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連載中)

第251章 新時代


    一個時辰後,大河之上,數十艘木舟搖著槳南行。

    北岸,從朝歌方向有煙塵滾滾而來,范氏的五百甲士來遲一步,只見到了一片狼藉,屍骸遍野的戰場。

    四百名趙兵,十輛戎車陸續被擺渡的大舟運到南岸。面對這些還帶著血腥味和殺氣的兵卒,津吏和舟人們都戰戰兢兢地扶著槳,不敢抬頭望上一眼。

    不過眾兵卒下船後,卻沒有冒犯津吏和舟人的財物、家眷,而是被軍吏組織著列陣,等待他們的統帥到來。

    狹長的木舟搖搖晃晃,破浪而行,上面載著樂祁黑黝黝的棺槨,趙無恤則拉著樂靈子的手,並肩站在舟頭。

    今天是一場令人匪夷所思的大勝,三十輛范氏戎車全部覆沒,五百多人的范氏之卒死傷近半,剩下的統統跪地投降,只有少數逃離。而趙兵共計只有十餘人死,三十餘人傷。

    很大程度上,這場奇蹟般的大勝是靠了在中原初次登場的弩機,加上後世的三段射,以及趙無恤的指揮得當。

    這次截殺的主謀范嘉也死了,淹死在了河心裡,這會不知道是被魚鱉吞食,還是漂到了下游。

    趙無恤原本沒想要殺死范嘉,他最初的打算是將其生俘,問出范氏勾結齊國刺殺樂祁的口供。再公之於天下,讓范鞅身敗名裂,而趙氏則佔據大義後,聯合晉侯及其餘三卿討伐之。

    但戰陣之上,怎麼可能沒有意外?

    范嘉的身份可不一般,他是范氏的嫡長孫,未來的世子、家主、卿士。想必消息傳開後,朝歌和新絳的范氏之宮會三月素稿,不知道老豺范鞅看到他這一連串陰謀帶來的結果後。會是什麼表情?

    雖非有意為之,但趙無恤很希冀能看到范鞅白髮人送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52章 樂而忘歸


   商丘地處淮泗之間,其周邊歷史悠久,唐堯興起於成陽,虞舜在雷澤打過魚,商湯曾定都於毫。到了殷商帝武丁之時,王子宋被封在這裡,稱之為「宋伯」,宋之名由此而來。

    到殷商滅亡,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將已經降服的殷人交予微子啟,封之於商丘,亦稱宋國,為公爵,這裡就成了宋國的都城。

    三月末的晚春時節,一輛兩馬駕轅的安車從北方緩緩駛來,駛近了商丘的外郭。

    車上安坐著一位頭戴皂色束髻冠的白衣少年,正好奇地打量著這異國都城外的景緻民生。

    這裡地勢平坦,只是沿著清澈水流的方向,從西北向東南微微傾斜。河道邊種植著桐樹,此時開滿了花,微風吹拂,狀如懸掛著的鈴。

    而田畝裡則是綠油油的五穀,據路邊的宋國人說,往年以粟、豆、黍為主,間雜水稻。可今年,因為一種新穎的食物從晉國被引入商丘,還額外多種了不少春麥。

    老農們用他很難聽懂的宋地口音說道:「現如今商丘城裡,只要是被冠以『趙』字的東西,都賣得特別好!」

    漸漸地,土黃?色的夯土牆垣出現在視野中,商丘外郭呈平行四邊形,西北角和東南角為鈍角,西南角和東北角為銳角。其中,北城牆足足有六里之長,高三丈有餘。

    城牆的西北、東北、正北三處分別開了一道門,往來的皂衣商賈、帶劍國人、拉著一車竹卷的游士魚貫而入,不爭不搶。頗有君子之國的風範。

    安車走了正對北門的方向,一位同樣乘坐馬車的玄冠少年早已在此等候。他紅纓繫於頷下,穿著宋人喜歡的白底深衣。上面是飛揚的黑色玄鳥紋,看上去神采奕奕。他似乎和守門的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53章 商丘對


    在名為「忘歸」的酒肆閣樓上,兩名弱冠少年相對虛席而坐。

    他們湊得很近,一般而言,來這裡的,無非是想要享受聲色犬馬之樂的卿大夫子弟,聊的也儘是風月之事,可若是有人旁聽到倆人的對話,恐怕會大吃一驚。

    倆人在討論的,竟然是宋國時局,乃至於天下大勢!

