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天下梟雄 作者:高月 (全書完)

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二十五章 關鍵人物

    李子雄今天約四十餘歲,從軍二十五年,為大隋立下纍纍戰功,他在開皇六年參加了平陳之戰,是西路主帥楊素的心腹愛將,他尤其善水戰,在荊州他率十艘大船用長竿擊毀了陳朝的數十艘戰船,立下大功,後來他被封為江州刺史,年初任期屆滿,回京述職,楊廣登基時,他正好在洛陽探親。

    這次因楊元慶軍中資歷不足,恐怕難以服眾,楊素便又推薦李子雄為幽州總管,接收幽州軍隊,楊元慶為裨將。

    李子雄從相州北上,剛剛抵達幽州,便聽說有兩支漢王使者同時來到幽州,他便立刻猜到,其中一支使者隊,必然就是楊元慶他們假扮。

    李子雄心中很憂慮,兩支漢王使者到來,很容易被竇抗識破,竇抗之所以不准他們進城,很明顯是派人去找楊諒對質,時間拖得越長,危險也就越大,楊元慶怎麼會想到冒充漢王使者?

    這時,他身後傳來腳步聲,李子雄一回頭,只見一名高大威武的年輕男子走進房間,他立刻猜到這便是楊太僕的孫子了,不由暗讚一聲,好一個英武將軍。

    楊元慶也看見了李子雄,見此人並不是那種高大威武的將領,身材只是中等,但他笑容顯得很誠懇,非常具有親和力。

    臨走前祖父楊素給他簡單講過這個李子雄,帶兵打仗倒是其次,但他重新整編軍隊卻很有一套,開皇年十二月,隋軍在長江上游俘獲陳朝大將戚昕的千軍隊,由李子雄進行整編。他只用一夜的功夫,便整編出六千精兵,給楊素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這次接管幽州軍,楊素立刻便想到了他。

    楊元慶上前單膝跪下施一軍禮,“偏將楊元慶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二十六章 大魚落網

    幽州城的南城門是幽州的核心城門,深幽的城洞內,每天都會有三百名士兵在這裡把守,平均每三個時辰換一班崗,中午時分,又一輪換崗開始。

    一隊三百人的軍士在一名團主的帶領下列隊奔來,團主騎一匹雄健的白色戰馬,他年約二十七八歲,豹眼獅鼻,身材魁梧,雙肩極其寬闊,手執一桿上好馬槊,看得出這名軍官武藝高強,此人叫羅藝,襄陽人,出身將門,從軍五年,積功升為團主。

    他是中午南城門的當值統領,很快,他的軍隊換了班,士兵們紛紛入崗,他本人則準備上城巡視。

    “羅團主!”

    有人在喊他,羅藝回頭,見是一名商人模樣的男子,他從未見過,便問道:“你是何人?找我有什麼事?”

    商人向他拱拱手笑道:“在下姓姜,晉陽人,有件重要事情想和羅團主商議。”

    羅藝見他態度從容,不像那種獐頭鼠腦的商人,便點點頭,“到城上說話!”

    他催動戰馬,衝上馬道,向城頭上奔去,片刻,他將這名姓姜的商人帶進了軍官休息的房間,商人卻吱嘎一聲把門關上了。

    羅藝心中似乎明白了什麼,他坐下不露聲色道:“你找我有什麼事嗎?”

    商人從袋中取出兩錠黃金,一錠約二十五兩,一共五十兩黃金,放在羅藝面前,一言不發。

    一般商人也經常向城門守軍施點小恩小惠,羅藝知道,他也不過問,但從未有人送五十兩黃金。這可不是一般的賄賂,這顯然是有大圖謀,羅藝心中頓時生疑,盯著此人厲聲問道:“你究竟是誰?想幹什麼?”

    商人拱拱手笑道:“實不相瞞,在下是漢王總管府倉曹韓志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二十七章 各有心思

    蒲州是是河東地區最靠近關中的一個州,也是從河東進入關中的最重要通道,蒲津關更是連接秦晉之間的雄險之關,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為了謀取河東地區,便在蒲津關外的黃河之上修建了蒲津橋,它其實是一座由船隻搭建起來的浮橋,漢以後,這裡成為從首都長安通往黃河以東的交通樞紐,河東的鹽、鐵等等又是長安不可或缺的物資。

    由於蒲津關和蒲津橋的影響,使得離蒲津橋只有三十里的蒲州城也變得十分繁盛,為天下六大雄城之一。

    因此,奪取蒲州和蒲津關便是楊諒能否奪取關中和京城關鍵一步,按照裴文安的獻計,楊諒應趁京城軍隊來不及集結的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奪取蒲州和蒲津關,大軍直撲關中,在數天內屯兵灞橋。

