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其它小說] 家園 作者:酒徒 (全書完)

第二卷 功名誤 第四章 國殤 (二 下)

    和宇文士及交談是一種折磨,此人的舌頭就像毒蛇的信子,紅鮮鮮地在口中翻捲,每一次吐出來的,都是」致命「的毒液。如果有人再模仿出幾聲嘶嘶的響動,李旭絕不會懷疑此人是條千年長蛇精轉世,生來就是為了給他找不愉快的,。但是他又無法趕對方走,話說輕了,宇文大人當作耳旁風,說重了,憑著駙馬督尉的身份對方可以給護糧軍製造出數不盡射不開的麻煩。

    對著面前那張英俊的臉,李旭對自己的人生幾乎感到絕望。如果可以在去遼河對岸作戰和陪宇文士及聊天之間做一個選擇,他現在情願去河對岸戰死。至少那樣會死得痛快些,不必忍受眼前這廝無窮無盡的尖酸刻薄。

    好在,百餘萬大軍不可能一直停留在遼河西岸。大業八年(612)三月甲午(十五日),大隋皇帝陛下親自督師,向遼河東岸展開強攻。擔任先先鋒的是左武衛、左屯衛和左姍衛三路大軍計六萬餘眾,清一色府兵精銳,沒有一個臨時招募來的平民。

    工部尚書宇文愷奉命為大軍造浮橋,四萬多民壯腰裡栓著吹漲了氣的牲口尿泡,扛著木板、竹竿和短樁在大軍之前跳進了冰冷的遼河裡。北國春來晚,遼河水正值春汛,又冷又急,半柱香不到時間,己經有百餘名參與修橋的工匠被河水捲走。咬著牙在水早堅持的其他人也被河水凍得嘴唇發紫,手腳上的動作越來越沒力氣。

    「取酒來,讓工匠們輪流上岸休息,下水之前每人先飲兩碗烈酒!」皇帝陛下不想當暴君,至少在他目光所及之處,他不願意看到自己的百姓活活被凍死。

    他的命令很快被傳達了下去,片刻之後,新履任的車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功名誤 第四章 國殤 (三)

    看著用生命搭設的浮橋在自己眼前落成,百萬將士歡聲雷動。

    李旭所在的護糧軍人數雖然少,卻喊得比任何一路兵馬都激動。能混入護糧軍的,家中多少都有些門路,因而,這支隊伍中士兵識字的比例遠高於其他諸軍。讀書人的骨子裡向來都有一種不切實際的浪漫,他們曾經無數次在古詩文中看到為鐵和血寫下的頌歌,今天,他們親眼目睹到真正的戰爭,雖然僅僅是個開頭,卻徹底顛覆了從書中得來的印象。

    眼前這種場景,不能僅僅用悲壯來形容。用慘烈二字來概括,又顯得過於單落,在兩軍將士的吶喊聲裡,那紅色的血水、蟒蟻般消失在眼前的生命,讓人心中充滿了敬畏,對上天諸神的敬畏,對命運與殺戮的敬畏

    一上午時間,護糧軍中的公子哥們不知疲勞地在岸邊搖旗吶喊。他們能看見同伴一張張被嚇得失去血色的臉,也能聽見自己和他人的牙齒一直在不爭氣的碰撞,甚至能感覺到旁邊人的大腿和身體在不停地顫抖。雖然附近呼嘯的鐵弩破空聲讓他們幾度想摀住自己的耳朵,但在這一刻,他們之中大多數人卻沒有想到逃命。的確,他們都是之中大多數人托關係混入護糧軍中,就是為了避免走上戰場。但在浮橋落成的那一瞬間,如果有人下一聲命令,他們會拔出兵器,毫不猶豫地衝向對岸。

    左武衛、左衛和左屯衛三支先鋒同時啟動,逆著撤下浮橋的人流,衝上了遼河東岸。過了岸的府兵們在低級將校的組織下,快速整隊。重甲兵、刀盾手靠前,長槍兵、輕甲兵居中,弓箭手墜後,一個個小的方陣快速在河對岸成型。

