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歐陽自遠回應“探月無意義”說(圖文)

歐陽自遠回應“探月無意義”說(圖文)

【南方都市報】 -   2013-12-14   

  歐陽自遠,著名的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參與並指導中國月球探測的短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的制定,是中國月球探測計劃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天文台高級顧問,中國月球探測領導小組高級顧問。
  南都訊 昨晚,嫦娥三號在月球成功實現軟著陸那一刻,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莫名擔憂,但又冷靜確信一切會按照預定方案進展”的複雜心情也瞬間轉爲欣喜。作爲探月工程計劃制定的參與者和指導者,以及中國探月工程的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近日接受南都記者專訪,解釋了網上部分網友的疑問,同時詳細介紹了美國探月帶來的巨大社會效益。
  國旗爲特制 沒設計放國歌項目
  此次落月,著陸器“嫦娥三號”和月球車“玉兔”身上都各自帶了一面國旗。根據計劃,今天,“玉兔”會從著陸器懷抱中跑出來,然後會相互拍照留念,中國國旗在月球廣寒宮的場景將被永恒定格。不過有網友好奇,這面登上月球的國旗和普通國旗有沒有區別呢?國旗上月球了,國歌會不會在月球上飄蕩呢?
  歐陽自遠說,由于月球環境惡劣,沒有大氣活動,日夜溫差極大,沒有全球性磁場,宇宙輻射比較強。爲適應月球表面環境,國旗的材質有很大不同,更不是用有旗杆的國旗。至于播放國歌的問題,歐陽自遠說,著陸器與月球車互相拍攝國旗,已經具有標志性意義,完全沒有必要再增加一套播音設備播放國歌,增加重量。
  第二階段是實施載人登月
  歐陽自遠稱,中國探月工程分爲“繞”、“落”、“回”3個階段,事實上,這僅是我國探月工程的第一階段,待第一階段任務完成後,還將實施載人登月的第二階段和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的第三階段計劃。
  除探月以外,如要探測其他行星,難度未必比探月更難。歐陽自遠稱,月球與行星探測最大的區別是行星距離地球太遠,路途飛行時間太長。僅僅以軟著陸技術而言,在火星上軟著陸比月球更容易,月球表面的真空,不能使用降落傘或氣墊;而火星表面有1%的大氣壓,可以使用降落傘或氣墊軟著陸。金星的大氣達到90多個大氣壓,金星表面溫度達到480℃,軟著陸金星特別艱難。著陸器或巡視器降落到金星表面,由于溫度太高,難以正常工作。
  1 爲何不設軌道艙?
  答:成本太高也無意義
  南都:網上有文章認爲,沒有設置軌道艙是嫦娥三號的缺點,所以無法拍攝其落月時複雜而精彩的機動過程。認爲“花了大力氣卻無法充分表現出來,這未免過于吃虧。月球探測、深空探測目前仍缺乏實際意義。”
  歐陽自遠:當前我國最大推力的火箭是長征3號乙火箭,著陸器和月球車的質量已經精打細算,不可能再增加重量,更不能增加一個軌道艙來拍攝落月時複雜而精彩的機動過程。假如再利用另外一個火箭發射軌道艙來觀看“落月時複雜而精彩的機動過程”,成本太高,必要性也不大。關鍵是掌握著陸技術,而不是爲了表演,何況月面軟著陸美國和蘇聯在上世紀已經實施過19次。
  2 目前月球探測缺乏實際意義?
  答:目光短淺!可推動科技進步
  南都:有網友認爲,月球探測與深空探測目前仍缺乏實際意義。
  歐陽自遠:這是一種眼光短淺的看法。中國開展月球探測與深空探測,對于科技進步的巨大推動,對經濟發展與結構調整的重要提升作用,對新型高科技人才隊伍的培養與成長,對新興學科的誕生與發展,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以及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與提高等各個方面,都將産生並發揮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美國實施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在科技、軍事、經濟、政治和人才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一個實例。
  3 如何利用月球能源?
  答:發電傳回地球!
  南都:不少科學家在談到月球上的能源時,都會提到其豐富的太陽能。地球上也有太陽能,月球上的太陽能有啥稀奇的?而且太陽曬在月球上,怎麽給地球用呢?