    趙無恤對宋國的情況已經極為熟悉,他說道:「宋國從微子啟受封到現在已經有五百年,經歷了二十多位國君。宋是當今唯一的公爵國,地位超然,凡是大的盟會或征伐,除霸國、強國外,宋國一般都列在其它諸侯之前。」

    宋的實力也不弱,有兵車千乘,徒卒三軍。經過長期戰爭,滅掉了周圍的宿、偪陽、蕭、戴及彭城五國,附庸了滕、薛,成為中夏僅次於齊、晉、秦的邦國,為淮泗諸侯之首。所以趙無恤投奔宋國,也不算委屈了自己的身份。

    「當今在位的宋公欒(宋景公,字頭曼)對我這個被逐的趙氏子也十分友善。究其原因,卻是他剛繼位之初,宋國大旱三年,太卜說:必須以活人祭祀鬼神,雲中君才能降下驟雨。當時宋公下堂頓首道:我之所以求雨,是為了讓人活命,現如今卻要反過來為雨殺人,不可!如果鬼神一定要活人獻祭,那就請降罪於我罷!」

    張孟談笑道:「倒是一位仁君,和子泰的止殉令不謀而合。」

    無恤道:「正是如此,宋公說我與他一樣同為仁者,所以拒絕了宋國執政提出將我拘押以報復晉國的建議。他還同意我在宋國隨意居住、進出。我的舅兄子明倒是慫恿我說。跟宋公請封於一個千室之邑,做宋國的大夫。有他在旁說項,必然能得到允許。但我思前想後。覺得此事不妥,為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54章 司城樂氏


    兩人敲定了未來的大方向後,還低聲商談了許多細節。

    張孟談此次來宋國,還帶來了趙鞅給無恤的親筆寫的簡牘,上面字不多,無非是說了下國內的情況,家中一切都好。附帶的還有幾件季嬴讓人捎帶過來的夏衣,趙無恤還詫異地發現了薇做的鞋履,想來,她是被季嬴接到下宮做了貼身的婢女吧,這倒是讓他鬆了口氣。

    其中最重要的情報,是趙鞅透露,在四月的時候,剛剛升任中軍佐的他將會同新執政知躒、上軍將中行寅率軍攻擊鄭國,但因為鄭軍不好對付,所以不會深入。

    而到了五月,三卿將率軍東行,去進攻衛國,懲罰他們背棄盟約之事。衛軍戰鬥力低下,所以張孟談認為三卿會撿軟柿子捏,一路打到濮陽城下,逼迫衛國再次叛齊服晉。

    無恤頷首道:「既然如此,那吾等先做些準備,五月時先去衛國,或許還能與父親見上一面。」

    張孟談還提出了一條「借勢」之策。

    「子泰,吾等也可以借助晉國三卿侵衛的攻勢,為下一步順利入魯做些謀劃……」

    聽他詳細說完之後,趙無恤眼前一亮,不由得拊掌叫好,暗道自己果然沒有選錯人,張孟談,謀國謀天下之才!

