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連載中)

第111章 暴雨將至


    說罷,趙無恤也尋了一把普通的銅戈頭,下地割麥去了,他的動作生疏,實際效果或許不大,但卻激發了所有人的熱情。

    「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見自家主上親力親為,國人們發出了陣陣歡呼,而士卒們也更加賣命。

    只要有君子在,無論何事,都能辦成!半年來的耳渲目染,成邑國人和趙兵們竟已經生出了這樣的潛意識。

    成氏莊園的望樓上,成翁高舉雙手,望眼欲穿,吐訴著惡毒的詛咒,他希望暴雨降臨,將整個鄉的麥子統統倒伏摧毀。

    而鄉中的社廟裡,成巫戴著儺面,手持木鼓和野稚尾巴,跳起了癲狂的舞蹈,祈禱「覽冀州有餘,橫四海焉窮」的雲中君再享用片刻他獻上的新鮮血食,不要那麼著急降臨凡間。

    雖然隔著數里,但他們的聲音彷彿匯在了一起,直達天穹。

    「雨至!」

    「雨不至!」

    蒼天彷彿聽到了他們的祈求,有雷聲陣陣作為回應,從遠處的山巒轟鳴而至!

    ……

    烏黑的雲層很低,彷彿要壓到地表似的。

    成鄉外的一個山崗上,有兩個人影正在向上攀爬,一個是身穿素稿,頭佩玄幘的美麗少女,另一個是手持銅鍤的靈巧少年。

    竟是趙無恤的侍女薇,和她的弟弟敖,在這搶割麥子的關鍵時刻,兩人卻瞧準了巡邏的空隙,悄悄出了牆垣之外。

    沉悶的雷聲突然從高空中傳來,嚇了敖一跳,彷彿自己開小差溜出來的事情暴露了,那個滿臉凶相的兩司馬田賁正衝他怒喝。

    自從半年前逃出成氏的殉葬坑後,他在君子的安排下,一直在廄苑做虞喜的騎童,做著飼馬備鞍等事。今日君子有令,所有人都要下田,去幫助國人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12章 少虡煌煌 上


    瘦高的虞喜終於在暴雨降臨時回到了廄苑,他將手裡的兵刃往地上一扔,也不回居所,而是直接往乾草堆上一躺,舒服地伸了一個懶腰。

    過去十多年間,他作為低賤的養馬圉人,正是在這夾雜著土腥和馬糞味道的乾草堆裡睡大的。自從被君子提攜,升為兩司馬,得到了自己的居所,睡慣了軟榻,偶爾往稻草裡鑽一次,也是不錯的。

    割了一天的麥子,比在馬背上馳騁了百里還累,今日方知農稼之事艱難,他無力地伸手呼喚自己的騎童:「敖,快拿些清水和吃食來……」

    可喊了半天,小騎童卻依然不見蹤影。

    虞喜只得自己起身,摸著滿頭的稻草和麥殼,疑惑地說道:「那小子去哪了?」

    沒看到敖的身影,卻見今日輪值,冒雨巡視成鄉外圍的井走了進來,他取下頭上的皮胄,翻轉過來,倒了一地的雨水。

    也不知道為何,井永遠苦著臉,陰沉而緘默,他抬起眼看著虞喜道:「不必找了,你那騎童悄悄和君子的女婢出了成邑,回來時正好被我抓到,現在正跪在君子面前認錯呢!」

    ……

    在鄉寺後的小院裡,剛剛從府庫中歸來的趙無恤,心中也充滿了疑惑。

    就在方才,井前來稟報,說是他的侍女薇和騎童敖出了牆垣,歸來時被抓了個正著。

    現如今,那姐弟倆人已經被遣送了回來,不待趙無恤問話,便自己跪倒在雨幕之中。

    這態度,讓趙無恤更是困惑不解,正是收麥的緊要時刻,他們冒著雨出去做什麼?

    難道,是要逃跑?

