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資優青少年壓力來源

資優青少年壓力來源

資優青少年壓力來源  

壹、資優青少年的壓力來源


一、何謂壓力

壓力的定義,最早由舍利(Selye) 氏提出,他指出「一切」外在的刺激都可帶給人們壓力,並且壓力有正也有負。壓力來源主要可以分為三個基本類別:挫折、衝突和壓迫(游恆山譯,民82)。
1.挫折:當一個人的努力遭到阻礙時,不論這種阻礙是在於追求目標的進展受到阻礙或是適當目標的缺乏,都會產生挫折。個人通常很難妥善地處理挫折,那是因為挫折常會導致貶低的自我評價,使個人覺得必然會以某種方式失敗,或覺得自己能力不足。
2.衝突:有些時候,壓力是來自於一個或兩個以上不相容的需求或動機在同時間出現,選擇其中一者就排除了其他需求的滿足。基本上,個人在這個時候要從事選擇,而當試著決定時就體驗到衝突。
3.壓迫:壓力也可能是來自獲得特定目標或是有特殊行為表現的壓迫力。一般說來,壓迫力會使個人朝向目標的行為加速、加強或改變方向。然而,在有些情況下,嚴重的壓迫使個人的適應資源難負荷,當壓迫過度時可能導致不良適應的行為。

事實上一般的學者視壓力為一種複雜的身心歷程,此種身心歷程主要包含三大部份:(朱敬先,民81)
1.任何情境或刺激具有傷害或威脅個人的潛在因素,就是壓力來源。
2.當事人認為該情境或刺激,對於個人確實有所威脅時,此時即構成壓力,但如認為是種解脫或樂趣而不是威脅時,即不構成壓力。
3.引起「焦慮反應」(anxiety reaction)。所謂焦慮反應是指當事人意識到他生理的健康、身體的安全、心理的寧靜、事業的成敗或自尊的維護,甚至自己所關心的人等正處於危險的狀況或受到威脅時所做的反應。

綜合言之,所謂的壓力即「壓力的來源」、「威脅的知覺」、「焦慮的反應」此三個歷程結合而成;且壓力是必須經過個人知覺和主觀的評估後才會產生。
 

二、資優青少年的壓力來源
就上面所提到的,某個情境或刺激是否造成對個體造成壓力,端視個體對該情境或刺激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因此,在探討資優青少年的壓力問題時,我們很難明確地指出哪些事情會給資優青少年帶來壓力,所以在此擬就資優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家庭環境、學校環境以及社會環境幾個方面來對他們的壓力問題作討論。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印象,它包括了對自身存在的覺知,以及對個人身體、能力、性格、態度、思想等各方面的評認。簡單地說,自我概念即是一種自我意像,完全是個體的主觀認定,是一種知覺或想法的設定。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轉型的階段,也是個整合的階段,這個時候個體由於生理上的轉變、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其生活範圍的擴大,都促使個體去重新面對自我,換言之,個體在此時面臨了重新整合自我概念的問題。發展心理學家認為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在面對外界的事物時通常以自己的想法推估別人的想法,因而產生了所謂自我中心的現象而自我中心的現象有兩個特徵:假想觀眾 ( imaginary audience )的建立 ── 即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別人注目的焦點 ── 以及個人不朽( personal fable ) 的想法 ── 即他們自己是獨特的,並且是不可毀滅 ( indestructibility ) 的。(蘇建文等,民 80)
對於資優青少年而言,這種自我中心的傾向可能會造成下列的結果:

1.完美主義:資優青少年本已具備較常人優越的條件,且對自我的期望也比較高,容易產生追求完美的心態。在自我中心現象的影響下,可能會使他們更加在意自己的表現,一旦遇到一些不盡理想的地方時,他們對自我的批評也會比較強烈,這樣一意求好的心態很可能會給資優青少年帶來壓力。

2.自我概念的降低:對於那些接受資優教育的資優青少年而言,他們本來在自己原先所屬的群體中也許一直是高人一等的,這使得他們對於「自己是獨特的」這個信念更加深信不疑,但是當他們處在特殊的資優教育情境下時,由於周圍的同學全是高程度的資優學生,在相互的競爭與比較下,其「自己是獨特的」的想法可能遭到挑戰,這種信念的被動搖,往往是壓力的來源之一。

3.不當的自我期許:資優青少年若瞭解到自己與眾不同之處,受到自我中心的信念的影響,可能會誤以為自己必然是樣樣都必須比別人強。這種不當的自我期許可能使得他們在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壓力;一旦自己的表現未能合乎自己原先的期望,可能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壓力。

4.與眾不同的感覺:一般人總是很難避免用特殊的眼光來看待資優生,不論大家是用正向或負向的眼光來看資優生,對於一些缺乏自信心和自我肯定的資優青少年,旁人特殊的眼光可能會加強其假想觀眾的建立,使得他們覺得別人時時刻刻都在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品頭論足,這使他們在提出自己的意見或看法,甚至連吃飯走路這類生活上的小事時都倍感壓力。

