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新長江三峽遊 [76P]

新長江三峽遊 [76P]

新長江三峽遊 [76P]










大壩上游的總庫容達15.8億立方米,控制壩上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大壩剛建成,於1981年7月出現了百年來最大洪水7.2萬秒立方米的考驗,安然無恙。葛洲壩另一功能是發電。整個工程有兩座發電廠分設在二江和大江上,共裝機21台,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157億度,是世界大型水電站之一。葛洲壩有兩座單級船閘和兩條航道,可通過萬噸級的輪船,?當今世界最大的船閘之一。
三峽工程的實驗 壩--葛洲壩水利樞 紐位於長江三峽末端 的宜昌市境內,距上 遊的三峽水利樞紐38 公里。
  葛洲壩水利樞紐 工程自1970年12月30 日動工興建,于1988 年12月10日全面竣工 。壩線長2606.5米, 壩高53.8米,總庫容 15.8億立方米。每秒最大泄洪量110000立 方米。發電裝機21台,總裝機容量271.5 萬瓦,年均發電量157 億度。其電送上海、河南、湖南、武漢等地。通航建築物年單 。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我國已建和正在建的水利工程中最大的一座,也是舉世矚目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這座巨大的現代建築,已成了宜昌市的一個主要的參觀點,每年都要接待數以萬計的參觀者。
  葛洲壩位於長江三峽出口、湖北宜昌市境內。壩上距西陵峽口南津關2.3公里。長江水出南津關後,江面豁然開朗,江面由300米驟然展寬至2200多米。江水被江中的葛洲壩和西壩兩個小島分?三股,從右到左分別稱?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是長江的主河道,常年通航,二江和三江只在洪水期過水。葛洲壩水利樞紐就修建在這裏。
  葛洲壩工程主要由船閘、發電廠、瀉水閘、沖砂閘及擋水建築物(如大壩)組成。大壩全長2606米,最大壩高53.8米。參觀者來到大壩跟前,不能不?這個曆 時十年的巨大、宏偉的工程而讚歎。這座工程共需開挖回填土石方1.13億立方米,這等於是把一座高山搬走。澆灌混凝土共達1113萬立方米。如果說一輛卡車可運5立方米混凝土的話,那?這?多混凝土就需要200多萬輛卡車才能運完。所需金額共7.75萬噸。這些金屬用來造船的話,可造萬噸輪七八艘。



葛洲壩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舉世矚目的大型水利工程。它位於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出口即南津關以下2300米處。距宜昌市鎮江閣約4000米。大壩北抵江北鎮鏡山,南接江南獅子包,雄偉高大,氣勢非凡。全長2661米,壩頂高70米,寬30米。

大壩中央有27個泄水閘,每秒可排泄11萬立方米特大洪水。大壩控制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千米佔長江流域總面積一半以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我國已建和正在建的水利工程中最大的一座,也是舉世矚目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這座巨大的現代建築,已成了宜昌市的一個主要的參觀點,每年都要接待數以萬計的參觀者。

葛洲壩位於長江三峽出口、湖北省宜昌市境內。壩上距西陵峽口南津關2.3公里。長江水出南津後,江面豁然開朗,江面由300米驟然展寬至2200多米。江水被江中的葛洲壩和西壩兩個小島分為三股,從右到左分別稱為大江、二江和三江只在洪水期過水。葛洲壩水利樞紐就修建在這裡。

葛洲壩工程主要由船閘、發電廠、泄水閘、衝沙閘及擋水大壩組成。大壩全長2606米,最大壩高63.8米,參觀者來到大壩跟前,不能不為這個歷時十年的巨大、宏偉的工程而讚嘆。這座工程共需開挖回填土石方1.13億立方米,這等於是把一座高山搬走。澆灌混凝土共達1113萬立方米。如果說一輛卡車可運6立方米混凝土的話,那麼這麼多混凝土就需要200多萬輛卡車才能運完。所需金屬共7.76萬噸。這些金屬用來造船的話,可造萬噸輪七八艘。