    可趙無恤自覺並沒有什麼虧待她們的,甚至,他從未將薇視為隸妾,與來自下宮的良家女侍女媛一視同仁。

    當初也是姐弟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


    「今日方知,這世上竟然真有如此好劍!」

    半個時辰後,驟雨初歇,王孫期,計僑,羊舌戎等高級幕僚齊聚一堂。

    地上,羊舌戎那把用來實驗的制式佩劍已經被輕鬆斬為兩段,他也不可惜,只是看著鋒利的少虡劍入神。

    趙無恤也微微有些興奮,他說道:「按我的女婢薇所言,這的確是申公巫臣佩戴的寶劍少虡,三位或博學,或善於劍術,或通曉典籍,可知道這劍,價值幾許?」

    雖然侍女薇聲稱此劍是效仿季子掛劍,獻予無恤,以報答救命之恩的。但趙無恤仍然覺得有些不妥,還是先問清楚這劍的價值為好,他心裡也好有個底。

    精通算學上計的計僑當然最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但他聽趙無恤問此劍價值,卻彷彿聽到了一個笑話般。

    「君子,僑也聽說過關於巫臣佩劍的傳聞,此劍是他作為晉國行人,前往吳國時,請一位越人劍匠所鑄造。那匠人雖然沒留下名字,但他的侄子卻天下聞名,君子可知道是誰?」

    趙無恤沉吟道:「吳越劍匠……莫非是大名鼎鼎的歐冶子不成?」

    「正是!十年前,歐冶子為越王允常鑄劍,鑿赤堇之山,破而出錫;竭若耶之溪,涸而出銅;據說鑄造前有雨師前來掃灑,有雷公擊橐助威;鑄造的過程中,則有蛟龍出淵為其捧爐,天帝降臨幫他裝炭!」

    眾人咂舌:「先生所說,太過誇張了罷,這如何可能。」

    計僑捋著鬍鬚一笑:「過程或有誇張,但所鑄的寶劍之名貴鋒利,卻沒有絲毫誇大!歐冶子鍛劍,領悟了天道之精神,洞悉其伎巧,他鑄劍有五,均為天下神兵,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

    趙無恤接話道:「吾只知道魚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14章 夏姬巫臣


    見三人沉默,趙無恤微微沉吟,念起了典史上的一段記載。

    「夏姬者,陳大夫御叔之妻,夏征舒之母也。其狀美好無匹,內挾伎術,蓋老而復壯者。公侯爭之,莫不迷惑失意。」

    一向惜墨如金的列國史書,對神秘的天下第一美人夏姬,卻花費了許多篇幅來記載。古板的史官們在描述這個女子時,彷彿都變成了八卦專家,這讓趙無恤有些啼笑皆非。

    夏姬是鄭穆公的女兒,生得極為美豔,雲鬟霧鬢、剪水秋眸、肌膚勝雪,可謂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據八卦的史官們統計,前後共有九個男人因她而死,號稱是「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

    她未出嫁時,便與自己的庶兄鄭靈公私通,或許真是兄妹有違天道,不到一年,剛繼位的鄭靈公就因為一鼎王八羹,被臣子弒殺死了,算是被斬於夏姬裙下的第一人。

    後來,她嫁給了食采邑於株林的陳國大夫夏御叔,夏姬之名也由此而來。沒過幾年,正值壯年的夏御叔暴病而亡,有人就說他是死於夏姬的「採補之術」,此為第二人。

    未亡人夏姬孤守株林,如何耐得住寂寞,丈夫孝期未滿,她就又有新歡了,這次,竟然一口氣勾搭上了三個。

    國君陳靈公,大夫孔寧、儀行父,三人經常出入株林,與夏姬,時不時來場四p大戰,解衣共寢。

    此時夏姬已經年近三十,卻仍然肌膚柔膩,芬芳滿懷,歡會之時,宛如處女。她使出了渾身解數,有少女的羞澀,表現出弱不勝情的模樣;有美婦的溫柔,展示出柔情萬種的態勢;更有妖姬的媚蕩,流露出分外的新鮮,將一君二大夫迷得神魂顛倒。

