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其它小說] 家園 作者:酒徒 (全書完)

第三卷 大風歌 第二章 虎雛(七 下)

    銅匠師父傳授的步下混戰中避箭方式有兩種,第一是倒地後滾,利用地面上的坑窪保護要害。第二種是躲在最近一個人的身後,無論對方是敵是友。如果是在去年遼東之戰前,此刻的李旭肯定已經倒了下去。可今天,他卻毫不猶豫地抓起了一名高句麗潰兵擋在了自己的胸前。

    羽箭射入身體的噗噗聲和傷者的慘呼刺激著他的耳朵,在那一瞬間,旭子甚至清晰地感受到了對方體內生命正一點點地流逝。他楞了一下,不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竟然變得這麼殘忍。但在下一個瞬間,同伴的鮮血又燒紅了他的眼睛。

    以羽箭射殺己方潰兵,以免潰逃者衝擊本陣。這是楊夫子那本筆記上曾經清晰記載的兵道。慈不掌兵,從楊夫子的筆記到徐大眼的言傳,再到麥鐵杖、劉弘基等人的指導,幾乎每個人都曾經向旭子闡述過這個道理。在旭子自己掌控的雄武驍果營中,也有專門的督戰隊存在。但眼睜睜地看到高句麗弓箭手將敵我雙方的士兵同時射殺在矮牆下,依然讓他覺得義憤填膺。

    驍果們身上的鎧甲很結實,但不意味著這麼近的距離可以抵擋羽箭攢射。第一輪射擊中,有七十多名衝在最前方的驍果倒了下去。高句麗弓箭手快速彎弓,開始了第二輪無差別射擊。驍果們被羽箭壓得紛紛後退,潰敗的高句麗殘兵從驟然的打擊中緩過神來,四散奔逃。

    「彎弓---」高句麗校尉大聲喊著。阻擊效果不錯,乙支將軍答應完成任務後給他重賞。正當他為自己的絕世戰功而得意時,他看見一具插滿了羽箭的屍體向自己衝來。

    「放,快放箭!」校尉大聲命令。無數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卷 大風歌 第三章 浮沉(一上)

    周大牛騎在一匹駿馬的背上,跟著大隊人馬興高采烈向東撤。

    這次遼東沒白來,就在昨天,雄武驍果營以傷亡兩千餘人的代價擊潰了兵馬數倍於己的敵軍,並為三十萬遠征軍打通了回家的道路,這個功勞報上去,從主將到士兵,每個人都有受到賞賜的機會。作為雄武驍果營的一員,又在毒煙攻勢中奮不顧身,以至於中毒掛綵,周大牛理所當然地認為分到自己的功勞會比其他袍澤厚一些。這還沒算張校尉答應的照顧,如果在向朝廷報功時,趙長史能看在張校尉的面子上將提一下自己的名字,周大牛可以預見,自己脫離普通士卒行列,成為伙長,旅率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說不定張校尉會舉薦我給李郎將當親兵!」周大牛的眼中充滿了夢幻的色彩,「可我是當旅率呢,還是給李將軍當親兵呢?」他很快就開始為自己的選擇而犯愁,當旅率,可以統領一百多弟兄,每天吆五喝六,想一想的確是威風八面。可給將軍當親兵呢,則可以跟著他一起衝鋒陷陣,立功陞遷的機會更多一些,被人仰慕的機會也更大。想想軍中傳說李郎將隔著十幾步用飛劍砍下敵將首級的威風樣,周大牛就覺得當時自己其實就站在將軍大人身邊。「一個敵人殺過來,我用刀這麼一擋,護住將軍大人的要害!」他邊做夢,邊在馬背上比比劃劃「又一支流箭飛過來,我擋不及了,挺起胸口迎上去…」

    就在他一個人「殺」死了數千名十惡不赦高句麗人,危急關頭「救」了主將數百次,並第一百零一次替李旭擋下致命一槍的時候,同伴的呼喚敲碎了他的美夢。「大牛,大牛,醒醒,張校尉喊你!」那名不知道尊重英雄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卷 大風歌 第三章 浮沉 (一 下)

