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連載中)

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


    范鞅信上的內容,讓趙無恤和眾大夫有些猝不及防。

    「范伯手段,實在是讓人難以預料啊,可怕!」傅叟觀後,慨然而嘆。

    他們本以為在成鄉之戰後,接下來,哪怕諸卿不起戰事,也會是一場持久的對峙和朝堂較量,誰知范鞅會這麼快就選擇了退讓。

    若是換了昏厥前的趙鞅,定然不會這麼善罷甘休,但現如今在大司命少司命處轉了一圈後,他性格似乎有所收斂……

    「我願與范伯和解,二三子以為如何?」

    趙鞅對范、中行在他不能理事時冒充盜寇,進攻自家領地的行為,自然是憤怒至極,恨不能親帥趙兵,直接去將中行寅等人捉來問罪的。

    但,以趙氏目前在新絳周邊的實力,根本做不到這點。范鞅將事情說成是一場誤會,趙氏呵呵冷笑之餘,卻也無力追究,若是繼續保持這種公然敵對狀態,對雙方都沒什麼好處。

    何況「兄弟鬩於牆,而外御其辱」,齊國、鄭國兩個外敵已經開始發難,他們召盟的諸侯遍佈晉國周邊,如同一條鎖鏈般,若再不行動,就會將晉國牢牢拴住。

    形勢所迫,范鞅主動選擇和解,趙鞅縱然心有不甘,卻也覺得,同意是最好的選擇。當外患出現時,內爭就只能告一段落了,這是晉國兩百年來不成文規則。

    趙氏的謀主董安於表示贊成:「昔日鄢陵之戰,欒武子欲戰,範文子不欲戰,範文子曾斷言,如果諸侯皆叛,晉國諸卿一致對外。國內便可以安定。沒有外患,則必有內憂,今日之事也是如此。齊與鄭為外患,若不盡力。子孫將弱,故晉邦諸卿必將輯睦。」

    到時候趙氏一家不願和解,因為成鄉那一聲巨響,以及無恤入宮告狀獲得的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


    且不說這「天下之通喪」只是孔子的主觀認識,實際上各地風俗均有不同。△,若是死者的家屬全都服三年之喪去了,哭泣衰減去了,誰來種地,誰來入伍,誰來建設成鄉?

    所以,這一點是沒商量的,於是趙無恤便給子貢上了一課,試圖扭轉他的三觀。

    「我曾聽說,孔子好復古,那麼三代聖王時的葬埋之法,子貢應當是知道的。當時死者既已埋葬,生人不當久哭,而應趕快各司職守,人人各盡所能,用以交相得利。」

    「所以,在成鄉之內,復古禮是必須的,但我要恢復的,是三代之時的聖王之禮,父母死,三月之喪而止!兄弟死,哭喪三日而止!」

    子貢啞口無言,三代古禮?

    夫子曾言:「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

    連千年前的夏禮、殷禮都漸漸不可考證了,唐堯虞舜時的,又能從哪裡查實?君子這是在信口亂說,還是趙氏作為千年古族,下宮守藏室裡真的保有文獻?

    總之,對於現實至極的趙無恤,夫子那一套說辭,似乎不太容易說服他,此次的進諫只成功了一半,叫子貢心中不免有些遺憾。

    趙鞅入虒祁宮時,還帶上了醫扁鵲、樂靈子去為樂祁診治。而扁鵲的兩個徒弟子陽、子豹,則受了趙無恤之邀,前往成鄉,為前些日子受傷的鄉卒們做後續治療。

    所以。立冬之後,當子陽和子豹來到成鄉時。便見到剛剛將親人入殮,高呼「魂兮歸來」的成鄉民眾。他們已經擦乾了慟哭三日的眼淚。開始收割粟米,為豐收而微笑。

    因為君子在主持隆重的葬禮和祭奠儀式後,對他們說了這麼一句話。

    「逝者長已矣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


   「夫百病之始生也,或因為風雨、寒暑、清濕等環境;或因為陰陽失調、喜怒、縱慾等心理生理的變化;也有飲食起居的病從口入。但老夫卻從未聽說,由天地間的細微之物所導致,君子真是思前人所未思,見前人所未見矣。」

