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fw] 純陽帝君 - 呂祖

[fw] 純陽帝君 - 呂祖


四川鶴鳴山呂祖像



呂 祖 的 事 跡 : 呂 祖 即 呂 巖 , 亦 作 呂 喦 , 字 洞 賓 , 號 純 陽 子 。 由 於 道 教 全 真 道 派 奉 呂 巖 為 純 陽 祖 師 , 故 世 稱 呂 祖 。 據 《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鑒 》 , 呂 祖 生 於 唐 貞 觀 十 二 年 ( 6 3 8 年 ) 四 月 十 四 日 , 河 中 府 永 樂 縣 人 。 其 父 呂 讓 , 初 為 太 子 右 庶 子 , 遷 海 州 刺 史 。 呂 巖 生 於 林 檎 樹 下 , 出 生 時 異 香 滿 徑 。 幼 時 極 其 聰 明 , 日 誦 萬 言 。 及 長 , 身 高 八 尺 二 寸 , 面 淡 黃 , 笑 臉 , 微 麻 , 三 茈 鬚 。 一 說 武 後 時 三 舉 進 士 而 不 第 。 唐 文 宗 開 成 二 年 ( 8 3 7 年 ) 舉 進 士 , 後 遊 廬 山 , 遇 異 人 受 長 生 訣 而 得 道 。 另 一 說 , 呂 巖 兩 舉 進 士 不 第 , 後 在 赴 長 安 道 中 , 遇 鍾 離 祖 師 , 授 枕 作 黃 粱 夢 。 夢 中 舉 進 士 , 登 科 第 , 歷 任 顯 官 , 入 臺 閣 , 擢 侍 從 , 居 朝 三 十 一 年 。 偶 上 殿 應 對 差 誤 , 被 罪 謫 官 , 南 遷 江 表 , 路 值 風 雪 , 僕 馬 俱 瘁 , 一 身 無 聊 , 方 自 嘆 息 。 忽 然 夢 覺 , 入 睡 前 所 煮 黃 粱 米 飯 尚 未 炊 熟 , 世 稱 「 黃 粱 一 夢 」 。 醒 則 悟 , 遂 棄 家 , 隨 鍾 離 祖 師 赴 終 南 山 鶴 嶺 修 道 。 據 傳 , 唐 僖 宗 廣 明 元 年 ( 8 8 0 年 ) , 呂 祖 遇 到 崔 公 , 崔 公 授 《 入 藥 鏡 》 , 呂 祖 即 知 修 行 性 命 , 不 差 毫 髮 。 後 在 湘 潭 、 岳 陽 、 湖 北 一 帶 游 歷 度 人 。 又 據 《 呂 祖 本 傳 》 , 呂 祖 得 鍾 離 之 道 以 後 , 又 得 火 龍 真 人 天 遁 劍 法 , 一 斷 煩 惱 , 二 斷 色 欲 , 三 斷 貪 嗔 。 初 遊 江 淮 , 即 以 靈 劍 除 長 蛟 之 害 。 後 奉 天 帝 之 命 , 居 荊 山 洞 府 。 年 六 十 四 上 朝 元 始 天 尊 、 玉 皇 大 帝 。 自 是 隱 顯 變 化 不 一 , 惟 其 誓 願 宏 大 , 是 以 浮 塵 濁 世 , 行 化 度 人 , 傳 說 眾 多 。 元 代 道 士 苗 善 時 曾 編 有 《 純 陽 帝 君 神 化 妙 通 紀 》 七 卷 , 匯 集 呂 祖 一 百 零 八 化 的 故 事 , 無 不 以 勸 人 盡 忠 行 孝 、 積 善 除 邪 為 本 。