    離開隊伍很遠,確定了不可能有其他人偷聽後,張秀才慢慢地帶住了戰馬。「你那幾個弟兄呢?他們去了哪裡?」他的第一句話令周大牛喜出望外。能不能盡快得到提拔和能否成為李將軍的親兵,這些對周大牛都很重要。但其重要性與盡快救自己的幾個夥伴脫離苦囚團比起來,簡直是微不足道。

    「回校尉,校尉大人,他們幾個還在苦囚團。是,是我帶著他們一塊來投,投軍的。進苦囚團,也,我們幾個也是一道,一道進去的!」周大牛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結結巴巴地回答。昨天張校尉的一句話,就讓他徹底脫離了苦海。如果今天張校尉能網開一面把自己的那幾個夥伴撈出來,那自己就是給對方做幾年牛馬也值得。

    苦囚團不是人待的地方,軍中最髒最累的活都由犯了錯誤的苦囚們承擔。他們去戰場上殺敵,不會有任何功勞。而一但戰事不順,卻往往會被主將第一個拋下斷後。想想過去兩個多月所經受的磨難,周大牛的眼眶立刻紅了起來,「撲通」一聲從馬背上滾到地下,衝著張秀頻頻叩首。

    「起來,起來,你磕頭做什麼?我不過是問你幾句話罷了。路上的事情,我不跟你說過不追究了麼!」張秀誤解了對方的意思,以為周大牛是怕他挾私報復,微笑著解釋。本來他就不是個喜歡記仇的人,況且眼下旭子正缺嫡系班底,像周大牛這種沒有根基,功名心又重的人,其實是作為親信培植的上佳人選。

    「謝,謝李將軍和張大人開恩,可我,我那幾個兄弟還在苦囚團中,求,求張大人幫忙想想辦法!」周大牛一邊頓首,一邊乞求。他雖然喜歡吹牛,有時候還愛做些白日夢,心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卷 大風歌 第三章 浮沉 (二 上)

    如果此刻劉弘基依然在身邊,他會清楚地告訴旭子,世家大族安插於雄武驍果營內的眼線未必是特定針對於他,眼下那些拉攏以及排斥的舉動,也不完全是因為旭子和別人有什麼利益衝突。這些小動作只是那些豪門的本能反映,無論哪個出身低微的人走到這一步,都要面臨同樣的難關。

    那些豪門世家就像養在池塘中的錦鯉,偶爾發現自己的旁邊多了一條泥鰍,自然要集體做出防範和排斥舉動。至於那條無意間闖進來的泥鰍抱著什麼目的,是否真正對大伙的生存構成威脅,鯉魚們不會去考慮。他們只要看清楚泥鰍的樣子和自己不同,就已經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了足夠的理由。

    旭子不懂,所以他只能在一次次吃虧後學乖,在跌跌撞撞中慢慢領悟自己的人生。生命中所有的迷茫和困惑都需要他自己去面對,直到將來某一天,他突然能領悟到官場的規則或人生的真諦。

    正因為不懂,所以眼下他唯一能夠做的事情就是躺在擔架上看著天空中的雲彩發呆。他身上的傷口大大小小有二十餘處,看上去非常恐怖,實際上卻都是些皮外傷。即便他現在爬起來騎馬,也不會對傷口的癒合造成太大影響。但旭子不願意那麼早從擔架上爬下來,宇文述老將軍還沒安排好由哪個將領負責斷後,他沒有必要在這個節骨眼上站起來充英雄。

    臨出發前,李建成和劉弘基曾特地叮囑他盡早返回遼西。躺在擔架上裝傷重,是旭子眼下所能想到的最佳逃避斷後任務的辦法。利用這種的手段,他不但逃開了今天的例行點卯,還輕鬆地擺脫掉了宇文述大人昨天晚上特意為雄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卷 大風歌 第三章 浮沉 (二 下)

