AIM-7雷達制導導彈向米格-29飛去。過了一會兒,上尉看到米格
-29紅光一閃, 緊接著傳出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他興奮地叫了起來:"打掉
一個,打掉一個。"
    "第2架敵機,在其長機尾後3英里處。"上尉尚未從興奮中緩過神來,E-3A
又傳來新的通報。
    這時,伊機已發現長機被擊落,急忙調頭回轉,上尉立即切半徑追了上去,雙
方展開近距格鬥。上尉幾次咬住米格-29,但都被迫靈活擺脫。在格鬥中,雙方
的高度下降到1000英尺。這時,伊機試圖做個半滾倒轉。上尉心裡明白,在這
樣的高度上是不能做這個動作的。果然,米格機咆哮著衝向地面,化為一團煙雲。
    伊拉克空軍部隊儘管裝備了數量相當可觀的米格-29、米格-25等先進飛
機,但因飛行員素質和訓練水平太差,實際上並未給多國部隊空軍構成多大威脅,
多國部隊很輕易就奪得了制空權。
    在薩達姆的戰爭機其中,給多國部隊帶來最大麻煩的是伊拉克裝備的800餘
枚"飛毛腿"導彈。從1月18日開始,薩達姆下令用"飛毛腿"對沙特和以色列境內
目標進行反擊,一時間,給多國部隊官兵造成很大恐慌。施瓦茨科普夫急令多國部
隊空軍派專門飛機去搜尋消滅"飛毛腿"導彈。 然而,「飛毛腿"導彈機動性很強,
它採取打了就跑的戰術,使多國部隊空軍的攻擊效果甚微。用施瓦茨科普夫將軍的
話說, 尋找"飛毛腿"猶和"草堆中找針"一樣困難。最後,倒是「愛國者"地空導彈
上演了一出大戰"飛毛腿"的好戲。伊拉克發射的"飛毛腿"大多被"愛國者"攔截。由
於戰績突出,因此,"愛國者"地空導彈還獲得了一個"'飛毛腿'的剋星"的美譽。
    在戰略空襲階段,薩達姆的"軍中之軍"共和國衛隊也上了"黑名單",被列為重
點攻擊目標。施瓦茨科普夫將軍心裡明白,如果不能有效地消耗薩達姆的這支精銳
之師,將會給以後的地面進攻造成很大麻煩。
    擔負轟炸伊拉克共和國衛隊任務的是美國戰略空軍的B-52轟炸機。 提起B
-52轟炸機,那可是大名鼎鼎。它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曾創造多項世界紀錄:
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重量最大的轟炸機, 達到233噸;在美國的B-1轟炸機問
世前,它是世界上載彈量最多的轟炸機,最大載彈量近30噸;它是世界上飛得最
遠的轟炸機,一口氣可飛16100公里;它還是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的轟炸機,
從1955年服役至今已有近40年的歷史, 可謂是一名"老兵"。由於B-52能
在16000米以上的同溫層高空中飛行,因此人們送給它一個綽號叫「同溫層堡
壘"。
    在美國戰略空軍中, B-52不僅是一個創紀錄的能手,而且還是一個戰功赫
赫的功臣。在越南戰爭中,它常常採用令人恐怖的地毯式轟炸戰術,給越南軍隊造
成重大損失。這一次,為了降伏薩達姆,B-52再次披掛上陣了。
    18日晨, 太陽還沒露面,一架架掛滿穿甲集束炸彈的B-52轟炸機從土耳
其和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基地騰空而起。在空中編好隊後,機群向科威特西北部地區
薩達姆的共和國衛隊的陣地飛去。幾個小時後,機群飛臨共和國衛隊陣地上空。只
見B-52轟炸機排著隊用它那拿手好戲--地毯式轟炸戰術, 鋪天蓋地的向下傾瀉
穿甲炸彈。 霎時間,共和國衛隊的陣地上硝煙瀰漫,爆炸聲響成一起,B-52所
到之處均化為一片焦土,蘇制T-72坦克不時被擊中起火。
    在以後的十幾天中, B-52天天都去轟炸共和國衛隊,使其動彈不得。由於
多國部隊空軍掌握著絕對制空權,因此,B-52的轟炸行動沒有受到絲毫的威脅。
雖然共和國衛隊裝備的高射炮、 高射機槍拚命地對空射擊,怎奈B-52是在它們
的射程以外的高空進行轟炸,因此只能是乾瞪眼沒辦法,白白挨炸。