    這三個君臣玩得高興,居然在上朝時,還會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15章 賞罰分明


    巫臣的計謀就是,以幫助夏姬獲取亡夫襄老的屍體為名,讓夏姬先去鄭國等待。

    接著,他又借出使齊國之機,收拾金爰幣帛,離開了楚國。為了美人,他毅然拋棄了縣公的職守和封地,拋棄了宗族,背叛了邦國,攜帶夏姬私奔。

    趙無恤在心裡一算,這時候距離巫臣初見夏姬,大概已經過去了十年。夏姬也有四十餘歲,快到人老珠黃的年紀,卻能讓巫臣如此痴情,在趙無恤看來,這絕對是真愛了。

    倆人本來打算到齊國去,但齊國剛剛在鞌之戰裡被晉國打的慘敗,考慮到自己十分需要強大的政治力量庇護,便最終選擇了晉國。正所謂楚有材而晉用之,晉侯封巫臣為邢地大夫,並予以重用。

    巫臣的出奔震驚了楚國上下,司馬子反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自己被巫臣這貨糊弄了整整十年呀!他又嫉又恨,於是強烈建議年輕的楚共王和晉國交涉,重金賄賂,好讓他們禁錮巫臣。

    但楚共王考慮到晉楚敵對,對方可能不會買帳,而且巫臣在楚國也作出過很多貢獻,就沒答應。

    過了幾年,對「奪愛之恨」唸唸不忘的子反,聯合幾個也對夏姬垂涎已久的大臣,攻伐巫臣在楚國的族人和黑要氏族。滅其門,分其室,以洩私憤,倒霉的黑要就這樣成了第八個死鬼。

    遠在晉國的巫臣聽說後,極其悲憤,他下書給司馬子反說:「你以讒慝貪婪從事國君,而且多殺無辜者,我在此發誓,必定要讓你疲於奔命而死!」

    當時,巫臣建議晉國扶持南方的吳國,好在楚國的後院江淮一帶燒起一把火。他兩次出使吳國,遊說吳人,讓他們感受到姬姓宗親的善意,使其成為楚國的死敵,還教他們戰車方陣的作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16章 存滅繼絕


    當時的話,趙無恤對他三個最信任的下屬,又挑著重點複述了一遍。

    他之所以先罰而後言賞,也是為了表明一個態度:自己貼身的親近之人違背禁令,哪怕有難言之隱,哪怕有大功勞,也要受罰。

    至於所謂的不祥……

    他坦然一笑道:「若這種不祥還能隔代相傳的話,那我趙氏,豈不是也沾上了莊姬的不祥之氣了?」

    談及趙氏的黑歷史,計僑、王孫期、羊舌戎作為臣者,頓時無言以對。

    三人面面相覷,將一肚子的勸諫收了回去,君子本可以將此事隱瞞,卻開誠布公地對他們說了出來,正是對他們的信任。這說到底,還是君子的私事,平日君子也從未因沉溺於女色而忘了政事,他們非要贅言的話,反倒不美。

    最後,趙無恤又撫摸著寶劍少虡嘆道:「子靈兩次出使吳國,晉國稱霸,他功不可沒,其後人若是流散民間,讓邢氏斷絕了香火血食,就太過分了。那對姊弟私出鄉邑,我已經懲戒過了,但獻劍之功,卻未賞之,三位可有何建議?」

    卻是王孫期首先站出來建言道:「君子何不效仿趙成子扶持韓厥之舉。」

    此話讓趙無恤心中一動。

    韓氏本為晉國曲沃一系的公族,封在韓地,卻因為在晉文公歸國時站錯了隊,開始走向低谷。

    家主韓輿早喪,兒子韓厥尚在襁褓,家道中衰,甚至一度丟掉了封地。但比起同一時期徹底衰落的胥氏、狐氏等,孤苦無依的韓厥卻是幸運的,他被仁慈寬厚的趙衰扶助,名為趙氏家臣,實則等同於養子。