葛洲壩的功能之一是防洪。大壩上遊16.8億立方米,控制壩上遊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大壩剛建成,於1981年7月出現了百年來最大洪水7.2萬秒立方米的考驗,然無恙。


葛洲壩另一功能是發電。整個工程有兩座發電廠分設在二江和大江上,共裝機21臺,總271.6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為167億度,是世界大型水電站之一。葛洲壩有兩座單級船閘和兩條航道,可以通過萬噸級的輪船,為當今世界最大的船閘之一。











大禹
夏禹開江治水的神話故事。相傳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來治理洪水,同時又派遣天神下界來協助他。當他率民開鑿到現在的黃牛峽石,有天神化為神牛前來相助。一日,天剛剛麻麻亮,有一民婦送茶飯給治水的民夫。她來到江邊,猛然看到一頭巨大、雄壯的黃牛,身繞霞光,揚蹄騰躍,忿怒地以角觸山,頓時山崩石裂,響聲如雷鳴。民女嚇得瞠目結舌,大聲呼喊起來。喊聲驚動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從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間。這是人們對征服大自然的美麗想象,黃牛象征著人民改造河山的偉大創造力。

傳說諸葛亮撰寫的《黃陵廟記》也這樣記述:熟視于大江重復石壁間,有視象影現焉,鬢發須眉、冠棠宛然如彩畫者。前豎旗旌,右駐以黃犢;前面還有塊岩石呈黑色,吉人牽牛狀。“策牛者何人,爾行何日已?”黃牛就這樣永遠留在石壁上,讓過往旅客指點、評說。

黃牛助禹開江有功,人們便在山下修了座黃牛廟來四時祭祀。宋朝文學家歐陽修任夷陵縣令時,認為神牛開峽事出無稽,只信大禹治水,黃牛廟故改稱黃陵廟。此廟始建于漢代,屢罹兵焚,多次重修。現僅存明萬歷46年(1618)重修的禹王殿、武候祠等。

廟的主體建築是古人為紀念夏禹而建的禹王殿。殿內有清慈禧太後所書的“砥定江瀾”和署名惠王所書“玄功萬古”木匾。此殿富麗堂皇,由36根兩人合抱的楠木主柱支撐,柱上浮雕九條蟠龍,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其中有一根“水女柱”立在殿之左側其離地約四米的柱面一,留有歷經120多年的陳舊水蹟。柱上掛著一木牌,上書“庚午年(公元1870年)洪水至此”。這是珍貴的水文資料,記錄了有史以來長江最大的一次洪水。廟內還存有許多記載洪水水位的碑刻。禹王殿的右側是武侯祠,祠內後院長有一株鐵樹,據說是諸葛亮當年親手所種。黃陵廟院內還有一口石井,水質極佳,黃陵廟為桔林環繞,風景優美。



官窯起自唐,有兩種涵義,一是指貢器,一是指官廠。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紀~十四世紀),官窯多有貢器,少有官廠,採取的形式是“官監民燒”,燒出的瓷器,“千中選十,百中選一”,進貢給統治階級。這種瓷器就叫做貢瓷和官窯。那時,唐代在產瓷區設有司務,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綏為新平 (景德鎮)司務,奉詔監燒獻陵祭器。宋代設監,如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派殿前承旨趙仁濟監理越州窯務。到了元代則設局,以提領監陶,後改為本設總管。他們燒出的“景德年制”,“樞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別稱為“景德窯’,“樞府窯”等。

       官窯之謂,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內涵。就廣義而言,是有別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其產品為宮廷所壟斷。在宋代瓷器中,官窯即是一種專稱,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京(汴梁,今開封)和臨安(今杭州)由宮廷設窯燒造的青瓷,故又有“舊官”和“新官”之分,前者為北宋官窯,後者為南宋官窯。

