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三大賽車:F1競技方面略遜印地賽車

三大賽車:F1競技方面略遜印地賽車

F1, CART, INDY當今世界上水準最高的開輪式跑車。但到底誰強誰弱,確實是一個非常不容易說清楚的事情。

  CART(卡特車)和INDY(印地賽車)比較接近,我們先把這兩者搞清楚,然後再來看看他們和F1的關係。

  在北美地區,賽車運動從1900年代就有了。早在1911年,在印地那不勒斯外號"磚廠(brickyard)"的地方(因為當時的賽道是用紅磚鋪設的)就進行了第一場正是的比賽。隨後的大大小小的賽車運動就在北美地區蓬勃開展起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地區最主要的賽車運動是"全國錦標賽"(也是分站式比賽)。它是由"美國汽車協會"主辦的。(由於美國汽車協會的縮寫式AAA,所以,也被簡稱成"三A協會")

  1944年,美國運動車俱樂部成立,開輪式跑車成為俱樂部主導管理的項目。不過,此時他們還是受到"三A協會"的領導。這時候,歐洲的賽車運動也隨著經濟的發展開始起步。

  1955年,在法國拉蒙大賽中,80人死亡的慘劇嚇壞了美國人。"三A協會"表示,不再管理賽車運動。此時,經過整合由印地那不勒斯的賽場老闆TONY HULMAN主持的"美國賽車俱樂部"承擔下組織比賽的重任。

  1956年,由"美國賽車俱樂部"主辦的"全國錦標賽"正式開賽。美國的開輪式跑車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其中,最著名的比賽"印地那不勒斯500英里大賽"(簡稱:印地500大賽)更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一賽事(1998年,根據美國權威運動雜誌統計,到現場觀看印地500比賽的人數超過29萬,單在北美地區收看電視轉播的觀眾接近5百萬。)

  1978年年初,由著名的賽車界泰斗,工程師DAN GURNEY撰寫的開輪式跑車白皮書出版。書中對賽車,規則等等各個方面作了系統的規劃和限定。成為以後主辦賽事的遵循法則。書中也建議將賽事正式定名為"車隊錦標賽"(Championship Auto Racing Teams簡稱:CART------卡特車賽)(小插曲:DAN GURNEY是以為氣動專家,現在F1還有CART比賽中在尾翼上的一塊垂直且很短的板因為是他設計的,所以叫做GURNEY FLIP,講起GURNEY FLIP又是一段故事了。。。)

  1978年11月,由於當時的卡特車賽中不少車隊老闆對於"美國賽車協會"的"一言堂"式的管理非常不滿,主動提出建議,要求組成12人委員會(協會派出6人,各車隊派出6人組成)來管理"卡特車賽"。但是,卻遭到拒絕。幾個大車隊的老闆因此決定退出協會,自組聯賽。嶄新的"卡特車賽"應運而生。

  1979年---1981年,幾個不同的協會和賽事為了CART和INDY的名稱問題爭論不休。最後達成的協定:以潘斯基為首的幾個大型車隊正式退出協會,專心致力於CART賽事,而他們的車隊也被禁止參加由美國賽車協會控制的"印地500大賽"。

  CART的變遷

  80年代以後是CART車壯大的時期。這裏雲集了北美的頂尖車隊和車手。由於他們和歐洲的F1各車隊有著良好的關係,CART賽事中有許多著名車手都曾轉戰F1:早期的馬利奧。安德雷蒂;後來的曼賽爾;維紐夫;塞納迪(他曾是蓮花車隊的車手,之後在CART成名,隨後又去了威廉斯)還有現在的蒙特亞,達。馬塔等人。

  這時候的CART車賽使用的是渦輪增壓引擎,車輛的空重也比F1要大得多(賽車空重700公斤)。F1賽事嚴格地說在兩種類型的賽道上進行比賽:臨時街區賽道(比如,摩納哥就是將街道封閉之後組成的賽道)和永久街區是賽道(以街道的模式建成專供賽車比賽的賽道,大多數賽場都是這一類型)。而CART則不同,賽道類型分成:街區式賽道(包括上訴的兩種)和橢圓賽道(這裏面有根據長度分成:短道橢圓---單圈1。5英里;標準橢圓-----2英里;超級橢圓----2。5英里)。

  由於賽道的種類不同加上賽車的重量不一樣,車輛的極速表現也不一樣。CART賽車在有些超級橢圓賽場上速度將近240英里。這要比F1賽車快得多。不過,為了降低成本,CART賽事中的賽車從車架到引擎就沒有F1那麼精細了。他們使用的大部分車架是由專門生產車架的工廠提供的,這些工廠包括:義大利的達拉瓦;英國的G-FORCE;勞拉;雷納等等。引擎也是由專門生產引擎的工廠提供,比如屬於福特的考斯沃斯;屬於梅賽德斯的伊莫爾;屬於本田的美國本田;豐田公司等等。

  這些裝備在材料上並不像F1車隊一樣不惜成本地使用高性能複合材料。他們主要是以堅固,耐用,低廉為主。在保證強度的同時,盡可能地降低成本。重量考慮反而是次要的。

  引擎方面,涉及概念完全不同。F1使用的是10缸自然進氣引擎,而CART使用的是8缸渦輪增壓引擎。這種本質的差別也讓CART賽車在進氣設計上不用像F1那樣要仔細研究前進氣道的形狀是否會影響到氣缸內的進氣效果。

  另外,F1比賽中,各個車隊都會針對不同的賽道推出不同設計的氣動套件。CART一來沒有那麼有錢,二來橢圓賽道也並不需要那麼大的下壓力。因此,也並不會為了專門的賽道設計專門的部件。他們基本上使用的是生產廠家提供的標準件。這些標準件會根據不同的賽道性質有所不同。同時,為了進一步限制大車隊在資金上的優勢,賽會規定了一個賽季,車隊使用的引擎數目頂限,從而保證了競爭的公平性。

