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原創] RFID發展趨勢與EPC應用現況

RFID發展趨勢與EPC應用現況

RFID發展趨勢與EPC應用現況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FID And Current State of EPC Applications





 RFID技術是一種電子式的資訊承載裝置,所具備的遠距讀取、高儲存量等特性,
讓這項技術在自動化管理的應用領域日漸受到矚目。對於物流業與零售業者而言,同
樣也期盼能經由此項技術強化商品的自動化管理流程,提高供應鏈運作的整體效率。
因此,許多廠商紛紛進行 RFID技術的導入計畫,包括了Wal-Mart(威名百貨)、德國
METRO集團等公司、英國TESCO等公司。與RFID技術相關的EPC架構,近來也相當
頻繁的出現在資訊業的相關媒體上,兩者的應用現況與發展趨勢是許多企業主所關注
的焦點,本文將以商品資訊流通的議題為開端,深入探討EPC系統的應用現況與RFID
未來的發展趨勢。

供應鏈環境對於商品資訊流通的需求(The Goods Information Flow Is Needed In the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
  一、現有供應鏈資訊環境(Information Environment In The Existing Supply Chains
        商品從工廠製造至進入市場流通,會經歷製造工廠、貨運物流、經銷代理、
      售統倉、商品交易等的交易過程。在這些供應鏈的環節中,商品的狀態資料
      對於上下游廠商的商業決策來說,有著相當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推動電子化企業的今日,幾乎每個企業都會運用資訊系統來管理商品的銷
      售狀態與相關資訊。不過,對於現今的供應鏈環境而言,業者若要取得上下游
      公司的商品資訊,在目前沒有一個標準化流程的情況下,各公司就必須投入相
      當的人力進行資訊的蒐集、輸入及彙整等工作,才能取得商品的資訊情報。因
      此,倘若能有一個標準的商品資訊的查詢機制與交換機制,讓上下游公司的商
      品資訊能夠相互整合與彼此共享,將能協助業者快速的作出市場反應與貨品調
      配的處理,提升業者的競爭優勢。
  二、達到商品資訊流通的要素(The Elements to Make Up Goods Information Flow
        這個目標的達成需要兩個要素的完備,第一個是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商品識
      別碼,才能讓關連商品資訊的識別碼能在所有的資訊系統中流通,而不致發生
      商品識別碼相互衝突的情況;第二個是要有一個標準化的資料查詢程序,讓所
      有現行的資訊系統能在這樣的模式下彼此交換資訊,達到互利互惠的目的。
        首先是在標準化商品識別機制的建立。現有的條碼式識別編碼系統,由於條
      碼的容量限制,無法容納獨一無二的識別碼長度。所以,現有的商品識別機制
      只能提供商品分類,無法給予每個貨品一個單獨的商品識別碼。
        在這樣的背景下,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吉列、寶橋家品等公司為了
      推廣開放式與全球化的商品識別碼標準,邀集超過100個國際組織,如IBM ...
      共同參與建置Auto-ID中心。該組織建立了一套名為EPC(電子產品碼,
            Electronic Product Code)的標準,提供統一的商品識別機制。

EPC運作模式與系統架構(Operation Modes And System Structure of EPC
        EPC架構是透過標準的商品識別碼和網路應用系統的整合,以連結商品資訊。
    目的是讓商品由上游廠商流通至下游廠商時,該項商品的相關資訊亦能透過網際
    網路,隨著商品來到下游廠商的資訊體系中。整體的運作如上圖一所示,架構中
    的Savant伺服器除了負責提供EPC讀取裝置與公司內部資訊系統的連結外,還扮
    演外部資訊系統的連結通道。當零售中心欲取得上游工廠的商品資訊時,Savant
        伺服器會透過一個ONSObject Naming Service)伺服器查詢保存該商品資訊的伺
    服器的網路位址。這個ONS伺服器類似一個電話簿的功能,提供EPC碼與EPC
    訊伺服器對照的功能。取得位址資訊後,Savant伺服器便會向EPC資訊伺服器請
    求相關的資訊。EPC所回傳的資訊會以PMLPhysical Markup Language)的方式呈
    現。PML是一種以XML為基礎的規範,用以提供標準的商品資訊格式。上述的概
    念稱之為EPC網路(EPC Network)架構。