    高句麗人如憤怒的蝗蟲般湧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功名誤 第四章 國殤 (四 上)

    第一天的戰鬥隨著鼓聲終止而落下了帷幕。左武王大將軍麥鐵杖,武賞郎將錢士雄和鷹揚朗將孟金叉等十一名五品以上將軍陣亡於遼河東岸。左武、左屯、左翊三衛士卒在浮橋被撞毀時己經和正在過河者計六千餘人陷於敵陣,無一生還。

    親眼目睹麥鐵杖老將軍以身殉國,大隋皇帝陛下又痛又怒。收兵回營後,檢討首戰失利之責,命侍衛將負責督造浮橋的工部尚書宇文愷推出營門斬首示眾。文武百官紛紛替宇文愷求情,帝怒少解,傳令將宇文愷削職為民,以工部侍郎何稠暫時接替他的職務。是夜,有人在軍營為出塞之曲,聞者無不泣下。

    「皇上才不會真的殺宇文愷的頭呢,作個樣子安撫將士們的心而己。誰不知道宇文愷和宇文述是一家人,平素宮裡的稀奇玩意都是他們兄弟給弄來的!」吃晚飯的時候,李婉兒坐在李旭身邊偷偷地嘀咕。

    皇帝陛下不准許女眷到河了邊觀戰,李婉兒卻不肯聽令,偷了一套小兵的確衣服混在了護糧軍中。麥鐵杖等人向高句麗軍陣發起決死衝擊時,小姑娘哭了個一塌糊塗。虧得當時百萬大軍無不落淚,才沒讓人發覺其是女扮男裝的真相。

    「高句麗人太陰險,居然想得到順流放火船這種卑鄙手段。再結實的浮橋也不經撞。白天的事情,的確不是宇文愷的責任!」李旭望著眼前的x火,甕聲甕氣地回答。他的鼻子有點堵,說話時尾音很重。這是因為下午時流淚流多了的緣故,雖然與麥鐵杖等人相處時間還不到一個月,但對方那種發自內心的關懷讓他十分感動。特別是武貪郎將錢士雄,對李旭來說,此人可謂亦師亦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功名誤 第四章 國殤 (四 下)

    李旭不知道婉兒為什麼突然生氣,看在唐公的面子上,這件事情他不打算太計較。弘基兄曾經跟他說過,富貴人家子弟多有些怪僻,像唐公四個嫡枝子女這樣性情的,己經是其中最隨和不過的一類了。

    他這廂胡思亂想著,旁邊劉弘基心裡卻是詫異莫名。自來遼東後,劉弘基帶著李旭與婉兒、世民兩姐弟廝混慣了,一直把三人視作自己的弟弟·到了現在,才猛然意識到李婉兒是_{個女孩子,並且在去年已經及異,若是任她再這麼自由往來軍營和李旭沒日沒夜地瘋鬧癱}怕難免有一天會生出些事端來一(注l)

    與唐公家雖然關係親·劉弘基畢竟還是一個外人,知道有瓢貌黔無緣置嗓·卻又不忍心讓李旭犯錯毀了前程,想來想去,終於在回營的路上裝做很意地提了一句:「婉兒這個脾氣,將來嫁了人,恐怕有她相公好受!」

    「還好了,平素都很和氣的,今天可能看流血看多了,心裡有些煩悶!況且能娶她的人,肯定會有所包容,不至於什麼事情都和女人斤斤計較!」李旭笑了笑,善意地替李婉兒辯解。仔細想想當時情形,他猛然發現婉兒生氣時的樣子很好看,有種平素她身上不多見了女味道。

    「也是,讓柴公子自求多福吧。婉兒過門估計也就是今明兩年的事情!」劉弘基笑著搖頭,彷彿看到了婉兒未來的丈夫如何在妻子面前吃癟。

    「柴公子,不知道是那家貴胃子弟?」李旭楞了楞,好奇地追問,「婉兒定親了麼,那怎麼還終日在外邊玩呢?」

    「呢,你還不知道啊,此人姓柴名紹。拒鹿郡公柴慎之子,當今太子殿下的千牛備身,這次萬歲東征,留太子監國,所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功名誤 第四章 國殤 (五 上)

