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隨喜當得無量功德之聚

隨喜當得無量功德之聚

末學修行以來一直沒有重視到隨喜的利益。得益於妙音師兄的指點,看到了以下文字。不勝感激。隨喜確為修行必要。
問 :隨喜有什么利益?答 :一般來說,隨喜是十分重要的法門,每次我們隨喜自己的功德,它便會增長,就像收到銀行存款的利息一樣。銀行不會隨時給我們利息,但是每當我們隨喜自己的功德,功德立刻加倍。如果在做完禮拜35佛一百拜之後,在它支供養文中做隨喜的話,我們每一拜所積集的難以思量的功德都會加倍。同樣,如果隨喜無始世以來,我們所積極的功德,功德會更增長,令人無法置信。每當我們隨喜他人的功德,如果那人的境界高過我們,我們積集的功德便是那人的一半,如果他們的境界低於我們,我們積集的功德則是他們的兩倍。我們獲得的功德超過另一個人積集的功德。例如,帕祊喀仁波切在他的菩提道次第教法中說,如果我們不是菩薩而隨喜菩薩一天所積集的功德,我們也因而積集了一半的功德或菩薩半天所積集的功德,假設不隨喜的話,我們大約要在13000年才能積集到那麼多功德,精確的數字有待查考。如果我們隨喜佛陀一日積集的功德,我們積集到他十分之一的功德,我想這當然是由於佛已成辦了一切功德的積集,而且遠高於菩薩。佛菩薩眾有無量多,所以每當我們隨喜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菩薩的功德,我們便積集了浩如虛空、無法置信的功德。還有,有情在無始世之中已經積集了非常多的功德,即使在幾秒鐘之內,我們因隨喜所積集的功德就超乎想像。隨喜是清淨的修行法門,沒有涉及八世俗法之虞,因為積集隨喜功德,不需要做任何特別的外在活動,純粹牽涉到內心活動而已。沒有人看得見我們在隨喜,因為那僅僅是意樂。隨喜是不為人知的修行,所以容易成為清淨的修行。善巧的隨喜
在日常生活中,每當見到其它人好事臨頭,我們應當隨喜。每當見到莊嚴的寺院,甚至是一張寺院的照片,也應當隨喜,隨喜施主、住持及建寺的僧眾所積集的功德。這樣一來,雖然你沒有任何工夫籌款或建寺,也可以積集他們所造下的功德的一半或一半以上。還有隨喜別人事業成功,造下自己成功的因。當別人好事臨頭或高興的時候,隨喜他們是菩薩行。菩薩致力於有情的安樂,所以每當有情安樂時,菩薩就非常歡喜。每當需要朋友的人找到朋友,需要房子、車子或其它東西的人如願以償時,都應當隨喜。例如,見到有人坐在奔馳或其它昂貴的車子裡時,應當隨喜。這樣,我們會積集大量的功德,而且一直都很快樂,因為免除掉嫉妒的惡業,那只會妨礙自己現在及未來的成功,包括成佛在內。見到有人高興,或有好事臨頭,或在修行佛法,我們應當感到歡喜。應當像母親見到鍾愛的獨子找到一百萬元般高興。教法中提到一個隨喜的方法。思惟:「我實際上已經受了菩薩戒,并承諾要解除眾生的苦,帶給他們安樂,令他們修行佛法并積集功德。現在有情自己那一方面主動這麼做,真是太妙了!」當我們見到別人修行佛法、成就證量,或僅僅是快樂的體驗,都應當到高興,就像找到如意寶或寶藏一樣。在《證道歌》中,宗喀巴大師解釋道,隨喜是最好的善行,下一點點功夫就能夠積集大功德。還有,一位證量很高的安多喇嘛說,當我們躺在床上(或海邊)時,如果想要積集大功德
應該修隨喜。



為了在解脫道上獲得更多的功德,我們最好還加







上隨喜這一修法。隨喜極易做到而利益又極大,是佛陀以及上師法王









如意寶等高僧大德一再強調的修法。佛曾在《教誡勝光王經》中說:









