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分析: “火星一号”到底是否騙局?

分析: “火星一号”到底是否騙局?

來源: BBC/日期: 2015-02-24
  在當今世界上諸多由民間自發推出的太空旅遊或宇航探索項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要數最近完成全球選拔準備單程前往火星成爲第一批當地永久居民的“火星一号”(Mars One)計劃。 “火星一号”在全球數以萬計報名志願者中已選出包括二名中國人和五名英國人在内的首期百名殖民者,并堅持稱将在2025年之前實現火星登陸。

  中國媒體不斷有報道質疑“火星一号”可能是“騙局”。 BBC中文網記者籍此機會特别從不同側面進一步剖析上述火星殖民計劃究竟是不是“騙局”。

  科幻=騙局?

  繼一系列質疑“火星一号”的中國媒體報道後,《新京報》也在2月24日的一篇報道中稱,有些中國報名者覺得“項目太不靠譜想退費卻不行”;據稱中國共有一萬多人報名參選,報名費就一共交了十萬多美元。上述報道還稱,“項目組織者”開始“打退堂鼓“,并指出“火星一号”根本沒有一個像樣的辦公地點,認爲計劃或許是個騙局。

  BBC中文網最近正式以電郵方式希望聯絡到“火星一号”負責人或代表,但截止至發稿時間還沒有受到答複。

  BBC中文網通過調查發現,“火星一号”(Mars One)的确是一個正式在荷蘭依法注冊的非營利性基金會,其注冊時申報的目的就是最終實現人類在火星上建立第一個殖民基地。其麾下注冊的“星際媒體集團”(Interplanetary Media Group)則是營利公司,主管經營諸如市場開發、洽售媒體轉播權、代言權等業務。後者的營利目的是爲“火星一号”計劃籌資。

  不過,BBC中文網也同時發現,其實儘管“火星一号”組織确實注冊存在,各種相關贊助人和支持者都确有其人,很多初期準備工作也可以說已經展開,但這一切都一直沒能改變國際科學界和多數宇航專家從将這一民間火星計劃定義爲“科幻“,并對其可行性劃滿問号的事實。

  隻是鑒於項目是民間發起,不涉政治、國家安全以及納稅人款項,因此各國政府、科學界、特别是宇航迷們便以一種樂觀其成的旁觀态度對待。

  據“火星一号“基金會向官方申報的财政預算表顯示,基金會三大收入來源分别是“個人捐款,企業贊助,代言權和版權銷售”。

  計劃創始人——荷蘭企業家和科學家蘭斯德洛普(Bas Lansdrop)也一直都在各種場合明确指出,最終制作一套真人秀的電視轉播權在全球出售将成爲爲基金會賺取足夠實現火星殖民目标款項的最重要手段。 也就是說,項目最終能否實現,至少資金方面要靠對外做市場營銷和争取媒體介入。

  科學質疑

  據了解,“火星一号”項目迄今爲止最大困難一直都在籌資問題上; 此外,項目自開始起也不斷受到來自權威科研機構對項目細節的質疑。

  比如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最近就表示,根據“火星一号”所構想的火星基地生存計劃所從事的模拟實驗顯示,基地密封艙空氣在基地開始住人運作68小時後就會出現含氧量超标至令人窒息标準;而單靠殖民者呼出的二氧化碳,也難以讓基地種植的植物和農作物成活。

  上述模拟實驗稱,維系第一批火星人類的生存,至少需要約200平方米以上的種植面積,而目前構想中的50平米遠遠不夠。

  獵戶火箭

  美國宇航局去年年底發射獵戶飛船,爲最終登陸火星做準備

  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結果,還僅僅是外界科學家們對項目質疑的一小部分;更有人直接諷刺指出,距離預定登陸火星時間僅有十年,發射器、登陸器等大型必須機械的開發研制都還處於構想圖紙階段,“火星一号”簡直是癡人說夢。

  此外,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也對“火星一号”的可行性提出質疑,并表示如果有理由認爲計劃最終将對宇航員和殖民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将會出面幹預。

  “火星一号”創始人蘭斯德洛普則反駁麻省理工的模拟實驗是“胡說八道”。他同時指出,承包爲“火星一号”設計生産火星殖民村密封生态艙的美國“完美太空發展集團”(Paragon Spac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也正在展開一系列模拟實驗,而最終結果将證明麻省理工的結論是“荒謬”的。

  媒體質疑

  除了科學屆的懷疑眼光外,西方媒體也幾乎沒有一刻停止過對“火星一号”可行性的質疑。

  基金會成立初期,當時宣布預計2025年前可以建立第一個火星殖民基地,而完成建立火星基地和運送第一批殖民者登陸共需約60億美元。

  英國《衛報》科技記者近日采訪“火星一号“長期主要支持者之一,諾貝爾物理學獎得者,荷蘭理論物理學家胡夫特(Gerard’t Hooft)。即使是這位對計劃滿懷信心的學者也暗示,原定2025年前後登陸的時間表不大現實。

  胡夫特在訪談中說,原計劃10年左右實現登陸火星的時間表可能需要在10後邊加個零;而預期的籌資規模後邊可能也需要至少加一個零。

  也就是說,登陸可能要等到2125年,耗資要600億美元。

  另有分析指出,其實美國宇航局、歐洲太空署,以及一些其他國家的航太機構也已開始類似的人類登陸火星計劃的初期研發和模拟論證。隻不過這些有國家強大财力物力爲後盾的計劃都遠沒有“火星一号”這麽信心十足。 比如,美國宇航局的人類火星登陸計劃預期至少要到2035年左右才可能實現,比“火星一号”的2025至少晚十年。

  火星追夢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純民間自發籌資的宇航項目,連發射器、飛行器、降落艙,以及幾乎一切都仍停留在初期設計圖紙層面的火星計劃希望比美國宇航局提前10年完成登陸火星本身就充滿夢幻和戲劇色彩的事情;更有評論人指出,多數精神正常的人可能都不會看好項目能夠成功。

  不過,項目創始人蘭斯德洛普則對各界不斷的質疑不以爲然。他堅持認爲,實現人類登陸火星和在火星生存下去的科技“早就存在“,并且“十分成熟“,因此2025年前後登陸火星的計劃仍然非常可行。

  而項目最積極的支持者之一,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胡夫特對指責“火星一号”是騙局的說法不屑一顧。 他一方面認同計劃需要更多實際理論論證,但也要求衆多“質疑者”給這批想要實現殖民火星夢的人們一點空間和支持:“要允許參與者繼續保持樂觀,讓我們一起耐心看這個項目究竟能走到哪一步。”

  他還很有哲理的表示:“也許民間搞這種項目的确需要更長時間,更多預算,但誰會對一個要再等一百年的項目有興趣?”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