    楊諒也採納了這個計策,命裴文安為主將,率軍五萬向關中進發,又命大將王聃和紇單貴為左右先鋒,率五千騎兵日夜兼程,奪取蒲州和蒲津關。

    楊廣也知道蒲州和蒲津關的重要,在他即位後,便立即派右武衛將軍丘和出任蒲州刺史,率三千軍扼守蒲州和蒲津關。

    這天傍晚,餘暉籠罩大地,將蒲州城抹上一層殷紅的血色,蒲州城的士兵像往常一樣在城頭來回巡邏,在門口盤查行人,城門即將關閉,城內外的客商和賣菜農民正抓緊最後的時間進出城門,使城門口變得格外熱鬧,這時,一陣由遠而近的馬蹄聲和車軲轆聲。引起了城上的守軍的注意。

    藉著餘暉,老遠便可看見官道上來了數百名頭戴帷帽的女子,隋朝帷帽是竹笠四周加上幃紗,又叫帽裙,可長可短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二十八章 馳援代州

    深夜,京城的天空也下起濛濛細雨,楊素的馬車也在向皇宮方向疾駛,他備戰已近一個月,從隴右、關中、漢中各地調集的二十萬大軍已陸續在同州馮翊縣集結,明天楊素就將趕赴馮翊縣,正式率大軍征討漢王楊諒。

    在他出征前夜,楊廣又命人召他進宮商談軍務,楊素不得不佩服楊廣勤政,白天處理繁重的朝務,晚上又要思慮平息漢王之亂,通宵達旦,每天休息不到兩個時辰,已經持續了近一個月,這讓楊素不得不佩服楊素充沛的精力。

    或許是夜空的霏霏細雨,使楊素的心境也添了幾分蒼涼,他靠在馬車的軟榻上,默默地考慮他家族的未來。

    他已到花甲之年,對家族已經護佑不了幾年,尤其他的一些積年老病,這兩年有加重惡化的跡象,使他心中充滿擔憂,他知道自己活不幾年了,對家族的擔憂使他有一種深深的緊迫感,他必須要在自己離世前,把家族後事都一一安排好。

    幾十年的宦官生涯和對千年歷史興衰的洞察,使他有一種常人難及的遠見和睿智,他很清楚自己的家族隱藏著一個很深的危機,這個危機就是他楊素本身,不僅是他功高震主,而且他介入皇室內鬥太深,文帝楊堅的五個兒子,已經被他幹掉了兩個,前太子楊勇和蜀王楊秀,現在又輪到第三個,漢王楊諒。

    楊素隱隱有一種察覺,楊廣命他為征討楊諒的主帥,背後隱藏著一種讓他惡人做到底的意圖,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楊素已經感覺到了他的命運,漢王楊諒就是最後一隻狡兔。

    其實楊素並不擔心自己,他已經垂老,在世間不長,他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二十九章 風過雁門



       雁門縣以北二十裡便是著名的雁門關,南方五臺山山巒起伏北方長城巍巍,雁門縣便位於兩條巨大的山嶺之間,一條河流蜿蜒流下,貫穿全縣,這是滹沱河,它發源于東北方向兩百裡外的繁縣,是雁門縣最重要的灌溉水源,是也代州的母親河。

     而此時,雁門關沒有發揮重要軍事關隘的作用,敵人是從南方而來,五臺山脈也沒有能阻擋住楊諒大軍鐵騎,楊諒先後投入五萬精兵,大舉進攻代州。

    代州南接太原府,又通過飛狐道和幽州相連,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更重要是,代州刺史李景是最堅決反對楊諒的急先鋒,他第一個發出告並州書,斥責楊諒謀逆造反,大多數河東各州都就是因為李景的堅決反對而保持了觀望的態度,這便使得李景成為一把懸在楊諒頭上的利劍,在他正式舉旗造反後,首先便是要拿下代州,斬下李景人頭威懾以河東各州。

    楊諒知道代州兵力微薄,城池破舊矮小,他派出大將劉蓄率兵三萬進攻代州,不料僅過了三天,代州便傳來消息,劉蓄被李景斬于馬下,軍隊大敗,楊諒這才知道了李景的厲害,他不敢再輕敵,派出他左膀右臂之一的喬鐘葵又率三萬精兵進攻代州。

    慘烈的攻城戰已經打了五天,城牆內外血流成河,屍橫遍地,破舊城牆經受不住數十架投石機的輪番投石擊打,城牆轟然坍塌。

    但楊諒大軍並沒有因此攻入城內,刺史李景率領數千驍勇善戰的守軍與楊諒軍殊死血戰,他手下官員也各施其職,代州司馬馮孝慈、司法呂玉勇猛善戰,他們身先士卒,率領士兵在城牆崩塌處一次次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三十章 驕將爭功