一切以貪著現世之心或因世間八法而發心所造的善業,不如以清淨之









心,隨喜他人所作善業並回向無上菩提後所獲的功德殊勝。《般若攝









頌》中說:「三千須彌秤稱可量取,隨喜善法無能量取者。」佛世時









波斯匿王發心供佛,有一貧女見後連續三天誠心隨喜,故佛在這三天









中都以貧女為首回向功德,因為其功德已超過了親自供養的波斯匿王









。恰美仁波切也說:「聞他人行善法時,當斷嫉妒不善心,至心欣樂









隨喜者,當得福德與彼等。」彌勒菩薩的《現證莊嚴論》第二品中也









講述了隨喜的修法。


















  我們每次在回向善根之前,應消除嫉妒與傲慢,對十方三世從佛









到菩薩、羅漢直至凡夫的一切善根都誠心誠意地隨喜,以此殊勝方便









迅速積累福報。


















  回向是在完成善事之後,願善事的功德如何成熟的一種發願(與









發願的區別在於發願是在作善事之前,回向則是在作善事之後),回









向與不回向有很大的區別,比如為父母健康而誦咒後,若作回向,父









母能得到這一功德,否則,父母並不能得到這一功德。而且在以後生









起嚴重的嗔心和邪見之時,這些善根都會因此而長時不能感果,另外









,回向的對象不同,所感的果也會有極大的差異。如果只為現世的一









些利益如健康長壽、消災免難、陞官發財等回向,則所感的果極小,









而且也只會成熟一次,要想所作的善根能恆久不滅,也有個殊勝的方









法,即把功德回向無上菩提,這樣所作的善根能恆久不滅,而且還會









逐漸增上。若仍執著於世間利益的一些人可以這麼觀想:我在獲得出









世的功德甚至是無上佛果之後,何愁還得不到這些世間小利呢?諸佛









菩薩的福報即已極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回向時發心應盡量廣大。


















  佛陀與祖師們關於回向的開示極多,如在小乘的戒律中,經常遇









到佛陀親口宣說的這個回向偈:「此佈施善根,皆隨逐餓鬼,消餓鬼









惡身,得生善樂趣。」佛在《慧海請問經》中說:「譬如水滴落大海









,大海未竭彼不盡,如是回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盡。」至尊彌拉









日巴也說:「山林禪修大修士,與彼給養功德主,同獲成佛之緣起,









緣起精華為回向。」即山林中閉關的修行人,與為其供養的施主,只









要他們誠心回向,都會同等獲得成佛的緣起。噶舉派的覺巴仁波切說









:「二種資糧猶如摩尼珠,若不發願亦即不拭淨,所求之果最終不得









成,故於回向當勵力修持。」意即摩尼(如意)寶珠若不擦拭清淨,









人們便不可能從中求到財物,同樣在積累福慧二種資糧時若不發願回









向,則佛果也不可能得到,因此應勵力修持回向。《般若攝頌》與《









現證莊嚴論》第二品也都強調了回向的重要性,在上面所舉的貧女隨









喜獲福的公案中,貧女因沒有將隨喜的功德回向,而在以後生起了瞋






心而失壞了善根。



出(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雲何能得隨喜一切眾生功德善根。



佛言。善男子。若有眾生雖於大乘未能修習。然於晝夜六時。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一心專念。作隨喜時。得福無量。應作是言



「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現在修行施戒心慧。我今皆悉深生隨喜。由作如是隨喜福故。必當獲得尊重殊勝無上無等最妙之果。如是過去未來一切眾生。所有善根皆悉隨喜。又於現在初行菩薩發菩提心所有功德。過百大劫行菩薩行有大功德獲無生忍。至不退轉一生補處。如是一切功德之蘊。皆悉至心隨喜讚歎。過去未來一切菩薩。所有功德隨喜讚歎亦復如是。復於現在十方世界。一切諸佛應正遍知證妙菩提。為度無邊諸眾生故。轉無上法輪。行無礙法施。擊法鼓吹法螺。建法幢。雨法雨。哀愍勸化一切眾生。鹹令信受。皆蒙法施。悉得充足無盡安樂。又復所有菩薩聲聞獨覺功德積集善根。若有眾生。未具如是諸功德者。悉令具足。我皆隨喜。如是過去未來諸佛菩薩聲聞獨覺所有功德。亦皆至心隨喜讚歎。」






善男子。如是隨喜當得無量功德之聚。如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皆斷煩惱成阿羅漢。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盡其形壽。常以上妙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而為供養。如是功德不及如前隨喜功德千分之一。何以故。供養功德。有數有量。不攝一切諸功德故。隨喜功德無量無數。能攝三世一切功德。是故。若人欲求增長勝善根者。應修如是隨喜功德。



