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資訊》MP3參數,格式,術語有關一切內容詳解

《資訊》MP3參數,格式,術語有關一切內容詳解

[glow=570,#8B008B,6]                           一 音頻編碼篇[/glow]
 通常我們採用脈衝代碼調製編碼,即PCM編碼。PCM通過抽樣、量化、編碼三個步驟將連續變化的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編碼。

1、什麼是採樣率和採樣大小(位/bit)?

  頻率對應於時間軸線,振幅對應於電平軸線。波是無限光滑的,絃線可以看成由無數點組成,由於存儲空間是相對有限的,數字編碼過程中,必須對絃線的點進行採樣。採樣的過程就是抽取某點的頻率值,很顯然,在一秒中內抽取的點越多,獲取得頻率信息更豐富,為了復原波形,一次振動中,必須有2個點的採樣,人耳能夠感覺到的最高頻率為20kHz,因此要滿足人耳的聽覺要求,則需要至少每秒進行40k次採樣,用40kHz表達,這個40kHz就是採樣率。我們常見的CD,採樣率為44.1kHz。光有頻率信息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獲得該頻率的能量值並量化,用於表示信號強度。量化電平數為2的整數次冪,我們常見的CD位16bit的採樣大小,即2的16次方。採樣大小相對採樣率更難理解,因為要顯得抽像點,舉個簡單例子:假設對一個波進行8次採樣,採樣點分別對應的能量值分別為A1-A8,但我們只使用2bit的採樣大小,結果我們只能保留A1-A8中4個點的值而捨棄另外4個。如果我們進行3bit的採樣大小,則剛好記錄下8個點的所有信息。採樣率和採樣大小的值越大,記錄的波形更接近原始信號。

2、有損和無損

  根據採樣率和採樣大小可以得知,相對自然界的信號,音頻編碼最多只能做到無限接近,至少目前的技術只能這樣了,相對自然界的信號,任何數字音頻編碼方案都是有損的,因為無法完全還原。在計算機應用中,能夠達到最高保真水平的就是PCM編碼,被廣泛用於素材保存及音樂欣賞,CD、DVD以及我們常見的WAV文件中均有應用。因此,PCM約定俗成了無損編碼,因為PCM代表了數字音頻中最佳的保真水準,並不意味著PCM就能夠確保信號絕對保真,PCM也只能做到最大程度的無限接近。我們而習慣性的把MP3列入有損音頻編碼範疇,是相對PCM編碼的。強調編碼的相對性的有損和無損,是為了告訴大家,要做到真正的無損是困難的,就像用數字去表達圓周率,不管精度多高,也只是無限接近,而不是真正等於圓周率的值。

3、為什麼要使用音頻壓縮技術

  要算一個PCM音頻流的碼率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採樣率值×採樣大小值×聲道數bps。一個採樣率為44.1KHz,採樣大小為16bit,雙聲道的PCM編碼的WAV文件,它的數據速率則為 44.1K×16×2 =1411.2 Kbps。我們常說128K的MP3,對應的WAV的參數,就是這個1411.2 Kbps,這個參數也被稱為數據帶寬,它和ADSL中的帶寬是一個概念。將碼率除以8,就可以得到這個WAV的數據速率,即176.4KB/s。這表示存儲一秒鐘採樣率為44.1KHz,採樣大小為16bit,雙聲道的PCM編碼的音頻信號,需要176.4KB的空間,1分鐘則約為10.34M,這對大部分用戶是不可接受的,尤其是喜歡在電腦上聽音樂的朋友,要降低磁盤佔用,只有2種方法,降低採樣指標或者壓縮。降低指標是不可取的,因此專家們研發了各種壓縮方案。由於用途和針對的目標市場不一樣,各種音頻壓縮編碼所達到的音質和壓縮比都不一樣,在後面的文章中我們都會一一提到。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們都壓縮過。

4、頻率與採樣率的關係

  採樣率表示了每秒對原始信號採樣的次數,我們常見到的音頻文件採樣率多為44.1KHz,這意味著什麼呢?假設我們有2段正弦波信號,分別為20Hz和20KHz,長度均為一秒鐘,以對應我們能聽到的最低頻和最高頻,分別對這兩段信號進行40KHz的採樣,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結果是:20Hz的信號每次振動被採樣了40K/20=2000次,而20K的信號每次振動只有2次採樣。顯然,在相同的採樣率下,記錄低頻的信息遠比高頻的詳細。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音響發燒友指責CD有數碼聲不夠真實的原因,CD的44.1KHz採樣也無法保證高頻信號被較好記錄。要較好的記錄高頻信號,看來需要更高的採樣率,於是有些朋友在捕捉CD音軌的時候使用48KHz的採樣率,這是不可取的!這其實對音質沒有任何好處,對抓軌軟件來說,保持和CD提供的44.1KHz一樣的採樣率才是最佳音質的保證之一,而不是去提高它。較高的採樣率只有相對模擬信號的時候才有用,如果被採樣的信號是數字的,請不要去嘗試提高採樣率。

  因為,根據耐奎斯特採樣理論,你的採樣頻率必須是信號最高頻率的兩倍。例如,音頻信號的頻率一般達到20Hz,因此其採樣頻率一般需要40Hz。 而人耳收聽的範圍只能到23Khz以下,所以CD的採樣率才是44.1Khz。22Khz×2=44Khz,考慮到一定的余量採用44.1Khz.

5、流特徵

  隨著網絡的發展,人們對在線收聽音樂提出了要求,因此也要求音頻文件能夠一邊讀一邊播放,而不需要把這個文件全部讀出後然後回放,這樣就可以做到不用下載就可以實現收聽了。也可以做到一邊編碼一邊播放,正是這種特徵,可以實現在線的直播,架設自己的數字廣播電台成為了現實。


                             WAVE文件的編解碼器
WAV文件格式是一種由微軟和IBM聯合開發的用於音頻數字存儲的標準,它採用RIFF文件格式結構,非常接近於AIFF和IFF格式。多媒體應用中使用了多種數據,包括位圖、音頻數據、視頻數據以及外圍設備控制信息等。RIFF為存儲這些類型的數據提供了一種方法,RIFF文件所包含的數據類型由該文件的擴展名來標識,能以RIFF文件存儲的數據包括:


# 音頻視頻交錯格式數據(.AVI)

# 波形格式數據(.WAV)

# 位圖格式數據(.RDI)

# MIDI格式數據(.RMI)

# 調色板格式(.PAL)

# 多媒體電影(.RMN)

# 動畫光標(.ANI)

# 其它RIFF文件(.BND)

  RIFF是一種含有嵌套數據結構的二進制文件格式,每個數據結構都稱為因一個chunk(塊)。Chunk在RIFF文件中沒有固定的位置,因而偏移量不能用於定位域值。一個塊中的數據包括數據結構、數據流或其它組塊(稱為子塊)等,每個RIFF塊都具有如下結構:

typedef struct _Chunk

{

DWORD ChunkId; /*塊標誌*/

DWORD ChunkSize; /*塊大小*/

BYTE ChunkData[ChunkSize]; /*塊內容*/

} CHUNK;

  ChunkId由4個ASCII字符組成,用以識別塊中所包含的數據。字符RIFF用於標識RIFF數據塊,間隔空格在右面是不超過4個字符的ID。由於這種文件結構最初是由Microsoft和IBM為PC機所定義,RIFF文件是按照little-endian字節順序寫入的,而採用big-endian字節順序的文件則用『RIFX』作為標誌。

  ChunkSize(塊大小)是存儲在ChunkData域中數據的長度,ChunkId與ChunkSize域的大小則不包括在該值內。

  ChunkData(塊內容)中所包含的數據是以字(WORD)為單位排列的,如果數據長度是奇數,則在最後添加一個空(NULL)字節。

  子塊(Subchunk)與塊具有相同的結構。一個子塊就是包含在其它塊內部的一個塊,只有RIFF文件塊『RIFF』和列表塊『List』才能含有子塊,所有其它塊僅能含有數據。一個RIFF文件就是一個RIFF塊,文件中所有其它塊和子塊均包含在這個塊中。

  WAV文件可以存儲大量格式的數據,通常採用的音頻編碼方式是脈衝編碼調製(PCM)。由於WAV格式源自Windows/Intel環境,因而採用Little-Endian字節順序進行存儲。

脈衝編碼調製

  Claude E. Shannon於1948年發表的「通信的數學理論」奠定了現代通信的基礎。同年貝爾實驗室的工程人員開發了PCM技術,雖然在當時是革命性的,但今天脈衝編碼調製被視為是一種非常單純的無損耗編碼格式,音頻在固定間隔內進行採集並量化為頻帶值,其它採用這種編碼方法的應用包括電話和CD。PCM主要有三種方式:標準PCM、差分脈衝編碼調製(DPCM)和自適應DPCM。在標準PCM中,頻帶被量化為線性步長的頻帶,用於存儲絕對量值。在DPCM中存儲的是前後電流值之差,因而存儲量減少了約25%。自適應DPCM改變了DPCM的量化步長,在給定的信造比(SNR)下可壓縮更多的信息。

共同的執行過程

  在對WAV音頻文件進行編解碼過程中,最一致的地方包括採樣點和採樣幀的處理和轉換。一個採樣點的值代表了給定時間內的音頻信號,一個採樣幀由適當數量的採樣點組成並能構成音頻信號的多個通道。對於立體聲信號一個採樣幀有兩個採樣點,一個採樣點對應一個聲道。一個採樣幀作為單一的單元傳送到數/模轉換器(DAC),以確保正確的信號能同時發送到各自的通道中。

WAVE音頻格式的優缺點

  WAV音頻格式的優點包括:簡單的編/解碼(幾乎直接存儲來自模/數轉換器(ADC)的信號)、普遍的認同/支持以及無損耗存儲。WAV格式的主要缺點是需要音頻存儲空間。對於小的存儲限制或小帶寬應用而言,這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WAV格式的另外一個潛在缺陷是在32位WAV文件中的2G限制,這種限制已在為SoundForge開發的W64格式中得到了改善。

                           
[glow=570,#8B008B,6]                           二 有損與無損格式篇[/glow]
1.無損壓縮格式FLAC與APE對比

在音頻壓縮領域,有兩種壓縮方式,分別是有損壓縮和無損壓縮!我們常見到的MP3、WMA、OGG被稱為有損壓縮,有損壓縮顧名思義就是降低音頻採樣頻率與比特率,輸出的音頻文件會比原文件小。另一種音頻壓縮被稱為無損壓縮,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主題內容。無損壓縮能夠在100%保存原文件的所有數據的前提下,將音頻文件的體積壓縮的更小,而將壓縮後的音頻文件還原後,能夠實現與源文件相同的大小、相同的碼率。目前無損壓縮格式有APE、FLAC、WavPack、LPAC、WMALossless、AppleLossless、La、OptimFROG、Shorten,而常見的、主流的無損壓縮格式目前只有APE、FLAC。下面就針對這兩種無損壓縮格式進行一下對比!

    APE是Monkey's Audio,一種無損壓縮格式。這種格式的壓縮比遠低於其他音頻格式,但能夠做到真正無損,同時其開放源碼的特性,也獲得了不少音樂發燒友的青睞。在現有不少無損壓縮方案中,APE是一種有著突出性能的格式,令人滿意的壓縮比以及飛快的壓縮速度,在國內應用比較廣泛,成為了不少朋友私下交流發燒音樂的選擇之一。

    FLAC是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的簡稱,是一種非常成熟的無損壓縮格式,名氣不在APE之下!該格式的源碼完全開放,而且兼容幾乎所有的操作系統平台。它的編碼算法相當成熟,已經通過了嚴格的測試,當在編碼損壞時依然能正常播放。另外,該格式是最先得到廣泛硬件支持的無損格式,世界知名數碼產品如:Rio公司的硬盤隨身聽Karma,建伍的車載音響MusicKeg以及PhatBox公司的數碼播放機都能支持FLAC格式。

   
    前面已經說明,無損壓縮是在保證不損失源文件所有碼率的前提下,將音頻文件壓縮的更小,也就是說這兩種音頻格式都能保證源文件碼率的無損。但兩種壓縮格式畢竟為兩種壓縮算法,下面列舉一下兩種壓縮格式的異同點:

相同點:

    一、壓縮比決定無損壓縮文件所佔存儲空間

    FLAC與AEP的壓縮比基本相同,FLAC的壓縮比為58.70%,而APE的壓縮比則要更高一些,為55.50%,都能壓縮到接近源文件一半大小。

    二、編碼速度考驗用戶的耐心,速度快者優

    非常值得讚揚的是,FLAC與APE的編碼速度都相差無幾,這是因為兩者的壓縮技術是開源的,開發者可以借鑒兩者在編碼上的不同優勢進行開發,不過目前編碼速度最快的是WavPack和Shorten兩種無損壓縮格式,但這兩種格式的非開源性限制了其普及。

    三、平台的支持決定普及度

    音頻壓縮不但需要硬件的支持,也需要的軟件的支持,因此能夠被更廣泛的平台支持,也就意味著被更多用戶使用。FLAC與APE在這方面做的都非常出色,能夠兼容所有系統平台,現在無論您是Windows用戶還是眾多版本的Linux用戶,哪怕您是Mac OS的忠實FANS,都無需擔心無法使用FLAC或APE。

    四、兩者的開源特性,完全免費的技術

    兩者的開源特性,意味著任何組織或個人都可以免費使用這兩種壓縮技術,任何組織或個人都可以修改和發佈基於這兩種技術的新產品,這給眾多MP3廠商降低成本提供了有力保障,且消費者也能夠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購買到只有世界級MP3(例如:iPod支持ALAC)才支持的無損壓縮音頻、CD級的音質表現!

不同點:

    一、自我糾錯能力,誰更人性化?

    很多消費者都經歷過MP3的爆音問題,然後歸咎於MP3質量有問題,其實,很大一部分爆音是因為音頻壓縮過程中,編碼的微小損壞,造成在解碼時,處理出來的數據與音頻不一致,導致爆音現象。無損格式壓縮的不好也會導致編碼損壞,而在處理這種問題時,FLAC的會以靜音方式代替有損部分,而APE的處理則與常見的有損壓縮格式處理的方式相同,以爆音方式代替有損部分。這一點FLAC設計的更人性化!