       官窯是在宋大觀及政和年間于汴涼所造,青瓷釉色晶瑩惕透,有開裂或呈冰片狀,粉青紫口鐵定是其特色。

       宋室南移在鳳凰山下設立官窯,又稱修內司官窯或內窯,郊壇下設立的郊壇下官窯,器形較多,有直徑大過一尺的大型產品。

       從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設置“浮梁磁局”,到1911年清朝覆亡,景德鎮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廠所在地,中國的官窯制度在這裡延續了632年,江西景德鎮也由此擁有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精湛的官辦瓷廠。景德鎮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絕流入民間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成為中國目前品類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豐富的官窯遺址和“地下瓷都”。



綜合各地報導,三峽大壩5月20日將全線建成。三峽大壩全長2300多米,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隨著三峽大壩工程進行,江水淹沒了海拔135公尺以下,又將上升到175公尺,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鋼筋混凝土大壩。
三峽大壩全面蓄水後,水位175米以下將淹沒39處旅遊景點,考古學家曾指出,三峽文物的價值在於六十多處舊石器時代、八十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還有百餘處古代巴人遺跡,以及四百七十餘處漢至六朝遺址、三百多處明清建築物和大量棧道等古代航運遺跡。

由於受三峽大壩工程影響的文物點範圍相當大,只能以「重點發掘、重點保護」為原則的《三峽文物保護規劃報告》,當時提出的文物點數量為2318 處(地面446處、地下792處)。但考古文物界都清楚,所謂「保護」工作只是亡羊補牢,誰也無法具體估算出在完成大壩的大前提下,犧牲、錯失或未知的文物考古史跡有多龐大。

報導說,至於水位上升至135公尺後,被稱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涪陵白鶴梁題詞枯水石魚、小三峽叢山之中的千年古鎮大昌,都已沒入江中;傳說中劉備入蜀的重要通道三峽古棧道、原本被船員視為鬼門關的忠州三彎航道、號稱三峽庫區「第一回水沱」的西沱駭人漩渦,都已永遠消失。

雖然張飛廟、大昌古鎮、鬼城酆都等地都采高處搬遷措施,枯水石魚則將興建水下博物館展示,但文物史跡離開了歷史場景,人離開了母土,殘存的是早已走味的文化。


三峽大壩
1994年12月14日,當今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大壩工程正式動工,它位于西陵峽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鬥坪,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 38公裡。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工程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元人民幣(按1993年5月末價格計算),其中樞紐工程500.9 億元;113萬移民的安置費300.7億元;輸變電工程153億元。工程施工總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進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能夠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配有26台發電機的兩個電站年均發電量849億度。航運能力將從現有的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同時運輸成本也將降低35%。





三峽大壩建成後,將會形成長達600公裡的巨型水庫,成為世界罕見的新景觀。三峽大壩採取分期蓄水。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後,水位提高到 10-75米,三峽一切景觀不受影響;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結束後,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峽旅遊景區除張飛廟被淹將搬遷外,其餘景區基本保存; 2006年,長江水位提高到156米,僅屈原祠的山門被淹而將重建;2009年整個三峽工程竣工後,水位提高到175米,屆時將有少數石刻將搬遷,石寶寨的山門將被淹1.5米,目前正計劃修築堤壩圍護,那時石寶寨所在的玉印山將成為一座四面環水的孤峰,更別致傳奇。而其它各景點的雄姿依然不變。隨著沿江山脈間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條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峽週圍的許多景點將更容易到達,如小三峽、神農溪等千姿百態的仙境畫廊。

另外,三峽大壩和葛洲壩這兩座現代奇觀也將成為長江三峽的新景點,為其添姿增色。集自然美景、古代遺址和現代奇蹟于一身的未來長江三峽將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遊客。

新華網武漢10月11日電(記者高欣、施唐戴)“不懼一時醜,化解千年憂。”組織三峽工程建設的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常年堅持舉辦“質量警示展”,將歷次主要缺陷和改進措施動態公布,極大地觸動了兩萬多名建設者,使“創一流無止境”的質量意識深深扎根第一線。

如今,三峽工程17年工期已經過半,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初現雄姿。尤為可喜的是,三峽建設者不僅創造了水電建設史上的多項世界記錄,而且把住了質量關,已竣工的單元項目質量評定全部合格。