    聽到宇文士及帶回的消息,雄武驍果營上下一片歡騰。最高興的是那些剛剛混到實缺不久的軍官們,這意味著他們從此以後就不用再四下尋找門路尋找差事。感激之餘,大伙對宇文士及的好感一下子多出不少。此人本來作戰勇敢,心思縝密,又肯盡心盡力替大伙的將來謀劃,當然是個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好監軍。至於他平時那些說話尖刻,眼高於頂的壞毛病,念在其是含著金勺子出世的份上,也沒人願意跟他過分計較了。

    而如長史趙子銘、校尉李孟嘗和明法參軍秦綱等身後背景與宇文家族罅隙頗深的將領則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天下沒有白吃的乾糧,宇文述父子既然主動向雄武驍果營示好,心裡肯定打著什麼不可告人的主意。因此,眾人私下裡一遍遍提醒旭子,請他勿必對宇文士及的好意多加防範。李旭聽了這些話,每每宛爾一笑,既不附和也不否定,弄得大伙心裡很是失落,摸不清郎將大人到底揣著什麼念頭。

    李旭心裡哪裡有什麼好主意,眼下無論智謀還是人脈,他根本和宇文士及不在一個檔次上。目前情況,他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摸著石頭過河。宇文世家不好惹,李家、薛家、裴家、楊家這些大大小小的家族也不是他一個郎將所能惹得起的。反正各方現在正向自己示好,旭子乾脆就揣著明白裝糊塗,把彼此之間脆弱的好感維繫下去。趁著別人的耐心沒耗盡之前,他努力讓自己的實力快速發展壯大。由於缺乏閱歷和高人指點,旭子一直對官場上的事情懵懵懂懂。但當年草原上的教訓讓他清楚地認識到,別人想利用你,主要是因為你有利用的價值,而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卷 大風歌 第三章 浮沉 (三 上)

    宇文士及對聖旨的內容非常失望。憑著自己駙馬督尉的顏面和那麼厚的禮物,居然給朋友換不來一級陞遷!怎麼會有這種不可理喻的事情發生!如果立下同樣功勞的是一名世家子弟,哪怕是出身於李淵、薛世雄那樣的三流世家,恐怕現在立功者也早已經封侯封伯,甚至獨領一衛兵馬了。然而,除了幾句好話外,李旭至今什麼也沒得到。非但他的官職不曾有任何變化,連朝廷專門為酬謝軍功而設立的策勳,他都沒撈到一轉半轉。(注1)

    『原來沒有宇文世家的顏面,我什麼也不是!』失望之餘,宇文士及開始自憐自艾。『如果此刻換了父親或大哥出面,朝廷那些仰仗著宇文家族的官員們還不異口同聲地說旭子好話?可換了我,同樣的提議卻無足重輕!』

    他光顧著抱怨,壓根兒忘記了此時旭子的軍職已經比他高出半級的事實。這種情況下,如果朝廷再讓旭子陞官,或賜予旭子爵位,今後他將永遠甭想把旭子收攏在自己手下。宇文述曾經用這種辦法成功地使旭子脫離了李淵掌握,同樣的挫折,他當然不能容忍出現自己兒子頭上。所以,宇文述老將軍才不遺餘力地在皇帝面前誇讚李旭的武功,把他形容成一個徒俱匹夫之勇的打手。為了給兒子創造機會,他甚至暗示自己的心腹,在宇文士及的功勞沒得到確認之前,誰也不准出頭替那個出身貧賤的野小子說話。可這種一相情願的做法又受到了其他家族的聯手抵制,在宇文述眼裡,立功受獎的只是他的一個兒子。可在其他人眼裡,則意味著宇文家族的實力又壯大的一重,已經威脅到朝廷中幾大家族勢力的平衡。

    眼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卷 大風歌 第三章 浮沉 (三 下)