    二、優化的編碼結構,決定了解碼的速度!

    由於編碼方式的不同,將影響兩種無損壓縮格式的解碼速度,通常FLAC的解碼速度比APE快30%,這是因為,FLAC只需執行整數運算,而無需執行佔用系統更高頻率和更大數據處理量的浮點運算。基於這一點,一般硬件均可完美實現實時解碼。

    三、方便的資源獲取,意味著能夠得到更廣泛的應用與支持

    無論FLAC還是APE,在資源獲取上,兩者都能通過網絡搜索輕鬆獲得!

    通過以上的對比,相信很多用戶對FLAC和APE的認識更加深了一些,單從技術角度講,FLAC要明顯比APE優秀,原因在於,FLAC是第一個開源的且被世界公認的無損壓縮格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級開發高手對FLAC進行免費的開發與技術完善,同時,FLAC有廣泛的硬件平台的支持,幾乎所有採用便攜式設計的高端解碼芯片都能夠支持FLAC格式的音樂,FLAC第三個優勢在於:優秀的編碼使得硬件在解碼時只需採用簡單的整數運算即可,這將大大降低所佔用的硬件資源!不過兩種公開的技術具有極強的互補性,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全面超越另一方!

               

2.主流音頻格式淺析之一 有損壓縮篇

·誰說MP3播放器好就行了?

  隨著MP3播放器的普及,越來越多的MP3走進我的視線,在選擇一款自己喜歡的MP3播放器的同時,不知道各位玩家有沒有想過,我們每天聽的都是些怎樣的音樂呢?

  我們都知道MP3播放器的音質相當重要,沒有好的音質表現,外觀再漂亮的MP3都稱不上完美;可如果只有好的工具,顯然還是不夠的,音源方面也是不容忽視的,那麼我們對每天聽的那些音樂又有多少瞭解?它們都有那些格式?孰優孰劣?

  我想可能有玩家會說,MP3播放器,播放的不就是MP3麼?如果這樣想,那您就大錯特錯了——是的,MP3確實是MP3播放器支持的最基本格式,可除了MP3,我們還有更多可以選擇的數字音頻格式:

  數字音頻格式,最早指的是CD;而CD經過壓縮之後,才產生了林林總總的數碼隨身聽適用音頻格式。這裡所說的壓縮,是指把PCM編碼的或WAV格式的音頻流經過特殊的壓縮處理,轉換成其他格式,從而達到縮小文件體積、節省空間的效果,而這種壓縮大致上又可以分為兩類:有損壓縮的和無損壓縮。

  有損壓縮是指經過壓縮後產生的新文件所保留的聲音信號相對於原來的PCM/WAV格式的信號而言有所削減;無損壓縮是指經過壓縮後產生的新文件所保留的聲音信號相對於原來的PCM/WAV格式的信號而言完全相同,沒有削減。當然,我們這裡所說的無損壓縮,和自然、真實的聲音相比還是有損的——作為數字音頻格式,只能做到無限接近於無損,想要完全做到無損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般來說,都以PCM作為最高的保真水平。


MP3和WMA 有誰不支持麼?

  先來說說有損壓縮格式吧。

  我們目前能得到的比較流行的有損壓縮格式主要有MP3、WMA、OGG、MP3pro、AAC、VQF、ASF等。

  MP3格式。自不待言,這是最為我們廣大玩家熟知的音頻格式,也是最為流行的音頻格式,我們在網絡上能找到的音頻文件大都是MP3格式的。MP3全稱MPEG Audio Laye-3,是由德國夫朗和費研究院(Faunhofe IIS)和法國湯姆遜(Thomson)公司於1993年推出的傑作。

  早期的MP3編碼技術並不完善,很長的一段時間以來,大多數人都使用128Kbps的CBR(固定編碼率)來對MP3文件進行編碼,直到近年VBR(可變編碼率)和ABR(平均編碼率)壓縮方式的出現,MP3文件的音質才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MP3格式編碼比特率最高可達320Kbps,其音質絕非128Kbps可比。

  鑒於MP3格式大家都很熟悉,筆者這裡就不再贅述。

  WMA格式。相信絕大多數玩家手中的MP3播放器都支持這種格式,WMA和MP3同樣是MP3播放器所支持的最基本格式。WMA全稱Windows Media Audio,看名字就知道是微軟的傑作,相對於MP3來說,WMA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極強的可保護性,從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可以說,WMA就是針對MP3沒有版權保護的缺點而推出的,因此WMA廣受唱片公司歡迎。

  從文件體積和音質上來看,文件比特率小於128Kbps時,WMA格式文件體積比MP3格式小,音質也要優於後者;文件比特率大於128Kbps時,MP3格式文件的音質則要更勝一籌。

   鑒於MP3格式文件編碼比特率的提高,320Kbps的MP3文件音質要優於WMA格式;而網絡上的音源也要遠多於後者,對於追求音質的玩家來說,筆者認為MP3格式是更好的選擇。


MP3pro和OGG 不能只看到流行

  上文介紹的是兩種最常見的音頻格式。當然,除了MP3和WMA,我們還有其它選擇:

  MP3pro格式。上文筆者說過,MP3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編碼技術並不完善,僅能達到128Kbps的編碼比特率,而音質更佳、文件體積更小、又有版權保護的WMA格式的問世,對其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並大有淘汰MP3格式文件的趨勢。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式,德國夫朗和費研究院(Faunhofe IIS)和法國湯姆遜(Thomson)公司又攜手發佈了一種新的音頻格式——MP3pro。

  MP3pro是對MP3格式的改良,其編碼算法要比MP3複雜得多。MP3pro分兩層編碼,簡單的說,它是在MP3的基礎上再與SB頻段複製技術進行混合編碼。這種格式在低比特率的時候壓縮率非常高,同比特率的MP3pro文件體積要比MP3和WMA都小得多,而音質卻是三者之最!不僅如此,MP3pro格式文件擴展名同MP3一樣,都是.mp3,也就是說它還兼容MP3格式文件。

  小令點評:從技術上講,MP3pro是一種非常優秀的編碼方式,同時凌駕於MP3和WMA之上;但遺憾的是它高昂的專利費限制了它的流行。當然,Thomson的玩家就不在此列了,因為Thomson的播放器可以很好的支持MP3pro格式。

  OGG格式。OGG全稱OGG Vobis,是一種免費的開源音頻格式。它最出眾之處就是支持多聲道,而不像MP3只能支持雙聲道。多聲道音樂的優點是非常明顯的,它可以帶給玩家更強烈的現場感,欣賞電影和交響樂時尤其有優勢。

  除了多聲道,OGG格式相較MP3格式的另一大優勢是在文件體積相對較小的情況下實現更好的音質。Q0(64Kbps碼率)品質的OGG格式文件就能達到128Kbps碼率MP3格式文件的音質,可以節省約一半的存儲空間;而Q10(500Kbps)品質的OGG格式文件的音質與無損壓縮的CD級WAV格式文件處於同一水平,而文件大小卻只有WAV格式文件的三分之一左右。可以看出,OGG的編碼格式比MP3要先進,它同MP3一樣支持VBR(可變比特率)和ABR(平均比特率)兩種編碼方式,還具有比特率縮放功能,可以不用重新編碼便可調節文件的比特率。

  小令點評:OGG格式所採用的壓縮技術比MP3好,但比MP3pro差一些。隨著它的流行,以後用隨身聽來聽DTS編碼的多聲道作品將不再是夢想。其多聲道、免費、開源等特點使它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流行音頻格式,現在已有不少MP3播放器可以支持OGG格式文件。

  以上四種有損壓縮的音頻格式是較為常見,影響力也較大的,除此之外還有ASF、VQF、AAC等其它音頻格式,但都影響不大,音源也較少。其中AAC(即Advance Audio Coding),是杜比試驗室的作品,支持的量化級和採樣率都很高,同OGG一樣支持多聲道,音質佳;但是由於其對硬件要求相對較高,因此目前為止只有iPod支持這種格式。

現在市面上的MP3播放器大多都支持MP3和WMA格式,無疑MP3更加流行,允為目前最為流行的音頻文件格式;MP3pro格式則由於其高昂的專利費流傳不廣;從目前來看最有發展空間的還是OGG格式,不少MP3播放器廠商也開始在其產品中支持OGG格式,但在短期內它還無法取代MP3的地位。



主流音頻格式淺析之二 無損壓縮篇

3.無損,就是無損 APE格式

  在《主流音頻格式淺析之一 有損壓縮篇》中筆者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了幾種較為常見的有損壓縮音頻格式,它們也是廣大玩家MP3播放器中音樂的「中堅力量」,尤其是MP3格式,更是佔據了其中的大半壁江山。

  但對於很多對音質比較挑剔的玩家,尤其是發燒級玩家來說,有損壓縮音頻文件的音質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這時無損壓縮就顯得非常必要了,今天筆者為大家簡單的介紹幾種能在MP3播放器上播放的無損壓縮音頻格式,對音質要求較高的玩家不妨看一下。

  相對於有損壓縮的一些格式,無損壓縮格式對很多玩家來說還比較陌生,事實上無損壓縮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今天筆者將介紹其中幾種比較常見的格式:

  APE格式。說起無損壓縮,就不能不提APE格式。APE是目前流行的、由Monkey's Audio出品的一種數字音樂文件格式。與MP3、OGG這類有損壓縮方式不同,APE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得到公認的音頻無損壓縮格式,也就是說當您將從音頻CD上讀取的音頻數據文件壓縮成APE格式後,還可以再將APE格式的文件還原,而還原後的音樂文件與壓縮前一模一樣,沒有任何損失!由於APE的採樣率高達800kbps~1400kbps,接近於音樂CD的1411.2kbps,遠遠高於MP3的128kbps,因此它在壓縮後的音質和源文件音質幾乎毫無差異,其音質之佳已經過了嚴格的盲聽測試,得到了全世界發燒友的公認,這些都是其它壓縮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在APE出現之前,人們都認為以CD或者WAV來保存自己喜歡的音樂是最好的方法;但APE的出現,足以使他們改變這種看法,因為APE既可以保持音樂信號的無損,又可以以比WAV高得多的壓縮率(接近2:1)壓縮文件,而且可以無須解壓直接播放。由於壓縮後的APE文件只有源文件一半左右大小,因此它受到了許多音樂愛好者的喜愛,特別是對於希望通過網絡傳輸音頻CD的玩家來說,APE可以幫助他們節約大量的資源和時間。
                  

不能讓APE獨大 FLAC格式

  FLAC格式。相比APE,支持FLAC格式的MP3播放器較多一些,FLAC(Fee Lossless Audio Codec),全稱OGG FLAC。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是OGG計劃的一部分,因此也是一種開源、免費的音頻格式,這也是它如此迅速的得到一些MP3廠商支持的原因。作為一個開放源代碼並且完全免費的無損音頻壓縮格式,目前很多音頻處理軟件都可以輸入、輸出FLAC格式文件,這也給音頻的後期處理帶來了方便。

  另外,它的解碼速度很快,只需進行整數運算即可完成整個解碼過程,對CPU的運算能力要求相當低,對於MP3播放器來說這不啻於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畢竟作為隨身數碼產品,我們不能苛求MP3播放器的運算能力。由於FLAC的解碼複雜程度相對較低,可以在很簡單的硬件(例如汽車音響等等)上實現實時解碼播放。   

  FLAC的容錯性很強,即使有小段音樂損壞,也不影響後面的音樂播放;

  FLAC的壓縮比可以達到2:1,對於無損壓縮來說,這已經是相當高的壓縮比例了,只是壓縮比不如APE高,大約有3%左右的差距。
APE和FLAC是兩種最主要的無損壓縮方式,雖然APE現在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同,但事實上從很多角度來看,FLAC的優勢也是不容小覷的。首先,APE是一個個人作品,未來不排除出現版權問題;其次,APE格式相當封閉,從音頻後期處理上遠不如FLAC來的方便;第三,目前支持APE格式的隨身數碼播放器還少之有少,相比之下FLAC要更加普及;第四,APE文件的容錯性比較差,只要在傳輸過程中出現一點差錯,就會讓整首APE音樂作廢,所以用APE備份CD並非萬無一失。

iPod御用 AppleLossless格式

  AppleLossless格式。一看名字,就知道它是Apple公司的作品。這種格式製作非常方便,只需用iTunes軟件即可直接把音樂CD製作成AplleLossless文件;不過也只有Apple自己的軟件才能播放這種格式。

微軟無處不在 WMALossless格式

  WMALossless格式。同前面的AppleLossless相似,顧名思義這是一種微軟推出的音頻格式。玩家只需用Windows Media Player 9.0以上版本就可以直接將其從CD上抓下來製成WMALossless格式。


  
   相比有損壓縮,無損壓縮的普及程度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隨身數碼播放器上,較大的文件體積是限制其普及的最大因素,尤其是對於閃存容量較小的MP3播放器來說,有損壓縮MP3才是最適合的文件格式。但筆者相信隨著MP3播放器閃存技術的不斷進步、成本的逐漸降低,MP3播放器的閃存容量會越來越大,屆時無損壓縮就不會「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glow=570,#8B008B,6]                                三 音效篇[/glow]

MP3生產廠商在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優化外觀設計的同時也在提升自己產品的技術設計。一些實力雄厚的MP3廠商往往會將一部分資本投入到MP3音效的研發上。MP3重在聆聽,因此擁有優秀音質的產品就更加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

  今天將要同大家一起瞭解的是MP3的一些常見音效。在瞭解這些音效之前,讓我們先來瞭解一下人耳的聽音原理。

一.人耳聽音原理

  由於隨身聽設備都採用耳機作為發聲單位,所以聲道的選擇上只有左、右雙聲道,而音效技術就是基於雙聲道對整個聲場進行模擬,因此介紹音效之前首先要從最基本的人耳聽音原理說起。