    蘇烈很不喜歡這個侯莫陳乂,在縣城內此人便說出了奪楊元慶軍權的言辭,不管他用意如何,都非常令人反感,他們一路而來,蘇烈更感到這個侯莫陳乂官場習氣很重,極為看重上下尊卑,令他很不適應,不滿加上不適應,導致蘇烈對他的反感。

    侯莫陳乂哼了一聲,他沒有說話,跟著蘇烈進了棗林鎮。

    棗林鎮最北面是一座糧倉,也是棗林鎮的義倉,糧食已經被運進縣城,這裡只剩下一座空倉,楊元慶便將這裡作為他的臨時作戰指揮所。

    在義倉旁的空房間內,楊元慶正站在地圖前沉思,此時,楊元慶還不知道朔州楊義臣已率二萬軍向代州趕來,他只有五千騎兵,要對喬鐘葵的四萬精兵,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經過一場對薛延陀的兩萬人戰役,楊元慶也漸漸成熟起來,更重要是,他對自己的指揮能力有了自信。

    他也知道,哈利湖以少勝多的戰例不可能次次都能成功,上蒼不可能一直都眷顧他。

    門口傳來士兵的稟報聲,“楊將軍,蘇百長回來了。”

    “讓他進來!”

    片刻,蘇烈帶著侯莫陳乂走進房間,蘇烈單膝跪下行一禮,“回稟將軍,信已送至李刺史手中。”

    “辛苦了。”

    楊元慶笑著點點頭,他對蘇烈很滿意,雖然他骨子裡很驕傲,但他從軍後卻一絲不苟,身上那種冷傲的脾氣收斂得乾乾淨淨。

    楊元慶看到了蘇烈身後的侯莫陳乂,便笑問:“這位將軍是?”

    不等蘇烈介紹,侯莫陳乂上前拱手施一禮。“在下代州統兵侯莫陳乂,奉李刺史之命,前來協助楊將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三十一章 以刀代令

   楊元慶點點頭,對眾將道:“今晚大家先喝酒吃肉,軍務明早再商量,不可再鬧事了。”

    他起身向鎮口方向走去,侯莫陳乂坐不下去,悄悄起身跟著楊元慶,走出十幾步,侯莫陳乂追了上來.

    “楊將軍,我有話要說。”

    楊元慶放慢了腳步,瞥了他一眼問道:“是關於喬鐘葵軍隊嗎?”

    “是!”

    侯莫陳乂用一種肯定的語氣道:“今天這一戰,其實勝得很蹊蹺,難道將軍沒有看出來嗎?”

    楊元慶停住腳步,冷靜地問他,“你繼續說!”

    侯莫陳乂見楊元慶肯聽自己的勸諫,不由精神一振,連忙道:“今天一戰,王拔明顯是故意示弱,以詐敗來引將軍上當,他只是耳朵被射掉,怎麼可能一兵不打就敗退呢?我下午特地盤問了被俘的軍官,得到準確情報,叛軍敗退是因為王拔下達了撤軍命令,卑職在雁門縣城和這個王拔作戰多次,他都是有進無退,今天是明顯的反常,我認為是喬鐘葵為了引將軍和他決戰,而故意敗了這一仗,看幽州軍那些將領的立功心切,便知道喬鐘葵達到了目的。”

    楊元慶點點頭,卻沒有表態,繼續向前走,侯莫陳乂急了,又追上道:“楊將軍,難道你覺得我的話是謬論?”

    楊元慶停住腳步,對他淡淡道:“是不是謬論我不知道,但作為一名客將,最好學聰明一點,不要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侯莫陳乂慢慢回頭。只見趙什住、賀蘭誼等人,都將手按在刀柄上,一個個盯著他,殺機畢露,侯莫陳乂不由打了一個寒戰。

    .........

    鎮口,一名隋軍斥候正耐心地等待著,楊元慶很快走上前,笑道: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第三十二章 最壞結果

    楊元慶實際上並沒有遠去,正如登高是為瞭望遠一樣,楊元慶率軍脫離戰場,也是為了把整個代州戰局看得更清楚。

    此時,他的幽州騎兵就在距離戰場二十里外,已經不再是五千騎兵,加上一千投降的楊諒軍和侯莫陳乂帶來的五百騎兵,再去掉前天傷亡的四百餘人,他現在一共有六千精鋭騎兵,是一支足以左右代州戰局的力量。

    斥候已經給楊元慶帶來各種情報,包括楊諒的軍種、兵力人數和裝備情況,他需要把這些情報一一分解,從中找到喬鐘葵軍的漏洞。

    六千騎兵位於一片占地廣闊的松樹林旁,士兵們都在松樹林內抓緊時間最後休息,在一座平坦的大石旁圍著數十名軍官,他們在旁聽楊元慶戰術分析。

    在桌子大的石面上,楊元慶用樹枝作營盤,用石塊作軍隊,又將部分石塊塗黑充作騎兵。

    “從戰俘口中,我得到了詳細的情報,叛軍一共是三萬五千到三萬七千人左右,其中三萬五千步兵,二千到三千騎兵,然後再從喬鐘葵的出陣兵力部署,我們便可以反推他留在大營內兵力,他在大營內留了八千軍,這八千軍應該就是用來對付我們,同時也用來防禦大營輜重。”