    1月31日,在戰略空襲進行14個晝夜之後,施瓦茨科普夫將軍命多國部隊
空軍轉入戰術空襲階段,主要對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的伊軍地面部隊和防禦陣地、
坦克和裝甲車集群、交通樞紐、橋樑、鐵路和公路運輸線、燃料和彈藥庫以及後勤
補給基地等目標,進行猛烈的轟炸。施瓦茨科普夫是想通過這一階段的轟炸,利用
空中優勢最大限度地削弱伊拉克的有生力量,為爾後地面部隊的進攻掃清道路。
    毫無疑問,這一次薩達姆的共和國衛隊仍將是被作為重點"照顧"的目標。不過,
在飛往共和國衛隊陣地的機群中, 除了B-52之外,又多了兩副新面孔,這就是
美國空軍的A-10攻擊機和陸軍航空兵的AH-64攻擊直升機。A-10和AH
-64是美國兵器專家於70年代為專門對付坦克而設計的。A-10的綽號叫"雷
電", AH-64的綽號叫"阿帕奇"。由於它們都有極強的反坦克火力,因此也有
人稱它們是"坦克的剋星"。
    A-10的機頭裝有1門30毫米7管速射機炮,其射速達每分鐘2100--
4200發。它使用的平鈾穿甲彈,可以穿透伊軍的任何一種坦克的裝甲。此外,
A-10的機腹和機翼上還裝有11個掛架, 可掛各種炸彈、火箭彈、子母彈箱、
電視或激光制導炸彈。可見,A-10的反坦克火力是極強的。
    不過, 和A-10相比,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在反坦克火力上還要
更勝一籌。"阿帕奇"不僅裝有1門30毫米的機炮,而且還攜帶16枚"海爾法"反
坦克導彈。這種導彈採用激光制導方式,打坦克可以說是百發百中。它的破甲厚度
高達1400毫米,因此,伊拉克坦克的任何部位,只要被它擊中,都休想逃脫。
    B-52轟炸機與A-10攻擊機和AH-64攻擊直升機聯手作戰,再加上
F-15、 F-16戰鬥機、F-111戰鬥轟炸機、AH-1攻擊直升機等在一旁
助戰,使伊拉克的坦克部隊遭受了一場空前的劫難。在科威特境內和伊拉克南部地
區,到處都是被擊毀的坦克,它們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有些還在燃燒。
    經過第1輪38天的角逐,多國部隊空軍可以說是出盡了風頭,佔盡了上風。
伊拉克的所有戰略目標除深藏在地下的之外,都被多國部隊空軍刮起的"風暴"掃得
蕩然無存。可憐薩達姆的百萬大軍,尚沒有和多國部隊的地面部隊真正交火,就遭
到了慘重的打擊。伊拉克南線戰區的54萬大軍,在多國部隊空軍疾風驟雨般的空
襲下損失25%以上, 重裝備損失高達30-45%。伊拉克的4000多輛坦克
有1600多輛成多國部隊飛機的靶子,2800輛裝甲車中也有840多輛被毀。
薩達姆的精銳之師共和國衛隊作為多國部隊空軍重點"照顧"的對象,損失更是慘重,
它每天幾乎都要遭到多國部隊空軍數百架次飛機的轟炸。至2月23日,第2階段
空襲結束,共和國衛隊已損失近半,被打得七零八落,"軍中之軍"往日的威風早已
蕩然無存。
    薩達姆的戰爭機器已嚴重受損,它的反擊軟弱無力,但它仍在頑強地運轉。當
有戰場記者問薩達姆是否放棄抵抗時,他的回答是:不!絕不!於是,戰爭之神繼
續發出猙獰的微笑。

    "沙漠軍刀"一招定勝局

    2月24日中東地區凌晨時分,設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一座大樓內的美軍司令部
燈光通明,充滿著緊張的氣氛。進進出出的男女軍人全都步履匆匆,神情嚴肅。作
戰室內更是一片繁忙景象。
    身高體壯的施瓦茨科普夫將軍站在沙盤前,兩起很薄的嘴唇緊閉著。他抱著膀
子沉思著什麼,不時看看腕上的手錶,在室內來回踱著步子。
    前線不斷傳來消息:各路大軍已按預定時間抵達出擊地點;裝滿炸彈的飛機正
一批批地輪番轟炸指定的目標;載有1.8萬名海軍陸戰隊的兩棲登陸艦隊已向科
威特海岸逼近;空降師業已登機待飛......