  1.雙耳效應:人的兩隻耳朵對同一聲源發出的聲音有著時間差,聲強差和相位差,人耳的聽覺可以根據上面說的這些微小的差別來確定聲源的位置。

  2.耳廓效應:人耳的耳廓對聲波,主要是低頻段的聲波的反射,產生的相位差對空間聲源有著定位的作用(就這一點來看,耳機有著比耳塞在聲場上更具優勢的原因之一)

  3.人耳的定位機制:對於低頻端主要是靠相位差來定位(這在前面的耳廓效應中已經提到了)在中頻範圍內靠聲強差來定位,對高頻部分就單純靠時間差定位,稍做比較能看出來。人耳在對低頻的定位最不準確,首先是低頻部分在和中頻部分同一個聲強的情況下,人耳對中頻段更加敏感,另外,由於低頻聲波的波長較長,容易反射,很容易是人耳在定位時發生錯誤。

  4.頭部相關傳遞函數(HRTF):人的聽覺系統能對不同方位的聲音產生不同的頻譜,就由HRTF來描述。有了上面幾個效應,人耳的空間定位包括了水平垂直及前後4個方向,水平定位是靠雙耳,垂直定位靠耳殼,前後定位和對環繞聲場的感受是靠HRFT函數來實現的。虛擬環繞聲技術的任務就是製造出和實際聲源傳播到人耳處一樣的聲波狀態,使人腦對聲源的位置有相應的判斷。這種虛擬環繞立體聲的實現是利用一塊DSP把解碼芯片解碼出來的信號,通過一系列函數精密的計算加工對聲場進行模擬,再送到耳放部分放大輸出到耳機。

二.常見的音效技術

1.SRS 3D(Sound Retrieval System)聲音檢索系統

  常見MP3中包含的效果:SRS,SRS TruBass,SRS Focus,SRS WOW。

  這是微軟力推的虛擬聲音系統,SRS是非硬件三維聲場,其從聽覺心理學出發模擬出一個三維聲場, SRS根據立體聲信號中能體現現場感的環繞聲(反射聲與混響聲)分別記錄在左、右兩聲道中,將R、L兩個信號相加產生一個總信號(R+L),然後再將兩個信號相減產生兩個差分信號(R-L)和(L-R),然後再將經SRS處理後的總信號、差分信號及周圍的環境信息(反射音場和混響聲場),提供給人耳的聽覺系統。而對於麥克風和常規的立體聲音響來說,由於它們「聽」不到「L-R」和「R-L」這兩種差分信號,因此立體聲音響系統也就不可能複製,所以重放時沒有空間感。但SRS就能對差分信號和總信號進行處理,然後將最終符合人聽覺系統的聲音和空間信息更好地恢復出來,通過對真實演奏環境的恢復,來增強立體聲效,使人能感覺到音效的空間方位感和分佈情況,也就是說,用這種音效技術聽歌能更好的再現現場的真實效果。

  採用SRS音效的隨身聽產品有三星YEPP系列、IRIVER的H10(資料 文章 價格 評論)系列,還有國產的品牌魅族和昂達也得到了SRS實驗室的授權,其產品也可以搭載SRS音效。

  優點:SRS本身是通過疊加左右聲道使人產生虛幻的環繞效果。SRS TruBass是SRS的重低音,下潛很深。SRS Focus是用來改變聲場焦點的,如果是背投電視,音箱在屏幕的下放,可以通過調整Focus來改變心理聲場的位置。SRS WOW就是環繞和重音的疊加。

  缺點:SRS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並且要從較低值,比如SRS=2開始慢慢適應。長時間聽,容易疲勞。SRS TruBass雖然下潛很深,但是重音缺乏彈性,容易使耳朵疼痛。如果同時開環繞和重音,也就是WOW音效,容易使人產生煩躁的感覺。

  總體評價:適合喜歡強勁低音的人,但是一定要保護聽力。

2.BBE技術  

  常見MP3中包含的效果:BBE,BBE MP,BBE Mach3Bass,BBE Viva(3D)。

  我們瞭解到BBE技術起源於1985年,而現在,BBE技術經過數代的發展,已經從最初應用於功放上面的專利技術而發展到從AV視聽、隨身聽、廣播、CD以及現在的數碼音頻技術等領域。

  由於BBE Sound公司一直對於BBE技術有著非常嚴格的質量控制,簡單的說,雖然BBE技術的授權費用非常低廉,但想要得到BBE的授權並不是那麼簡單。在合作公司向BBE Sound提出申請後,BBE Sound首先就會派人對合作公司進行調查,在公司實力得到認可後,才會得到BBE的授權,而在使用了BBE技術的產品設計過程中,BBE Sound公司就會參於關於音效部分的設計,在最終的音質得到認可後,產品才可以加注BBE Sound的商標。也正在這種嚴謹的運作方式,讓BBE商標成為音響界象徵高超品質的識別標誌。不過遺憾的是,由於對於中國關於知識產權方面的不信任,BBE Sound目前還不對中國的企業進行直接的算法授權。因此,目前中國的企業大多都是通過購買第三方國家的芯片得到BBE Sound的間接授權。

  BBE技術對於音質帶來的改善,主要表現在整個的音域似乎一下子比原音寬廣了很多,高低音的層次也變得非常清晰,這種感受與傳統的EQ所帶來的效果明顯不同。那BBE到底使用哪種方法來提高音質的呢?

  需要說明的是通常說的BBE技術只是一個統稱,實際上,BBE技術在面向不同應用的時候有不同的分枝,而BBE是最基礎的一項,根據應用不同,還包含:

  BBE - 最基本算法,所有其它分支都是建立在BBE的基礎之上的
  BBE Mach3Bass - 低音提升算法,適用範圍比較廣泛
  BBE ViVA - BBE的3D效果,適用於立體聲電視、便攜單體聲音響等
  BBE MP - 壓縮補償算法,適用於MP3、MD等使用有損壓縮音樂格式的產品
  BBE Optima - 簡化的BBE相關算法,去除了調節項的BBE算法
  BBE K3/K1 - 壓縮/限制/自動增益控制,適用於專業節目錄製
  BBE T2(資料 文章 價格 評論)/T2R/T2C/T2M - BBE電話技術,綜合使用BBE MP及BBE K3技術來實現高質量的電話通話效果

用於MP3的BBE技術主要有:

  BBE Mach3Bass:是建立在BBE之上,用於提升低頻能力的算法,它不同於一般的EQ方式的簡單提升,由於通過一定的誤差修正,因此它在提升低頻的同時,並不會讓有感覺到其它頻率,特別是中頻(人聲)的衰減。

  BBE MP:這一算法對於像我們這些經常播放MP3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的誕生就是為了彌補這類有損壓縮(包括MP3、MD、OGG、WMA等)所帶來的損失。通常,這類壓縮算法會丟棄音樂中信號強度比較弱的部分,因為按照聽覺理論上來說,那一部分的音頻是人耳聽不到的。但在實際中,那一部分聲音裡可能會包含一些畫龍點睛的細節。因此加入了這部分補償以後的音樂,會讓人感覺到更加細膩,經過BBE-MP處理的音樂包含有更多的細節。

  就實際的聽音效果而言,BBE技術實現的音效在中頻部分幾乎沒有什麼損失,而SRS在這方面處理的並不完美,但是在臨場感上SRS強於BBE。

  由於BBE的入場資格要求的非常嚴格,因此我們很難在普及型的設備中見到BBE的蹤影,目前只有iAudio(資料 文章 價格 評論)的幾款MP3播放器帶有BBE音效,因此可以看出現在數碼產品也開始注意到BBE的魅力。相信隨著BBE的知名度的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帶有BBE音效的MP3出現。

  優點:BBE效果使聲音效果更清澈、通透,而且長時間聽不容易煩躁,聲音很耐聽。

  BBE MP特別針對mp3等有損壓縮類型文件的聲音回放,進行頻率再生,對於碼率較高的文件,可以接近MD的效果。BBE M3B的重音,彈性很好,耳朵不容易痛。BBE 3D的環繞效果與SRS、Xtreme 3D很相似。其實幾乎所有的3D音效都是比較接近的。之間差別不大。
  
  缺點:BBE M3B的重音下潛不是很深。
  
  總體評價:BBE的各種音效更適合聽流行,較輕的搖滾。聲音清澈、耐聽。

3.Xtreme 3D音效技術

  常見MP3中包含的效果:Xtreme EQ 、 Xtreme 3D。

  Xtreme 3D和其他虛擬環繞立體聲技術不同,沒有預設值,是通過對3D EQ setting來實現的,用戶可以自己設置不同頻率段的dB數,其使用方法和Xtreme EQ一樣,而利用DBE setting 的設置可以調節BASS的等級,加強重低音的效果,而在Xtreme 3D的等級上選擇natural就可以了,maximum會使聲音失真和嚴重。

  就具體聆聽的效果而言,可能一部分人對這種模擬的聲場不是很喜歡,主要聽感就是中高頻發虛,聽起來不是很實在,雖然有環繞在裡面,但是總是感覺不自然,如果你有這種感覺的話,建議你不要打開Xtreme 3D,其實Xtreme 3D對一些演唱會,現場錄製的JAZZ音樂有很好的渲染作用,而對於大編製的交響樂,NEW AGE不太適用。

  優點:聲音震撼,效果不錯。

  缺點:長時間聆聽容易產生煩躁。

  總體評價:Xtreme 3D音效更加適合聆聽演唱會。
              
[glow=570,#8B008B,6]                              四 視頻格式[/glow]


                         隨著MP3芯片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視頻格式已經為MP3所支持。今天我們將要一同瞭解的就是MP3所支持的幾種常見視頻格式。

RM格式

  Networks公司所制定的音頻視頻壓縮規範稱之為Real Media,用戶可以使用RealPlayer或RealOne Player對符合RealMedia技術規範的網絡音頻/視頻資源進行實況轉播,並且RealMedia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網絡傳輸速率制定出不同的壓縮比率,從而實現在低速率的網絡上進行影像數據實時傳送和播放。這種格式的另一個特點是用戶使用RealPlayer或RealOne Player播放器可以在不下載音頻/視頻內容的條件下實現在線播放。

RMVB格式

  這是一種由RM視頻格式升級延伸出的新視頻格式,它的先進之處在於RMVB視頻格式打破了原先RM格式那種平均壓縮採樣的方式,在保證平均壓縮比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比特率資源,就是說靜止和動作場面少的畫面場景採用較低的編碼速率,這樣可以留出更多的帶寬空間,而這些帶寬會在出現快速運動的畫面場景時被利用。這樣在保證了靜止畫面質量的前提下,大幅地提高了運動圖像的畫面質量,從而圖像質量和文件大小之間就達到了微妙的平衡。

ASF格式

  它的英文全稱為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它是微軟為了和現在的Real Player競爭而推出的一種視頻格式,用戶可以直接使用Windows自帶的Windows Media Player對其進行播放。由於它使用了MPEG-4的壓縮算法,所以壓縮率和圖像的質量都很不錯。

AVI格式

  它的英文全稱為Audio Video Interleaved,即音頻視頻交錯格式。它於1992年被Microsoft公司推出,隨Windows3.1一起被人們所認識和熟知。所謂「音頻視頻交錯」,就是可以將視頻和音頻交織在一起進行同步播放。這種視頻格式的優點是圖像質量好,可以跨多個平台使用,但是其缺點是體積過於龐大,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壓縮標準不統一,因此經常會遇到高版本Windows媒體播放器播放不了採用早期編碼編輯的AVI格式視頻,而低版本Windows媒體播放器又播放不了採用最新編碼編輯的AVI格式視頻。其實解決的方法也非常簡單,我們將在後面的視頻轉換、視頻修復部分中給出解決的方案。

MTV格式

  這是視頻MP3較早支持播放的視頻格式,也是目前最常見的視頻格式。但其缺點也很明顯,文件體積大,一分鐘的MTV格式文件約占12MB的容量,而且畫面質量也欠佳。MTV視頻格式正逐漸被表現更好的AMV視頻格式所取代。

AMV格式

  相對於MTV格式來說,AMV視頻格式比MTV視頻格式有著更好的壓縮比例以及畫面質量。通過AMV轉換工具轉換出來的影音文件一分鐘的容量約為1.8MB。也就是說,256MB的MP3播放器可存放130分鐘的AMV格式的電影,這樣用戶就可將一部電影從頭看到尾,真正讓視頻MP3播放器成為「電影播放機」,所以AMV視頻格式正被廣泛應用。

SWF格式

  利用Flash我們可以製作出一種後綴名為SWF(Shockwave Format)的動畫,這種格式的動畫圖像能夠用比較小的體積來表現豐富的多媒體形式。在圖像的傳輸方面,不必等到文件全部下載才能觀看,而是可以邊下載邊看,因此特別適合網絡傳輸,特別是在傳輸速率不佳的情況下,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SWF如今已被大量應用於WEB網頁進行多媒體演示與交互性設計。此外,SWF動畫是其於矢量技術製作的,因此不管將畫面放大多少倍,畫面不會因此而有任何損害。綜上,SWF格式作品以其高清晰度的畫質和小巧的體積,受到了越來越多網頁設計者的青睞,也越來越成為網頁動畫和網頁圖片設計製作的主流,目前已成為網上動畫的事實標準。

MPEG格式

  MPEG 是 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 的縮寫,它包括了 MPEG-1, MPEG-2 和 MPEG-4 (注意,沒有MPEG-3,大家熟悉的MP3 只是 MPEG Layeur 3)。MPEG-1相信是大家接觸得最多的了,因為它被廣泛的應用在 VCD 的製作和一些視頻片段下載的網絡應用上面,可以說 99% 的 VCD 都是用 MPEG1 格式壓縮的,(注意 VCD2.0 並不是說明 VCD 是用 MPEG-2 壓縮的)使用 MPEG-1 的壓縮算法,可以把一部 120 分鐘長的電影(未視頻文件)壓縮到 1.2 GB 左右大小。MPEG-2 則是應用在 DVD 的製作(壓縮)方面,同時在一些 HDTV(高清晰電視廣播)和一些高要求視頻編輯、處理上面也有相當的應用面。使用 MPEG-2 的壓縮算法壓縮一部 120 分鐘長的電影(未視頻文件)可以到壓縮到 4 到 8 GB 的大小(當然,其圖像質量等性能方面的指標 MPEG-1 是沒得比的)。MPEG-4 是一種新的壓縮算法,使用這種算法的 ASF 格式可以把一部 120 分鐘長的電影(未視頻文件)壓縮到 300M 左右的視頻流,可供在網上觀看。其它的 DIVX 格式也可以壓縮到 600M 左右,但其圖像質量比 ASF 要好很多。

DivX格式

  DivX 視頻編碼技術可以說是一種對 DVD 造成威脅的新生視頻壓縮格式(有人說它是 DVD 殺手),它由 Microsoft mpeg4v3 修改而來,使用 MPEG4 壓縮算法。同時它也可以說是為了打破 ASF 的種種協定而發展出來的。而使用這種據說是美國禁止出口的編碼技術 --- MPEG4 壓縮一部 DVD 只需要 2 張 CDROM!這樣就意味著,你不需要買 DVD ROM 也可以得到和它差不多的視頻質量了,而這一切只需要你有 CDROM 哦!況且播放這種編碼,對機器的要求也不高,CPU 只要是 300MHZ 以上(不管你是PII、CELERON、PIII、AMDK6/2、AMDK6III、AMDATHALON、CYRIXx86)在配上 64 兆的內存和一個 8兆 顯存的顯卡就可以流暢的播放了。這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技術,前途不可限量!