敕 封 和 奉 祀 : 對 呂 祖 的 信 仰 和 崇 拜 , 大 約 自 北 宋 末 年 起 開 始 興 盛 。 宋 徽 宗 宣 和 元 年 ( 1 1 1 9 年 ) 封 呂 祖 為 妙 通 真 人 。 南 宋 時 已 有 專 門 奉 祀 呂 祖 的 寺 廟 , 並 有 塑 像 供 奉 。 元 世 祖 至 元 六 年 ( 1 2 6 9 年 ) 褒 贈 純 陽 演 正 警 化 真 君 。 元 武 宗 至 大 三 年 ( 1 3 1 0 年 ) 又 加 封 為 純 陽 演 正 警 化 孚 佑 帝 君 。 呂 祖 神 誕 之 日 為 四 月 十 四 日 , 道 教 信 徒 多 於 神 誕 日 赴 道 觀 中 呂 祖 殿 燒 香 奉 祀 , 或 還 願 , 或 祈 願 。 華 南 地 區 和 南 洋 華 人 盛 傳 呂 祖 籤 文 , 遇 有 急 難 , 常 於 呂 祖 殿 神 像 前 求 籤 問 卜 , 祈 求 神 示 。



參 考 文 獻:
《 歷 世 真 仙 體 道 通 鑒 》 ,
《 純 陽 帝 君 神 化 妙 通 紀 》 ,
《 甘 水 仙 源 錄 》



呂洞賓,道教仙人,號「玉清內相金闕選仙純陽演正景化孚佑帝君三曹主宰興行妙道天尊」,全真道祖師,鐘呂內丹派代表人物,被稱為呂祖、呂祖師。

呂仙原名呂喦,又有說法是本名呂煜,號純陽子,一般認為他798年生於永樂縣招賢裡(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另一種說法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唐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中了進士,並且為官了一段時間。不久因為厭倦官場生活,棄官入道,隱居終南山。傳說後游長安,遇鍾離權,經過「十試」授以金丹之道,因得道法,不知所往。宋代道教學者曾慥編《集仙傳》,稱唐五代成道之士中「獨純陽子呂公顯力廣大」。

據《宋史·陳摶傳》載:呂曾「數來摶齋中」、「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

《宋史·藝文志》神仙類著錄呂洞賓《九真玉書》1卷。《全唐詩》有其詩4卷。

《道藏》收錄署名呂著的作品,多為扶乩降筆。


傳說中的呂洞賓
民間傳說呂洞賓是「八仙」中最負傳奇色彩的人物。從北宋開始就一直有人借他的名義出山,讓他的傳說更加豐富而且神奇。比如「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四下鶴城」、「呂洞賓賣湯團」等等。

傳說他曾遇苦竹真君,傳日月交拜之法;又遇火龍真人,傳天遁劍法。他改丹鉛與黃白之術為內功,以慈悲度世為成道路徑。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遊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不要任何報酬。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嘗稱:「人若能忠於國,孝友於家,信於交友,仁於待下,不慢自心,不欺暗室,以方便濟物,以陰騭格天,人愛之,鬼神敬之,即此一念,已於吾同,雖不見吾,猶見吾也。」

北宋以來 ,民間關於呂洞賓的傳說很多。苗善時收編為《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加封為純陽演正警化真君。後被尊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又稱廣濟正道神人,靈寶真人,一氣真君,妙通宏仁普惠帝君,孚佑真人,孚佑帝君,東華帝君,圓通文尼真佛,光圓自在通佛,興隆大道天尊,道法玄明仁極無上天尊,伭元廣法天尊等。《道藏輯要》收錄其著作多種 。

民間流傳的呂洞賓傳說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呂洞賓修習方術,得道成仙,這是道教修道、出世思想。他成仙之後則要「度盡天下眾生」,這又體現了儒家「兼濟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那長生於人世、樂於施捨的所作所為,又是大乘佛教思想的反映。從呂洞賓傳說中可看到民間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印跡。二是不斷增加世俗化內容,如呂洞賓時常出現於酒樓、茶館、飯鋪等吃吃喝喝,走後留下仙跡。他不拘小節,好酒,能詩,愛女色,所謂「酒色財氣呂洞賓」,所謂「呂洞賓戲白牡丹」(白牡丹為當時名妓),都為人們所熟知,這些世俗生活內容,使呂洞賓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贏得了百姓喜愛。三是與文人傳說相結合。呂洞賓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經歷,以及他飲酒、賦詩,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適應了文人口味。在故事流傳過程中,附合了許多文人傳說因素,使他同時成為知識分子形象的神仙代表。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