    然而, 施瓦茨科普夫在攻擊時刻到來之前卻顯得有些不安。這位被人稱為"敢
冒險的軍人", 對中東地區進行過多年研究,深知這場戰爭的風險。儘管經過一個
多月的大規模空襲, 薩達姆的地面部隊受到很大削弱,而且他和他的將軍們對"沙
漠軍刀"計劃進行了反覆推敲, 並討論了所設想到的每個細節和應變措施,但對薩
達姆精心布下的地面防禦陣式,仍無迅速取勝的把握。如果真像外界猜測的那樣,
陷入"第三個越南戰爭"的泥潭,那對美國來說就等於失敗。
    為了有效地利用前一階段的空襲效果,一舉衝垮伊拉克的防線,施瓦茨科普夫
下了一個充滿風險的大賭注,他把30萬美國地面部隊和數萬盟國部隊一字排開,
準備全線出擊,後面只留下1個美軍師和部分沙特的部隊。採用這種後來被稱作是"
膽大包天"的部署, 如果成功,多國部隊就能實現速戰速決的目的,如果受挫,不
僅前一階段空襲奪得的主動權會喪失,而且後面會發生什麼事很難預料。但,事已
至此,只得全力以赴,見機而行了。
    根據"沙漠軍刀"計劃,空中力量在這一階段的任務絲毫沒有減弱,它除了要繼
續對伊拉克腹地的戰略目標保持強大壓力,使薩達姆不能向前線增援一兵一卒外,
還要以強大的航空火力支援地面部隊展開進攻。
    2月24日凌晨4時,根據施瓦茨科普夫的命令,多國部隊的先頭部隊相繼跨
過科沙邊界和沙伊邊界,一場關係到全局的地面攻勢終於展開。幾十分鐘後,華盛
頓五角大樓向全世界宣佈:海灣戰爭的"最後決戰"開始了。
    地面部隊的推進出乎意料地順利,開戰僅4小時,美國海軍陸戰隊第2師的6
路坦克縱隊就突破了伊軍的第2道防線。
    在遠離科威特主戰場的西部拉夫哈地區,美國第101空中突擊師的300多
架直升機像一群黃蜂,嗡嗡叫著,快速向沙漠深處飛去。"阿帕奇"式、"眼鏡蛇"式、
"黑鷹"式、
    「休伊"式和"奇努克人"式直升機捲起的塵埃使天空變成絳紅色。 直升機排成
6路縱隊,在天空中形成6條黑色走廊。到24日傍晚,這些直升機已把2000
名士兵、50輛運輸車、大批榴彈炮、彈藥以及大批評油運抵伊拉克縱深80公里
地帶。顯然,第101空中突擊師採用了它的拿手好戲"蛙跳"戰術。
    先頭部隊遇到的抵抗是軟弱無力的,這說明前一階段的空襲效果非常好,施瓦
茨科普夫一直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他決定提前14個小時將擔任主攻任務的美
國第7軍5個師和英軍第1裝甲師投入戰鬥,發起總攻。
    多國部隊全線出擊了。到24日下午,在500公里戰線上,11路大軍相繼
突破伊軍防線,進入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內。天空中,轟炸機、攻擊機不停地襲擊伊
軍陣地和後方交通線,戰鬥機在空中往來盤旋,進行巡邏警戒;地面上,坦克和裝
甲車隆隆開進,炸彈從空中、海上和陸地向伊軍陣地傾瀉。整個戰場上硝煙瀰漫,
爆炸聲、戰車和飛機的吼叫聲交織成一片。11路大軍猶如11把"軍刀",直插伊
軍腹地,在飛機的支援掩護下,衝向各自的目標。
    巴格達薩達姆地下指揮所的作戰室裡是一片忙亂景象。前線不時傳來伊軍陣地
被攻陷的戰報。薩達姆終於預感到形勢的不妙,但天生的倔強性格使他根本不考慮
再打下去的後果,仍下令對多國部隊實施反擊。然而,制空權在多國部隊手裡,此
時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內已處於多國部隊空軍的嚴密監視之下,伊軍哪裡還敢離開陣
地去進行什麼反擊,薩達姆的命令無疑是想讓他們以卵擊石。
    多國部隊繼續推進。美國第101空中突擊師在建立前進基地後,又多次採用"
