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盟約與試探

盟約與試探

我熱愛中國人傳統的農曆新年,尤其慶典中對天地神明的感恩與敬畏、對人的關愛和互通。華夏文化本來就不是單一的文化體系,慶典成了彼此間重要的維繫力量,因而人也獲得了方向感,自我得以肯定,信念得以更新。
丙年讀經,四旬期的開始,引用了《申命紀》,我欣賞其中所揭示的以色列多元文化的背景。他們混合組成,同尊同一信念,共守同一禮典,因信成義,因相助而合為一族。說的正是向神明謝恩、獻初果的禮典,而其中並無一語提及任何一位聖祖的名字。重要的,因此不是誰由誰而來、屬什麼支派,而是大家都從痛苦中掙扎過來,因神跡奇事及信仰的導引,結合為盟,獲得了新生,因此特別需要謝恩。
第二篇讀經《羅馬人書》中,也有同樣的理解:「其實,並沒有猶太人與希臘人的區別,因為眾人都有同一的主,他對一切呼號他的人都是富有慈惠的。的確,『凡呼號上主名號的人,必然獲救。』」(羅十 12 — 13 )獲救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做了些什麼義事,而是因為天主的大愛、無私的啟示和導引,使我們能信從皈依祂。信從皈依其實有雙重意義:一方面是認識自己的錯謬,因而停止及改變過往不善之處,另一方面是信靠和全面投向主。改變錯謬,自然涉及許多痛楚和不安,猶如從吸毒或酗酒中走出來一樣,但投向主的大愛,如果也應包含接納教會、寬恕他人的話,怎可能只是一件口裏宣講的事?
今世代的人傾向不講真理和原則,喜歡追求安逸、舒適;每當遇上困難,許多人很自然地就想用一些藉口逃避,或動用小聰明,找一條捷徑應付算了。主耶穌所受的誘惑,豈止是寥寥三件?祂承擔著我們每一個人的軟弱和一生所面對的試探,正如《希伯來人書》所說:「進入了諸天的大司祭耶穌,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們弱點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受過試探的,只是沒有罪過。」(希四 15 )
當群眾吃餅吃飽了,想要擁戴耶穌為王時;當伯多祿宣認祂為默西亞後不久,就勸諫祂不要接受苦難時;當祂在革責瑪尼莊園裏祈禱時;當祂身懸十字架上,受人恥笑,叫祂從十字架上下來時;這一切都是真實的誘惑,但耶穌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因祂恒常以承行父的旨意為鵠的。《申命紀》的訓誨,祂一定記得牢牢的:「你當紀念上主你的天主使你這四十年在曠野中所走的路程,是為磨難你,試探你,願知道你的心懷,是否願遵守他的誡命。他磨難了你,使你感到饑餓,卻以你和你祖先所不認識的「瑪納」,養育了你,叫你知道人生活不但靠食物,而且也靠上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生活。」(申八2—3)因此,「他為那擺在他面前的歡樂,輕視了淩辱,忍受了十字架,而今坐在天主寶座的右邊。」(希十二2)
我們的上一代,或什至自己,許多都是從痛苦中掙扎過來的人,現在仍然受著大大小小的各種試探,只是花樣不同而已。我們不須啃樹皮、喝污水,但我們的心靈每天吃喝的是些什麼?克己、悔改對我們有什麼意義?儘管我們沒有怎樣的蓄意去追求權勢或榮華富貴,但我們何嘗不希望眾人都聽從自己的話,或在自己做了一點美善義事時,讓自己成為偶像,為人讚歎?四旬期要求我們多祈禱。祈禱是為了要求主為我們做這做那,將主變為我們的安全網,還是使我們能認清我們的方向感、認識自己、與主相契合、獲得新生命力量?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