    浮橋接岸,左武衛的士卒率先在二仁恭的率領下呼嘯過河。四月前一戰,左武衛高級將領大部隨麥鐵杖戰死,主帥後繼無人。王仁恭因為護橋有功,昨日才從右翊衛將軍的位置陞遷到左武衛隊將軍之職,所以,他急著立新功以酬皇旁陛下之信任。而左武衛的士卒亦以當日主將殺為恥,奮勇拚命,將士們上下齊心,硬將前來的奪橋的高句麗人硬生生頂離了河岸。

    河水再赤。

    王仁恭手持一根丈八步槊,直接高句麗軍陣,在他身後,百餘名長矛兵和千餘名刀盾手排成矛盒一個錐型,大步向前移動。這是標準的攻擊陣列,王仁恭不喜歡防守,身後的橋面過窄,死守河岸只會讓自己一方施展不開。而衝到敵軍中去廝殺,則剛好減輕浮橋兩側的壓力。只要能堅持半柱香時間的攻勢,源源不斷過河的大隋將士們則可以從容地在河灘上組成第二道軍陣。第二道軍陣既成,高句麗人就難逃一敗。

    跟在他身後的俱是些在左武衛當差多年的老府兵,戰鬥經驗和格鬥能力皆非高句麗士卒能比。大隋國力鼎盛,府兵們配備的in甲和兵器都極其精良。高麗人的羽箭射到身上,只要不射中關鍵部位,府兵們往往身中三箭後仍可呼喝酣戰。而高句麗人只要被府兵們手裡的大橫刀砍中一下,就會筋骨分離。

    片刻之間,王仁恭己經戳了四員高句麗武將下馬。一名不知道何民族的渠帥揮舞著鐵A藜骨朵衝來,試圖憑借戰馬的速度和兵器重量將王仁恭撞翻,二人接近的瞬間,王仁恭突然蹲身,架尖向前,架尾及地。那名渠帥收勢不及,戰馬重重地撞上了架尖,瞬間,馬死,架折,騎手整個人高高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功名誤 第四章 國殤 (五 下)

    李婉兒站在李旭身邊,又跳又叫。看了她那興奮的模樣,劉弘基真的不明白昨晚那個刺猜一般的女子是誰家千金。才過了一夜,她就把所有的不快全忘了,穿著一身偷來的小兵號與百萬大軍一道為過河的勇士搖旗吶喊。

    站在李世民姐弟身邊的李旭則一臉莊重,自從今天的戰鬥一開始,他的目光就沒從河對離開過。這種姿態讓劉弘基愈發愧疚自己的多疑,同時,飛庫手打也隱隱感覺到了李旭身上的與眾不同。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此刻的李旭的狀態,唯一合適的詞就是沉靜,非常地沉靜。一種與其年齡不相趁的早熟,劉弘基看在眼裡,甚至有些懷疑現在的李旭少年是不是同一個人。

    此刻,李旭眼中看到的不止是血與火。經歷最初的緊張與激動過後,他的頭腦慢慢冷靜下來。越公楊素的用兵記錄、銅匠師父的講解還有徐大眼平時跟總結的練兵綱要交融在一起,以前的種種模糊之處,此刻對照著遼河東岸的戰場,一下子變得分外清晰。

    「百煉之兵,進退有序。以一當十,融湯撥雪……」當初在部演武,徐大眼曾經這樣總結他不斷操練士卒的原因。而遼河對岸,府兵與高句麗軍的戰鬥場景正是此語的生動寫照。第一波過河的大隋士卒都是經過長時間訓練的府兵,他們彼此之間的戰鬥配合超出了對手不止一個檔次。眼下戰場上的隋軍人數遠遠少於對手,但牢牢地控制了戰場的主動。沒有合適的謀略相輔助的高句麗人在隋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下,只有被動挨打的資格。

