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養兒育女絕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更是父母的修行

養兒育女絕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更是父母的修行

為什麼要生孩子那?

通常家長們是這樣回答的:

「我還真沒想過為什麼。」

「水到渠成唄。」

「因為我一直想做媽媽。」

「我覺的自己很適合做父親,適合的事情就是要去做啊。」

「說不出來為什麼,只是覺得是時候了。」

懷孕的時候我從沒有認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就覺得水到渠成吧。但是孩子生下來後,在產房裡看到那個鄒巴巴、紅彤彤,扯著嗓子大聲哭的她時,就覺得生孩子撕心裂縫的疼痛是值得的,我幸福的笑著,眼淚奪眶而出。那一刻我覺得生命是多麼神奇,一個新的生命降生了,她的一生將與你息息相關。

養兒育女是一個漫長的旅程,在這個旅程中有歡笑、有淚水、有憤怒、有克制、有成長、有壓抑。養兒育女絕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更是父母的修行。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的作者之一戴維說:「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為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徹頭徹尾的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

孩子真的能改變父母麼?讓我們來看看孩子之於父母的影響。《島上書店》的主人公AJ.費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上經營著一家書店。他的愛妻妮可因車禍去世,他精心收藏的珍本《帖木兒》被盜,遭遇著一生最艱難的時刻。

就在此時,一個被丟棄的孤兒瑪雅拯救了AJ。一個沒有任何育兒經驗的愛喝酒的性情古怪的單身漢AJ開始學習怎麼照顧一個小孩,餵奶吃飯洗澡教她讀書,他開始與外界的人接觸交往,比如小姨子伊斯梅、警長蘭比亞斯。

當社會福利工作人員來到書店想接走瑪雅時,兩歲的小瑪雅叫爸爸,而且直白對AJ表達愛意:「愛你」,AJ改變了心意決定收養瑪雅。是的,許久未感受到快樂的AJ過了好久才明白:自己心裡沸騰著一種熟悉的、略微有點讓他難以忍受的歡欣感是愛。要命的愛,這完全毀掉了他打算把自己喝死、把生意做垮的計劃。一旦一個人開始在乎一件事,就發現自己不得不在乎一切的事。

父母參與了孩子的成長,孩子也改變著父母,這是相互的。遇見孩子,讓我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這本書是三位美國教育專家寫給天下父母的心靈成長課。書中很多觀點讓人認為耳目一新,比如要解決子女的問題,得先解決父母的問題—後者才是重要的;我們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為愛,而是出於害怕;再比如,大多數父母一門心思指導子女、教授他們技能,卻忘記了親子關係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與孩子們共享快樂時光,與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讀完此書,我又一次反思了自己,在育兒的道路上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是錯誤的。有一點我仍做不是很好,就是我不能很好的控制我的脾氣,有時候火氣來了就大聲的對孩子說話。看來我仍然需要磨練心性。在做好父母的這條路上我仍需要努力。

養育孩子,先改變自己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自己要對一個小生命負起責任了。因為對她飽含了深深的愛意,當她是個嬰兒時,我夜裡醒來三四次給她餵奶、換尿布;三更半夜帶她去醫院急診看醫生,她發燒時整夜不睡覺守著她,怕她溫度過高;學會了製作各種輔食;一個人帶她坐飛機……正因為有了她,我才覺得自己像超人一樣有了無限力量,不怕辛苦不怕累,學會各種養娃必要技能。我還要看各種育兒書籍,了解她各個時期生理、心理、情感上、認識上的發育階段,要有的放矢的引導她、教育她。

因為有了她,所以我變成了「超人媽媽」。雖然有時難過地掉眼淚,但看到她會叫媽媽了,會走路了,會自己吃飯了,會講故事了,我明了生命是如此美麗和動人。

有了孩子後,我也在慢慢的成長。《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另一作者梅麗莎說:「所謂的成長,就是滿懷希望地進行。不管是你我,還是我們的配偶,甚至我們的父母,都正行進在路途中,還未到達終點,還未成為我們最終變成的模樣。」

陪伴孩子,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

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單親媽媽偷看了三年級女兒的日記,日記中寫道:我恨媽媽!媽媽永遠不滿意我,我考了98分,她會問我那2分為什麼沒得?我考了100分,她會問我為什麼附加題沒得分?我恨媽媽!!!最後好幾個嘆號表達心中的憤概。

媽媽很傷心,哭著問當老師的朋友:「我對女兒那麼好,給她上最好的學校,吃穿都是最好的,我把全部時間用來工作就是為了給她提供最好的條件,為什麼她恨我?」

朋友對她說:「你有陪伴過她麼?她現在上寄宿學校,學校里是個小社會,會遇到各種問題,你和她交流過麼?她生病的時候你工作忙,讓司機給她送煲好的湯,孩子能感受到你的愛麼?」

單親媽媽問朋友:「那我怎麼辦?」

朋友說:「你和孩子一塊親子閱讀吧!親子閱讀能促進你們母女情感交流和心靈溝通。」

半年後,朋友問單親媽媽效果怎麼樣?媽媽說現在女兒肯和她交流了,母女關係也越來越和諧了。

愛孩子,不光是要給她好的生活條件,更是要給她心靈的陪伴,做一個善於交流的家長。要做一個善於交流的家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解決的一個難題是創造交流的機會,以及如何給孩子樹立榜樣,讓他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交流和溝通。

上網發微信不能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坦誠相待、親密無間,只有面對面的交流才可以。一個好的交流和溝通,必須具備四個元素:創意、笑聲、共處和分享。父母往往忽視了這些元素,不記得將他們融入子女教育中。和孩子們一起歡笑,一起創造很重要,這些元素與父母通常所做的事情並不衝突。

永遠不要貶低你的孩子

書中講到一個故事挺震撼的:戴維出席了一個兒童輔助會,做完報告後,遇到了一個女子,女子說:「那時我還沒成年,爸爸說我是個騷貨,不是一次,他經常這樣說。後來我真的和9個男人睡過覺,現在我成了一位單親媽媽,爸爸說過的話經常在我腦子裡回想。我覺的他說的對,我確實是個騷貨,雖然我一直努力改變自己,可就是不知道怎麼做才好。」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可擲地有聲,比其他任何人的言辭都更有分量;父母對孩子說的話可能一錘定音,決定未來許多年裡的自我認知。

我記得我小時候媽媽讓我找東西,我找不到,她就說我怎麼這麼笨。然後一直到現在別人讓我找東西,即便他清楚告訴我在哪個地方,我仍然找不到。媽媽的那句「你怎麼這麼笨」一直在我的腦海里徘徊,一旦有人讓我找東西,這句話就出來催眠我,我就真的找不到了。

所以作為父母,不能給孩子隨便貼標籤:你真笨、你太懶了、你挑食等。更不能諷刺挖苦孩子,用尖酸刻薄的語言辱罵孩子。孩子的自我認知還未完全形成,一旦父母給他貼標籤、諷刺挖苦他,這種記憶會一直停留在他的腦海深處,甚至會影響他性格的形成。

孩子是上天給我們的恩賜,因為有了孩子,我們才能重新認識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了孩子自由快樂成長,我們做一個有心、有分寸的家長吧,做一個善於交流、仁慈善良、堅持原則的家長吧!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