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佛教《心經》中的心是什麼心?

佛教《心經》中的心是什麼心?

心得報告 : 長久以來, 許多唸心經的人都很不明白, 一下空, 一下有的, 佛經中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以下有興趣的人看看 :

佛教《心經》中的心是什麼心?

在佛教的釋迦牟尼佛所開示之許多經典當中,流傳最廣,而且大家也最有印像的,首推
《心經》這一部簡短的經文。 《心經》的全名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它是佛陀在
第二轉法輪時期,講述般若無分別智的大品和小品般若諸經六百多卷的濃縮版,短短兩
百多字的經文當中,把一切法的根源,法界真相本心之體性,說明得清清楚楚。任何人
想要很快地知道佛陀說法四十年的精華,只要好好從《心經》中去了解這個本心的體性
,就可以事半功倍,在後續佛法更深入的研究或是修行中,能夠快速而正確地抓到重點
,避免走冤枉路。

在《心經》的各種中文譯本中,以唐朝玄奘菩薩的譯文,總共兩百六十個字,為大家最
熟悉的內容。我們就以這個版本,來說明《心經》中這個法界真相本心的體性。在還沒
做詳細說明之前,我們必須把這經文的前提敘述一下:整段經文之中完全沒有出現「心
」這個字,但是因為這部經的名稱為《心經》,因此所敘述的內容都是以這個法界真相
「本心」為對像在說明,這是《心經》的前提。

一、「五蘊皆空」及「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經文的一開始, 佛陀就說觀自在(觀世音)菩薩在修行的過程中,觀照到自己的五蘊
,也就是色、受、想、行及識蘊,都是空的。但是這「五蘊皆空」的「空」有兩個層次
,現像界和實相界的解釋:現像界的解釋是說五蘊都是空無虛幻無常的,終久都會壞滅
;但是在實相界的解釋中,則是這些五蘊都是由俱有空性本質,也就是說雖然空無形色
,但卻有其實質作用的「本心」所產生出來的,是故五蘊都是由空性的本心所產生。如
果只是用現像界的五蘊都是空無虛幻無常來解釋,就會落入外道一切法空的「斷滅論」
之中,成為「斷滅空」,因此後面實相界的解釋不可以省略。這一段實相界的解釋,馬
上由佛陀接著開示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
復如是。」所證明。如果這裡所講的「空」只是在說現像界的空無、虛幻的話,那「色
不異空。空不異色」就是說色(物質)就是空無、虛幻,而空無、虛幻就是色(物質),這
樣就會變成在空無虛幻中會產生物質,就會落入「無中生有」的窘境,連在世間法中都
無法解釋得通,更何況佛法?因此這裡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要從實相界來解釋,
就是這個雖然無形無色,但是有實質作用的本心,藉由四大地、水、火、風因緣的和合
,而產生了物質的色法,因此色法從空性本心而來,「色不異空」,而由空性本心產生
了色法,故「空不異色」。其他的四蘊受、想、行、識也都是一樣由空性本心所產生,
故「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二、法界真相本心之體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佛陀在開示一切諸法從現像界和實相界來看的兩種空,也就是現像界的空相和實相界的
空性之後,就開始說明這法界真相本心的體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
。 「不生不滅」是說這本心從無量劫長遠以前,祂就一直存在,從來沒有被出生過,
而且也永遠不會被消滅掉。有情眾生的五蘊,含意識覺知心,都會經歷一世的生死壞滅
,但是本心卻永遠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則是說這本心沒有意識覺知心的分別性,
因此祂不會去分別汙垢或是清淨。 「不增不減」是說由於這本心不生不滅,因此祂不
會分裂成兩個,也不會從兩個合並成為一個。因此,十方世界所有有情所俱有的這些「
本心」的總數永遠固定不變,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

三、法界真相本心在空性實相境界之中,無有現像界之一切法

接著佛陀開示「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
界。乃至無意識界。…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這一段開
示表面上似乎否定了一切法,因此有很多人誤會而下結論說佛陀在第二轉法輪的開示為
「一切法空」,世間的一切法都是空無虛妄的。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原因就是忽略了
這一部經文的前提為敘述法界真相的「本心」。如果把這個「本心」當做前提,從這個
本心的立場來看世間的一切法,不是從世間法意識覺知心的立場,就真的如佛陀所開示
的,空性本心的立場中沒有色法,沒有受想行識之法,乃至無智慧也沒有所得。修行人
因為親證了這個無所得的法,所以才稱為菩薩,「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四、結論

《心經》中整段的經文中完全沒有出現「心」這個字,但是全部經文的內容都是在說法
界真相的「本心」。而這個「本心」,絕對不是夜夜會斷滅的意識覺知心,本心和意識
覺知心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心。修學佛法的目的,就是要透過各種修行的法門,來找到這
個不生不滅的本心,而不是要將意識覺知心修練到一念不生,期望最後能夠變成離見聞
覺知的本心。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因為兩個是完全不一樣的心。

要分辨哪個是意識覺知心?哪個是「本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心經》中「不生
不滅、不垢不淨」這兩句話。 「本心」是不生不滅的,所以任何會生滅的心,都不是
這個法界真相的本心,也就是說睡著無夢時就不見了的心都不是這個本心。 「不垢不
淨」則是說明這個本心沒有意識心的見聞覺知性,任何會分辨垢淨、是非善惡、聰明愚
鈍、輪回解脫等境界的心體都是第六識意識的境界,不是這個本心的體性。

《心經》中所說的這個「本心」,在經典中,根據祂的許多體性,有各種不同的名字,
例如阿賴耶識、如來藏、真心、異熟識、阿陀那識、第八識、真如、如、本際、實際等
。雖然有許多不同的名稱,但是所指的都是同一個本體,只是根據當時所要敘述的是祂
的哪一個體性,而隨順以那個體性來稱呼祂。因此當在閱讀經典時,能夠把握這一個原
則,就不會被表面的文字所混淆,而能快速掌握經典中真正的義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南無本師 釋迦牟尼佛!
南無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諸菩薩!

TOP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