  歐陽自遠:月球上的太陽能和地球上的不一樣。月球上的太陽一出來就是半個月,又沒有雲,又沒有天氣活動,太陽光直射月球表面,所以太陽能的能量密度比地球大得多。而且月球上沒有任何建築物,可以無限制鋪設太陽能電池板,而且把它發的電傳回地球早已可以實現,用激光或微波傳輸可以解決。他說,這是最清潔的能源,而且比地球上用太陽能好多了,地球上根本就沒辦法取到那麽豐富的太陽能。
  還有科學家建議給月球系一根腰帶,腰帶長1.1萬公裏,寬400公裏,假如說這個腰帶做成太陽能發電電池板,月球太陽能傳輸到地球的什麽位置,都有一個設計,假如說這個方案能夠實現的話,地球上的全人類子孫萬代,什麽能源都不要了,足夠了,但是這個工程量極其浩大,只是人類一種理想。
  4 何時用上月球的能源與資源?
  答:確實蘊藏豐富能源,得先探明情況
  南都:我國何時能用上月球上的能源?
  歐陽自遠:月球上除了有豐富的太陽能之外,還有一種能源是受啓發于太陽,即可能是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受控核聚變發電。包括中國在內的七個國家計劃在法國共同建一個國際熱核反應堆,大約花費100億歐元,推進受控核聚變發電的關鍵技術的進展。未來氦-3很有可能成爲受控核聚變的原料。
  嫦娥一號已經探明,全月球的月壤層中氦-3含量的分布與資源量,至少有100多萬噸氦-3。假如受控核聚變發電能夠商業化,可以滿足全人類至少一萬年的能源需求,而且這將是人類社會長期、穩定、安全、清潔、廉價的受控核聚變的能源原料。但是目前而言,運輸材料到月球去建造基地,利用月球能源的經濟技術成本太高。
  另外,月球確實蘊藏有極其豐富的礦産資源,如稀土、鈾、钍、鉀、钛、鐵、磷和氦-3,幾乎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目前還沒有必要急著開發利用月球的礦産資源。科學家有責任事先探明月球蘊藏有哪些礦産資源,它們的分布、品位和資源量,以備有條件開發利用時提供科學依據。
  5 美國耗巨資登月得到了什麽?
  答:阿波羅計劃投入産出比1:14
  南都:由于當前的條件還遠沒有達到利用月球資源的程度,對于耗費巨量資金實施的探月計劃,也有網友表達了不解,認爲是不是代價太大?美國人先後上去了6次,現在都不登月了,我們再繼續在月球上探索是不是有意義?
  歐陽自遠:上世紀50年代,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展開一場最激烈的軍事競爭———探測月球。這一過程將人類的航天技術水平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外也産生了月球科學與行星科學,帶動一系列高新技術的發展,同時也誕生了一大批新型的工業群體,全面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經濟、科技、軍事的發展,美國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的效益。
  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的阿波羅探月計劃,當時的投資是254億美元,相當于2005年的1360億美元,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資最多的科技項目之一。參加阿波羅計劃的有兩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40萬人。由于阿波羅計劃的出現,導致了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20多年包括火箭、雷達、無線電制導、合成材料、計算機等一大批高科技工業群體的誕生。所有這些技術又應用到民用方面,帶動了整個科技發展和工業的繁榮。所以,阿波羅計劃取得巨大的效益。
  阿波羅計劃産生了3000多種新的應用技術,每一項應用技術裏面都有很多很多專利,對航天航空、軍事、通信、材料、醫療衛生、計算機等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美國算了一筆賬,開始的投入産出比是1:4 .5,最近美國公布阿波羅計劃投入産出比1:14,應該說美國阿波羅計劃是引領了上世紀60-70年代20多年幾乎全部高新技術的創新與發展,也催生了一大批新興工業群體的誕生與成長。
  而美國和蘇聯的探月競賽,美國取得最後的勝利。自從蘇聯徹底失敗後,美國不搞月球探測了,近30年來美國把精力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發展航天飛機,因爲可以往返多次使用;二是發展國際空間站,他們再也不搞月球探測了。但2005年他們後悔了,感覺到這是一個巨大的戰略上的錯誤,他們被限制在低軌道的時間太長了,他們要重返月球,要全面探測太陽系。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