EPC標準與RFID技術的結合(Linking Up EPC Standards With RFID Technique
      要實現上述架構的方法之一,便是要有一個能夠承載EPC資訊長度的資料載
    體。在EPC資料載體的選擇中,以RFID技術最為合適,其原由說明如下。
             RFID 技術是以電子晶片來承載資料,能儲存商品序號、模組編號、包裝顏
    色、組裝位置或資料類型等電子化資訊。在運作模式方面,RFID系統是由RFID
        標籤(或稱Tag)與RFID辨識器(或稱Reader)兩個主要元件組成。雙方以射頻
    傳輸技術來傳遞資料,當RFID標籤通過一個RFID 辨識器的有效範圍時,RFID
    籤會將所置的資訊傳遞至RFID辨識器上,RFID辨識器再結合資訊系統,提供資
    訊查詢、物品辨別的功能。
            RFID技術除了有高儲存容量,足以放置EPC識別碼的優點外。RFID技術還具有
    多項之優越性,得以超越目前條碼的使用限制,其優點敘述如下所示:
  一、重覆性使用:
        現今條碼印刷上去之後就無法更改;RFID標籤則可以重複地新增、修改、
      刪RFID標籤內儲存的資料,方便資訊的更新。
  二、無屏障讀取:條碼資料的讀取方式是經由光學或紅外線來讀取,條碼掃瞄機必
      須在近距離而且沒有物體阻擋下,才可以辨讀條碼;RFID則是以無線電波來
      傳遞訊息,所以不會有傳輸屏障的問題。
  三、高儲存量:一維條碼的容量是50Bytes;二維條碼最大的容量可儲存23000
      元;RFID最大的容量則有數Mega bytes
  四、快速掃瞄:條碼的掃瞄一次只能有單一個條碼受到掃瞄; RFID辨識器可於同
      時間辨識讀取數個RFID標籤。
  五、耐久性:由於條碼是附於塑膠袋或外包裝紙箱上,所以特別容易受到折損;
            RFID標籤是將資料存於晶片當中,因此可以免於受於污損。
  六、安全性:由於RIFD承載的是電子式資訊,其資料內容可經由密碼保護,使其
      內容不易被偽造及變造。

EPCRFID技術的商業效益(Commercial Benefits of EPC And RFID Technique
            RFID技術與EPC識別碼技術的結合,有助於企業能建立更好的供應鏈自動化管
    理系統。在上游的原物料控管方面,當被標示的商品與貨箱通過感測儀器時,系
    統便能統計出貨品的數量,再配合銷售狀態資訊的收集,能讓廠商更確實地掌握
    庫料的進出貨需求;在下游的商品追蹤管理方面,商品從出貨到配銷中心儲存,
    即時的貨品位置資訊有助於廠商立訂市場決策,讓廠商能做出更精確的出貨保
    證。所以,EPCRFID技術若能落實在供應鏈系統上,將為企業帶來以下的效
    益:
  一、節省人工掃瞄的成本。
  二、自動化的物流作業,提高效率。
  三、減少管理成本及人為錯誤。
  四、更精確的進銷存控管。
  五、供銷穩定可靠,增進夥伴關係與交易量。
  六、快速反應客戶需求。

