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信用卡講信用~「信用」到底怎麼算?

信用卡講信用~「信用」到底怎麼算?

信用卡講信用~「信用」到底怎麼算?


在人際社會中,「信用」十分重要,以「信用」兩字命名的信用卡,反映的就是持卡人的「信用」狀態,有良好的信用記錄,銀行才願意核發信用卡,並在未來申辦其它種類的借貸時,提供較佳的優惠或較簡便的手續。想知道在銀行眼裡,一個人的「信用」是怎麼算出來的嗎?


其實,在銀行眼中,每個人都可以被打上一個「信用評分」來反映他的「信用」程度。所謂的「信用評分」,就是銀行依據民眾與整體金融機構往來的情形,綜合多個項目所評鑑出來的分數。各銀行的標準或是比重可能略有不同,但一般而言,包含民眾與金融機構的往來時間、往來金額、往來內容、繳款紀錄、消費頻率、民眾的工作穩定度、收入,以及負債比(Debit Burden Ratio)等各項目,都會影響「信用評分」。


舉例來說,民眾與金融機構的往來時間越久,銀行可參考的資訊越具有代表性;民眾如果已跟銀行有貸款往來,當要申請新的貸款時,銀行會依據原有貸款是屬於有擔保還是無擔保,再搭配民眾的收入,給予不同的風險值評估。此外,銀行有多樣化的貸款產品,例如一順位房貸、二順位房貸、車貸、小額信用貸款、信用卡…等,不同的產品代表不同的需求,同時也代表不同的風險等級,一般而言,有擔保的貸款因具有擔保品,相對而言風險較低。


除了與金融機構的往來情形外,民眾的工作穩定度、收入以及負債比,也會影響「信用評分」。例如時常換工作的民眾,容易被視為收入不穩定,也會因此影響銀行對於其支付能力的評估判斷;在收入部份,一般而言,收入越高,則銀行願意給的貸款金額或是信用卡額度也會越高;而負債比指的是負債和月收入的比率,目前主管機關明文規定負債比大於22倍的民眾,銀行不得核發予新的無擔保產品。


銀行業者表示,在「信用評分」中,最基本的一個項目為繳款紀錄,繳款紀錄通常代表民眾的還款能力,如果有逾期或未還款的紀錄,將會大大的影響「信用評分」。擁有信用卡的民眾,消費頻率也常被視為「信用評分」的項目之一,如果持有信用卡,但是從來不使用,則銀行無法從民眾的消費行為中得到參考資訊,對於「信用評分」並無加分的效果,反倒會稀釋到個人的信用額度。


換言之,雖然「信用評分」是透過綜合評估的結果,並非單獨一、二項就足以決定「信用評分」高或低,但皮夾、抽屜中厚厚一疊用不到的卡,絕對會稀釋掉個人的信用,因此,建議持卡人將手中完全不動用,或是很少動用的信用卡盡快處理掉,以免自己的信用額度在無形中被吃掉了。


台新、國泰世華、北富銀等主要發卡行皆表示,「信用評分」是許多項目綜合評估的結果,並非單獨一、二項就足以讓「信用評分」高或低,民眾或許無法明確判斷哪些項目可提高自己的「信用評分」,但是,只要有穩定的工作及收入、擁有存款、維持正常的繳款紀錄、避免負債過度擴張,或是避免負債與月收入的比率過高,銀行就不會給予過低的「信用評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