眾生於此贍部內,或於他方世界中。


















所作種種勝福因,我今皆悉生隨喜。


















以此隨喜福德事,及身語意造眾善。


















願此勝業常增長,速證無上大菩提。



隨喜的功德




   「隨」為順從之義;「喜」為欣悅。隨喜者,即為見他人行善,身心順從,隨之心生欣悅;亦即隨他修善,喜他得成。




  《四十二章經》云:「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經云:「以見他為福,隨喜佐助故,手得羅網相。」故知,見人行善,若能盡己之力隨喜助之,功德殊勝不可思議。




  《華嚴經》載,菩薩不僅隨喜於如來難行能行之因地善行,乃至於成佛之一切果德,亦深心讚歎;不僅隨喜於十方世界六趣四生之所有功德,乃至小如微塵之善,悉皆隨喜。




  日用之間,舉凡身、口、意三業,皆可修隨喜功德,如見聞他人行一切善法,則以身傚法,或佈施掌聲鼓勵;口說愛語予以讚歎;心生歡喜,無有嫉妒。




  時時以身、口、意三業廣修隨喜功德,不僅去除慳貪、吝嗇、嫉妒之心,獲得勝善功德,更能使心量廣大,無我相、無人相,進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隨」是隨順、不違背;「喜」是歡喜、無瞋。「隨喜功德」,就是隨著所見所聞,凡是有人做了善事,不論大事或小事,都能以歡喜的心隨順應和、稱揚讚歎。譬如有人敬順師長、慈化弟幼、待人和善、處事認真,乃至於讀誦經典、宣說正法、佈施供養、持戒嚴謹、精進用功等,便點頭讚許、合掌恭敬、歡喜讚歎,進而向他學習,這些都是「隨喜功德」。




隨喜的功德是非常大的。法華經「隨喜功德品」說:如來滅後,若有人因聽經而發菩提心,隨緣、隨處、隨力為人演說。聽聞者,又輾轉為人演說,此人所得功德,大過於以一切資具佈施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的六道眾生,又使他們修道證果的功德。




  為什麼隨喜功德有這麼大呢?因為,一個人聞法而發歡喜心,是一個人的功德。由於他的發心,隨緣、隨處、隨喜地為人演說;這些聽聞者,又繼續輾轉不斷地對與他們有緣的人演說,令聞者皆發菩提心,信樂佛道。因為眾生無盡,隨喜發心的願行亦無窮盡,所以這分隨喜的功德就如一燈傳千燈,燈燈相傳,光光相照,永遠不會斷絕。



古代流通佛法的方式,大部分是抄經、到中古時代印刷發達,印經的意義就如同佛經講的抄經流通是一樣的。到了目前的網路時代,在網路上介紹佛法,轉貼流通佛法資訊,就如同印經抄經的功德一般。



]《入菩薩行廣釋》之隨喜支

隨喜是對治嫉妒心之修法,也是增長福德與上進心的方便。嫉妒心在《俱捨論》中有細微分類,範圍也較廣,不僅僅是指平常人所理解的"吃醋"心理。對末法時代的修行者來說,這種煩惱非常嚴重。一些人見到其他修行人某方面功德超勝,心裡便發燙,甚至作出各種行為來貶低他,有一些人經常於口頭上說"隨喜、隨喜",但在內心一點誠意也沒有,這種不能算是真正的隨喜。在《入行論》大講義中,隨喜定義為身口意三門隨喜,即從內心真正發出清淨的欣悅贊同,語言上讚頌其功德,行為上表現出隨同感動等。恰美仁波切說:"若聞他人行善時,斷除嫉妒之噁心,心意真誠作隨喜,佛言彼得同等福。"

  關於隨喜功德有一個很好的公案:以前本師釋迦牟尼佛應化在世時,有一段時間薩迦國王迎請世尊及眾比丘作廣大供養。那時有一貧女,在王宮外行乞,見此非常羨慕,數數地生起極大歡喜心,至心隨喜國王對世尊及眾比丘的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於受供完畢後,問薩迦國王:"如是功德是否回向給此供養中功德最大者?"國王滿口答應,結果世尊就為貧女作了回向。此公案中貧女雖無能力如國王一般對世尊作飲食、財物供養,但以其真誠隨喜,獲得了甚至超過國王供養之功德。這種積累資糧的殊勝方便,望諸位能融會於心,每遇堪可隨喜之善法,即可以真誠一念,積累起廣大福德資糧,也培養自己的上進心。