    楊元慶將幾塊普通石頭放在大營內,又繼續道:“這八千人有三千長矛步兵和五千弓弩手,在大營內只有兩三千匹騾馬,並沒有戰馬。”

    說到這裡,楊元慶對眾軍官笑道:“大家有沒有什麼好的想法?”

    眾軍官竊竊私語,侯莫陳乂眉頭一皺道:“將軍的意思。莫非是想聲東擊西?”

    自從楊元慶以霹靂手段殺掉賀蘭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三十三章 猛將須陀

    張須陀自從上司史萬歲死後,便又沉寂了好幾年,他軍職並不高,只是車騎將軍,因平南寧州蠻族造反有功封為儀同,一直都只是中級軍官.這幾年一直駐兵在漢中,升職乏力,使他鬱鬱不樂。

    這次楊諒造反,他本以為和自己無關,不料,他卻被兵部一紙牒文調入京中,加入楊素的平叛大軍,並被楊素任命為第一軍亞將,這使得張須陀驚喜萬分,見到楊素才知道,這竟是他徒弟楊元慶的推薦,這使張須陀悲喜交集,感慨萬分。

    十年前,他成為五歲頑童楊元慶的師傅,那年他三十歲,只是一名軍中團主,一晃十年過去了,他的徒兒在邊關初露頭角,屢立戰功,成為大隋邊將的後起之秀,而他張須陀已經四十歲,人到中年。

    實際上他教授楊元慶也只有三年,他原以為元慶只是他生命中的一個過客,元慶的成就固然讓張須陀感到歡喜,但他也為自己的不得志而悶悶不樂。

    可沒想到他的徒弟並沒有忘記他,十年後,使他終於得到了他這一生最關鍵的機會,當得知是元慶的舉薦,那一刻他眼睛都濕潤了。

    人到中年,使張須陀格外珍視這次機會,他為先鋒,在蒲津關渡黃河時,率五百斥候偷渡黃河成功,以五百人對三千人,擊敗了蒲津關守將紇單貴,為楊素大軍渡過黃河立下首功,正是這一戰,他頗得楊素賞識。

    楊素十萬大軍一路北上。勢如破竹。各州縣守將聽聞是太僕楊素親率大軍前來,紛紛不戰而降,僅僅三天時間,大軍便推進到了霍邑縣以北。

    霍邑縣位於晉州以北,是晉、呂、沁三州交界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三十四章 楊諒投降

一個時辰後,熊熊大火已經吞沒了整個高壁嶺,而高壁嶺的十五士兵只逃出不足八萬人,七萬餘人被殺死、燒死、自相殘殺而死,整個高壁嶺山頭死屍堆積、臭味刺鼻,儼如森羅地獄,這場偷襲戰也是整個平定楊諒戰役中死傷最慘烈的一戰。

    張須陀也因這一戰備受爭議,數十名文官聯名向隋帝楊廣彈劾張須陀過於殘暴,請求嚴懲張須陀,而楊素卻力保張須陀大功,最後楊廣不計他此戰之功,也不計他過,而以他奪取蒲津關之功,封張須陀上開府儀同三司、出任齊州司馬。

    .........

    高壁嶺一戰,是決定整個戰局的關鍵,當楊諒十幾萬大軍在高壁嶺潰敗後,便已經註定楊諒失敗的結局。

    五天后,楊素率十五萬大軍抵達太原城,同時李子雄和楊元慶率三萬幽州軍,楊義臣和李景率六萬朔代之軍,以及並州十五州州兵,共計三十萬大軍包圍了太原城。

    並州總管府內,楊諒將自己關在房內,一天一夜誰也不見,他已經絕望了,他是楊堅最寵愛的小兒子,從小便將他捧上手中長大,從未遇到過任何挫折,可當他第一次挫折來臨時,卻是他生與死的考驗,是他人生的衰與榮的轉折。

    房間裡,楊諒一杯接一杯地喝著悶酒,已喝得酩酊大醉,在他身邊坐著一名絕色美女,楊諒最寵愛的姬妾盧姬,她正柔聲勸說著楊諒,“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早點投降。這樣還能保一個富貴,以殿下親王身份,只要二皇兄饒過殿下,後半生的榮華富貴肯定不會少,殿下不要揪心了,實在不行就投降吧!臣妾支持你。”

    楊諒摟住美人的香肩醉醺醺道: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