    下宮偏殿,身體微胖的子豹陪侍在旁,而趙無恤則與醫扁鵲在席上相對而坐。

    當日與趙無恤初見時,這位頭髮黝黑,老而不衰的春秋第一神醫擺足了長輩的譜。可如今,扁鵲卻面色肅穆,一副受教童子的模樣,顫顫巍巍地就要向趙無恤施禮。

    趙無恤不敢託大,連忙恭敬地對拜道:「先生乃是天下第一名醫,還是靈子之師,再說此話,是想羞煞小子麼?」

    事情,還得從昨日的成鄉醫館裡說起。

    當時,趙無恤一番要救死扶傷的宣言,以及醫館裡的種種新奇舉措,都讓子陽和子豹十分詫異。倆人當場擊節讚歎,並向無恤請教這些舉措的意義何在?

    無恤也沒想到,自己向他們演示的東西,連醫扁鵲都從未教過!

    比如消毒,比如綁石膏夾板……

    於是兩人茅塞頓開,一時間對無恤驚為天人,先是盡心盡力幫他完善醫館的體制,還親自動手治療病卒。到了傍晚,子豹留了下來,而子陽則飛一般乘車回了下宮,將這件事情告知醫扁鵲。

    第二日,趙鞅派人來告。說是有事情要無恤過去商議。到了以後才知道。原來是關於樂祁獲釋的消息,還有趙氏的一些領邑大夫前來述職和探望趙鞅,所以趙鞅讓無恤來與他們碰個面。

    趙無恤隱隱覺得,趙鞅,似乎是在為把自己推向前台做準備。

    他剛和趙鞅及大夫們商議完事情,出了殿門,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24章 說夢解疑


    扁鵲猛地一拍大腿,站起來了,他不由分說,又朝趙無恤鄭重一拜:「多謝君子今日提點,樂伯的病,老夫知道如何治了!」

    原本按照他所學的醫理來探查,樂祁的病的確是針石不能及,藥湯不能治了。

    但在聽趙無恤講述了這種新穎的「細蠱致病說」後,他如同醍醐灌頂,一下子就回想起了以往諸多病例難治的原因,這一次的碰壁,也在其中。

    「樂伯的病灶是在肺腑、膏肓之間,按照趙氏君子的理論,就是外界的有害細蠱進通過呼吸進入體內,在他心情哀怨憤懣時,開始猛烈發作,造成感染和發炎!」

    扁鵲興奮得團團轉,隨後便撇下了趙無恤,前往醫宮裡搜尋他想到的那些藥材去了。

    「殺滅細蠱的法子有多種,無恤君子還說過,人體內自有一套免疫系統,可以抵禦外來的細蠱。現在有兩種選擇,一是用藥物繼續嘗試,殺滅細蠱,另一種是用藥物增強免疫……若能如此雙管齊下,則樂伯有救矣!」

    又過了一夜,扁鵲便攜帶藥匣,匆匆進入虒祁宮,開始為樂祁進行新一輪的治療。

    三天以後,扁鵲找到了適合的藥方,十天之後,樂祁病情好轉。

    原本被判了死期的人,卻能這麼快恢復健康,這是個極大的喜訊,樂靈子激動得滿眼淚花。她在無恤入虒祁宮中探望時,竟然不顧樂祁、扁鵲和她的兩位師兄在旁,竟就這麼攬住了趙無恤的臂膀。

    「君子大恩,下妾無以為報……」

    如果說之前在面對范嘉的引誘和逼迫,靈子發下了「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皎日」的誓言,多半是因為父母之命。那麼此刻,經過數月的交往。再加上這間接救了樂祁性命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25章 賞不逾時


    要為趙無恤舉行冠禮?

