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蘇格蘭受盡欺淩 趕走英格蘭吸血鬼

蘇格蘭受盡欺淩 趕走英格蘭吸血鬼

來源: 網易/日期: 2014-09-12  
 英國的全稱爲“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一個以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島嶼群爲核心本土,擁有十多個海外屬地的西歐島國。英國本土由四個區聯合而成,分別是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除了北愛爾蘭位于不列顛島西面的愛爾蘭島東北部外,其它三個區都在不列顛島上。在不列顛島諸區中,占據中部和南部的英格蘭是整個英國的核心部分;如果從文化意義上提到英國,通常都是指英格蘭。   不論BBC電視台的《英國史》如何粉飾大不列顛島的曆史,將各種早期文明遺迹與現在的英國聯系起來;不可辯駁的事實是,在羅馬帝國征服大不列顛島以前,這個島嶼從未統一過,島嶼上大大小小的部族們也沒有自己的文字和自己的曆史,互相之間毫無認同。   在公元43年-407年間,羅馬帝國的統治不僅給大不列顛島帶來了文明和殖民傳統,也形成了最原始的英格蘭、蘇格蘭概念。大致上來說,羅馬帝國當時缺乏足夠的力量來統一整個大不列顛島;在與北方的當地部族幾經交戰各有勝負以後,羅馬帝國在其軍力所及的地方建立了一條幾乎橫斷大不列顛島的長城。   哈德良長城劃出蘇格蘭的雛形 蘇後與英格蘭合並   羅馬人以哈德良長城爲界,將自己殖民統治下的英格蘭部族稱爲“文明人”,而一直無法征服的蘇格蘭部族稱爲“野蠻人”。大不列顛島由這條全長120公裏的哈德良長城所劃分的南北區域,就是後來的英格蘭、蘇格蘭雛形。   隨著國家的衰敗,羅馬帝國的勢力在公元407年後撤出了大不列顛島。而英格蘭地區隨後又遭受了盎格魯人等來自北歐的入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于混亂的割據狀態,形成了很多小的王國。正是通過“盎格魯”這個詞,演化出了今天的“英格蘭(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土地)”概念。公元600年時,英格蘭地區剩下7個王國,即所謂的七國時代——我們熟知的美劇《冰與火之歌》即大量借鑒了這一段曆史背景。最終七國中的威塞克斯在829年統一其余六國,形成了第一個基本完整的英格蘭國家。   公元5世紀,愛爾蘭北部的蓋爾人(凱爾特人的一支)移居蘇格蘭,建立達爾裏阿達王國,這是蘇格蘭曆史上最早出現的國家。公元843年,達爾裏阿達國又與皮克特王國合並,建立阿爾巴(Alba)王國;它是一般意義上最早的蘇格蘭王國。在經曆不同朝代的變遷以後,蘇格蘭王國于1707年與英格蘭王國合並爲聯合王國,不再獨立存在。   13世紀蘇格蘭抗英時期 與法國結成戰略同盟   在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曆史恩怨中,最廣爲人知的就是13至14世紀的蘇格蘭抗英戰爭了,這極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美國人的電影工業。由派拉蒙影業拍攝的《勇敢的心》,以蘇格蘭曆史上的創奇英雄威廉·華萊士爲原型,藝術性的描繪了蘇格蘭抵抗英格蘭侵略的曆史。