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正月調 (台語)

正月調 (台語)







初一早  初二早


初三睏到飽


初四接神  初五隔開


初六是挹肥


初七七元  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


初十食食  十一請子婿


十二查某子返來食泔糜、配芥菜


十三關老爺生  十四月光


十五是元宵暝






大年初一擇定吉時「開正」迎新春,


一早就要大放鞭炮。


初二是第一個吉祥雙日,女婿要陪同妻子回娘家拜年,


通常也一早就出門。


初三俗稱赤狗日,不宜外出,正好在家睡個飽;


另一說是老鼠迎親日,家人要早睡晚起。


初四是灶王爺從天庭回來日,民間行迎接灶神的祭儀。


初五是商家開張日,新正暫時告一段落,恢復正常營業。


初六,農夫開始清運、施放糞肥,下田工作。


初七俗稱七元日,人們吃麵線「抽壽」延年。


初八,年節的食物已經吃完,飲食沒什麼特別了。


初九為「玉皇上帝」萬壽日,祭拜時更要準備豐盛供品。


初十因前一日供拜天公的食品很多,大小都有食福。


十一日也稱「子婿日」,是岳丈宴請女婿的日子。


十二日女兒再次回娘家,因過年久吃油膩,


故娘家僅準備稀飯、小菜,清清腸胃。


十三是關聖帝君得道紀念日,各地武廟都門庭若市。


十四日已接近月中,月兒特別明亮。


十五元宵節,燈棚林立、花燈爭奇鬥豔,


上元夜裡吸引大量賞燈人潮。


直至新年活動才畫上了圓滿句點。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TOP

「正月」和「臘月」的來歷

「正月裡來正月正」「正月裡來是新春」……。為什麼把農曆一月稱為「正月」,這個「正(zhēng)」表示什麼意思呢?在我國上古時期,每年以哪個月為第一個月,各朝代都不盡相同。據說,夏朝把一月作為每年第一個月,而商朝、周朝、秦朝卻分別把十二月、十一月、十月作為每年的第一個月。這些朝代每更改月份次序,都把更改後的第一個月稱作「正月」。所謂「正」就是改正的意思。據此可推知:「正月」的「正」應讀為「zhèng」。

周朝時,國家大事都安排在每年開頭的正月處理,所以「正月」又名「政月」。秦始皇(嬴政)正月出生,取名為「政」。他覺得「正月」的「正(zhèng)」和自己名字同音犯忌,就下令把「正月」的zhèng改讀為zhēng。後來,正月也稱「新正zhēng」,正月初一稱為「正zhēng旦」。這種讀法一直沿用至今。


為什麼把農曆十二月稱之為「臘月」呢?漢朝應劭《風俗通義》載:「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又載:「陰曆十二月也,以是月臘祭百神,故謂之臘月。」意思是:陰曆十二月,在這農閒的歲末,打獵獲取禽獸,以祭祀祖宗和神靈,辭舊迎新,所以稱為「臘月」。

古人非常重視祭祀,認為祭祀乃是「國之大事」。把歲終祀祖先、祭眾神的祭奠儀式稱為「臘」。商朝時,每年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其中冬祀規模浩大,禮儀隆重。後將冬祀稱為「臘祭」,就是在臘月合祭眾神。

古時年終十二月屬於「祭祀之月」,這個月份以祭祀為中心內容。究其形成原因:一、年歲交替,須祭祖祀神;二、天寒農閒,勞力充裕;三、野獸冬眠,狩獵良機。

古代曆法,把陰曆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舉行冬祭這天稱為「臘日」。最初「臘日」並不固定,可靈活掌握。到了漢朝,規定冬至後第三個戍日為「臘日」,祭祀諸神。在舊時,臘月也是食品加工的上好時機。醃製後風乾或熏干的動物類食品,一律稱為「臘味」,如臘魚、腊肉、臘雞、臘鴨、臘腸等。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shaw1014 經驗 +50 熱心助人 2011-2-1 19:28
  • shaw1014 金幣 +50 熱心助人 2011-2-1 19:28

TOP

謝謝分享
又多了知識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shaw1014 經驗 +20 新年快樂 2011-2-1 21:27
  • shaw1014 金幣 +20 新年快樂 2011-2-1 21:27

TOP

文詞說的真好...謝謝欣瑜無私的分享
把台灣的過年情節講的這樣詳細
現在還是這樣的過年生活嗎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shaw1014 經驗 +20 言之有物 2011-2-1 22:20
  • shaw1014 金幣 +20 言之有物 2011-2-1 22:20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