(二)家庭環境
從青少年心理學的觀點來看,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個體在家庭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他們與父母之間的互動關係。奧斯柏( Ausubel )等人曾以所謂的衛星理論(satelli- zation theory) 來解釋與分析青少年階段親子關係的轉變與青少年追求自主的過程:(黃德祥, 民83 ) 根據奧斯柏的論點,在正常的發展行程中,青少年就像是一顆衛星,在自己能獨立自主之前,環繞著父母親而繞行,個體依父母,並接受密的社會化。在青少年發展階段,親子間的衛星關係逐漸地由「脫離衛星化」(desatellization) 所取代,青少年日漸自主,與父母保持距離,慢慢脫離依賴父母的軌道,直到自己充分自主,建立自己的家庭,完全能夠「脫離衛星化」為止。

對於一般的青少年而言,在過去兒童期的經驗中,父母親可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他們不但承擔家庭中的一切責任,並且滿足子女們的需求、為子女們做決定。但是到了青少年時期,子女們接觸到外界的世界,他們開始發現到父母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他們開始尋求獨立,希望自己能決定一些事情。為了表示獨立自主,青少年刻意避免模倣父母,甚至故意和上一代有所差異。( 陳皎眉,民75)
上述的情形同樣的發生在資優青少年的身上,而且這樣的情形對於一般的青少年和資優青少年同樣都是必需的。而由於資優青少年本身在智力以及認知的層次上都較一般青少年為優,因此除了在一些外顯的行為如穿著、打扮上的求新求變外,他們可能較一般的青少年更早接觸到自我期許、生涯規劃、價值觀的探索、道德意識的建立等問題。而資優青少年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所得到的結果可能與他們父母親對他們的期許,或者是父母親本身所持的價值觀、道德觀有所不同,甚至大相扞挌;父母可能對於資優青少年這些看似是突如其來的轉變感到奇怪,甚至憤怒,而給予責罰,資優青少年本身在這種尋求轉變的過程中未能得到父母親的支持時,則可能感受到與父母間的衝突所產生的壓力;或者,如果他是個「善解親意」的孩子,他可能必須被迫考慮放棄自己原先的意見或看法以迎合父母的看法,在這個作決定的時候,資優青少年本身可能會面臨自我的內在衝突而產生壓力。

(三)學校環境
在這裡擬就學校課業、教師,以及同儕三個方面來探討學校環境可能對資優青少年造成的壓力問題。

1.課業:資優青少年在學校課業上所遭遇到的壓力問題,可以分以下幾項來探討:
a.一般的學習環境:對於在普通的班級中學習的資優青少年而言,他們遭遇到旳最大問題就是那些為絕大多數資質普通的學生所安排的教材無法滿足其需求,他們必須花許多時間在一些他們認為無聊的活動上,由於資優青少年在普通的教室情境中屬於少數,即使他們提出他們對教材、上課方式的要求,被採納的機會也不多,這可能使他們感到挫折,而造成壓力。
b.特殊的學習環境:至於那些能夠參與針對資優生所開設的課程的資優青少年而言,課程的難度或許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但是相對的他們可能必需花許多的時間在事先的準備和作業上。如果他們接受的是分散式的資優教學模式,則還要花時間在他們的普通課程上;因此,教材過於繁多,可能是在特殊學習環境中上課的資優青少年的壓力來源。

c.自我要求過高:對於資優青少年而言,即使他們對於課業都能應付裕如,但他們還是可能因為對自己的要求過高,而給自己許多額外的功課,或者給自己訂定一個極高的目標,而給自己帶來了無謂的壓力。
2.教師:學校教師可能給資優青少年造成壓力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a.對資優青少年的負面評價:資優青少年在課堂上發問、提意見,或者質疑教師授課內容的行為,對一個缺乏教育理念與耐心的教師而言,可能是一種搗蛋、自大、目中無人或挑釁的行為。他可能為此而對資優青少年採取否定、不友善,甚至敵對的態度;這將使資優青少年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壓力。
b.對資優青少年過於正面的評價:根據研究,接受集中式資優教育的資優學生最大的壓力來自師生關係,這可能與教師對他們的期望要求太高有關。(郭靜姿,民75)對資優青少年而言,這種過高的期望一來可能會使他們在感激教師的看重之餘,對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的表現,以免辜負教師的期望,二來也可能會使其他的學生心生不平,轉而對資優青少年採取不友善的態度。

c.對資優青少年課外活動的支持度:一個表現傑出的資優青少年,可能會受到學校方面的重視,而有許多的外務,使得他們不能準時出席,或者繳交作業。此時教師若對他們的活動給予相當低的支持度,對資優青少年而言,也會是一項頗為困擾的壓力來源。
3.同儕:資優青少年在與同儕交往的過程中,也可能遇到一些壓力的問題,以下就分項討論之。
a.對於資優生而言,要找到能力相當且志趣相同的夥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使得資優青少年感到孤獨。

b.資優青少年往往有著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質或想法,因此不易被瞭解與接受,甚至因而遭到眾人的排斥。

c.由社會比較論來看,青少年參與同儕團體,不只是要建立自己的價值態度,更重要的是經由這些比較的過程來肯定自己。在尋求認同的過程,必定要犧牲一些他原有的價值觀,改變態度,以符合團體的需求,甚至重新評估自己。在這樣的改變、調整自己的過程中,青少年將會有壓力的感覺。
d.和某些教師與父母一樣,同儕間往往對資青少年也有著不當的期望,希望他們在各方面都是資優,一旦資優青少年無法達到其同儕的期望時,所遭到的嘲諷或揶揄也可能會給資優青少年帶來壓力。