    過了河的兩位將軍宇文述和王仁恭則遙相呼應,以各自擅長的方式展現著大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功名誤 第四章 國殤 (六 上)

    遼東城外表為青黑色的,與周圍白山黑水的環境交相映襯,顯得格外壯觀。大隋朝為征遼籌備了兩年,高句麗人亦為了防禦將遼東城的城牆厚度加固了兩圈。如今,這座城池的外牆壘了一層石條,內牆則以三合土與米漿澆鑄,即便最強勁的弩車射上去,也僅僅能在牆皮外砸出一流火星,根本不能破壞城牆分毫。

    為了對付隋軍爬城,遼東城外修了很多馬臉。每個凸出的馬臉卜,都有磚石搭建的望摟。守軍在望樓內憑借弓箭和石塊可以封住任何防禦死角,而攻擊方若想擊垮防守方的意志,則不得不付出比尋常戰鬥高三倍的代價。

    遼水一戰失敗後,乙支文慧將全部兵馬收縮進了遼東城內,任隋軍在城外如何挑戰,高句麗人概不出頭。大隋兵馬是為瞭解民倒懸而來,因此,皇帝陛下嚴謹將士們騷擾附近百姓。大隋將士是仁義之師,所以,掘開大梁水倒灌遼東和驅趕百姓為先鋒這種不仁戰術也被皇帝陛下所喝止。

    「膚要讓蠻夷小國體會到天朝的仁慈!」皇帝陛下對著文武百官如是說道。仁者方可無敵於天下,高句麗人破壞浮橋,販賣麥老將軍的屍體,在遼河一戰中他們己經付出了足夠的代價。接下來的戰鬥中,大隋要恩威並施,且以施恩讓遼東百姓感懷歸心。

    「嗤!不知道哪天咱們戰敗了,高句麗人肯不肯對咱們講仁慈!」望著久攻不下的遼東城,劉弘基偷偷摸摸地跟幾個朋友嘀咕。

    「咱們百萬大軍呢,怎麼可能戰敗?」齊破凝瞪大了雙眼,大聲抗議劉弘基這種不負責任的猜測。雖然自己沒膽子上戰場,但畢竟是大隋朝子民。詛咒自家軍隊打敗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功名誤 第四章 國殤 (六 下)

    在路上被淋了些雨,因此大隋皇帝陛下的臉色有些難看。但這並不妨礙他向群臣表達自己的憤怒,或者說,青白的臉色讓他的天威更增了些難以預測的感覺。

    十二位大將軍面面相覷,百萬大軍耗時兩個半月,卻沒拿下敵國第一座城池。不用皇帝陛下指責,大伙都無法推諉自己失職。況且此戰還有數十國使節、王子在旁邊觀摩,大隋朝的臉面,到此已經被大伙丟光了。

    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低著頭,不願說一個字。十二衛大將軍以他的資歷最老,也以他跟皇帝陛下的關係最近,平素大伙都唯其馬首是瞻,他今天變成了啞巴,其他將領跟沒有了說話的勇氣。一個個目光盯著靴子尖兒,彷彿那上面寫著破敵良策了般。

    「怎麼了,怎麼都不說話。難道朕不在的時候,你們的喉嚨都被高句麗刺客給割斷了麼?」楊廣見眾人不肯吱聲,心頭火氣更大,瞪圓了眼睛怒斥。

    遼東的戰事真讓人心煩,本來自己在望海頓玩得很開心的,以為在海邊渡過了這個亮麗的夏天,就能聽見高句麗臣服的消息。沒想到高句麗人的抵抗意志這麼強,更沒想到離開了自己,諸位將領連仗都不會打了。

    「咳咳,啟稟萬歲,微臣有本啟奏!」尚書右丞劉世龍見眾人都不肯接皇帝的茬,心裡有些發虛。以善意安撫遼東百姓,是他和幾個當朝名士給皇帝提的建議。高句麗守將三番五次玩假投降拖延戰機,也是在他的「縱容」下才縷縷獲得成功。如果武將們突然把責任推過來,恐怕自己前程不保。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把矛盾轉移到別的地方。