    一雙素手悄悄地伸過來,將地面上的奏折歸攏到一處。「別收拾!」楊廣大叫,在看到手的主人那一瞬,他心中的憤懣統統化成了委屈。衝上去,他再度將對方歸攏到一起的奏折踢散,邊踢,邊大聲命令,「不准揀,朕命令你不准揀,停下,這些都是廢料!」

    手的主人卻不肯尊旨,蹲在地上向前挪動幾步,再度歸攏四散的奏折。

    「朕都說過不准你收拾了!」楊廣咆哮著將奏折再度踢飛,手的主人再度去揀。他再踢,她再收拾,再踢,再收拾……終於,楊廣和手的主人都累了,兩個人氣喘吁吁地坐在地氈上,相視苦笑。

    「誰,哪個叫的你?」楊廣扭頭四下張望,尋找下一個發洩目標。幾個太監立刻嚇得哆哆嗦嗦,受驚了的老鼠般將頭貼在御帳壁上。

    「陛下不要怪他們。如果是國事,則妾身不該前來。但我夫君氣壞了身子是家事,所以妾身不得不來!」手的主人溫婉地回答,彷彿跌坐於自己面前的是一個正在賭氣的孩子。

    對於妻子蕭氏,楊廣向來敬愛有加。妻子出身在南方蕭姓,無論血脈、人品還是容貌、智慧,都是萬里挑一的人才。結髮這麼多年來,春風得意的日子也罷,提心吊膽的日子也好,兩個人都是一直相互扶持著走過。在晉王府為了奪嫡假裝節儉的那些日子,蕭氏沒抱怨過生活艱辛。走入皇宮母儀天下時,蕭氏也沒有因為開心過頭而忘記一個妻子的本分。

    「唉!」楊廣無奈地歎了口氣,伸手推開身邊的奏章。他不想讓妻子看到某些奏折上的內容。個別笨得像豬一般的地方官員為了表示忠心,根據民間那些捕風捉影的流言給他提了一大堆「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卷 大風歌 第三章 浮沉(四上)

    所謂借勢分寵,是前朝妃嬪們為了爭奪在後宮中的地位所使用的一種手段。如果發現皇帝陛下總是臨幸某個妃子,而對其他人不屑一顧。被冷落的人通常就想方設法舉薦一個出身低微,但貌美異常的女子給皇帝。這樣,皇帝的注意力往往被新人所吸引,轉而冷落了先前的寵妃。而那個沒有根基的美女很容易對付,待大家把她弄得失勢了,所有的妃子就回到了同一般位置上,重新開始新一輪角逐。

    細品妻子話中意味,楊廣不禁撫掌。他一直沒弄清楚裴矩和裴蘊兄弟兩個怎麼突然間轉了性子,為一個籍籍無名的後生小輩不惜得罪群臣。經妻子一點醒,才恍然明白了裴氏兄弟的用意。原來這二人本意不在為國舉賢,而是想藉著舉薦李旭來分薄宇文述的功勞。

    如果三十萬大軍全師而回的功勞都歸到雄武營的頭上,自然說明宇文述不但勞師無功,連平安撤軍都全靠了一個無名小輩相救。再算上他去年喪師辱國之罪,即便今年宇文述能順利平定楊玄感的叛亂,罪功兩抵之後,宇文家想再把自己的勢力發展壯大一步,也是萬萬不能了。

    「至於這幾個附和裴蘊、裴矩的言官,如果臣妾沒記錯的話,他們都是進士出身吧!」蕭後指了指其餘幾個文臣保舉李旭的奏折,微笑著提醒。

    「你不說,朕還真注意不到!」楊廣將手邊的奏折一一合起來,信手丟到了御案上。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彈劾李旭的,只是怕他成長過快,威脅到自家利益。而大力保舉李旭的人,也只不過是為了借此機會削弱他們朝廷中的對手。至於那些非士族出身的言官,之所以大力保舉李旭,卻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卷 大風歌 第三章 浮沉 (四 下)