新華網三峽工地2006年5月20日電


三峽工程最大壩高175米,水庫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按照設計,三峽大壩必須抵擋萬年一遇的洪水。因此,工程質量的優劣不僅關系到防洪、發電、航運作用的發揮,而且關系到下遊千百萬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工程施工中,各參建單位本著對國家、對人民、對子孫萬代高度負責的態度,把質量當成工程的生命。他們採取一系列措施,強化質量管理,創新制定高于當今國內行業規範的《三峽工程質量標準》,並對建設者進行多層次技術培訓,有效地防止了工程質量中的“常見病”。記者在三峽工地採訪,處處感受到“視精品為合格”的強烈氛圍,“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負責精神深入人心,工程質量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據今年元至8月的質量評定,已完成的11387個單元工程全部合格,其中優良率達85.8%,比過去提高5個百分點。

三峽工程強調工期進度的計劃性,但一旦與質量發生矛盾,施工組織者毫不猶豫地寧慢一步而不搶一秒,確保工程質量。去年7月,葛洲壩集團原定混凝土月澆築21萬立方米,後經調查發現“施工面狹窄使質量保證難度加大”,立即

將澆築量調低到19萬立方米,最終通過優質評定。8年多來,近千名監理人員始終跟蹤施工項目,進入攻堅階段更是24小時盯守,隨時捕捉質量問題。總公司還嚴格質量考核,今年拿出兩億元設立“質量特別獎”,硬指標即一次合格率,截至6月底已兌現6000萬元。

從今年起,總公司又自我加壓,提出“零質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管理目標,激發了建設者爭創一流工程的自覺性。一家轉戰南北的大施工單位,在永久船閘澆築中一度跑模1至2公分,這在其它工地往往被忽略不計的問題,在三峽卻被定為質量事故,必須“小題大做”,及時補救。總公司還下設安全總監辦公室,聘請外國專家把關,建立由點及面的連鎖督查制度,實現全員安全持證上崗,有力地促進了工程質量管理。

為根除質量隱患,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派出質量檢查專家組,對工程質量進行嚴格檢查。錢正英、張光鬥等水利水電專家不顧年邁,每年兩次現場考察,有時甚至爬上100多米高的大壩“挑毛病”,使參建單位如臨大考。他們

對提高施工監理人員素質、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和明確質量缺陷劃分標準等提出了多項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一位施工單位負責人感慨:“在質量意識上,老專家的身體力行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目前,三峽工程基本攻克重大技術質量難題,順利向2003年首期蓄水、發電和通航的目標邁進。





太平溪港口項目的歷史淵源:港口前身為宜昌太平溪碼頭,因興建三峽工程,碼頭將被淹沒,交通部、為規劃擬定在壩前庫首太平溪新鎮復建太平溪港。太平溪港位于三峽大壩永久船閘引航道上遊左側的太平西路家河港灣內,距三峽大壩2.6公裡。港口一期工程佔地167.43畝,控制岸線長832米。
   建港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太平溪港位于三峽大壩前庫首,不僅具有天然的深水港灣、寬闊的水域,而且因其位于長江北岸,對外公路運輸便捷,不過江、不過橋,路運可通過宜黃高速公路直達武漢、上海的等全國各地,空運可通過三峽機場直達國內外各大城市,港口對內腹地可與重慶、涪陵港、萬洲港、巴東港、興山港等各港口連通。
  三峽工程完工後,船舶通過兩極大壩樞紐的平均時約7個小時,升船後期能投入運行後,採用快過方案,船舶過閘市建歷時約5.5小時,而從太平溪剛至宜昌市,汽車通過三峽專用高速公路半小時可到達。宜昌至武漢通過長江航運,客輪下水約需36小時,上水45小時,而通過漢宜高速公路,汽車僅需4小時。因此,長江中上遊的航運運輸格局將會發生新的變化,大量的進川旅客、貨物將在太平溪港口進行中專、集散,湖北腹地進出川客貨運輸將在壩前分流,特別是客運分流將逐步明顯,太平溪港將在很大程度上替代現有宜昌港功能,並將成為壩前具有重要戰備地位的縣級港口。該港口以太平溪新集鎮為依託,不僅是庫區移民和淹沒復建的需要,而且也是長江航運適應庫區內社會、經濟發展和綜合運輸格局變化的需要,更是未來戰備的需要。因此建設太平溪港不僅十分必要,而且作用重大、意義深遠。