    「有話就說,你咳嗽什麼。難道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功名誤 第四章 國殤 (七 上)

    被雨洗過後的天空很純淨,純淨地就像一整塊寶玉。當然,這塊寶玉是藍色的,藍得令人無法逼視。瓦藍得天空下,蘆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竄了起來,一邊在微風中抒展腰肢,一邊從葉子間上噴出細細的水柱。如噴泉般,將天空降下來的甘露再次還給天空。耀眼的陽光就在這層層疊疊的噴泉內幻化成七色、赤、橙、黃、綠……,每一種顏色都蘊藏著一種不同的意境。

    李旭喜歡這種寧靜的詩意,戰爭已經遠離一個多月了。雖然六十萬大軍包圍在遼東城外,每日還例行公事地搖旗吶喊幾聲,但誰都知道他們在做戲,大隋已經另遣主力甩過遼東城,深入敵後。遼東城守將乙支文慧也知道,但他送不出信去,圍在城外的六十萬大軍雖然其中精銳不多,但憑借充足的人數絕對可以保證讓遼東城內連一隻蒼蠅都飛不出去。

    一個多月前,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親自下令,派遣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右翊衛大將軍於仲文、左驍衛大將軍荊元恆等九軍三十萬府兵精銳繞過遼東,直撲平壤。沿途村鎮部落望風而降,烏骨城守將高詡試圖從背後偷襲大軍,被老將於仲文將計就計,大破於馬砦水畔。高詡小賊被陣斬,所部一萬餘人全軍覆沒。

    接下來,遠征軍送回來的全是好消息。渡過馬砦水的大隋兵馬每戰必勝,前鋒已經直指平壤。而從海路進攻的來護兒大將軍也溯涀水而上,在平壤以西六十里出大破高句麗軍,斬首無算。

    唯一令人稍感遺憾的就是東征大軍放走了高句麗國相乙支文德。此賊跑到隋營來詐降,宇文述和於仲文暗布武士,準備將其生擒活捉。遼東慰撫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二卷 功名誤 第四章 國殤 (七 下)

    自從唐公李淵陞遷為衛慰少卿,負責掌管三鎮糧草軍械後,他已經很久不干涉護糧軍運作。這次猛然在軍中吹起號角來,將士們皆大吃一驚,須臾,校尉以上將領聚齊,立於帳下,靜待唐公吩咐。

    「東征大軍來信,前日已與高句麗簽訂城下之盟。高元小丑稱臣,願割薩水以北所有土地給大隋,永不反悔!」唐公李淵朗聲對大伙宣佈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護糧軍眾將校平素於李旭、劉弘基等人交往密切,受對方的影響太重,對於此番東征的前景,都不抱什麼樂觀態度。猛然聽捷報傳來,大伙懸在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登時落地,彼此之間互相擊掌,大聲歡呼。

    唐公李淵臉上卻未帶出半點兒喜悅之色,輕輕按了按手臂,壓下大伙發出的吵鬧,繼續說道:「許國公宇文述同時遣快馬來信,說軍中糧食缺口甚巨,請護糧軍速運十萬石糧食到馬砦水西岸接應!」

    話音落下,眾人俱是一愣。許國公宇文述和唐公李淵彼此之間素來不合,這一點人盡皆知。若是大軍已經鎖定勝局,他萬沒有在這個節骨眼上把功勞分給唐公一半兒的道理。剎那間,眾人臉上的表情由喜悅變為困惑,幾個心思縝密如長孫順德、陳演壽、馬元規等,眼中已經露出了一片憂慮。

    「怕是軍糧已經斷了!」陳演壽第一個站出來,憂心忡忡地分析道。雖然作為李府首席幕僚,他知道宇文述求援的消息卻並不比其他人早。大軍告捷的信使今天上午才到達皇帝陛下的御帳,而宇文述的求糧信緊跟著報捷信使的馬尾就追了過來。

    「現在向馬砦水送糧,沿途還要防備亂匪襲擾,快也得七天才能到!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