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轉貼]常見的茶葉品質缺陷

[轉貼]常見的茶葉品質缺陷

常見的茶葉品質缺陷
--------------------------------------------------------------------------------

茶葉品質常因製造或貯存控制不當,而出現缺點。玆將茶葉品質常見缺點及發生的原因,彙列如後,以供參考。

--------------------------------------------------------------------------------
 
在「形狀」上常見的缺點
--------------------------------------------------------------------------------

粗鬆或粗扁:
茶菁原料粗老。
炒的太乾。
揉捻機性能不佳或操作方法不當〔如揉捻初期即加重壓〕。
 
團塊:
揉捻或團揉後,解塊不完全,數個芽葉交纏成塊。
 
黃片或黃頭:
粗老葉經重壓揉碎者為黃片,粗老葉經揉成粗鬆團狀者為黃頭。
 
茶梗膨脹:
乾燥溫度太高所致。〔一般此類茶樣皆帶火焦味〕。
 
露筋:
茶梗及葉脈因揉捻不當,皮層破裂,露出木質部。


--------------------------------------------------------------------------------
 
在「色澤」上常見的缺點
--------------------------------------------------------------------------------

帶黃:
炒菁溫度太低,時間過長。
炒菁時,水氣排除不良(未適時送風或炒菁機構造不良)。
初乾時,投入量超出乾燥機的容量,或乾燥層太厚,致水氣排除不良而悶黃。
團揉溫度高,時間長。
滾筒整形,投入量過多,致水氣排除不良而悶黃。
短期貯存不當,色澤劣變(包裝不良,高溫,高溼下,短期貯放,此類茶樣多帶輕微陳茶味)。
 
暗墨綠:
含水量高的茶菁(如下雨菁,露水菜,幼嫩芽葉)萎凋不足。
炒菁時,芽葉中的水分含量,未適當藉熱蒸散而降低。(炒菁後,茶葉水分含量仍高)。
 
黑褐(俗稱鐵銹色):
萎凋不足,而大力攪拌,致使芽葉嚴重擦傷或壓傷,強迫茶葉異常發酵所致。(若萎凋與發酵正常進行(緩慢進行)則葉緣轉成紅褐色,即所謂的綠葉紅鑲邊)。
 
帶灰:
茶葉熱團揉過程,水分含量控制不當,茶葉已達七,八成乾(含水量12-20%)仍進行強力團揉或溫熱(50-80c)長時間圓筒覆炒。
滾筒整形時間控制不當,茶葉已達七,八成乾,仍繼續滾筒整形。(但眉茶,珠茶因要求帶銀灰光澤例外)。
 
暗褐帶黑:
茶葉貯存不當,色澤劣變(包裝不良,高溫,高溼下,長期貯放,此類茶樣多帶陳茶味)。
高溫(130c以上)長時間烘焙。(此類茶樣多帶火味)。


--------------------------------------------------------------------------------
   
在「水色」上常見的缺點
--------------------------------------------------------------------------------

混濁(杯底呈現渣末):
揉捻過度,尤其是團揉過度。
揉捻機或其他製茶器具上,茶粉(末)未清除乾淨。
 
混濁(湯液不清,不明亮):
炒菁時,茶葉含水量控制不當,導致揉捻葉太溼起泡沫。
 
湯色淡薄:
炒菁時,炒的太乾。
泡茶用水,水質不良。
 
太紅:
發酵過度。
茶葉長期貯存不當,劣變。(此類茶樣多帶陳茶味)。
 
呈現淡青紫黑色:
泡茶用水或器具含鐵離子或其他二價,三價金屬離子。
 
紅褐帶黑:
茶葉經高溫(140℃以上)長時間(4小時以上)烘焙。


--------------------------------------------------------------------------------
   
在「香氣」上常見的缺點
--------------------------------------------------------------------------------

菁味:
委凋不足,發酵程度不夠。(下雨菁,製茶環境氣候不良)。
生葉炒菁未熟透。
生葉或梗未炒熟。
 
火焦味(火味):
炒菁溫度太高,炒菁程度不均,部分生葉炒焦。
茶葉經高溫(140℃以上)長時間(4小時以上)烘焙。
乾燥溫度太高,茶葉燒焦。
 
煙味:
熱風爐內層,出現裂縫或小孔,燃燒油或柴木之煙氣,滲入熱風,進入乾燥機。
炭焙時,茶末,茶角或茶葉,不小心掉入焙爐,起煙,被茶吸收。
 
雜味:
採茶(尤其剪採)不注意,將具有濃烈惡臭之雜草,一併採摘製作。
工廠衛生未注意,夜間製茶時,具惡臭之昆蟲,掉入揉捻機內,與茶葉混揉。
製茶用具,不清潔,帶異味。
製茶環境,不清潔。
泡茶用具,不清潔,帶異味或手帶異味,(如抽煙,塗有護手霜)抓取茶樣。
 
悶味:
生葉委凋時,高溫悶製。
熱團揉時,悶製太久。
初乾時,投入量超出乾燥機排氣量,茶葉在高溫,高溼下受悶。
 
油味:
製茶機械,潤滑油脂,不注意掉入茶葉中。
 
陳茶味(油耗味):
茶葉貯放不當,油脂氧化引起。


--------------------------------------------------------------------------------

(資料來源:台灣茶業改良場)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