巫山是重慶最下遊的縣城,有“渝東門戶”之稱。隨著三峽庫區的水位提升,預計到六月十一日,巫山舊縣城將淹沒于水下,這將是三峽重慶庫區首座被淹的縣城。如今的巫山城,城市明顯分成兩部分,靠近江邊的是黑色為基調的老城,即將永沉江底,在半山腰以上是白色為基調的新城,呈現欣欣向榮之景,有點“兩重天”的意味。

    而在巫山人眼裡,“兩重天”並不是單單指視覺上帶來的舊城在下新城在上和一黑一白,更多的意味著巫山人因三峽蓄水給他們帶來的巨大變化,新舊兩種生活相比有著“兩重天”的感覺。
巫山是重慶庫區首淹首遷縣,因三峽蓄水而進行的一系列建設給巫山帶來了巨大變化,首先是一座依山就勢而建的美麗巫山新城已展現在世人面前,與舊城相比街寬了,燈亮了,布局更合理了,移民們的住房面積已大大增加,達到了人均三十五平方米。

    其次,因三峽蓄水巫山實施了一系列生態工程建設,令巫山人有了更好的生態環境:在長江、大寧河兩岸實施水土保持、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長江防護林等工程;完成了三十戶工礦企業的關閉、破產,以及八戶工礦企業的污染治理任務;建成了新縣城的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全面推行清潔燃料,並關閉了城區五平方公裡內的採石場、石灰窯、磚瓦窯三十多個。

    再次,三峽蓄水給巫山旅遊帶來了新的機遇。蓄水將給巫山增加靜態有效水面二點五萬畝,形成規模巨大的內陸湖;由于水位抬升,濕度增加,“巫山雲雨”將更增魅力。未來巫山旅遊將形成以峽谷奇觀為主體、三峽文化為內涵、湖光山色為基調、生態旅遊為方向的豐富多彩的旅遊產品體系和協調有序的大旅遊發展格局。

    巫山移民也感受到了三峽蓄水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李大爺原來住在老城一條狹窄的街道裡,一家三代所住的房子不到六十平方米,陰暗潮濕,如今他們已在新縣城住上了百餘平方寬敞明亮的房子。李大爺看著到處燈光閃爍的新縣城,感慨“真是新舊兩重天”!

    建在長江巫峽口的重慶巫山長江大橋今年年底將實現初通,屆時“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將極大地改善巫山的交通狀況,巫山人也將結束汽車輪渡過江的歷史

巫山新城











白帝城
白帝城位於中國重慶市東部的長江北岸,距奉節城東8公里,是長江三峽重要旅遊景點。白帝城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長江瞿塘峽,氣勢十分雄偉壯觀。從山腳經過高而陡峭的石階,到達白帝城入口,大門額匾上有郭沫若書寫的「白帝城」三個大字,左右一付對聯,出自杜甫詩句「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

但其實這座「白帝城」只是原來的白帝山上的一座「白帝廟」。真正的白帝城,其實就是整座白帝山。現存白帝城乃明、清兩代修復遺址。而在這座遺址底下,根據考古學家的發掘,其實還藏著三座更古老年代的白帝城的城牆。

三峽工程建成後,水位被抬高,使白帝城變成四面環水,遊船可直達城中。

2006年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第19號文件將白帝城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船經長江大灞



大壩深為五米

船回到宜昌又見西陵長江大橋



  

TOP

好想去旅遊歐!體會一下行船的悠閒

TOP

好美麗的長江三峽,我在有生之年一定會前往一次的。

TOP

昨晚上去东莞桑拿回来写的体验报告,大家顶顶: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