    趙韓兩家的親密關係,由此而始,數十年後的下宮之難,韓厥投桃報李,反過來拯救了趙氏孤兒,被世人傳為美談。

    對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17章 心腹之患


    「螳螂當車!」成巫是這麼形容自己原先的宗族的,他已經將自己包裝成了幡然醒悟,投效賢主的堪亂之士。一如當年的齊太公,嘗事殷商帝辛,帝辛無道,方才去之歸周。

    另一方面,他也是成邑的「情報總管」,在趙無恤的授權下,像一隻八爪蜘蛛般,利用宗親關係、登門卜筮等機會,將絲網佈滿成鄉。

    所以上次在鄉寺開磨菽豆時,幾名成氏族人前腳才開始散佈謠言,後腳就有人向成巫告密。

    牆倒眾人推,有幾個成氏大宗還保留的豎人侍女,只需要升米斗糧的收買,加上成巫空口的許諾,就能化身為他的小小鳥兒。每天十二個時辰裡,不知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牆垣裡的成氏主人,那些不滿、憎恨、陰謀,都會第一時間通報成巫。

    於是,趙無恤從中得知,成翁最近似乎在謀劃什麼,在下宮集市的日子,還派人出鄉,和他在趙仲信麾下的大兒子成何有往來,似乎是想對趙無恤剛剛填滿麥子的府庫,做些什麼。

    「這是第三次了。」趙無恤在鄉寺中自言自語道。

    從一開始的拒不出迎,到抵制代田法和冬種,再到這一回,成氏已經連續作死了三次。趙無恤覺得,自己對他們的優容,已經足夠了。

    麥熟之後,他還有許多重要的大事要做,如果放任這個內患繼續存在,便總是要分神。何況,後世有句話,叫做明槍易擋,暗箭難防。

    於是他讓親信虞喜將成巫喊來了鄉寺。

    ……

    黑瘦的成巫臉上畫著神秘的眼影,頭上插三根鮮豔的野雉羽毛,穿著三老的裝束,剛進門下拜,趙無恤便對他說了這麼一句話。

    「余近日來翻閱鄧師送來的鄭國刑書,看到裡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18章 除惡必盡


    田賁看著成叔,擦了擦臉上的血滴,獰笑著說道:「三老說的沒錯,此人果然是喝得爛醉,方才某沒扶穩,不小心滾到了石階下,一頭撞死了。」

    成叔膽寒,早已癱軟在地上,成巫一眼都懶得看他,逕自帶著田賁,走進了成翁的居室裡。

    井目睹了這一切,心裡涼颼颼的,但卻一句話沒說,只是讓自己的手下將屍體和血跡處理乾淨,控制莊園各處出口。隨後,便眼觀鼻,鼻觀心地扶著短劍,守在門邊。

    成巫緩緩走到成翁所臥的軟榻前,比起昔日的不可一世,現如今,此人已經衰老不已。

    而且,他的確是病了,病得連話都說不出口,只能用惡毒的小眼睛緊緊地盯著成巫,彷彿要將他一口吞吃。

    儘管之前對成翁恨之入骨,但家主多年積累的威壓,卻讓成巫臨時有些膽怯。他深呼吸了幾口氣,努力回想被逐出宗族後的悲慘生活,還有父母墳冢被移出墓地的仇怨。

    何況,剛剛殺了一人的田賁還帶著血氣,手持兵刃在後面等著呢,自己得動作快些,做走狗雞犬,就要有走狗雞犬的覺悟。

    他帶頭迎接趙氏君子,大桑樹下遣人告急,公議上偽造鬼神之言,之後半年,又四處將君子的身份神化為生而知之的賢人。

    成巫自覺已經做了許多,而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他也得到了君子的重用,成為一鄉三老。

    如今,算是最後一件。

    眼前的人終將死去,而他成巫,會被君子扶持,在社廟告慰先祖,戴上成氏宗主的冠帶服飾。

    這是所有小宗子弟,夢寐求之,卻又求之不得的東西。

    成巫終於下了決定,他雙手溫柔地掀起及胸的被縟,彷彿一個在老父跟前盡孝的淳厚子侄般,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19章 可為良配