蛙跳"戰術, 在伊拉克縱深200多公里的納西裡耶和巴士拉以北地區再次實施機
降,2天內前進了160公里,配合地面部隊突入到幼發拉底河畔,切斷了10萬
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北撤的退路。
    26日,美第7軍開始向伊科北部邊界進擊,其任務是消滅共和國衛隊,攻佔
軍事重地巴士拉。
    共和國衛隊不愧是一支勁旅。儘管在前一階段38天的空襲中,它的實力受到
很大的削弱,但面對多國部隊上千輛坦克的進攻,它仍頑強地堅守著陣地。在這裡,
多國部隊遇到了展開地面進攻以來最強硬的抵抗。
    幾次衝擊受阻後,第7軍緊急召喚飛機前來支援。沒一會兒,一群"阿帕奇"攻
擊直升機和A-10攻擊機從遠處天際閃出, 急駛而來。"阿帕奇"從5公里以遠的
距離上向伊軍坦克發射一枚枚"海爾法"反坦克導彈, 而A-10則從更遠的距離上
發射"小牛"導彈。地面上,MA11坦克在2000至3500米的距離上也不停地
怒吼。共和國衛隊的抵抗不能說不頑強,但怎經得住美軍這空地一體的立體打擊。
共和國衛隊終於頂不住了,防線被撕開了個口子。為防止被圍殲,共和國衛隊只好
丟棄陣地,退向巴士拉。
    眼見多國部隊的11把"軍刀"直插過來,而多國部隊的空襲強度仍絲毫沒有減
弱,薩達姆明白,對他來說敗局已定,只是時間問題,如果再硬撐下去,只會招至
更慘重的損失。於是,2月26日,薩達姆下令在科威特的伊軍全線撤退,這等於
是向多國部隊搖起白旗。
    然而,布什不願看到就要到手的勝利功虧一簣,他命多國部隊繼續進攻。這正
合施瓦茨科普夫的意,這位四星上將指揮11路大軍展開了一場追擊戰。
    由於路面和橋樑均遭到嚴重破壞,交通阻塞,伊拉克成千上萬的車輛擁擠在一
起,完全暴露在多國部隊空軍的打擊之下,成了轟炸機、攻擊機的活靶子。霎時間,
在通往伊拉克腹地的各條公路上爆炸聲震耳欲聾,火光沖天。公路上燃燒的軍車排
出幾十里,形成一條條巨大的火龍。
    越來越多的伊拉克士兵在圍攻中繳械投降。一個多月來,由於多國部隊空軍的
狂轟濫炸,伊軍後勤補給線被切斷,他們一個個蓬頭垢面,衣衫破舊,很多人身上
長滿了虱子。他們一天只能吃一頓飯,而這頓飯只是一個4兩重的麵包。許多人生
了病,但卻因缺醫少藥而得不到治療。
    27日凌晨,美國海軍陸戰隊兵不血刃佔領科威特城。
    當天,布什總統召集他的戰時委員會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前線傳回的戰報表明
伊拉克軍隊已全部撤出科威科,布什總統當場拍板,於當晚宣佈停火。
    布什的助手們注意到,午夜停火標誌著地面進攻戰正好打了100個小時。布
什很喜歡這個整數。於是,海灣的槍炮聲就在午夜時分停了下來。
    歷時42天的爭鬥終於偃旗息鼓。在這場後來被稱作"高技術戰爭"中,伊拉克
的戰爭機器遭到嚴重破壞。戰爭中,伊軍共死傷近10萬人,被俘17.5萬人,
損失坦克3700輛、裝甲車2000餘輛,火炮2000餘門,飛機150餘架,
其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美元。與此相比,多國部隊的損失則顯得微不足道,僅
傷亡600餘人,被俘11人,損失飛機49架。戰爭打成這樣的結局,原因是多
方面的,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多國部隊佔有高技術裝備上的優勢,這也是這場戰爭
被人們稱作是"高技術戰爭"的原因之所在。
    戰爭實踐表明,戰前人們對這場越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進行的種種推測大多