WMV格式

  它的英文全稱為Windows Media Video,也是微軟推出的一種採用獨立編碼方式並且可以直接在網上實時觀看視頻節目的文件壓縮格式。WMV格式的主要優點包括:本地或網絡回放、可擴充的媒體類型、部件下載、可伸縮的媒體類型、流的優先級化、多語言支持、環境獨立性、豐富的流間關係以及擴展性等。

SMV格式

    這是一些採用SigMatel解碼芯片的MP3所支持的視頻格式。其畫質清晰,文件體積也很小,目前在國內很多被使用。新出的M8×系列的產品都支持的是SMV格式的視頻文件,其最大可以支持到128×160顯示。

    SMV是一種屏幕錄像保存的格式,可以用S-Recorder等軟件打開,
                              五 耳機篇   
耳機參數都代表什麼
一款耳機的性能參數主要有:阻抗、靈敏度、頻率響應和失真度。通過前面這四個參數,我們也可以從一個角度判定出一款耳機的好壞來。

  耳機的阻抗是其交流阻抗的簡稱,它的大小是線圈直流電阻抗在200Ω以上,這是為了有專業機上的耳機插口匹配。在台式機或功放、VCD、DVD電視等有耳機插孔輸出的機器上,一般使用中高阻抗的耳機比較適宜。如果使用低阻耳機,一定先要把音量調低再插上耳機,再一點點把音量調上去,阻止耳機過載將耳機燒壞或是音圈變形錯位造成破音,阻抗的耳機一般比較容易推動,因此隨身聽等便攜、省電的機器應選擇低阻抗耳機,同時還要注意靈敏度要高,對隨身聽來說靈敏度指標更加重要。

靈敏度

  靈敏度又稱聲壓級。通俗的講,耳機的靈敏度反映的是在同樣的響度的情況下,需要輸入的功率的大小。耳機靈敏度越高所需要的輸入功率越小,在同樣功率的音源下輸出的聲音越大。對於隨身聽等便攜設備來說,靈敏度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指標。一般來說,隨身聽耳機靈敏度比監聽級耳機高,在110db左右,因此對隨身聽來說這個值自然是越大越好。

頻率響應

  頻率響應是指將一個以恆電壓輸出的音頻信號與系統相連接時,音箱產生的聲壓隨頻率的變化而發生增大或衰減、相位隨頻率而發生變化的現象,這種聲壓和相位與頻率的相關聯的變化關係稱為頻率響應。也是指在振幅允許的範圍內音響系統能夠重放的頻率範圍,以及在此範圍內信號的變化量稱為頻率響應,也叫頻率特性。在額定的頻率範圍內,輸出電壓幅度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以分貝數(dB)來表示其不均勻度。

失真度

  失真度分為諧波失真、互調失真和瞬態失真。諧波失真是指聲音回放中增加了原信號沒有的高次諧波成分而導致的失真;互調失真影響到的主要是聲音的音調方面;瞬態失真是因為揚聲器具有一定的慣性質量存在,盆體的震動無法跟上瞬間變化的電信號的震動而導致的原信號與回放音色之間存在的差異。它在音箱與揚聲器系統中則是更為重要的,直接影響到音質音色的還原程度的,所以這項指標與音箱的品質密切相關。
  
  這項常以百分數表示,數值越小表示失真度越小。

  通過以上這四項參數,我們可以從一個側面瞭解到一款耳機產品的好壞。但,大家不能過分依賴於耳機的性能參數,選購一款適合自己的耳機還是需要大家去賣場中親自試聽一下再做選擇。


HIFI耳機基礎知識入門


一、耳機是如何分類的?
1、按換能原理(Transducer)分

  主要是動圈(Dynamic)和靜電(Electrostatic)耳機兩大類,雖然除這二類之外尚有等磁式等數種,但或是已被淘汰或是用於專業用途市場佔有量極少,在此不做討論。

  動圈耳機原理:目前絕大多數(大約99%以上)的耳機耳塞都屬此類,原理類似於普通音箱,處於永磁場中的線圈與振膜相連,線圈在信號電流驅動下帶動振膜發聲
靜電耳機:振膜處於變化的電場中,振膜極薄、精確到幾微米級(目前STAX新一代的靜電耳機振膜已精確到1.35微米),線圈在電場力的驅動下帶動振膜發聲。
2、按開放程度分

主要是開放式、半開放式、封閉式(密閉式)。


(1)開放式:一般聽感自然,佩帶舒適,常見於家用欣賞的HIFI耳機,聲音可以洩露、反之同樣也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耳機對耳朵的壓迫較小。

(2)半開放式:沒有嚴格的規定,聲音可以只進不出亦可以只出不進,根據需要而做出相應的調整。

(3)封閉式:耳罩對耳朵壓迫較大以防止聲音出入,聲音正確定位清晰,專業監聽領域中多見此類,但這類耳機有一個缺點就是低音音染嚴重,W100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3、按用途分

  主要是家用(Home)、便攜(Portable)、監聽(Monitor)、混音(Mix)、人頭唱片(Binaural Recording)

二、耳機相關參數

阻抗(Impedance)

  注意與電阻含義的區別,在直流電(DC)的世界中,物體對電流阻礙的作用叫做電阻,但是在交流電(AC)的領域中則除了電阻會阻礙電流以外,電容及電感也會阻礙電流的流動,這種作用就稱之為電抗,而我們日常所說的阻抗是電阻與電抗在向量上的和。

靈敏度(Sensitivity)

  指向耳機輸入1毫瓦的功率時耳機所能發出的聲壓級(聲壓的單位是分貝,聲壓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靈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機越容易出聲、越容易驅動。

頻率響應(Frequency Response)

  頻率所對應的靈敏度數值就是頻率響應,繪製成圖像就是頻率響應曲線,人類聽覺所能達到的範圍大約在20Hz-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機工藝都已達到了這種要求。

三、音質評價術語

音域:樂器或人聲所能達到最高音與最低音之間的範圍

音色:又稱音品,聲音的基本屬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

音染:音樂自然中性的對立面,即聲音染上了節目本身沒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對著一個罐子講話得到的那種聲音就是典型的音染。音染表明重放的信號中多出了(或者是減少了)某些成分,這顯然是一種失真。

失真:設備的輸出不能完全復現其輸入,產生了波形的畸變或者信號成分的增減。 動態:允許記錄最大信息與最小信息的比值

瞬態響應:器材對音樂中突發信號的跟隨能力。瞬態響應好的器材應當是信號一來就立即響應,信號一停就嘎然而止,決不拖泥帶水。(典型樂器:鋼琴)

信噪比:又稱為訊噪比,信號的有用成份與雜音的強弱對比,常常用分貝數表示。設備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產生的雜音越少。

空氣感:用於表示高音的開闊,或是聲場中在樂器之間有空間間隔的聲學術語。此時,高頻響應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義詞有「灰暗(dull)」和「厚重(thick)」。

低頻延伸:指音響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頻率。系用於測定在重放低音時音響系統或音箱所能下潛到什麼程度的尺度。比方說,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頻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則下潛到16Hz。

明亮:指突出4kHz-8kHz的高頻段,此時諧波相對強於基波。明亮本身並沒什麼問題,現場演奏的音樂會皆有明亮的聲音,問題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過於明亮(甚至嘯叫)便讓人討厭。
四、關於放大器方面的相關知識
1、一般的放大器可分為晶體管(石機)和電子管(膽機)放大器兩類

2、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統稱。

(1)功率放大器:簡稱功放,用於增強信號功率以驅動音箱發聲的一種電子裝置。不帶信號源選擇、音量控制等附屬功能的功率放大器稱為後級。

(2)前置放大器:功放之前的預放大和控制部分,用於增強信號的電壓幅度,提供輸入信號選擇,音調調整和音量控制等功能。前置放大器也稱為前級。

3、甲類放大(class-A) :也稱A類放大。為放大器的一種工作狀態。此時晶體管或電子管放大器將會對整個的音頻信號進行放大。

 乙類放大(class-B):也稱B類放大。為放大器的一種工作狀態。此時一路晶體管或電子管放大器將會放大音頻信號的正半部分,而另一路晶體管或電子管放大器則放大信號的負半部分。

 甲乙類放大(class AB):也稱為AB類放大。放大器的一種工作狀態。此時放大器的輸出級在輸出功率為低電平時便按甲類放大狀態,而在輸出功率為高電平時便轉換為乙類放大。

4、關於耳機線材:大多數耳機線都以銅為原料,一般的純度(一般用幾N表示,比如4N、6N……)越高導電性越好,信號失真越小,常見的有:

TPC(電解銅):純度為99.5%
OFC(無氧銅):純度為99.995%
LC-OFC(線形結晶無氧銅或結晶無氧銅):純度在99.995%以上
OCC(單晶無氧銅):純度最高,在99.996%以上,又分為PC-OCC和UP-OCC

5、關於前端器材:許多HIFI發燒友習慣將唱機分離成轉盤和解碼器兩部分以得到音質更好的音樂。

前端:多指聲頻系統中的信號源,如LP密紋慢轉唱機或CD唱機,有時也指調諧器(收音頭)中處理從無線接收到的信號的前級。

CD轉盤:將CD機的機械傳動部分獨立出來的機器。

D/A轉換器:數碼音響產品(例如CD、DVD) 中將數字音頻信號轉換為模擬音頻信號的裝置。D/A轉換器可以做成獨立的機器,以配合CD轉盤使用,此時常常稱為解碼器(DAC)。

怎樣鑒別一款優秀耳機

一款耳機的優劣不是外在的因素能夠決定的,某些材料和某種結構的採用並不能代表什麼,優秀耳機的設計是現代電聲學、材料科學、人體工程學和音響美學的完美結合。——《耳機的評價》

  對於一款耳機的評價我們需要經過客觀的測試與主觀聽音後方能得出結論。耳機的客觀測試包括頻率響應曲線、阻抗曲線、方波測試、互調失真等。

  今天,我們僅探討耳機的主觀聽音評價,這是我們選擇耳機的必要步驟。

  要正確評價耳機的聲音首先要瞭解耳機聲音的特點。耳機有音箱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相位失真小,頻率響應寬闊,瞬態響應好,細節豐富,能還原出細膩逼真的音色。但是耳機有兩個缺點,準確的說這是耳機的兩個特點,它們是由耳機相對於人體的物理位置決定的。

第一個特點是:耳機的「頭中效應」。

  耳機營造的聲學環境是自然界所沒有的,自然界的聲波是與人的頭部和雙耳相互作用後進入耳道的,耳機發出的聲音則直接進入耳道;而唱片大部分又是為音箱重放製作的,聲像位於兩支音箱的連 接線上,由於這兩個原因我們用耳機時會感到聲像形成在頭中,聽感不自然,容易引起疲勞。耳機的「頭中效應」 可以通過採用特殊的物理結構加以改善,聲場模擬軟件和硬件在市場上也有不少。

第二個特點是:耳機的低頻。

  低頻下段(40Hz-20Hz)和超低頻(20Hz以下)是通過身體感知的,人耳對這些頻段是不敏感的。耳機可以完美的重放這低頻,但由於身體無法感覺到低頻,會讓人覺得耳機的低頻不足。

  既然耳機的聽音方式與音箱是不同的,耳機對聲音的均衡就有其特有的方式。耳機的高頻一般都有所提升,這樣給人以細節豐富聲音平衡的感覺;一隻低頻完全平坦的耳機往往會讓人覺得低頻不足,聲音偏瘦,適當提升低頻也是耳機經常採用的手段,這樣可以使耳機的聲音顯得豐滿,低頻下潛深。最常使用這一手段的是輕型耳機和耳塞,它們的振膜面積小無法重放出深沉的低頻,通過提升低頻中段(80Hz-40Hz)就可以得到令人滿意的低頻效果。

  真實的聲音不一定是美好的,在耳機設計中這兩種方法是有效的,但是過猶不及,如果過度的提升高頻和低頻會破壞聲音的平衡感,刺激的音色容易引起疲勞。中頻對於耳機是一個敏感的區域,這裡音樂的信息最豐富,也是人耳最敏感的地方。耳機的設計對待中頻是謹慎的,一些低檔耳機其頻率響應範圍有限,卻通過提提升中頻的上段和低段獲得明亮尖銳的音色和渾濁、有力度的聲音,造成高低頻不錯的假象,長時間聆聽這種耳機,會覺得索然無味。

優秀的耳機聲音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聲底純淨,無任何令人不悅的「嘶」、「嗡」、「哄」聲。