  在比賽形式上,F1採用的是靜止發車方法。而CART(還有INDY)都使用的是行進間起步的方法。而比賽中,F1對於維修站中的人員沒有限制,CART和INDY都有嚴格規定。為了節省人力,CART和INDY賽車都裝有壓力撐桿。車輛進站後,一位工作人員用加壓管套住壓力撐桿的介面,賽車底部就會有四支小圓柱伸出將賽車頂起。這樣就不用像F1一樣,前後都要有人用小車頂起賽車來更換輪胎。

  F1中,更換輪胎要用12個人。而在CART和INDY比賽中,只需要4個人。一個人負責一個位置上的車輪拆,卸,裝。

  F1比賽中使用的基本上是我們平時使用的無鉛汽油,燃燒時有火焰產生。而在CART和INDY之中,他們使用的是高燃燒率的硝基甲烷。它的優點是,可以用水撲滅。缺點是燃燒時沒有火焰,不易被察覺。

  CART在最近開始逐漸走向沒落,主要的原因是發展速度慢,委員會戰略性失誤,他們選擇將整個CART上市經營。2000年,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CART在沒有通告贊助商和廠商的前提下,更改和取消了一些比賽。更要命的是,他們在沒有和引擎供應商詳細磋商的情況下,就單方面宣佈,將渦輪增壓引擎改成自然進氣引擎。這一決定極大地觸怒了豐田和本田。他們原本已經投入了大筆資金來研發新一代渦輪引擎。而且已經完成了。面對這樣的變故,豐田和本田立刻宣佈,賽季結束之後,退出CART轉戰INDY聯賽。而和他們關係密切的幾大主力車隊也紛紛宣佈退出CART。此消彼長,INDY聯賽開始了長足的發展。

  (現在,CART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行了大規模的改組。他們也意識到渦輪引擎依舊有它的前途,再度改了回來。同時,他們也將引擎最佳輸出轉速設定在較低的7000-12000轉。和以往一次開動增壓器限時20秒的規則不同的是,新規則規定,每場比賽中,渦輪增壓器使用時間累計不能超過60秒。開動增壓器,輸出馬力依舊能達到驚人的120匹)

  INDY的故事

  "印地聯賽"是從"印地500大賽"變化來的。

  1990年,TONY HULMAN的孫子TONY GEORGE成為印地那不勒斯賽場的老闆。在和CART反覆磋商中,雙方始終無法達到共識。並且,為了"INDY"的版權問題爭論不休。

  1991年,31歲的GEORGE建議將過於龐大的24人美國賽車協會的委員會縮減成為5人,並且由他的人出任委員會主席。這一要求當然被拒絕,他也因此被清洗出委員會。

  1994年,年輕的GEORGE決定自己幹。它宣佈了成立"印地聯賽"。當時,他只進行了三戰的比賽。最盛大的就是"印地500大賽"。隨後幾年,他一直致力於聯賽的發展。借助著"印地500大賽"巨大的經濟利潤和深厚的印象力,加上CART在經營上的連連失誤,TONY GEORGE終於在近幾年超越了CART,將印地聯賽打造成北美第一大賽事。

  印地和CART最大的不同就是,使用3。5升自然進氣引擎。同時,他只在橢圓形賽場上比賽。它的車重也是空重概念(700公斤)。由於沒有公路賽,車架在氣動設計上更加不用考慮大下壓力的問題。賽車的引擎也強調高轉速下的持久力。

  最近設計的印地賽車在外觀上已經和CART,F1賽車有了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勞拉廠推出的賽車,駕駛艙兩邊的散熱吊艙向上揚起,從正面看,像是一對翅膀。車頭變得尖而扁,和威廉斯德賽車頗有些神似。

  頂級賽車F1

  我們最熟悉的恐怕是F1賽車了,這項燒錢的運動已經在各個方面達到了一個難以想像的高度。每一年,為了提升1-2秒的速度,各個車隊投以鉅資研發賽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F1已經不單單是一項純粹的體育競技了。

  新型材料的研製,航空技術的廣泛運用讓F1已經走在了工業技術的最尖端(不只是汽車工業而已)。現在,風洞實驗室已經快要成為了F1車隊的標準配備了。金錢方面的耗損自然也是高的難以想像。

  F1賽車在許多層面已經遠遠超越了CART和INDY。

  不過,筆者認為,只有一個方面F1恐怕很難和INDY,CART抗衡:體育競技方面。

  不論是,CART還是INDY,使用規定的引擎和車架讓各個車隊的實力基本上處於同一個水準。競賽的焦點自然落在車手的駕駛技術上。賽車的性能優勢並不大。因此競爭也更加激烈。北美的賽事崇尚超車。如果,一場比賽沒有超車,恐怕就沒人看了。

  而對於賽車運動的純粹偏愛也完全不同於F1。在北美的賽場邊,你絕對看不到像F1Vodafone 義大利大賽那樣,充滿了民族自豪感的紅色車迷。這也是兩者不同的地方。

  最後就是收入。在北美,不論是CART還是INDY。大多數車隊和所有車手很大一部分收入是靠獎金。比如,去年,奪得500大賽冠軍,總共能夠收到160萬美金。而一位年度總冠軍的收入,平均200-300萬美金。戰績優異,收入可以到4,5百萬。這在客觀上也激勵著車手在場上權力奮鬥。而F1比賽中,主力車隊的車手十年薪,跑得好與不好並不會直接影響到收入。(這也是威廉斯先生一直不舒服的地方,這也是他為什麼要給小舒馬克減薪的原因之一)。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