這部制作精良的電影在1995年創造了2億多美元的票房,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各式獎項在內的奧斯卡等電影大獎。   13世紀末期,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完成了對大不列顛島南部的威爾士地區的征服,很快又將目光投向了蘇格蘭王國。然而當時蘇格蘭的新國王約翰·巴裏奧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很快就被蘇格蘭貴族所架空;而這些貴族爲了保證蘇格蘭的獨立,不得不向外尋找盟友。   隨著1294年英法戰爭打響,蘇格蘭和法國很快就締結了以王室婚姻爲媒介的戰略同盟條約,規定兩國中有任何一個國家遭到英格蘭的攻擊,另一個國家就得進攻英格蘭。蘇格蘭的貴族們眼光相當精准,在條約簽訂後不久英格蘭就開始入侵蘇格蘭,蘇格蘭抗英戰爭就此爆發。   1314年蘇格蘭擊敗愛德華二世 恢複獨立地位   當時英格蘭實力非常強大,一直推進到蘇格蘭腹地,蘇格蘭國王約翰·巴裏奧被迫退位,蘇格蘭幾乎就此被吞並。而威廉·華萊士正是在這場戰爭中率領起義軍奮起反抗英軍,並在1305年被殺害。此後蘇格蘭貴族小布魯斯又承擔起了領導起義軍反抗英軍的重擔,並自立爲蘇格蘭國王;而此期間法國由于軍事上的失敗,與英格蘭進行了議和。在1314年大勝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以後,蘇格蘭恢複了事實上的獨立。   此後又過了十多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與蘇格蘭簽訂了合約,正式承認蘇格蘭的獨立地位。而小布魯斯爲了防止英格蘭日後再次入侵蘇格蘭,又派使者到法國要求延續同盟條約;由于法國當時也面臨英格蘭的軍事威脅,雙方一拍即合。蘇格蘭-法國同盟就此延續了兩百多年。   幾年以後,愛德華三世果然再次發動入侵蘇格蘭的戰爭。在小布魯斯僅有10歲的兒子大衛二世緊急赴法國避難後,愛德華三世又對法國開戰,英法間的“百年戰爭”就此拉開序幕。此後蘇格蘭-法國同盟、英國之間時打時停,戰爭一直延續到了1453年才結束。   16世紀以來 蘇格蘭與英格蘭處于戰爭邊緣   而進入16世紀以後,歐洲諸國爭端中的宗教色彩越來越濃厚。最後達到了因爲同樣信奉新教,蘇格蘭和英格蘭反而變成近似于盟友的情況。不過16到17世紀間,蘇格蘭與英格蘭之間的關系也談不上多好,比如克倫威爾在1650年又率領英格蘭軍隊再次攻占蘇格蘭。只是在1660年查理二世複辟以後,蘇格蘭才自動恢複了獨立地位,直到1707年與英格蘭在保持王位聯合基礎的情況下,和平完成合並。   僅從人心向背來說,蘇格蘭是激烈反對與英格蘭合並的。但是蘇格蘭經曆反複戰亂和英格蘭的多次入侵和殘酷征服,國家經濟建設已經完全被打爛了。而且蘇格蘭自身市場規模有限,經濟嚴重依賴羊毛、鹽、煤炭等農礦産品的出口;但又無法打破法國、英格蘭、荷蘭、斯堪的納維亞諸國的高關稅壁壘。   從1688年起,蘇格蘭又被英格蘭拖入多場戰爭,更是徹底失去了法國、荷蘭等市場。尤其是1695年開始,反常氣候使蘇格蘭糧食大面積減産、甚至絕收;大饑荒使蘇格蘭人口直接減少了15%,而應對饑荒的向巴拿馬地區殖民計劃又在西班牙人和英格蘭人的打擊下徹底失敗。1707年的合並,實際上是蘇格蘭王國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以出賣自身獨立性——不再保留獨立國家、取消蘇格蘭議會爲代價,換取英格蘭的經濟貿易開放合作。