二、平衡感好,音色從不過亮或過暗,高中低頻能量分佈均勻,頻段間的融合自然滑順,無突兀和毛刺。

三、高頻延伸良好,細膩而柔順。

四、低頻下潛深,乾淨飽滿,富有彈性和力度,無任何肥、慢的感覺。

五、中頻失真極小,透明而溫暖,人聲親切自然,有厚度,有磁性,不誇張齒音和鼻音。

六、解析力好,細節豐富,微小的信號也能清晰的重放。

七、有良好的聲場刻畫能力,聲場開闊,樂器定位準確而穩定,聲場中有足夠的信息量,沒有空洞的感覺。

八、動態沒有明顯的壓縮、具有較好的速度感,大音量下不失真或失真很小。

  這樣一隻耳機可以較完美的重放任何類型的音樂,有良好的像真度和音樂感,長期使用不會引起疲勞,能夠使聆聽者沉浸在音樂之中。

TOP

MP3音頻格式製作之  CD抓取WAV

CD抓軌WAV 推薦軟件Exact Audio Copy
  
   我們知道,無論是製作有損壓縮還是無損壓縮音頻文件,音源都是必不可少的。這裡所說的音源是指WAV格式文件,其採樣率為44.1KHz,量化級為16bit,並採用了雙聲道PCM編碼。WAV文件是從CD光盤獲取的,而CD光盤上的歌曲與一般數據光盤的文件系統不同,它是以音軌的方式進行儲存的,我們無法直接直接將其內容複製到硬盤上,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抓軌軟件了。

  可以用來抓軌的軟件很多,比如Windows系統自帶的Windows Media Player就具備這個功能,這裡筆者為大家介紹的軟件是這款Exact Audio Copy。筆者使用的Exact Audio Copy版本為V0.95 Prebeta 5,這是一款綠色軟件,下載並解壓縮後可以直接使用,無需安裝;兼且軟件語言為中文,玩家使用起來相當方便。


下面是圖解

Exact Audio Copy V0.95 Prebeta 5

進入配置嚮導
EAC會自動檢測玩家機器上的CD驅動器。

CD-ROM自動選擇
  玩家可以在速度和準確性之間選擇其一,筆者個人建議選擇「我希望得到更精確的結果」,畢竟作為無損格式抓軌,優良的音質才是我們需要的,這也是為了之後以其為基礎進行其它音頻格式的轉換而考慮。

抓取屬性配置
  
  點擊「下一步」,接下來軟件會自動檢測CD-ROM的特性,分別對緩存、精確流和C2錯誤信息進行檢測,其中「精確流」特性可以保證音頻正確抓取,「緩存」特性可能使抓取過程變得複雜而不可靠。

自動檢測CD-ROM特性
  檢測結果如下:

CD-ROM特性檢測結果

CD-ROM排名
  接下來,系統會提示是否安裝外部軟件LAME來創建MP3文件,以後筆者將單獨對這個軟件進行介紹,這裡我們跳過即可。

編碼器配置
  進行您的freedb配置,這一步可以直接跳過。

freedb配置
  最後完成配置。筆者建議初用者可以選擇「盡量簡化所有選項」。

完成配置

Exact Audio Copy主界面
  在抓軌之前,我們還要設置一下驅動器選項。選擇「EAC」菜單中的「驅動器選項」。

放入CD光盤,即可看到如下界面。 Exact Audio Copy主界面

軟件會彈出如下提示。

推薦驅動器選項配置
  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檢測讀取特性」的結果進行自動配置,結果如下圖。這裡筆者建議不要選擇「驅動器可以緩衝音頻數據」選項,因為那樣的話可能造成抓取出的WAV文件錯誤,比如沒有聲音等等。「同步模式」和「暴發模式」不推薦使用,因為雖然其速度較快,但不能保證抓軌的精確度。

自動驅動器配置


選取抓軌文件路徑
  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檢測讀取特性」的結果進行自動配置,結果如下圖。這裡筆者建議不要選擇「驅動器可以緩衝音頻數據」選項,因為那樣的話可能造成抓取出的WAV文件錯誤,比如沒有聲音等等。「同步模式」和「暴發模式」不推薦使用,因為雖然其速度較快,但不能保證抓軌的精確度。 自動驅動器配置


抓軌

抓軌結果

「操作」-「測試並抓取所選音軌」
 這裡玩家如果對抓軌精確度有要求,還可以選擇「操作」菜單中的「測試並抓取所選音軌」,這樣軟件會對音軌進行兩次讀取,並將兩次讀取得結果進行比較,確認一致後才會寫入硬盤;否則將結果反饋給用戶。

測試抓軌
如果玩家想要對整張CD的內容進行抓取,可以直接點選左側菜單的「IMG」圖標即可。抓取結束後,EAC還會自動給這個光盤映像匹配一個CUE文件。

光盤映像製作前分析

光盤映像製作

TOP

MP3音頻格式製作之 WAV轉換成MP3
·WAV轉換成MP3 推薦軟件RazorLame

  MP3自問世以來,就以其小巧的體積贏得了眾多音樂愛好者的青睞,但是由於網絡上下載的MP3取樣率一般都較低,音質得不到保證,令很多玩家相當不滿,筆者也是其中一員。由此可見MP3的取樣率非常重要,現在MP3壓縮取樣率最高可達320Kbps,其音質比CD差不了多少,但這樣壓出來的文件體積太大,對於MP3播放器來說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兼顧音質和文件大小呢?筆者今天向大家介紹這款軟件RazorLame,版本為V1.1.5,這是一款基於最好的MP3編碼引擎LAME的外殼程序。LAME不但可以製作CBR(固定比特率)格式的MP3,還可以製作ABR(平均比特率)和VBR(可變比特率)的文件,支持的MP3比特率範圍達8Kbps-320Kbps,這使得我們可以以更小的空間存儲同等音質的歌曲。

  LAME雖然優秀,但是它相當專業,並且是在Windows中的MS-DOS下運行的,其設置參數之多更是令人頭暈眼花,想要徹底玩轉LAME對於普通玩家來說相當困難。好在有人開發出了LAME的外殼程序,讓我們可以在Windows下直接使用LAME引擎進行MP3文件的壓縮編碼,今天筆者介紹的這款RazorLame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下載「RazorLame V1.1.5"」,這是一個綠色軟件,解壓縮後即可使用,無需安裝。


RazorLame V1.1.5

RazorLame參數設置(1)

  打開RazorLame之後,我們首先要確定LAME壓縮引擎的位置。點選「編輯」-「選項」,在隨之出現的對話框第一項「LAME」欄中選擇LAME編碼器所在路徑即可。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個功能隨時更換不同版本的LAME編碼器。在這裡筆者要說明的是,並非LAME的版本越新,編碼質量就越高,各個版本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編輯」-「選項」


「編輯」-「LAME選項」

「LAME選項」-「常規」

RazorLame參數設置(2)

  然後轉到「高級」欄,在「最優化」下拉菜單中選擇「質量」,即以質量為首要考慮因素;根據玩家個人喜好還可以決定是否選擇「歸檔」欄目「處理完畢後刪除源文件」。



「LAME選項」-「專家」
  最後轉到「音頻處理」欄,筆者推薦將「輸出採樣頻率」設置為44.1kHz

「LAME選項」-「音頻處理」

RazorLame編碼
  保存設置,點選「編碼」圖標,開始編碼。



進行MP3編碼
  另外,LAME還支持MP3反編碼,即將MP3轉換成WAV的功能。
LAME可以說是現在最好的MP3編碼引擎;而RazorLame則可以稱得上是最好的LAME引擎之一,通過它我們可以輕鬆的使用原本極其繁雜的LAME引擎,製作自己喜愛的MP3。

TOP

MP3音頻格式製作之  WAV轉換成FLAC
Flac Frontend安裝(1)

  APE應該是各位玩家最熟悉的無損壓縮音頻格式了,相信很多發燒友都以此備份CD;然而APE在無損壓縮音頻格式領域還稱不上是一枝獨秀,除了它以外還有另外一種優秀的無損壓縮格式——FLAC。
  
  推薦各位玩家使用Flac Frontend這款軟件來製作FLAC格式文件,筆者使用的版本為v1.7.1。

  首先安裝Flac Frontend。

安裝Flac Frontend

接受條款

閱讀漢化說明

選擇安裝路徑

建立程序文件夾

最後確認

安裝完成

打開Flac Frontend
  點擊右側「添加文件」按鍵,將需要轉換的WAV文件添加到列表

添加文件
  在「編碼選項」中選擇編碼等級,從0-8。

調節編碼選項
  在「輸出目錄」處選擇文件輸出的路徑。

輸出路徑選擇

設置標籤
  點擊「編碼」,開始進行FLAC文件的壓縮。

編碼
  

編碼完成。

TOP

MP3音頻格式製作之 WAV轉換成APE
推薦給大家的是APE的官方軟件Monkey's Audio,版本為V4.01 Beta 2漢化版,相信很多玩家都和筆者一樣不願面對一款英文軟件,尤其對於初次使用的玩家來說,英文軟件上手會比較困難。

Monkey's Audio安裝

接受協議

漢化說明

選擇安裝路徑

選擇安裝附件軟件
  小令提示:這裡建議把三項勾都去掉,這三項軟件和本軟件無關,無需安裝

選擇建立程序組名

Monkey's Audio Winamp插件安裝路徑
  提示:建議選擇默認路徑。
  至此安裝完成。

Monkey's Audio
  在「工作模式」下拉菜單(即第一個圖標後)中選擇「壓縮」選項。

工作模式選擇
  在「壓縮模式」下拉菜單(即第二個圖標後)中選擇壓縮的速度。選用的是「中等」。

壓縮模式選擇
  點擊「添加文件」選項,將想要轉換的WAV文件添加入列表。

添加文件

處理選項

輸出選項
  開始壓縮。中途可執行停止和暫停操作,壓縮速度非常快,令人滿意。

正在轉換

壓縮完成

TOP

無損格式還有TTA 俄羅斯佬的東西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True Audio (TTA) 是一個無損的音頻Codec,壓縮率高達30%-70%,編碼速度也相當快,同時支持ID3v1和ID3v2 tags。

Tau Producer是Windows下圖形操作界面的TTA格式製作工具,可以輕鬆快捷的將WAV轉換成TTA格式,或者將TTA格式還原成WAV,編碼和解碼過程無任何音頻數據損失。

TTA lossless audio codec 特徵簡要介紹:
- 低至30%的無損音頻數據壓縮
- 實時的編碼/解碼運算
- 最小程度的系統需求
- 免費且開源的代碼和文件
- 支持不同的平台
- 簡單便利的數據轉換
- 提供了各種音頻播放器的輸入插件
- 為Windows用戶提供了圖形操作界面
- 支持Directshow技術
- 硬件支持

文件大小: ape<flac=tta

編碼解碼速度: 還是flac爽 解碼飛快 tta和ape解碼上都偏慢 不過tta好像編碼比較快

TTA素2005出的格式 VBR 和FLAC比起來稍微小點 保持的高頻是不比FLAC差的~~ 比起APE也素有優勢的

壓縮文件很快,用fb2k播放資源佔用比較小,動態壓縮技術,壓縮後大小比原來減小一半左右.

可惜解碼速度不行

引用:
True Audio(縮寫TTA)是一種免費又簡單的實時無損音頻編解碼器。TTA是一種基於自適應預測過濾的無損音頻壓縮,與目前主要的其他各式相比,能有相同或更好的壓縮效果。

TTA壓縮器

可將數據壓縮至30%的無損音頻數據壓縮

實時編碼/解碼演算法

操作快捷、對系統要求低

支持多平臺

免費和開放源碼

硬體支持

TTA是用於對多聲道8、16、24 bits整型和32bitsIEEE浮點型的音頻WAV格式的無損壓縮,壓縮的大小範圍是原文件大小的30%—70%。TTA格式主要目標不是追求最大的壓縮率,而是對於硬體執行的編碼演算法最優化,同時支持ID3v1和ID3v2兩種標籤信息。

使用True Audio編碼,您可以將20張收藏的音頻CD存儲到一張DVD-R盤上並播放。還能用流行的ID3標籤存儲所有曲目的信息。

TOP

[glow=570,#8B008B,6]                      CD規格資料[/glow]

關於HDCD,XRCD,SACD 什麼是HDCD?傳統CD規格形同瓶頸在1983年剛推出CD之時,曾出現過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數字音響的讚許者預言:CD將會為音響業開創一個新紀元。反對者則認為:CD的重放音質欠佳。它損失了原始音響中的調頻細節和弱音記號,聲音生硬,缺乏感染力。在音色上,CD難與LD等模擬器材相媲美。這些意見道出了CD規格的一些缺陷。

大家知道,普通CD採用了16BIT/44.1KHZ的聲頻規格。這裡存在著幾個限制:
首先,16BIT的保真度,在經過複雜的錄製和編碼處理之後,可能僅剩下14BIT或更低的精度,聲音的漏損失較大。動態範圍降低。即使在理想狀態下,按照1BIT等效於6DB計算,該系統的動態範圍的上限限定在96DB,又考慮到實用中的衰減等因素,這將難以適應更大動態的節目源。
其次,根據奈奎斯特(NYQUIST)取樣定理,44.1KHz的取樣率,可處理的聲頻上限為20.05KHz,實用中取到20KHz;然而,某些音樂的高次諧波或隱含著高頻細節乃至室內混響的訊息頻率,則可能要遠高於20KHz,因此,在高品質錄放技術中,44.1KHzR的取樣率己無法滿足要求。
再則,量化噪聲「掩蔽」了一些聲音中的弱音訊號,很難「原汁原味」地再現出樂曲的神韻。