    古板的尹鐸輕咳一聲道:「主君,古人云,二十而冠,君子無恤虛歲也才十五……行冠禮,是不是太早了點?」

    他自然知道,趙鞅是急於想讓無恤行冠,但尹鐸覺得,雖然趙無恤樣樣都好,但造勢需要時間,是不是太倉促了點?

    趙鞅不高興了,即便這樣,他也嫌慢,哪能再拖下去:「魯襄公十二歲便能行冠,先君悼公十四歲也已行冠,為何吾子不能?」

    傅叟連忙在案下踩了尹鐸一腳,說道:「古人云,二十而冠,指的是沒有權勢的士庶人;而天子、諸侯、卿大夫,為了能早日執掌宗族,熟悉政事,所以也不用一定要等到那個年紀。君子無恤,聰慧勇武,如今已經能將一鄉之地治理成小康,他仁德,知兵,能禦敵保衛宗族,的確可以早冠。」

    事情商量妥當,趙鞅十分滿意,在經歷過生死大關後,他彷彿悟了一些東西。所以想早點定下世子之位,萬一自己身體再出什麼狀況,趙氏不至於像沒了太陽一般驚恐。

    他心中暗暗想道:「無恤雖然擊潰了范、中行二子,有大功於趙氏8︿,但目前吾等與范伯和解,罪名被扣到了呂梁群盜頭上。齊、鄭兩敵尚強,諸卿需要一致對外,此事不好太過張揚。」

    「所以無恤還需要另一份功績,來讓人無話可說,等冠禮之後,我便會讓他送樂伯歸國。完成這項趙樂聯姻,晉宋結盟的大功勞。等他回來。輿論也造得差不多了,可以立為世子!」

    ……

    時間一晃到了十月中旬。天氣日益寒冷起來,籠罩新絳的戰爭陰影已經完全消散,諸卿陸續返回,開始公議如何抵禦齊國咄咄逼人的爭霸。

    雖然出於種種考慮,對於成鄉前些日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26章 舍爵冊勳


    說完了不足後,趙無恤又是讓眾人說說,此戰緣何能勝。

    和趙無恤預料中的一樣,在場眾人齊齊聲稱,這是君子之力!

    不過,原因卻說得各不相同。

    成巫所說的原因,三句不離神神鬼鬼。

    他說起了一件殷商的往事:「昔日,商帝武乙(紂王祖父)無道,醉酒後用草木編成人型,又用牛皮做成革囊,內盛牛血,綁到一處,謂之天神。以箭矢瞄準射之,自稱『射天』!於是天帝震怒,數年後,武乙西行狩獵於河、渭之間,突遇暴雷,中其甲冑,震死!」

    「武乙遇雷,和那一夜的情形何其相似,下臣在鄉寺之中觀望,隱約能望見有紫氣纏繞在君子頭頂,數日不退,這是天帝在庇護君子,懲戒來敵!」

    成巫以手指天,態度誇張,眾人大半都信了此言,目光敬畏。但趙無恤卻只是保持著神秘莫測的微笑,不承認,也不否認,只是讓成摶將此記錄下來。

    「雖然是怪力亂神,但成一家之言,有何不可?」

    作為老趙家的人,對利用鬼神,無恤並不排斥,畢竟在這個巫風盛行的時代,這種神秘的個人崇拜極其有效。但因為他來自後世,也不會費盡心思去公然推崇,巫術和鬼神,需要被關在智慧和理性的牢籠裡,嚇嚇敵人和愚昧者即可。

    而受趙無恤影響,已經對週遭自然規律產生了一定興趣和瞭解的計僑,則不信這是什麼怪力亂神之舉。他已經猜到,或許是那些麥粉在封閉的門洞內,遇火後有了奇妙的反應,但在將這件事向無恤求證後,他便閉上了嘴。悄悄埋在了心裡。