    不過張孟談這「謀天下之才」還有些稚嫩,他有些猶豫地問道:「子貢是衛國人,不知道這麼做,他會不會有想法?」

    張孟談是看出來了,目前還跟隨趙無恤的眾人中。地位最高的兩人,一是他這個「心腹」。劃定大局,提供謀略;二是子貢這個「肱股」。為趙無恤賺取足兵足食的錢帛,有時還能客串說客。

    對於這一點,趙無恤倒不是很擔心,春秋時幫助敵國進攻母國的士大夫海了去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55章 募兵制


    四月初,商丘以北三十里的蒙城。

    宋國人口百萬,千戶以上鄉邑、城邑近七十餘座,其中一半在封給大夫後直屬於宋公。戴族桓族的諸卿瓜分剩餘的三十多邑,到了司城樂氏手裡,只有五千戶大邑一座,千室之邑三座,總戶數一萬餘,人口近六萬。

    其中,蒙城便是千室之邑中的一個,這裡盛產漆器,故又稱之為漆邑。

    漆樹的種植和漆器的生產是一個暴利行當,樂氏在蒙城就靠它作為經濟支柱。

    在晉國導致漆器銷量驟降的趙瓷,因為進入宋國的數量有限,所以還未形成衝擊。不過趙無恤覺得,若是自己在宋國、魯國等地再開一窯,那大舅哥樂溷就得在漆器滯銷後氣得罵娘了。

    總之,此處遍佈樂氏漆園,雖然樂祁對國人和善,借貸不要他們歸還,但還是有不少國人失去了土地。

    漆萬就是其中之一,從他阿翁那一代人開始,就和那些原本就地位低下的野人一樣,被迫淪為傭作之人,在漆園或作坊裡做又髒又累的割漆活。但他們的身份卻不是奴隸,只要主君同意,也可以「遷業」,可這樣的機會,卻十年難得一遇。

    四月入夏正是開始割漆的時節,因為這時水分揮發快,陽光充沛,所以割出的漆質量最好。

    每天日出前是割漆的最好時辰,漆萬必必須天不亮就入園,每天都在漆樹上攀上爬下,在炎炎夏日中辛勤勞作。動作慢了。收穫少了,還得挨漆吏的小杖抽打。

    漆萬也不止一次跟自家阿父抱怨道:「漆樹有毒。沾染了生漆會渾身紅腫,奇癢難忍。一般人都躲著這種樹,只有吾等迎著它劈砍攀爬。這活太累太苦,每天只能得一點糙米果腹,自從先主君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56章 趙武卒