總而言之,隨著前後端設備的頻繁更新與不斷進步,傳統的CD規格已經變成一個「瓶頸」。嚴重影響了數字音響的品質提升。儘管不少錄音公司均採用了高比特、超取樣率的預錄製技術,也發售過一些以24BIT、96/128KHz為取樣方式的CD。但是事實上,這些碟片僅在母盤製作之前採用了這類高位錄製方式,在製作CD母盤時,它們仍要降到16BIT/44.1KHz標準格式,並未擺脫CD規格的局限性。那麼,是否能有一種既能完全兼容CD,又能大幅度改善聲源保真度的技術呢?
--------------------------------------------------------------------------------
二、HDCD技術應運而生?
90年代技術中期,美國太平洋音響微音公司的HDCD就應運而生了,並受到了國際音響界的極大關注和重視,HDCD的唱片特別受到了音響發燒友們的歡迎,已成為當今唱片技術發展的最新、最高科技的代表。那麼,HDCD的成功秘決在哪裡呢?美國太平洋音響微音公司推廣的HDCD技術的處理過程,可以分為編碼和解碼兩個部分。可以說,它技高一籌之處就在於,它把那些將被CD格式拋棄的必要訊息進行編碼,再把相關指令存入比特流的最小有效位(LSB)中,從而不必改動CD格式,而是通過及24BIT D/A轉換器輸出,這樣能大幅度提升重放音質。
1.>編碼處理
將原錄製的模擬訊號,首先經過高速A/D轉換器進行數字化處理。其處理字長24BIT,取樣率為l92KHz。採用高位處理技術的優點很多,以一在樣點取樣為例,24BIT系統可以精確定義出16777216個取樣值;在取值精度上,它要比16BIT系統的小得多。另外,選用l92KHz取樣率,不僅可展現高端響應,以減少漏損失真,而且為了再現那些與HDCD編碼相關的訊息,要求該系統具有遠高於20KHz的峰值響應,以免損傷音樂瞬態。經A/D轉換的訊號,再通過微處理器分析、濾波、數據再格式化之後,把會被傳統CD格式漏損掉的訊息分離出來。這類訊息可能涉及到音樂細節、樂器音色、人聲齒音。空間混響各種種弱音訊號等。用24BIT字組中的最小有效位(LS承載與這類訊息相關的指令,這樣它與該字組段中的主要訊息相伴而生,時序上不會錯位。經HDCD編碼後的節目源,再轉制到CD-R盤或其它數碼母盤(帶)上,用來生產出帶有HDCD「基因」的音樂碟片。
2.>解碼處理
相對而言,解碼處理比編碼處理簡單。HDCD解碼器有解碼和數字濾波方式。解碼器通過檢索CD比特流的LSB,看是否載有HDCD的編碼訊息,以決定處理方式。當它察覺LSB上有HDCD編碼訊息時,就按照LSB時序所拾的連續指令組,激活並處理在碟片的數據;如果檢查普通CD,該解碼器則通過專用D/A轉換器處理來提升音質。
--------------------------------------------------------------------------------
三、為什麼HDCD比普通CD好?
HDCD唱片的出現使得CD這種格式產生了飛躍性的變化,得到了全球發燒友們一致推崇。那麼,HDCD唱片到底比普通CD唱片好在哪裡呢?一些專家的評測報告的意見認為:HDCD唱片比普通CD唱片更具鮮活的臨場感,酷似模擬式的原聲母帶,它即有數字聲音的高清晰度,又具有模擬聲的溫暖感,聽起來其聲場宏大,縱深感強,低電平的空間混響與背景噪聲再現自然,具有更豐宣細膩的音色層次和解析力,動態範圍更寬且啟蒙及全音域,在極高的程度上挖掘出了CD這種格式的潛力。

因此,HDCD是目前所有CD格式的改進措施中最好一種,正如《唱片指南》(ALAM GARY CAMPBELL)所指出的一樣:「HDCD示範碟是終極示範碟,是最靚聲的CD產品」。

HDCD最初定規格時,是以20BIT的D/A轉換來達到訊息轉換的現在新研製的HDCD MODEL TWO。即2型機器已經達到了24BIT D/A轉換。雖然它最終在還原的時侯是以16BIT的方式輸出,但音樂細節卻被提升了很多。從理論上講24BIT的解碼精度僅比20BIT多出4BIT,但反映在動態範圍上,卻多出了24DB。也就是說16BIT的格式,你最能聽到96DB,其中還有損耗,實際上達不到96BIT的精度,怎麼都可以到達100DB以上,如此一來,HDCD唱片的音效比普通的CD好很多。。

HDCD如何還原播放
目前主流CD及其播放器材擁有很大的使用量,如果改進CD音質的同時需要發燒友們來一次徹底換機大行動的話,那是不太現實的,HDCD是現在所有CD格式的改進措施中最好的一種。HDCD有兩種還原方式:第一是用專業的解碼器將碟片內所含編碼訊息解析出來,第二是它能通過普通CD機兼容播放且比普通CD唱片效果明顯要好。現在許多進口和國產功放、DVD機、CD機和民用解碼器上都配備有了專門的解碼系統.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擔心HDCD唱片的音效要比普通的CD好很多。

HDCD唱片的識別
現在市場上很多CD唱片都印有HDCD標誌,但實際上,由於HDCD唱片高昂的製作費用的原因,真正的HDCO唱片很少,怎樣識別它的真假呢?

HDCD唱片不同於其它一些改進措施的CD唱片的另一明顯標誌是它有顯著的識別標準,即它有標識指示燈。當唱片放入帶有HDCD解碼器的CD機、DVD機上時,解碼器就會將HDCD的編碼解析出來,此時,HDCD的指示燈就會亮起,證明這是一張真的HDCD唱片,相反,如燈不亮,就是假的。

從美國太平洋音響微音公司的HDCD的MODEL ONE(1型機)到今天的MODEL TWO(2型),構成了HDCD技術的推廣主要也是依據專利方式進行的。
--------------------------------------------------------------------------------
SACD與現在流行的CD相比有何優勢?
問:何為SACD?它與現在流行的CD相比有何優勢?
答:SACD全稱叫Super Audio CD,即超級音頻激光播放機,它是由索尼和飛利普公司合作開發的一款具有全面取代CD音源實力的最新格式的數碼播放機。1999年5月,當日本SONY公司推出全球第一台SACD格式的SCD-1型光盤機時,其超凡入聖的高保真度和音樂再現能力以及音質音色、動態範圍和頻響範圍就已大大超過當時最高級的分體式CD播放機,經過兩年來不斷的改進與發展,SACD技術已高度成熟,其頻率範圍可達1 Hz-100kHz,動態範圍及信噪比更可達120dB!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到幾乎人人都可以買得起的範圍。是目前Hi-Fi業界絕大多數專家和發燒友一致公認的最先進、音質最好的音源設備,以下附SACD和CD的參數和部分技術特性比較。
名 稱 SACD CD
編碼方式 1bit信號流 16 bit線性PCM信號
採樣頻率 2.8224MHz 44.KHz
量化比特數 1bit 16 bit
聲道數 2 . 5 . 6 2
播放時間 雙聲道 109分 74分
附加信息量 900 k/s 43k/s
重放頻響 2Hz - 100kH z 20Hz – 20kHz
動態範圍 120d B 96dB

問:能簡單介紹SACD的技術要點嗎?
答:關於SACD的技術,簡單地講:它是SONY採用的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直接數據流)技術轉換音頻訊號,將1比特數據直接以1比特形式錄製在唱片上。由於採用1bit量化不需要經過傳統的PCM信號取樣由十進制經多比特量化到二進制、重放時又必須由二進制轉換為十進制的中間過程,所以電路及器件相對PCM數據流來說要簡單得多,且精度高、成本低,編解碼過程更是簡捷方便。從理論上講,重放端僅需要一個RC積分電路就可成功地還原音頻模擬信號。同時,又從根本上剔除了PCM所固有的一些失真,使音頻信號得以高度的返真還原。DSD制式的取樣頻率為2.8224MHz,較傳統CD的取樣頻率 44.1kHz高出64倍,而總的信息容量為傳統CD的4倍。理論上可以把頻響範圍擴展至1Hz-400kHz,這就大大超越傳統CD20 kHz的極限。而64倍於CD的超取樣頻率,又可使聽域範圍的量化噪聲完全被分配到人耳的聽域之外。更因為DSD技術中又開發了所謂的「噪聲整形電路」可進一步把可聞頻帶(0 ~ 20kHz)內的噪聲進一步轉移到20kHz以上的超音頻範圍中去,從而令SACD的信噪比高達120dB以上。

問:SACD和DVD-Audio號稱本進紀取代傳統CD的兩大數碼音源,就目前的實際情況,這兩大音源孰優孰劣?
答:SACD和DVD-Audio雖原理不同、電路各異但都比傳統CD的音質改善甚多。而就技術指標而言,SACD和DVD-Audio可謂旗鼓相當。因而兩者之爭至今也無法統一。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SACD始終保持著領先的地位。
首先:在硬件供應方面,SACD已先一步走到DVD-Audio之前,早在兩年前,SONY公司就有一款轟動業界的SCD-1旗艦問世,之後接踵而來的SCD-777SE、SCD-555、SCD-XB940,甚至影音兼容的DVP-S9000ES、Manantz公司的SA-1、SHARP公司的DX-SX1、先鋒公司的DXAX100;飛利浦公司的SACD1000,還有日本著名的Hi-Fi精品金嗓子DP-100/DC-101分體機,其它如日本安橋、愛華、第一音響等等,不勝枚舉。而DVD-Audio陣容到目前為止也僅有松下、勝利、天龍等幾家公司的少量品種應市。不過近來DVD-Audio也在加快步伐追趕。
其次,軟件供應方面也是SACD捷足先登,至今已有超過300款SACD唱片面世,國內看得到的也有近百種,其中SONY和Philips一方面憑借自己旗下的唱片公司源源不斷地出版SACD碟以示支持。另一方面更說服Telarc、DMP、拿索絲、DIGITAL等發燒唱片公司加盟SACD陳營,不斷推出SACD軟件給廣大消費者造成了「先入為主」的極深印象。而DVD-Audio卻時乖命蹇,還在搖籃中就被計算機黑客破解了防盜版密碼,從而大大推遲了DVD-Audio唱片推出的時間表,這也是許多飽受盜版之苦的唱片公司暫不考慮對DVD-Audio陣營支持的主要原因。
檔次方面:SACD一開始就把自己定位於Hi-end級別,索尼推出的第一台旗艦SCD-1可謂極盡發燒之能事,無論內部用料、整機工藝都嚴格按Hi-end唱機規格設計,以後推出的中低檔機型也嚴格按厚重沉穩,用料實在的發燒理念設計製造。深受廣大Hi-Fi發燒友的青瞇與肯定。而DVD-Audio陳營在與SACD的爭鬥中,一直把DVD-Audio當作是一種花費不多,效果不錯的功能附加在普及型DVD影碟機上進行宣傳的,給人的印象是一種大路貨,加之DVD-Audio功能眾多但並不專一,機身纖薄,用料一般,故在廣大音響發燒友心目中並不好看,從而在檔次上輸給了SACD。

音質方面:由於SACD自身的定位以及1比特量化DSD直接數據流在技術方面的簡潔和優勢,大多數資深的音響發燒友經過親耳聆聽後,主觀感覺都認為SACD在音質上略勝一籌。因而音響界許多朋友都認為,若組建家庭影院兼容Hi-Fi,DVD-Audio應該是首?gt;>5齊粢醞娓弒U嬉衾治珍鰨乇鶚且宰非笠糝室羯筐鬧琳嬤鏈課康牡吶笥訊裕ACD是您理想的選擇。
--------------------------------------------------------------------------------
誰是下一代的音頻霸主?金耳朵經常抱怨,CD雖然方便好用,但聲音還是不夠理想,欠缺溫暖韻味,和做得較好的 LP(即傳統黑膠唱片)比起來,還是差了一些。 資深的發燒友也知道音頻載體大約在10~20年間就會出現一種替代品。44.1kHz取樣頻率、16bit量化標準的CD格式音頻已生存近20年,看來快到退休期了。 據國際消費指南的統計,目前在世界各地消費者手上的CD機和CD ROM機約有七億部,而CD唱片則已遠遠超過一百億張。可從1997年開始,全球CD盤片銷量卻出現負增長,顯然CD 即將要步出歷史舞台,市場正期待新的生命。七倍於CD記錄量的DVD出現令人們看到了曙光,早在1995年12月,由日立、松下、飛利浦、索尼等10家公司聯合組建的DVD聯盟就著手開發音頻DVD。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該制式標準已於1998年6月完成,並在1998年11月的東京音頻展覽會上亮相,DVD-Audio軟件、硬件也同步亮相。就在DVD各系列產品全面出擊之際,索尼與飛利浦公司卻於1997年底離開擁有122個成員公司的DVD聯盟大家庭,另闢蹊徑,在經過了一年多的認真開發之後,又一種嶄新的音頻制式SACD(Super Audio Compact Disc)超級音頻CD出現在我們面前。1998年3月19日,最終的SACD標準傳出。1998年5月,兩家公司宣佈開發成功1.0版本的SACD。時至1999年的下半年索尼正式銷售它的SACD機。而P a n a s o n i c也準備在2000年初把世界首台DVD-Audio機推向市?gt;>V鏈耍珼VD-Audio與SACD兩音頻制式已擺開了對陣,一場音頻制式戰已拉開了序幕。那麼,在純音響方面,到底誰會成為CD的接班人呢?且看。。。。。。。。

DVD-Audio
1999年上半年,舉世關注的DVD-Audio V1.0最終版本終於在Forum (DVD Forum的成員包括東芝、三菱、日立、勝利等日本廠商)出台 。全球46家相關廠家,已經同意DVD AUDIO採用統一規格。此規格定義了DVD-Audio與DVD-VIDEO同樣是單面唱片,分單層與雙層兩種,單層唱片信息存儲量為4。7GB,約為CD的7倍。另外這項V1.0的DVD-Audio規範要求用戶使用能處理6個音頻信道,且在兩個信道的立體聲中能容納74分鐘錄音的五英吋光盤。這種格式的光盤能提供9.6Mbps的數據傳輸率。除數字音頻數據外,該光盤還能儲存唱片的說明文字, 包括名稱和演唱者的作品目錄等。 DVD音頻V1.0版是目前最高、最全面的音頻標準,它囊括了所有的聲道模式[從2聲道立體聲到多聲道模式, 按照採用MLP(MLP是一種無損延長播放時間的編碼)的優先權方式,聲道的分配方案共有21種];所有的取樣頻率和編碼位(如取樣頻率48/96/192kHz44.1/88.2/176.4kHz;編碼位有16/20/24bit)和所有的音頻格式:LPCM、杜比數字、DTS、SDDS、MPEG。44.1kHz /16bit標準CD機一出現人們就聽出了數碼聲,音感沒有模擬音頻柔和流暢。後來在還原系統上採用了高倍取樣和再量化等技術,確實使後代CD機的聲音越來越靚。高倍取樣把還原音頻中的高次諧波份量向高端推去,從而減輕了模擬濾波器的壓力, 192kHz取樣的基波頻率(Sampling Frequency)就比44.1kHz取樣頻率要高出3倍。高端可達192kHz的頻率響應完全能再現自然界一些高頻超過20kHz的各種聲音,而其高取樣頻率能使鐃、鈸和三角鐵等尖銳刺耳的發聲趨於平和,使各種樂器發聲層次分明,立體聲逼真,方位感清晰,而且192kHz格式經D/A變換後的信號, 對模擬濾波器的要求變得很低,普及型結構的機種也能放出很好的音質了。24bit(Quantization)的量化率可提供144dB的動態範圍。寬的動態範圍給音樂中的力度、環境、空間方位和分離度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感覺。人類剛能聽到1kHz聲音時的聲壓是0dB,把耳朵刺得生痛的聲壓為140dB,差不多接近24bit的差距 。