    既然「天雷」一說對君子有用,那就暫時讓所有人如此認為吧,他可不會有事沒事就去揭露「真相」。

    但計僑也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27章 衛國叛晉


    趙無恤對這一段時期的歷史,只知道晉國的六卿爭端,其餘的「旁枝末節」,卻不甚了了。誰料,這些在後世看起來無關大局的小事,現如今卻是牽動天下格局的大事。

    不過,在前世各個版本的「春秋五霸」裡,都沒有現任齊侯杵臼的大名(齊景公),反倒是後來者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得以陪添末席。所以無恤覺得,這次來自齊國的挑戰,至多把晉國獨霸北方的局面,變成晉齊兩強對峙。

    何況趙無恤心裡覺得,「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放在晉國也是合適的。齊、鄭雖然看上去來勢洶洶,轉移了晉國的內部矛盾,不過未來的歷史走向,六卿依然要先決個勝負才行。

    不過很遺憾,趙氏目前處於虛弱狀態,領地分散,小宗家臣權勢過重的壞處開始顯現。所以,勸趙鞅在外戰時惜力,藉口為國君征伐齊、鄭,進行一次趙氏的內部集權,倒是不錯的選擇。

    「但也不能大意,齊侯杵臼目前正值壯年,齊國承襲太公、管仲之政,人口不亞於晉國,而富裕更勝之。他手下有司馬穰苴練就的技擊之士,國內雖然有陳氏這個專挖公室牆角的陰謀家,但在名相晏子的輔佐下,也算安定。」

    如此看來,自己未來想要有所作為,齊國也算個難纏的對手。

    ……

    回到居所裡,在薇服侍下沐浴更衣,趙無恤想著今天的事情,不由得自言自語道:「以後還要設置三種不同的徽章,作為策勛的標誌。」

    「徽章?」侍候趙無恤穿衣的薇怔了一下,知道君子思考事情的時候,總喜歡自言自語。

    「對。徽章,除了立功得到實實在在的田畝、錢帛、氓隸等好處外,還要讓眾人有一種超越物質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28章 歲終上計


    冠禮!趙無恤聽罷,怦然心動。

    虞夏商周幾千年更替,社會從氏族部落進階到邦國、封建,工具從銅石並用進階到銅鐵並用。氏族、風俗、名物都有巨大的改變。

    但有一點卻從未變化,那就是對年歲的重視。

    正所謂:「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後氏貴爵而尚齒,殷人貴富而尚齒,周人貴親而尚齒。」

    尚齒,用後世人類學的名詞來說,就是「年齡階梯制」,人的社會權力以年齡來決定,這種純自然的因素延續了數千年,直到現代還深受影響。

    人們往往會信任老者的話,而覺得毛頭小夥不可靠,當職位相同時,必然是年齡長的人更尊。

    春秋時的人往往把人的一生劃分為數個階段,當某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從一個階段進入另一個階段時,他可以取得在社會上相應的地位、權利、聲望。

    所以在孔門儒家心目中,貴族理想的一生應該是這樣的>

    十歲叫做幼,學六藝;二十歲叫做弱,行冠成年;三十歲叫做壯,可以成家立室;四十歲叫做強,可以入仕;五十歲叫做艾,可以穿朝服為大夫;六十歲叫做耆(shi),不必再親自視事,只用指使屬下;七十歲叫做老,可以閒暇下來,給兒孫傳授人生經驗了。

    若是細細觀察孔丘的前半生,趙無恤便會發現,他甚至是嚴格按照這種階梯進展而活的。

    但趙無恤心中卻也有疑惑,不是說。男子二十而冠麼?自己虛歲也才十五,怎麼提前了這麼多。

    趙鞅將那日傅叟的解釋說與他聽。言道:「汝在成鄉所做所為,羞煞無數成年者。所以也不必拘泥年歲,余認可你可行冠便是。」

    不過,趙無恤還有另一件擔心的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29章 冬至前夜


    晉侯午九年,冬至前三天,范氏之宮。

    范氏從陶唐氏時就開始傳承,在夏代為劉累御龍氏,在商為伯長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