    趙無恤這次募兵的主要目標,是那些身份自由的傭作之人和百工之匠。

    僱傭勞動稱為傭、傭作,春秋時已經出現,四十年前齊國崔氏之亂時,大夫申鮮虞避難魯國,就曾「僕賃於野」,充當農家雇工以自食。

    在工商業比較發達的宋國,「工商食官」瓦解的較早,邑市裡的自由工匠和傭作之人也比較常見。

    傭作之人服從性高,百工之匠組織度高,常年的勞動也使得身體不羸弱,都是不錯的兵胚。

    所以,秉承著趙無恤的意志,蒙城募兵處的第一道關卡,頓時響起了一片不滿的聲音。

    「什麼!不要吾等商賈之人?」

    「什麼!輕俠之人和惡少年也不要?」

    負責蒙城募兵的正是封凜,他負責審查應募者的出身和職業,將他們區分開來。

    封凜朝兩邊一比劃:「不是不要,而是另有招募,商賈去左邊,學過技擊的輕俠去右邊,其餘人繼續往裡走。」

    漆萬和堂弟漆百搓著手,訥訥地被趙兵撥拉到中間的行列裡,他發現周圍剩下的多是可以遷業的百工、傭作、野人,富足的國人寥寥無幾。

    他們就這麼挪著腳步前行,進了第一道卡後,來到了一片空地上。

    這裡站立著之前看到的那些披甲兵卒,其中幾人手裡分別拿著六尺和七尺的兩根木杖,來給應募者丈量身高。六尺以下的直接篩掉,七尺以上,身板強壯的則被提溜到另一排。

    那位戴著野獸幕面的高大甲士甕聲甕氣地說道:「距躍一百。曲踴一百,若是能在半刻內做完。汝等便算通過初試了!」

    漆萬等人聽得愣神,直到蒙城小吏又用方言說了一遍。他們才明白過來。

    距躍,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57章 語言障礙


    在購買到莊園後,趙無恤便開始對這裡進行改造。

    莊園的主要作用不是居住和農稼,而是駐軍和訓練,以及作為無恤在宋國的落腳點。

    所以,他便僱傭周邊農閒的國野民眾,將此地建成了一個土石結構的小型堡壘。

    當然,他一個晉國亡人,為了不讓人生疑,所以牆高有限,但卻非常結實。像上次成鄉攻防時,被人用木頭樁子撞開的事情,可不會再有了。

    牆垣外是能跑馬、合軍和蹴鞠的平坦場地,另一邊則是弩兵們訓練用的靶場。

    土石結構的望樓在莊園四角樹立,如今五六百人人吃馬嚼,每日都要耗糧五六十石,其餘肉食、蔥韭等無算。所以位於乾燥小丘上的倉稟被各地買來的糧食裝的滿滿的,能保證粟支一年之用。

    莊園內低窪的角落裡,還有一個小型匠作坊,可以鑄造少量箭頭、兵刃,編綴和修補革甲,並改進弩機的結構。他讓弓人和鑄工合作,增造了五十把弩備用,青銅機括也被更新,還安裝了可以用來瞄準的望山。

    當然,這個莊園的主體,還是那一排排土木結構的兵營,原本空著大半,在新募的宋國人湧入後,頓時擠得滿滿的。

    蒙城人漆萬就住在裡面,對這居室,他相當滿意,晚上有被縟,雨天也很乾燥,還沒有漆園裡各種難聞的味道。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原本他想和自家堂弟一起住。卻被溫縣伍長吏痛斥了一頓。

    「此處按卒伍分配居所,不得亂走亂闖。一個大屋二十六張榻,以兩長為首。我則是汝等的伍長;被縟早起後都得給我疊整齊,別問為何,別問有何用處,旅帥也是這麼疊的!若是忘了,或者隨意處之,晚上就光著腚挨凍吧!」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58章 三年之期

  
    雖然離期將至,但只要還沒開拔一天,練兵事項就不能拉下。

    漆萬被分配到了劍盾卒,他的卒長正是那位重甲幕面的武士。此人名為穆夏,是旅帥的第一批親信,雖然那獸頭幕面看著嚇人,但漆萬卻覺得卒長其實並不凶惡,聽聞他也出身低微,最初只是一個牧童,卻被一路提拔到卒長的位置。

    看來,旅帥的確是「任人唯才」,絕非虛言。

    各兩被合攏在一起,經過幾天磨合,終於做到了全卒在轉換隊列時不卡殼,能走出不變形的方陣。

    隨後,他們被分發了全套的武器:兩屬之甲,兩尺之劍,以及可以掛在胳膊上的楊木盾牌。

    穆夏說道:「汝等來應募,想必心裡清楚這一行是要做什麼,若是還不清楚的,就看看汝等手裡的兵器。」

    漆萬明白,這東西可不是漆刷用的,既然應募做了兵卒,自然是要為旅帥殺人的……

    「一卒有百人之眾,戰陣上如果對敵時出現混亂,你推我攮,那對方的戈矛就刺過來了,戰車就碾過來了,定然是死路一條。所以必須要定下規矩,最要緊的一條就是聽令,不聽號令,縱然單打獨鬥厲害,也是害群的劣馬,聽從號令,就算不懂技擊也能變成悍卒!」

    期間有一次休息,幕面的卒長終於露出了真面目,原來也是個相貌憨厚的青年。

    他對氣喘吁吁的漆萬等人說道:「眾軍吏在一年前,也和汝等一樣。都是只會耕田種地的農人、圉牧。第一次隨君子繞著成鄉跑,沒幾個能合格。君子讓吾等足衣足食,釜裡經常能見到肉。經過一年鍛鍊,便成了如今的模樣。從晉國到宋國千里迢迢,無人掉隊,棘津一戰,對面三十輛戰車衝擊,也沒誰逃跑,想必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