都應驗了,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人們猜測的將爆發一場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的世紀性坦克對攻戰沒有出現。本來多國部隊的坦克和裝甲車數量要少於伊拉克軍
隊,但一戰下來,僅100小時,薩達姆的裝甲大軍就被摧垮了,形成一邊倒的局
面。這裡面固然有多國部隊的坦克質量普遍優於伊拉克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
多國部隊掌握著制空權,使伊拉克的坦克部隊受到嚴重的空中威脅。實戰結果表明,
伊軍損失的坦克和裝甲車中, 大多數是被多國部隊的A-10攻擊機、AH-64
攻擊直升機、 B-52轟炸機等飛機擊毀的。於是,這場發生在幼發拉底河畔的角
斗向人們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在現代條件下,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坦
克部隊的作用將受到極大限制,空中力量已經對曾威風一時的裝甲大軍提出了嚴峻
的挑戰。
    美麗的幼發拉底河畔,在經歷了38天加100小時的戰火之後,又恢復了往
日的平靜。但,這種平靜只是暫時的。事實上,沒過多久,美國等幾個西方強國又
向薩達姆發難,在伊拉克國土上設置"禁飛區",並以伊拉克違反協議為名,多次發
動小規模空襲。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TOP

後記

    空中作戰在人類戰爭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全面系統而又真實地再現人類在空
中戰場的生死搏殺,由淺入深地描繪世界近百年空中作戰的歷史,從而教育人們捍
衛正義,正視戰爭,珍視光屏,是一項十分重要而有意義的工作。這也正是我們編
撰本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為了擴大讀者範圍,增強可讀性,我們嘗試著採用紀實性手法,在尊重歷史事
實的前提下,力求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如實地描繪出世界近百年空中作戰的歷史畫
卷,試圖比較生動、自然、如實地寫出重要的空中作戰爆發的背景、原因、作戰過
程、後果以及在軍事史上的地位和意義。
    在編撰過程中,為了保持歷史事件的真實,我們參閱了百多種國內外的軍事史
料、軍事總結、戰地報告以及參戰者的傳記、回憶錄等,也請教了不少空中作戰方
面的專家。可以說,這部書能夠問世,是各方面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世界百年空戰紀實》一書出版之際,謹向給予我們大力支持的軍內外各界
人士、參閱資料的原作者和出版單位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於我們的水平有限,加之用紀實手法來描寫空中作戰歷史對我們來說是一種
嘗試和重新學習,書中多有不妥之處,懇請各界讀者不吝賜教。

                                                 1995年1月

TOP

挺有趣的

感恩大分享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