事實上在1703-1704年,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的關系還一度極爲緊張,幾乎再次處于戰爭邊緣。   現代蘇格蘭獨立運動源于撒切爾執政時期   雖然1707年的蘇格蘭英格蘭合並一直被蘇格蘭民族主義者們诟病,但它並不是今天蘇格蘭獨立運動的導火索。嚴格的說,今天蘇格蘭獨立派的政治動機中,對于1707年合並的不滿恐怕還遠不及看過一遍《勇敢的心》電影後引發的民族主義憤怒。現代蘇格蘭獨立運動,實際上源于70年代末期的英國經濟體制改革,而撒切爾夫人及她所代表的保守黨(資産階級右翼政黨)對此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蘇格蘭的主流政治氣氛長期偏向于左派,在英國最主要的兩個政黨中一直是工黨(資産階級左翼政黨)的鐵杆票倉。在蘇格蘭議會中,保守黨占據的議席從未達到過工黨的一半。而在下院(全國議會)中無論蘇格蘭議席是72個還是59個,保守黨都只能占據1個,在1997年前甚至一席都沒有;而即使是59席的情況下,工黨都能占據其中40席以上。   英國工黨前身是由英國職工大會發起創立的勞工代表委員會,實際上有很濃重的社會主義政黨色彩;在相當長時間內,工黨的政治綱領都是以費邊社會主義思想爲主。和馬列社會主義的不同之處在于,費邊社會主義反對暴力革命,而是強調階級合作、社會和平;通過溫和漸進的推動社會進步,最終實現社會主義。   在這種背景下,工黨的執政政策偏向于以實體制造業作爲經濟主體、政府調控經濟保障充分就業、促進社會福利發展。但在上世紀60年代以後,英國開始出現福利支出影響經濟發展、通貨膨脹等一系列問題;在經曆70年代的政黨交替以後,工黨政府于1979年垮台。而撒切爾夫人上台以後嚴重過激的極端化經濟體制改革政策裏,有極大一部分動機都是爲了盡可能的打擊工黨政治力量,爲自己所在集團中的高官顯貴謀取利益;而以工黨政治力量爲主的蘇格蘭,尤其在這次改革中損失慘重。   撒切爾改革爲蘇格蘭帶來多重負面影響   撒切爾夫人的經濟改革對蘇格蘭帶來了多重負面影響。首先是國有企業改制私有化,大量工人下崗失業,出現了非常多的全體失業家庭。尤其是伴隨著社會福利的嚴厲削減,蘇格蘭的社會矛盾急劇尖銳起來,貧富差距一夜如鴻溝,窮人生存都成了問題,犯罪率猛烈上升。   當時在一些最爲嚴重的行業,比如煤炭工業,工人下崗後衣食無著,絕望中舉家自殺的例子並不罕見。傳統上英國工人階級還有工會提供幫助、代表自己形成政治力量,但實際上工會從一開始就是撒切爾夫人重點打壓和控制的對象;在經曆澳格裏夫暴動鎮壓等事件後,以英國礦工工會爲首的工會組織都已經屈服于保守黨政府,處于名存而實亡的狀態。   陣痛之後,國企私有化並未給英國制造業帶來起色。撒切爾夫人改革政策的另一個核心就是放棄制造業發展,將經濟重心轉移到金融服務業發展上;這種政策對于英國發展方向的改變是根本性的,不可逆轉的。顯而易見的是,在保守黨執政的政策規劃中,承擔起金融服務中心功能的只會是英格蘭區。在長達二、三十年的時間內,蘇格蘭既要承受整個英國制造業不斷衰弱的痛苦,又享受不到新經濟發展在政策上的平等待遇。   事實上蘇格蘭還要進一步忍受來自英格蘭的吸血。蘇格蘭東部就是北海,這裏蘊藏著儲量和品質都非常優秀的石油資源。雖然從80年代起北海油田就開始大規模開采並且出口,但是它給英國帶來的財政收入中,真正反哺到蘇格蘭的比例非常少。