    宋為商後,所以宮室建築與晉國不同,秉承了殷商以來的一貫傳統。

    宋君的後寢之宮亦稱為東宮,祭祀微子啟的「大廟」和國人公議聚集的「毫社」位於東宮兩側,行冠、及笄和其他儀式都是在這兩處進行的。

    女子成年的及笄之禮,由宋公夫人和貴族女眷們主持觀禮,男子不得參與。所以趙無恤便夾雜在受邀的男性貴族中,向有司獻上了禮物後,便被引到東宮大殿宴飲。

    東宮高台美榭,雕樑畫柱,極盡古韻之美,奢華而又不失雍容大氣,趙無恤可以憑此想像當年大邑商的模樣。

    大殿裡擺滿了筵席和案几,鼎簋裡盛滿散髮香氣的酒水和嘉柔。

    正月時,宋國舉行了頗為沉重的樂祁葬禮,商丘滿城皆哭;二月時,則是親齊、親晉兩派相爭的唇槍舌劍。

    這之後,宋國終於迎來了連續的喜事:三月,宋公的妹妹季子遠嫁吳國,現如今,又是公女南子的及笄禮,及笄意味著許嫁。所以賓客們都在輕鬆地閒談,入耳一片宋音。

    趙無恤也在其中,他抬眼望去,坐於大殿右邊首席的自然是宋國執政,右師樂大心。他是位六旬老人,高冠博帶,身穿黑色深衣,他服侍過宋平公、宋元公、宋公欒三代君主,如今依然牢牢盤踞著上卿的位置,一對鷹隼似的老眼不時瞪著對面的政敵看。

    大司徒公子辰是宋公的同母弟,地位超然,宋公的其餘三個兄弟也環繞在旁。這四人連同樂大心。是宋國第一大勢力,也是親齊反晉的代表。從一開始,他們對趙無恤就很不友善。今天。還有一位容貌俊美的中年貴族和四人同坐,卻是趙無恤從未見過的,或許是某位公子公孫?

    左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60章 傾城傾國


   公子朝不僅是衛使,也是長輩,所以宋公不敢怠慢,笑道:「不知道叔父從衛國新台帶來了怎樣的濮上之音。」

    他俊美的容貌也吸引了南子的目光,她曉有興趣地看著自己這位「叔祖父」的表演。

    公子朝寬袖一揮,開始在大殿中舉手投足,跳起了優美的舞蹈,一時間,趙無恤只聽見環珮玲瓏的聲響。

    充滿男性美感的清朗聲音響徹大殿之上:「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這是《衛風.碩人》,其中最對應的一句是「衛侯之妻」,這一句斷章取義得很不錯,與公子朝友善的宋國四公子紛紛叫好。

    但南子臉上,卻沒什麼表情,對即將成為衛侯夫人這件事,她可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見她不為所動,公子朝俊朗的嘴角露出了微微一笑,繼續舞動唱道:「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少女這時才露出了淡淡的微笑,雙眸一直盯著公子朝的臉看,卻並非迷戀,而是欣賞和羨慕的目光。雖然類似的阿諛之辭她沒少聽,但被一位如此俊美的長輩誇獎自己美貌,沒人會不高興。

    她舉起酒盞淡淡地抿了一口:「南子謝過叔祖父致辭。」

    方才眾人獻媚,南子連手都沒抬一下,現如今已經給了公子朝天大的面子,公子朝不由得心中暗喜。他今日只想留下一個好印象,等這位美貌的孫女輩去了衛國後,面對齷齪的衛侯,必然心生厭惡。自己再適時出現,她還不得乖乖投入自己的懷抱?

    他擅長以色事君,無論男女。沒有不中招的。

    以公子朝對老情人衛侯的瞭解,若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