(四)社會環境
當資優青少年離開家庭和學校環境以後,其所面對的社會環境更是複雜,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也同樣地給他們帶來壓力。資優青少年在社會所遭遇到的壓力來源可能有以下幾點:

1.生涯的抉擇:由於資優青少年常常具有多才多藝、興趣廣泛特質,因此他們在選擇自己的職業以及生涯歷程時將會面臨抉擇的問題。在這同時,他們可能還要面對自己的理想與父母或教師的期望,而使他們感到困擾。
2.心力分散:由於資優青少年可能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能夠有理想的表現,然而人的心力總是有限,資優青少年這樣的想法往往造成心力無法集中,反而在任何一方面都沒有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

3.麻木的完美主義:資優青少年在社會中做事,一旦發現自己表現不再突出,這種平凡或失敗的經驗會令資優青少年感到難以理解且苦惱,他們可能成為一個麻木的完美主義者 ( pa-ralyied perfec-tionist ),除非保證他們能獲得成功,否則他們不願意再追求任何新的經驗。( 盧雪梅,民77 )許多專業工作均要求在校生提早選擇方向以為準備,然而隨時間的推進,涉入越深則越不容易轉換其方向,這樣的要求可能迫使資優青少年必須在還未真正發現其才能或興趣以前就必須作選擇,不免泯滅資優生在其他方面的興趣與能力。對於資優青少年而言,在家庭或學校中可能遭壓抑的好奇心和創造思考的能力,在進入社會後一樣可能會遭到壓抑,這樣的壓抑可能會使得資優青少年對社會產生疏離感,拒絕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這樣的行為常會導致社會退縮、反社會行為、犯罪和心理疾病。

三、教師協助

青少年時期,資優生大半時間都在學校學習,因此教師角色非常重要。教師應該有的態度是:(郭靜姿,民74)
1.減低學生的環境壓力,免除不必要的作業和考試。

2.以獎勵代替處罰。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4.提供壓力調適技巧。


四、家長的協助

孩子們最早學習的環境便是「家」,因此父母的教養態度以及對孩子們的期待常常是資優生的壓力來源。何況,家該是一個溫暖的避風港,當孩子在其他環境遭受挫折,面對壓力的時候,父母可以提供支持、鼓勵或適當保護的方式,助這小蓓蕾的成長、開放。因此,父母可以協助的是:
1.把孩子視為他自己人生與學習的主體,不要強迫替他決定

2.細心觀察孩子的言行、作息
3.提供開放民主的家庭環境

五、同儕輔導
根據國內學者郭靜姿的研究(民74),資優生最大的壓力來源為「同儕關係」 (M=20.46)。尤其是接受分散式資優教育的資優生,可能與他們部分課程離開普通班到資源教室上課有關。由此可見建立其同儕間的友愛關係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利用週會課、輔導活動課等機會宣導,加強資優生和普通生互動合作的機會。

TOP

之前不經意的再新聞中看到一則~名字~首仙仙
覺得很好奇~名字真的很奇特~所以就點進看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13/17/maxh.html
天才型的兒童~
但是終究還是逃不過死神的招喚
原因至今不明!!!
越是資優的人越是需要加強開導!

TOP

好幾個的亂碼字...
還是把他看完了..
前鎮子好像星加坡還是哪兒也一個很年輕的資優生自殺..
有時候 會覺得我們台灣對於資優生的教育跟重視還是嚴重不足..
但是...
國外也還是有資優生自殺的情況不是??

今天 又聽到我女兒說..
他們班的男同學要玩遊戲...
然後對著全班同學說...
所有的男同學都過來...
資優班的如果不想過來可以不過來...
另一個女同學氣到..
就直接回..這分明是嚴重的排斥嘛...

這..就是現今台灣對資優生教育出來的結果...

TOP

看完只有一個感想
好險我不是     天才

要不是現在經濟˙課業˙生存壓力一堆
就算不是天才也想死-.-

TOP

引用:
原帖由 上杉謙信 於 2007-10-22 01:34 發表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看完只有一個感想
好險我不是     天才

要不是現在經濟˙課業˙生存壓力一堆
就算不是天才也想死-.-
壓力一堆..
還這麼晚睡喔??
最近忙啥??
好久沒看到了耶..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