如果說英格蘭是英國的大首都,那蘇格蘭就是英國的環首都貧困帶。   根據最新的民調結果,蘇格蘭民衆中支持獨立的人數已經過半。必須指出的是,很多民衆反對蘇格蘭獨立並不是因爲他們內心認同英國的統一;而是出于更加實際的理由,即擔心蘇格蘭經濟會進一步惡化。事實上一旦蘇格蘭真的獨立,它與英國之間的貨幣、貿易流通如何處理;能否得到歐盟的接納,享受相關的政策協定待遇,至今都是未知數。   早在數年以前,向公衆強調獨立會給蘇格蘭帶來巨大的經濟風險,就一直是英國政府用以對抗蘇格蘭獨立傾向的重要輿論手段。近年來最爲出名的例子,就是2012年《經濟學人》推出的一期針對蘇格蘭獨立公投的專題,名爲《蘇格蘭獨立:你們將付出代價》;其封面是一張修改後的嘲諷性地圖,蘇格蘭主要地名都被修改爲戲谑的諧音詞,暗示蘇格蘭獨立後根本不能實現財政資助。比如蘇格蘭首府愛丁堡(Edinburgh),就被改名爲債丁堡(Edinborrow)。   而在2013年,英國著名軍工集團BAE宣布,受到國防預算縮減、減小海軍規模的影響,它將關閉位于英格蘭的樸茨茅斯造船廠。以後所有26型護衛艦合同將全部交由位于蘇格蘭的格拉斯哥造船廠。BAE公開承認這一決策是出于英國政府的壓力:面對2014年的蘇格蘭獨立公投,英國政府必須保住蘇格蘭的就業情況以向蘇格蘭民衆示好。   英政府威逼利誘難以平複蘇格蘭民衆積怨   顯然英國政府這些臨時抱佛腳式的威逼利誘,遠不足以掃平蘇格蘭民衆心中的積怨。即使是明知獨立可能會使未來的生活更糟,蘇格蘭民衆中支持獨立的人仍然越來越多。面對越來越壞的趨勢,包括卡梅倫在內的英國各大黨政要目前均已奔赴蘇格蘭進行消氣滅火之旅。卡梅倫在公衆演講中更是大打感情牌,用一副就要哭出來的怨艾表情說出了“Don't Break My Heart(不要讓我心碎)”這種宛如三流言情小說的詞句。事實上這話從保守黨的首相嘴裏說出來簡直是再諷刺不過了:當年蘇格蘭被迫國企改制、工人下崗的時候,爲何不見保守黨的首相如是說?   事實上如果僅是民怨,尚好安撫;蘇格蘭民衆頂多不過是在撒切爾夫人這一經濟改制始作俑者死了以後上街擁抱歡呼以示慶祝。而將這種民意基礎凝聚起來,轉化成推動蘇格蘭獨立實際進程的;則是以蘇格蘭民族黨爲代表的蘇格蘭本土政黨。一旦蘇格蘭獨立,他們將獲得極大的好處。事實上他們完全有推動蘇格蘭獨立的能力:蘇格蘭民族黨占據了蘇格蘭議會一半的議席。   蘇格蘭獨立將增加數百高官職位是塊大蛋糕   蘇格蘭獨立以後,必然創造出大批新的高級官職。雖然現階段蘇格蘭已經高度自治,但很多重要權力仍然掌握在英國手中;比如財政部、國防部和外交部就需要蘇格蘭重新建立,而這會形成大量的公務員、官員職位空缺。   而且目前蘇格蘭政府中的很多部門都處于不完整狀態:留在蘇格蘭本地的職位往往都很低級,只承擔文書等業務性工作;而真正具備拍板權的決策性職位,幾乎都留在了倫敦。蘇格蘭獨立以後,這些重要職位的回流也是極爲可觀的政治資源。即使保守估計,蘇格蘭獨立以後至少都會增加數百個高級文官職位的空缺,這是一塊極大的蛋糕。尤其是原本就在蘇格蘭地方政府擔任要職的官員,更是可以一舉成爲獨立國家的領導人。   在這種既有民意基礎、又有強力政黨支持推動的情況下,蘇格蘭獨立或是難以挽回的局面,屆時英國政府會作何反應,仍需人們拭目以待。曆史不會給出無緣無故的結果,當年英國保守黨人爲一己之私埋下禍根,幾十年後要用整個國家的根基來償還,實在是可爲史鑒。 - See more at: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