尚待完成的周邊建設(Peripheral Constructions Whcih Need Completing
       由此可知,EPC識別碼將有潛力成為未來商品識別的新標準。在現階段,企業
    如何漸進式的導入EPC系統,並與現今的EAN.UCC系統整合,便成許多企業主所
    關切的問題。
            EAN.UCC系統是由國際條碼協會(EAN International)與統一編碼協會UCC
        Uniform Code Council)雙方共同制定的一套商品識別系統,當中包含全世界所
    使用的標準編碼系統和標準化的識別資料。其中Global Trade Item Numbers
        GTINs)是EAN.UCC系統中用於全球貿易的商品識別的標準規格,目前許多企
    業乃是採用GTIN作為國際商品交易的標準,因此,GTIN編碼與EPC編碼的相容
    是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EPC結構中包含標頭碼、EPC管理者、物件管理者及序號四個段落,要讓目前
        GTIN編碼與EPC編碼相容的方法,是將EPC結構中的EPC管理者與物件管理者編
    號對應至EAN.UCC系統的GTIN編號,再於前後補上標頭碼與商品序號,如此將
    能讓現有的EAN.UCC系統能同時支援新舊的標準,在此過渡時期提供兩個標準並
    行的解決方案。
      藉由EPC編碼與相關標準的兼容整合,讓每個貨品資訊能以一致的識別碼流通
    於整個供應鏈的環境。
      不過,真正要達成商品資訊流通的目標,還要配合裝載EPC資訊的RFID標籤能
    否被不同供應商的RFID識別器所讀取。在過去,不同製造商所產出的RFID標籤
    與識別器是無法相容的,在此情況下,即使RFID標籤內部使用EPC碼,還是只能
    在部分區域使用。以Auto-ID中心所定義的RFID 標籤規範為例,過去符合Class0
         Class1規範所製造的RFID標籤是使用不同的通信方式,現在為讓能達到更自動化
    的供應鏈管理目標,各供應商開始推出相容的RFID儀器,像正在研擬的Class1
    二版便加入了Class0的支援。
      當EPC編碼在讀取裝置與標準相容的環節暢通之後,下一階段的發展在於EPC
        商品資料在流通時的資料管理議題。EPC網路是透過網路來取得詳細的商品資
    訊,當這些商品資訊要跟商業夥伴共享時,資料隱私的安全管理便是要注意的一
    個要點。此外,在資料管理策略的考量,還需要考慮到資料的所有權管理、資料
    保密與資料的有效期問題。

結論(Conclusion
      綜上所述,為因應全球運籌隨之而增加的物流管理需求,許多研究機構均已投
    入大量研究資源共同推動此EPC網路計畫的實現。其中的Auto-ID中心更為了加速
        EPC應用的發展,於200311月,將該組織任務依據發展特性的不同,分交由兩
    個專屬的組織來負責。分別是2003年由國際條碼協會(EANInternational)與UCC
        Uniform Code Council)聯合成立EPCglobal協會與Auto-ID 實驗室。EPCglobal協會
    將負責EPC識別碼的管理,同時也負責EPC網路架構的實現與推廣。另外一個是
    設置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Auto-ID 實驗室,負責EPC技術的研發。此舉的目的
    是為了讓這兩個單位能各司其職,以期及早實現EPC架構的構想。這些組織深信
        EPC網路概念的實現,有助於整個供應鏈管理效率的提升。我們也可以預期在未
    來EPC架構的基礎建設完備後,將對於提升製造業、物流業與零售產業的自動化
    管理有莫大的助益。
      綜觀上述的發展,RFID技術與EPC應用,在現今供應鏈管理的相關領域已成了
    眾所矚目的焦點。此議題能受到如此重視的關鍵因素,乃是RFID技術能提供即
    時貨品辨識、掌握貨品動向的優點。其實,RFID的應用不單只侷限在承載商品
    條碼的供應鏈應用上,舉凡需要自動識別的應用環境,諸如機場的行李管理、認
    證防盜的應用、郵件管理與貨品保管等,也都是RFID的適用對象,下表二依據
            RFID的頻譜分佈,整理出各種RFID技術的相關應用。當然,未來RFID的應用
    要能順利運作,其與近年來長足進步的資訊系統結合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換句話
    說,將RFID元件技術與現在ERP資訊系統作進一步整合應用,將會是RFID技術下
    一步的發展重點,以賦予RFID技術更大的應用價值。

[ 本帖最後由 pao4396 於 2007-11-16 02:02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