每個數碼字則由24個1或者0的數目組成,而量化的數值愈大,則表示音波可切分得更細,再還原成聲音時,得到的細節就會更多。傳統16bit/441kHz的CD錄放之時,由於bit數低、取樣慢、分析力弱、在PCM的過程,產生大量的混淆誤差,出現無數的量化誤差和數碼信號的時間誤差,這些誤差令CD聲音劣化。DVD就是因為bit數高、取樣快、分析力強,因而精確、細密,使上述的誤差得以消除。不難想像,真正24 bit/192kHz的DVD-Audio一定靚聲。 前年日本電子展中Pioneer率先展出DVA-24bit/96kHz 的DVD Audio 樣板機,去年Pioneer擴大展出規模,推出新的樣板機DV-LX10,Panasonic也正式加入DVD-Audio, 而今年不論Pioneer或Panasonic都已經將兩聲道播放時的規格提高到24bit/192kHz。近日Panasonic更領先全球,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台既可播放傳統CD和DVD盤片,又可播放最新的DVD音樂光盤的DVD-Audio商品機。並將於近期以Panasonic、Technics和National等不同品牌在美國、日本兩地上市。 軟件業者也將配合發行爵士、古典等數十種DVD。而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24bit/192kHz兩聲道的模式,信息量與空間感都達到相當驚人的地步,無論是聲音清晰度、聲音的質感、動態範圍還是方位特性,DVD-Audio均遠超過CD唱片。192KHz 是指取樣頻率,24Bit 則是指量化,兩者都是將樂器發出的聲音作數字錄音時,必須運用到的規格,也是決定聲音優劣的因素。
松下的Panasonic DVD-A7(見上層圖) 與Technics DVD-A10(見下層圖)是即將面市的世界首批DVD-Audio∕Video「兼容」播放機。

正如各方預期,這兩款DVD家族最新成員,果然配備了眾所矚目的高位高取樣DAC,松下宣佈兩機內置以「MASH」技術研發出的「Noise Shaping(噪訊修整式)」新型DAC,最高可以對應至兩聲道24bit∕192kHz,與六聲道24bit∕96kHz的LPCM處理。 而且為了確保高品質模擬訊號的純淨,這兩款機種設計了可隔離噪聲的「虛擬電池」,並且採用獨門「Class AA」電路,完全分離處理各式數字∕模擬、與影像∕聲音等訊號,以隔絕干擾。另外更令人興奮的是,這兩款機種不僅仍可播放CD∕VCD,兼容DVD-Audio∕Video,甚至還已經內置好現成的DTS與Dolby Digital解碼電路,與5.1聲道模擬輸出端子!而且相關的基本前級環繞設定功能,兩機都一律齊備,無論音響迷還是AV迷,都可以一次完全升到頂級,不需再另購一堆DAC或解碼器,這樣玩家可節省一大筆的賣機經費了。兩款兼容機仍然內置兩聲道「V.S.S.虛擬5.1環繞」功能,而且耳機輸出時仍然有效。「Cinema劇院模式」可以針對畫面內容,自動消除噪聲,減少閃爍,並增進暗部細節;同時也可以提升中央聲道裡對白的清晰度,而不影響整體音量。跟DVD-A7相比,DVD-A10採用的部分組件更為高級,設計上更為講究。配備了「R-core變壓器」,與獨家「竹 II 電解電容」;還有新式24∕192芯片數字處理電路,就算是播放傳統CD,也能進一步提升音質。此外,雖然DVD-A10與DVD-A7的外觀相同,但前者的機箱下方另附有重量級的「復合結構避震底板」,因此兩機重量分別為8.6及5.2公斤。兩機沒有倍頻輸出,這點未免令到想欣賞高質的景象效果的玩家失望。不過,最令人驚訝的是,這兩款功能齊備DVD-Audio∕Video兼容機,價格不僅遠低於其主要對手--SACD播放機,甚至比起目前一些DVD-Video單機,還要便宜許多!定價分別為DVD-A7日幣十二萬∕美金$999.95 ,及DVD-A10日幣十五萬∕美金$1,199.95,吸引死了!

宣佈近期推出DVD-Audio商品機除了松下外另一品牌是Pioneer,型號為DV- S10A(見上層圖),與價錢平些的DV-AX10(見下層圖)。它與Panasonic的兩款新機共同特色是,它們都是DVD-Audio的兼容機,都可播放DVD-Audio∕Video軟件。Pioneer DV- S10A的外型和該公司的當前代表性機種DV -S9相似,延續相同風格,但內裡則大不相同。首先,在Audio方面,共可分成兩大部分,一是作兩聲道的立體聲(Stereo)使用時,此機即可以內置的聲頻DAC(數字模擬轉換器),將最高規格的192KHz/24Bit, S/N比高達120dB,音樂訊號完整呈現;二是作多聲道的環繞音效使用時,此機即可以96KHz/24Bit的規格產生6個數字聲道,重現環繞聲音效果。換句話說,在Stereo的情況下,將可再生最美好的音樂。

事實上此機具有新開發的純聲頻時基參考功能,可對應44.1KHz及48KHz兩種系統,因此能播放多種音頻訊號,不會出現那種軟件無法播放的情況。而新設計的Hi-Bit IC則能將原來16 Bit的訊號轉換成24 Bit,可提高分辨率。至於內置dts及Dolby Digital雙數字環繞音效則快變成是Pioneer 高級DVD的標準配備了。其次,在Video 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此機已開始採用循序掃瞄(Progressive Scan),以倍頻方式進行圖像掃瞄,這樣做之後,就可使得DVD影像畫質再進一步提高,看起來會更細緻美麗,賞心悅目。事實上循序掃瞄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隔行掃瞄方式,將來會有更多的DVD播放機跟著採用。不過必須提醒的是,因為循序掃瞄的掃瞄頻率高出一倍,所以如果家裡的電視太舊,將無法播放,變成有了新DVD機也不能觀看的情況。Pioneer計劃在2000年第一季才推出DV-S10A上市,目前售價未定,但在日本的參考售價則是20萬日幣。至於松下的兩款新型的DVD-Audio有許多功能都與Pionee DV-S10A/DV-AX10相同,例如192KHz/24Bit的高音質立體聲播放等等,不過此機並沒有循序掃瞄輸出功能。以此機播放DVD-Audio 軟件時,再接電視,那麼即可從屏幕上看到專輯的相關資料,例如樂曲解說、歌詞等等,甚至還可以像幻燈機一般,播出靜態的歌者、指揮等碟片內置的文字與圖像信息。
--------------------------------------------------------------------------------
除了上述兩機外還有VictorXV-D9000DVD DVD-Audio∕Video兼容播放機,DVD-A24/192不用多講,CD部份是Victor獨門武器K2——ExtendedK2Processing,如果聽過XRCD的發燒友都知經K2後的威力;而且Video部份與Pioneer DV S10A一樣具備順序掃瞄輸出端,無論聲與影,都可堪稱一流。

可能有人會突然想問:有了DVD-Audio的機器,那。。。。。。DVD-Audio片子在哪裡呢?本來這>>並不是問題,因為DVD-Audio軟件發行上的最後關鍵——著作權保護問題,在年99年上半年時終於解決,DVD-Audio盤片上已經確定使用「數字水?gt;>奔際蹕拗品妗6階舅上鹿繡綝VD音頻產品原計劃採用CSS2「數字水?gt;>卑嬡;低常牽膳賢VD視頻產品上使用的CSS版權保護系統在一個月前遭到挪威的技術開發機構MoRE( Master of Reverse Engineering)破譯之後,原來制定的計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CSS2版權保護系統是CSS版權保護系統的更新版本。由於DVD視頻產品的版權保護系統被破譯,人們擔心DVD音頻產品中的版權保護系統也會被破譯,因此,大家正在考慮使用更強有力的保護措施。松下將推出一種新的版權保護系統,它將擁有更強大的密鑰和全新的編碼系統。松下公司,東芝公司,英特爾公司和IBM等過去推出 CSS2系統的企業,正在開發一種新的替代系統。一旦開發工作完成之後,這四家企業將提議DVD論壇把新的替代系統作為標準。就在DVD格式的開發者們正在忙著尋找一種新的版權保護系統之際,松下公司表示,它預計將會把DVD音頻產品的發佈日期推遲。其它準備推出DVD-Audio的公司也因此而不約而同決定或考慮暫緩推出,以避免新盜版風潮發生,這就比本以提早佔領市場的SACD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SONY/PHILIPS DSD/SACD
為了爭奪新一代音頻格式盟主的地位,飛利浦在1996年宣佈與索尼共同開發DSD新技術來取代DVD的音響制式,並於今年的3月4日正式頒布了SACD1.O版本技術規範,而更令人高興的是前段時間索尼剛剛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的SACD播放機——SCD-1(見圖)。SACD唱片制式使用DSD(Direct Stream Digital)定向信息流數字編碼技術,其高密度層採用無損耗數據壓縮系統(一種由索尼與飛利浦聯合開發的預先編碼與平均信息量編碼的綜合方式),其原理是利用一種連續流通有次序地處理的數碼信號。SACD技術根植於的PWM理論,Pulse Width Modulation, 脈衝寬度調變,聽起來很複雜,但其實卻是非常直觀的觀念。

大家知道,數字輸出就是高低電位的變化,如果我們控制 高低電位變化的時間,那不就是等於控制脈衝的寬度? 真夠簡單的!只要讓「1」久一點,脈衝就長一點,讓「1」短一點,脈衝就短一點。而「t」越小,就代表數字輸出端所能呈現脈衝寬度變化更為細膩。 更為細膩?這就是「調變頻率」高一點。 擺在CPU或數字系統上,這意味速度快一點,讓我們可以用更快的速度縮短輸出時間間隔,呈現最細緻的變化。 想想極端的例子,如果CPU的輸出僅能做到每秒切換一次高低(t=1秒),或者每秒切換100,000次,哪個厲害?哪個 「一齒、一齒」少?當然是後者。如果,每秒切換速度在2,000,000次以上,大概只要用一個很簡單的低通濾波器就可以沒什麼「一齒、一齒」,平平滑滑的了,這就是SACD。當音樂儲存在軟件上時,呈現的狀態是PWM的,即用一對0與1來表示脈衝寬度的關係(當然還是用上許多編碼技術啦),然後利用一些機制把這些0與1捉出來 ,變成很直觀的長短脈衝,接著送入低通濾波器,然後出來便是我們能聽得懂的模擬音頻信號。而整個PWM 的過程就是DAC——一個簡單的DAC。以電路而言簡單直接就是對保證信號真實還原最好的方式,故此這設計無論從對音質的優化還是對節省整機的價錢都是一個很好的主意。 SONY/Philips強調的是,如果有一天軟件儲存技術更高了, 運算技術也更強悍,幾乎不必動到DAC,我猜,SONY指的是那個低通濾波器,因為我們只是把更密集的脈衝送入低通濾波器、換取更佳的音質。SACD是基於直接數據流DSD技術開發而成,因此SCD-1播放機的核心是DSD解碼芯片。在進行DSD解碼之前,它首先識別並讀取SACD盤片上的數字水印,若發現是非法軟件,則拒絕播放;若確認為合法軟件,則借助於一個大容量的緩衝存儲器來重新安排輸出數據,以形成連續的數據流; 該機所採用的電流脈衝D/A轉換器,是索尼最新開發的新型芯片,可將來自同步控制器的輸出電壓轉換為一連串的高精度脈衝信號。
SCD-1針對CD過多使用數碼濾波而影響音色的弱點,由頭到尾採用1bit脈動音響信號貫穿全程,簡單直接,原音原色。再加上它採取比傳統CD高出64倍,即2.8MHz的驚人速度去取樣, 故此,它能準確地截取記錄每一個最細微的原始聲音。SACD是DSD制式下的新軟件, 它同CD一樣大小,分兩層組成:第一層是CD層,採用獨家的超比特變換技術把DSD處理過的音信儲存到此,可用所有的CD機播放。第二層是高密度層,容量達4.7GB,裡面包括正式DSD的兩聲道立體音信,頻帶達100K,動態120dB,比起CD的96dB,史無前例。另外,此處還包含DSD六聲道的相同音信及其它的圖文資料, 聽過真正DSD/SACD的人士都說其瞬變和動態驚人,聲音非常纖細,極度透明, 而且它十分悅耳和富於音樂感。另外現正使用CD的朋友也絕不須擔心,超級音頻CD最突出的特點是與CD唱片的雙向兼容性,故此在這方面它絕不顧此失彼。為了增強播放CD時的音頻性能, SCD-1採用了一種新的可變係數數字濾波器(VC24)。