  (一)下士道之隨喜:

  欣樂而隨喜:一切眾有情,

  息苦諸善行,得樂諸福報。

  我歡欣地隨喜:一切世間眾生,能息除惡趣痛苦的諸種善行;以及於善趣中享受快樂之福報。

  隨喜支分上、中、下三士道之因隨喜和果隨喜,此偈所述為下士道之因、果隨喜。所謂下士道,即解脫墮三惡趣怖畏,得到人天善趣果報之修法。世間稍有輪迴因果觀念的人,或初入佛門者,一般都會畏懼自己墮入惡趣中受苦,而很羨慕人天善趣的種種圓滿盛事,為此而修習善法,斷殺、盜等不善業等,以這些斷惡修善為因,而能獲得生人天善趣,且財富受用圓滿之福報。

  本頌中隨喜"息苦諸善行"是隨喜下士道之因;隨喜"得樂諸福報"是隨喜下士道之果。如果隨喜十善業及善趣眾生之種種福德,能獲得生人天善趣之福報。有生人天善趣之基礎,才有圓滿機緣聽聞佛法,趨入正法之道。

  〈二〉中士道之隨喜:

  隨喜積善行:彼為菩提因。

  隨喜眾有情:實脫輪迴苦。

  我隨喜諸修行人積集順解脫分之善行,此等善行是二乘菩提果之因,我也隨喜一切有情,真實地解脫輪迴痛苦,證得小乘菩提果。

  中士道即是從三界中得到自我解脫,獲得寂滅的聲緣羅漢果之修法。進入中士道之行人,對三界輪迴生起真實的厭離心,持清淨別解脫戒,修持四諦、十二因緣等妙法,這些善行是二乘菩提之正因。我們對此生起隨喜,即為中士道因之隨喜。此偈頌後兩句,是對中士道果之隨喜。中士道之果,指聲聞弟子之四向四果及獨覺羅漢果位。在佛教歷史上,有許多有情依循佛陀教法,證得了超越三界之寂滅涅,同時一代代將別解脫戒的清淨傳承傳給後人,我們一方面要報答恩德,一方面也要隨喜這些聖者的功德。

  〈三〉上士道之隨喜:

  隨喜佛菩提,佛子地諸果。

  亦復樂隨喜:能與有情樂、

  發心福善海、及諸饒益行。

  我隨喜諸佛所證得的無上菩提,以及菩薩聖眾所修證的十地果德,亦欣悅地隨喜,那令有情獲得安樂,發菩提心之福善大海,以及饒益有情之廣大菩薩行。

  上士道即是令自他一切眾生於三界輪迴中解脫,證得究竟果位之道。上士道之果為斷證功德圓滿之佛果以及初地至十地所有的菩薩果位。對這些果位的隨喜便是上士道之果隨喜,上士道之因隨喜是對一切能令無邊有情離苦得樂,究竟解脫之大乘佛子發心及行為之隨喜。大乘的發心為願行菩提心,行為總說為六度四攝,這些是獲得大乘菩提果之正因。若一個修行人發起了殊勝菩提心,行持六度四攝饒益眾生,我們凡夫雖無法與他一樣去利益眾生,但對此生一念隨喜心,其功德也無法估量。佛在《般若攝頌》中說:"三千須彌秤稱可量取,隨喜善法無能量取者。"在《巧方便經》中說:"隨喜法乃諸佛調化眾生之大方便法門。"我們如果能純熟地運用這種殊勝方便,一方面能有力地對治修行大障礙--嫉妒心,另一方面可無勤積累起大福德資糧,迅速成就菩提。

  以上隨喜支的修法,對大多數人來說修起來,並不是很困難,而且這時代大多數的"老眾生",嫉妒煩惱特別重,諸位對此都有切身體會吧,因此這種修法非常必要。《入行論》之殊勝,也體現於這些方面:能如是確切地針對眾生的劣根煩惱,一層層提出簡練易行,收效甚大的對治法,使修習者相續迅速得到改變。假如你們在聞思此論時,覺得寂天論師專門針對你的壞習氣,提出對治方便,你定會有很大得益;若有人覺得對自己一點影響也沒有,很糟糕,這說明你的障道惡業力太大,內心一點也未與法相應。這種人必須竭力祈禱上師三寶加持,速速懺除障道罪業。


寂天菩薩造頌

喇榮五明佛學院

  堪布索達吉傳講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