    朝廷的聖旨在淶水北岸追上了宇文士及和李旭兩個。二人見欽差來到,趕緊命令雄武營就地駐紮,立了中軍,擺了香案,帶領麾下將士洗耳恭聽聖訓。

    第一道聖旨剛念完,闔營將士便沸騰起來。近幾日大伙都得了封賞,朝廷卻唯獨對主將和監軍大人的功勞隻字未提。這種反常安排,已經引發了許多猜測。有人認為,朝廷此番定然要給監軍和郎將一個大大的賞賜,所以聖旨才來得晚了。有人卻以為朝廷處事從來就沒公道過,一直拖延不賞,說不定是想將郎將大人的那份功勞都奪了去,賞給哪個公子王孫。若是功勞都給了他人也好,只怕所有功勞最後皆歸到宇文士及一人頭上,那樣,監軍和主將不和,大伙將來的日子就很難過了。此刻聽聞宇文士及和李旭一個封了鄉侯,一個晉為伯爵,眾人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刀敲鐵盾,歡呼不止。

    「諸位莫急,咱家這還有兩份聖旨!」傳旨的太監四下掃視了一圈,自隨從手中捧起第二份黃絹,清清嗓子,大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善武者吝殺,能戰者止暴……」文四駢六,晦澀無比。洋洋灑灑四百餘言,居然通篇都是斥責和不滿。宇文士及見慣了這種陣仗,還能笑臉以對。李旭、趙子銘、慕容羅幾個土豹子,則嚇得冷汗淋漓,面如土色。

    剎那間,全軍上下鴉雀無聲。好不容易捱到欽差大人把朝廷的斥責讀完了,幾個心腹將領正準備上前替自家將軍分辯幾句,那欽差卻微微一笑,信手拿出了第三份聖旨。這一份聖旨卻寫得足夠簡單直白,大概是皇帝陛下覺得李旭出身寒微,想必書讀的少的緣故,所以聊聊只有百十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三卷 大風歌 第三章 浮沉 (五 上)

    眼下東都洛陽的情況正如前來傳旨的欽差文公公所說,闔城軍民日夜盼著援兵的到來。不知道是刻意而為,還是另有苦衷,反賊楊玄感的用兵方式極其不符合常理。六月初三,他在黎陽據城而叛,徵集了漕夫、民壯一萬餘人入伍。緊接著,他揮師向西直取河內。結果強攻了兩天河內未果後,叛軍又掉頭向東去攻打修武。修武縣令王玄義帶領百姓據守臨清關,楊玄感沒有雲梯、沖車等物闖關,一轉身,繼續東進撲到了汲縣渡口,從那裡南渡黃河。

    渡河之後,叛軍放棄沿途城市要塞,沿著黃河大堤向西直撲洛陽。一邊走,一邊強征百姓入伍。到了洛陽城外,兵馬總數已經到達十萬。楊玄感命其弟楊積善率兵三千為左軍從偃師以南沿洛水西進,命令另一個弟弟楊玄挺帶領精兵五千為右軍自白司馬坂(注1)越過邙山迂迴進攻洛陽,自己帶領本部人馬為後軍,四下接應。留守東都的民部尚書樊子蓋見敵軍來勢兇猛,不得不趕鴨子上架,派河南令達奚善意帶兵五千抵抗楊積善,派河南贊治裴弘策帶領將士八千迎戰楊玄挺。達奚善意不通兵事,五千精兵居然被楊積善所部三千民壯打了個落花流水。裴弘策獨木難支,且戰且走,轉眼已經敗了四場,從郊外一直敗到了洛陽城牆根底下。

    老將軍宇文述接到東都的告急文書,命令各路兵馬分頭前進,沿途自行補給,務必在本月月底之前趕到洛陽。由於早在接應東征軍返回時,宇文士及給雄武營搜刮到了一萬五千多匹戰馬,所以諸路援軍中雄武營走得最快,日前已經渡過淶水,從遒縣附近上了大隋官道。

    萬餘將士縱馬疾馳,洪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