它能以24bit的字長進行數字濾波運算,精度和效率遠高於普通CD唱機採用的恆定係數濾波器,音質自然是會較普通的唱機播放為好。在外觀上金屬加工層次頗有Sony頂級高價機種的風範,就連造型設計亦是極為相近。至於轉盤方面更採用了近似SONY CDP-XA7ES SONY Fixed Pick Up Mechanism(光頭固定讀取系統)素質就更不用懷疑了。在繼SCD-1之後SONY還推出較平價的SCD-777ES(見圖),它採用上方置片,機械仍是沿用固定激光頭的方式,喜歡SACD的玩家又多一個選擇的機會了。近期索尼已在日本本土發行了多張SACD唱片,內容有古典音樂和爵士音樂 ,據稱今後每個月將新發行10張左右的SACD軟件,看來SONY在這次世紀之爭是志在必得的。除了SONY之外還有其它的公司如Aiwa等也推出它們的樣機。只可惜真正商品化的SACD暫時仍然只Sony一家孤軍作戰。

兩種制式相比有以下異同:
1、相同點: 1)光盤直徑和CD唱片一樣,為12cm;2)都系單面存儲信息;3)存儲的都是數字信號;4)主要存儲的均是音樂節目;5)都可記錄文本、圖形和活動圖像等附加信息;6)音質都好於CD;7)都為保護版權考慮了相應的防範措施;8)都有雙聲道與多聲道兩種放音聲道模式;9)目前都不能相互兼容播放對方。
2、不同點 1)DVD-Audio所用1。2mm厚的光盤結構與DVD-Video相同。系兩片0。6mm的基片粘合而成,而SACD所用1。2mm厚的光盤結構則與一般CD唱片相同,無需兩片相粘;2)DVD-Audio除標準12cm直徑光盤外,還有8cm直徑的小型光盤,而SACD僅有12cm直徑光盤一種;3)DVD-Audio唱片有單層與雙層兩種,而SACD唱片僅雙層一種;4)DVD-Audio唱片的雙層是性質相同的信息記錄層,而SACD雙層則一層是一般的CD層,而另一層是高密度HD層;5)DVD-Audio可提供一套以上的多聲道放音,而SACD只提供一套;6)DVD-Audio可向下兼容播放CD唱片,而CD唱機則不能向上兼容播放DVD-Audio,系單向兼容;然而SACD可雙向兼容播放,即SACD播放機可播放CD唱片,同樣,CD唱機也可播放SACD唱片;7)DVD-Audio的播放時間有多種,而SACD的播放時間僅有一種,與CD一樣,裡外兩層均為74分鐘;8)DVD-Audio的聲道設置有2、3、5、6四種,而SACD的聲道設置是2、4、5、6四種;9)DVD-Audio的信號編碼採用與CD一樣的線性脈衝調製,而SACD信號編碼採用的是索尼公司開創的DSD定向信息流數字技術。
DVD-Audio與SACD的較量已不可避免,誰勝誰負或以兼容形式握手言和分庭抗禮,長期共存,目前不得而知。誰是下一代音頻載體的真命天子,讀者不妨拭目以待。
--------------------------------------------------------------------------------
XRCD來龍去脈
     
     我們要對一位與CD奮鬥許久的音響界前輩-馬浚,致上敬意。馬浚原本在香港經營金弦洋行,專賣一些Hi-End音響器材,移居國外後繼續以金弦為品牌,搜羅世界上頂尖發燒錄音,以最好的技術進行數字化,分享給發燒朋友們。最早他發行LP與24K金CD,其中最有名的是明星打擊樂團演奏的「卡門幻想曲」,這原是美國Moss唱片在1982年的模擬錄音,金弦不但請到Doug Sax負責重刻,還以180克厚膠發行LP,同時也有24K的金CD。此舉一炮而紅,馬浚開始找尋更多的發燒錄音,而24K金CD也在太平洋兩岸掀起一陣熱潮。
   1992年音響界傳奇人物Keith Johnson與RR唱片、太平洋音響軟件公司合作,推出了HDCD的編碼技術,這項技術在1995年的AES年會與拉斯維加斯WCES展覽中引起了軒然大波,眾人一致叫好。HDCD宣稱可將分辨率提高到20位水平,並有效改善CD的失真,有一期Billboard雜誌以顯著的標題寫道:「HDCD技術將成為數字錄音的標準格式」。沒想到HDCD遭到日本廠商抵制,最後落得雷聲大雨點小的下?gt;>=鶼沂適鋇耐瞥恍〩DCD軟件,甚至成為極少數死忠支持HDCD的發燒唱片公司之一。後來金弦改名為FIM(First Impression Music),馬浚希望大家一聽鍾情,依然以HDCD技術加上24K金CD作為主打招牌。有幾張超級HDCD,還用上了24 Bit/88.2KHz的新處理器,並出版了Audiophile Reference的CD,還是值得買來試試看。可惜有HDCD譯碼器的唱盤越來越少,不,應該說CD唱盤越來越少了,馬浚也無法繼續苦撐,但他在後CD時代,找到了另一個新希望:XRCD。
完美的16位(1.2)

   由於HDCD必須要對應的譯碼器才能克盡全功,對越來越多DVD唱機的用家來說,不一定能聽出好處。很早已前Denon的工程師就說過,有完美的16位,何必要20位?你知道很多專業器材,或者如Revox、Studer等音響產品,都還在用16位芯片嗎?XRCD可以說是完美的16位,不需要任何附加設備,在任何一部唱機上都能表現出CD的最高音響效果來。JVC開發的K2接口,包括了Mastering設備、製造工續、硬件與理論等多方面成果,目前只在Victor的音響上可以見到K2接口的運用。多年前Victor有一套旗艦的轉盤/數類轉換器,都用上了K2接口,有位音響迷自己從日本攜帶回來(售價貴到極點),據他說效果非筆墨所能形容。「新視聽」的主編陸怡昶也試用過裝有K2接口的DVD唱機,他印象深刻,直說那是數字科技的一大突破。至於是什麼突破,很抱歉,我也說不上來。
   JVC官方的說法,過去唱片製作人拿到Sony的UMATIC 1630母帶(由3/4吋專業錄像機改良而來),或者較新的PMCD、DDP數字母帶,都會擔憂製成CD以後,到底損失了多少訊號。筆者也有類似的經驗,在錄音室聽到原始錄音母帶,與市面上發售的CD比較,簡直會懷疑自己的耳朵,或以為那是不同人的歌唱。但利用JVC的K2技術,製作人可以放心的睡大頭覺,最後CD成品與母帶的聲音幾乎難以分辨。K2接口仍然利用20位的A/D轉換器,並非買不起24位設備,但從24位降頻為16位,中間的損失怎不叫人膽顫心驚?K2所用的20位,128倍超取樣A/D轉換,動態範圍可達108dB,總諧波失真-96dB,有效頻寬範圍內頻率誤差小於0.05dB。

   數字訊號經過K2接口,最大的作用是降低時基誤差。很有趣的現象,在CD時代大家斤斤計較Jitter,到了DVD時代,時基誤差對於高位訊號影響更大,但反而大家都不關心了。事實上唯有真正降低時基誤差,才能得到正確無誤的數字訊號,這也是K2接口的最大果效。在數字化過程中,JVC把訊號儲存在Sony的PCM-9000 MO光盤上,最後一連串的K2編碼,以及K2刻盤、壓片,全由JVC位於橫濱的工廠內進行,中間絕不假手他人。透過SDIF-2傳輸(Sony開發的數字傳輸技術,JVC認為比工業標準的AES/EBU更好),以及爾後的每個環節,JVC在時鐘位准與電源淨化上都下了很多功夫,確保數字訊號不受任何干擾。

   由於這是JVC獨家技術,日本壓片成本又高,所以不論是JVC自己出版的XRCD,或是FIM的重刻發燒盤,價格都很昂貴。例如號稱是「爵士當鋪」完整版的兩張XRCD(XRCD 012、013),Master過程邀請到Prophone原廠(Proprius老闆的兒子另外成立以爵士樂為主的唱片公司)與日本三盲鼠的名錄音師Takeshi Tee Fujii助陣,售價要一千多台幣,我在香港看到時猶豫了好久,差點買不下去。這麼貴的XRCD到底有沒有效呢?我仍然找了幾張原版來比較,包括「Esther」(原版Atr CD001,XRCD01,有意還是巧合?),細川玲子Ayako Hosokawa精選集(原版TBM CD3008,XRCD011),日本三盲鼠精選集(金弦GSCD006,XRCD018),「當鋪爵士」(原版Proprius PRCD7778,XRCD012),「絲竹管弦」(原版Saydisc CD-SDL368,XRCD019)。透明度與高頻延伸絕佳

   在完全一樣的音響系統上,XRCD很明顯在透明度、高頻的圓滑延伸、立體感與珠圓玉潤的質感等方面,要勝過原版的CD。好透明的聲音,好乾淨的背景,絲毫不帶火氣與毛邊的樂器與人聲,這是首次聽XRCD者共同的印象。的確,相形之下,原來的CD都像有一層薄霧遮掩在聆聽者與演奏者之間,XRCD如同一陣風吹散了輕煙,眼前一片通清明朗。此外,音樂的背景變得更加安靜深沉,以細川玲子「惡水上的大橋」這首歌為例,前面有一組絃樂四重奏,歌唱者站在中間,原版的聲音比較暖調豐腴,絃樂共鳴感多一點,但換成XRCD後才發現,原版的樂器分離度不夠好,樂器形體感不夠清晰,背景的細微騷動也減損了定位的浮凸效果。

   有了好的透明度,安靜的背景,錄音中原本的細節自然而然跑了出來。1976年一個冬夜在斯德哥爾摩爵士俱樂部中進行的現場錄音,很傳神的捕捉到香煙裊繞,酒氣瀰漫的氣氛,「爵士當鋪」因此多年來百聽不厭。在XRCD版上,現場的空間感更加明顯,樂手在舞台上的表情彷彿可見,台下聽眾啜飲咖啡或品酩小酒的細碎聲響,情不自禁的吆喝聲,還有侍者來回穿梭的走動著,這一切「實況」在XRCD版上都回來了。LP時代考倒很多人的「Esther」,原始錄音1972年在慕尼黑一家錄音室完成,慕尼黑愛樂的伴奏粗獷有力,旋律優美,1989年發行的CD依舊是音響迷的試金石。XRCD版給人的驚異是絃樂變得甜美滑溜,光澤亮麗漂亮,嗓音的磁性還是那麼迷人,所有稜角卻被修整得平順無比,好像用頂級的真空管器材一樣,三度空間感妙極了。

   三盲鼠的精選集中,我們則發現XRCD的低音更加凝聚乾淨,線條清楚快速,尤其是低音貝斯與鼓聲最明顯,鋼琴的音粒結實泛著光彩,弱音與強音間的動態對比幅度大,在轟隆樂音中依舊如絲綢般細緻平滑。低音漂亮,XRCD的高音同樣精彩?gt;>八恐窆芟搖閉庹臗D原來是香港菁英獨奏團1981年的模擬錄音,國樂器有些聲音響亮(如鼓、琵琶),有些聲勢單薄(如古琴、箏、揚琴),動態對比本來就很大,加上樂器多偏向高音域,很難表現得好。XRCD版比原版更加清甜飄逸,一部份選自「大浪淘沙」的英國錄音立體感強烈,選自「夜曲」的香港錄音場面平淡一些,這些差距清楚可辨,還加上很寧靜祥和的氣氛與起落迅捷的節奏,非常精彩。
--------------------------------------------------------------------------------
走馬說靚碟從XRCD到XRCD2日本JVC公司開發的XRCD(EXTENDED RESOLUTION CD)這一先進的數碼製作唱片科技,在CD製作的各個環節都以獨創的主時鐘系統對時基進行控制,使CD製版的抖晃失真係數以及玻璃母模的組誤差係數有大幅降低,製版精度大幅提高,從而使CD製作中的保真度有了更好的保證。XRCD製品的一個大好處是重播時不需要使用特別的解碼器,即使在普通的CD唱機中播放也能獲得極好的重播效果,重播音樂的保真度、動態、立體感、清晰度和樂器的結像力、分離度等硬指標都是傳統CD製品所不及的。

1998年底,一直在不懈地追求更加完美的數碼音響科技的JVC又在音頻信號處理和唱片製造技術方面有了新的發展。這種發展的產物就是第二代XRCD技術,即XRCD2。XRCD2是在XRCD基礎上作了更好的改進。XRCD2製品重播時也不需要另外配置專門的解碼器,用普通的16比特CD唱機播放即可,但它能真正淋漓盡致地運用16比特CD機的動態與分析力,獲得最好的重播效果。XRCD2除了進一步加強主時鐘系統對時基的控制外,還在工作電源的淨化上下足了功夫。

以XRCD和XRCD2技術生產CD唱片成本很高,相應地有關CD產品的市售價格也就比較昂貴,比如在日本本土,XRCD2唱片零售定價為3885日元/張,而在我國國內,北京、上海、長沙等地的XRCD唱片市場零售價約為一般進口原版CD唱片價格的兩倍以上,如果是XRCD2唱片,價格還會更高一點,簡直是令人咋舌!如果"發燒"程度不是極高的話,遇到如此昂貴的唱片,恐怕誰都會敬謝不敏的。話雖如此,仍然有那麼一些發燒唱片廠家看準了XRCD和XRCD2的市場,不惜工本地向JVC申請它們的使用權,也有那麼一些唱片發燒友和CD藏家甘願花大價錢來虔心羅致陸續上市的每一張XRCD和XRCD2唱片,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凡是XRCD唱片,必屬無上天碟"!

DVD-Audio(小白注意區分Audio-DVD)
作為新世紀音頻格式的正統繼承人,讓我看看DVD-A具有哪些特點:
1、DVD-A和CD均採用120mm直徑碟片,但DVD-A的信息容量已大大增加,從CD的650MB擴展到DVD-A的最大容量17GB,記錄時間也從CD的74分鐘延長到DVD-A的最長時間400分鐘。

2、DVD-A兩聲道格式的取樣頻率最高達192Hz,多聲道格式的最高取樣頻率達96Hz,而CD的兩聲道取樣頻率為44.1Hz。

3、DVD-A的最高量化精度為24bit,而CD的量化精度僅為16bit。

4、DVD-A的重放頻率範圍為DC-96KHz,而CD的重放頻率範圍為5-20Hz。

5、DVD-A的動態範圍最高可達114dB,而CD的動態範圍為98dB。

TOP

哇~看完了~還真累~增加一些小知是囉!

TOP

又學到新知識 謝謝分享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