    這個家族,古老而煊赫,文化底蘊深厚,世代能人輩出。晉主夏盟後,從范武子、文子、宣子一直到現如今的范鞅,經過百年積累,更是實力雄厚、人丁興旺。而且家主頗為長壽,這在實行老人政治,論資排輩的晉國,佔據了絕大的優勢。

    此時范氏之宮外的獵場園囿已經草木枯黃,范鞅從朝歌歸來後,為了顯現自己的老當益壯,專程舉行了一場冬狩,狩獵成果頗豐,范鞅還親自射殺了一頭麋鹿。

    當留守新絳府邸的范吉射,攜帶趙氏邀請赴宴的信函來到獵場外的館舍時,范鞅依然穿著戎服,正背著手觀看庖廚操著銅削解鹿。

    范鞅年過八十,身材高大修長,肩膀寬闊,頭髮已經花白,但在獲得了晉國國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柄後,精神卻越發硬朗。

    范吉射長得和范鞅很像,他才智卓絕,但是,卻少了范鞅那種梟雄般的氣質。

    他恭恭敬敬地說道:「小子聽聞,父親親自蹬車射獵,天冷風大,父親年歲已高,還請多多小心。」

    范鞅卻不以為然:「一個月前,范氏方才向趙氏退讓和解,若是我再不出面動作動作,讓眾人看看我的身體尚好,說不定再過幾日,我衰老將死的傳聞便會傳遍新絳!」

    他指著在庖廚靈活的手裡被抽筋剝皮。脫角取骨的麋鹿說道:「現如今,晉國就像是這頭正在被宰割的鹿。而六卿便是六尾中山之狼。雖然外有齊、鄭虎豹目視眈眈,六卿不得不一致對外。但內部誰要是示弱,便會引發別人的覬覦。前些日子的趙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230章 士冠禮(上)


    陽虎面色微變,此三人者,他也曾聽說過。他們情同兄弟,號稱「三士」。十餘年間跟隨齊國下卿陳氏攻魯國,伐徐,在海濱追剿萊夷,多次立下功勞,是司馬穰苴死後齊軍的三把利刃。

    公斂處父道:「陽子夜襲之策不錯,但若不將國夏的機智,還有這三人的勇銳考慮進去,恐怕禍事將至,必死無疑!」

    陽虎聽罷,一時間猶豫了起來。

    而陽虎身後,戎右苫(shan)夷也忍不住了,惡狠狠地威脅道:「陽子,此行過於冒險,汝若是讓季孫、孟孫二卿陷入禍難,縱使魯國司寇不敢懲處你,我拼盡性命,也立誓要你付出代價!」

    對於這一威脅,陽虎輕蔑一笑,雖然感覺身後有一雙充滿殺意的眼睛盯著,他卻毫不在意。以他的身手,就算有三個苫夷,又能奈他何?

    但他還是勒住了馬車,心裡暗暗想道:「此等鼠輩雖然怕死,但說的也有道理,何況如今吾等魯人相互提防,除了我外,皆無戰心,如何還能夜襲得勝?莫不如……」

    就在此時,前方半裡外,卻突然火光大作!隱隱還有陣陣喊殺聲傳來。

    「發生了何事!」陽虎心中大驚,莫不是遇到埋伏了?

    沒過一會,軍吏來報,¥%說是齊人早已聽說了陽虎將夜襲的消息,而假裝沒有提防,卻在此隱匿等待魯軍,前拒進了圈套後,便被伏擊。

    「陽子快看。前方有輛駟馬戰車!」

    陽虎一瞧,只見魯軍的前拒幾乎被團團包圍。而一輛齊軍的駟馬戎車正在其間奔馳,所到之處。魯卒都被殺得丟盔棄甲,抱著頭到處亂竄。

    戰車上的三人,正是齊國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

    御者公孫接雙臂過膝,御術高超,在人群裡駟馬拉著車輛奔馳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