    「樂氏女要到新絳來?」

    這個消息後讓趙無恤呆呆地看著信,愣了半響。

    對於目前自己最為爭氣的兒子,趙鞅態度可謂極好,還會耐心地在簡牘上講述他和范鞅在樂祁一事上的博弈。

    原來,冬至日大朝會時,范鞅扣押樂祁的罪名,是因其失了職守之禮,未入公室卻先進私門。而現在,不釋放樂祁的理由,則變成了害怕宋國和鄭國一樣,公然叛晉,所以扣押其作為人質。

    半年來,在趙鞅不斷的爭取下,晉侯的態度也有所鬆動,范鞅迫於壓力,就私下去見了樂祁。

    他聲稱晉侯因為擔心宋君叛晉,因此才沒有放樂祁回去,若是樂祁能讓他的嫡長子樂溷來代替作為人質,保證宋國不叛晉,就可以歸家。

    然而樂祁從幕僚陳寅處得知,宋國因為樂祁被扣一事,的確是生出了反叛晉國,投靠齊國的心思。他擔心到時候,自己的嫡長子樂溷反倒將被遷怒處死,與其白髮人送黑髮人,還不如自己來承擔厄運,於是樂祁拒絕了換質的提議。

    之後周室內亂,范、趙二卿相互提防著南下調兵勤王,樂祁的事情,也就被耽擱下來了。

    可他的身體卻耽擱不住,樂祁本身就有喘病,入夏後更是連續發作。

    消息由陳寅傳到了宋國,於是,雖然樂祁那沒擔當的兒子不敢前來晉國替代父親受苦,可樂祁的女兒,也就是趙無恤名義上的未婚妻,那個柔弱的小女子,此時卻挺身而出了。

    趙鞅在信中說,那位和趙無恤年齡相仿的少女,孤身到了他駐守的溫地。拜見之後,說起被關押的老父,並未像尋常女子那樣泣不成聲,而是請求隨同趙鞅一同前來新絳,好照料父親。

    在趙無恤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


    雖然只是在新絳偶遇,相談僅僅一個時辰,但趙無恤的言談頗合子貢口味。這位君子,似乎對孔門的理念十分瞭解,有時候,他和從未見過面的夫子,甚至有不謀而合的地方。

    所以子貢想著,自己是不是也應該將夫子的仁義禮樂之道,推薦給趙氏君子,幫他也建設一個小康之鄉呢?

    而且他在新絳時,聽到市井傳聞說,趙無恤雖為庶子,卻頗得宗主趙鞅的青睞。日後說不定能立為世子,繼承家業,甚至有機會成為晉國執政……

    到那時候,若是趙無恤能邀請夫子前來晉國,做趙氏之宰,還怕夫子之道不能大行於天下?

    想到這裡,子貢露出了憧憬的微笑。

    帶著這樣的小心思,他就捎帶上了他往日記述下的一些夫子言談,想尋機會獻給趙無恤。到時候,再將中都邑的現狀誇讚一通,以他的口才,想必能說服趙氏君子效仿之。

    子貢原本以為,夫子治下的中都邑,已經是世間最完美的城邑,可回到晉國,來到成鄉後,子貢卻被所見所聞震撼了。

    ……

    地勢在慢慢變高,眼前的成鄉和子貢想像中,晉衛魯等國隨處可見的貧瘠小鄉,極為不同。

    只見田間冬種的小麥已經收割完畢,國人野人們忙著將捆紮好的秸稈還田。圓髻玄幘的趙氏正卒、更卒們卸下了甲冑,挑著一擔又一擔的漚肥傾倒播撒在地裡,一邊喊著臭,一邊和國人們打趣說笑。

    他們在抓緊麥熟而粟未種的這一個多月時間,讓土地得到休息,恢復肥力。

    在田間鬆土耕地的人數眾多,幾乎每百畝地,就有一頭牛或馱馬在拉著犁翻地。有拄著鳩杖的老農在旁指指點點,監督年輕人不要偷懶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