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大眾文學]竹林七賢[上中下卷]

[大眾文學]竹林七賢[上中下卷]

作者/譯者 : 王順鎮著
出版社 : 實學社


內容大要

      挾天子、殺異己、篡位,這是魏朝建國三部曲。曹操、曹丕父子做了不良示範,擅於模仿的司馬懿父子如法炮製。嵇康等人在山陽竹林以鍛鐵為生,後來以打造佩劍而成為流行飾物。這一門生意,卻被目為陰謀「造反」;嵇康因拒絕山濤的推薦當官,而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這篇文章,被一個字一個字的放大、揣摩,解釋為反抗當道,因而下獄治罪。以爭奪、私利為取向的社會,大大衝擊了倫常與價值觀念,投降的將軍陞官發財、戰死的將軍被人恥笑;為忠於父親而殺妻(司馬師殺夏侯徽);忠君者被誅三族,謀殺者被歌頌……這是個價值觀念大顛覆的時代,顛覆得叫人抓狂,叫人精神短路。竹林七賢處於這樣的時代中,只好以「清談」與「放蕩」來迴避政局。

 《竹林七賢》大抵是描寫自「高平陵事變」到司馬炎稱帝這十七年間的政局激盪,正好是魏晉清談形成、奠基的關鍵時期,也是權力爭奪最赤裸血腥的時代。作者對政治、社會面貌呈現得非常真實,政局的暗潮洶湧、人性的明暗、社會的詭譎氣氛……都描寫得很深刻、很精彩,尤其對於諸多歷史事件、龐雜的人物及他們錯綜複雜的關係,透過小說形式舖陳出來,更不簡單。這個角度來看,《竹林七賢》是很成功的歷史小說。



上卷 : 三馬同槽   
     《竹林七賢》一書,描寫司馬懿集團從「高平陵事變」奪權,到司馬炎篡位稱帝,這十七年間詭譎激變的政局。魏晉清談之風在此形成、血腥赤裸的權力爭奪在此開展,作者透過嵇康、阮籍、劉伶等竹林七賢的特異性格、命運際遇、心路抉擇,來展現出一群以標榜道德為安身立命之本的名士們,面對誘惑與操守、名利與道德等多重選擇之下的困惑。但他們最終的選擇,悲壯地體現了人性的光芒、生命的價值!

評介

歷史的輪迴  吳秀明

      歷史的輪迴是什麼?歷史的輪迴,就是重複。

      在《竹林七賢》中,為了揭示這一荒謬的重複,作者放開筆墨,描寫司馬懿父子三馬同槽,數番誅殺力圖挽救曹魏政權的文官武將、忠臣義士,一帝被廢、一帝被殺;可憐曹氏各路諸侯王被軟禁,少帝聽命於權臣而無半點動彈餘地,太后的微言僅僅成為被利用來誅殺功臣的工具,一切信義道德均為司馬氏奪天下的不仁不義不忠而摧毀殆盡,曹魏的江山如同一座危樓搖搖欲墜,不時牽動著讀者的心。

      然而,在同情曹魏半壁江山、憤慨司馬氏不義手段的同時,卻又讓人時時地懷疑著自己的憤慨指責是否那麼合理?因為作者在敘述這段篡奪與被篡奪的歷史時,他往往不忘把筆觸宕開去,指點著這一切僅僅是歷史的輪迴重複在現實的上演──小說中,這樣的「指點」隨處可見,如:郭太后與少帝曹髦這一對曹魏政權的孤兒寡母,當他們被司馬昭脅迫去漢獻帝舊都,自裁手足一般的平定曹魏忠臣的「叛亂」時,他們是被侮辱、被迫害者,但是,作者在這裡設置一扇「門」,卻一下子沖淡了正義與非正義之間的嚴格界線,這扇門,就在郭太后、少帝被脅迫時所居住的房間內,它是當年魏武帝曹操為篡漢而殺後、廢帝的是非之地,它是奪權的見證。今天上演的一切,儼然是歷史的翻版,只不過當年的劊子手今已淪為階下囚,受辱者受辱於他們的祖先兄弟而已。所以,難怪連劇中人郭太后也悟出:政權被篡、帝被廢、後被殺,都是「報應,報應!」


中卷 : 五行反轉     
      少帝曹芳說不清整個王朝的忠臣、奸臣竟是這樣錯亂、荒謬;散騎侍郎荀顗一家三個寡婦分成三派,三國鼎立難以排解;阮籍處在司馬師陣營,唯有縱酒麻醉;嵇康、向秀遁跡山陽,試圖建立一片樂土……。
      司馬氏一步一步剷除異己,為篡魏而掃除各種障礙,在朝的夏侯玄、李豐等德高望重之士,獨鎮一方的王凌、令狐愚、毋丘儉、諸葛誕等勢力,都一步一步落入司馬師兄弟精算的圈套中。

評介
人性的異形 吳秀明

      在權力的高壓或誘惑下,人性受到各種不同壓力而造成扭曲、撕裂,產生了各色各樣的「異形」。

      夏侯玄被司馬氏逼迫到無路可退時,他對前來拜訪他的好友吐露出這一生奔忙總結出的退路──變成一隻笨豬;一直以白臉出場的鍾會,因為效命於司馬氏而為眾人所不齒時,他將自己定位為「狼」,只因為置身於一個弱肉強食、人性獸化的世界,只有先將自己變成「狼」,才能與狼共舞……。

      讀者即便在不齒或憤慨鍾會之類的小人物時,也不免對人的處境感到幾分悲涼:被掠奪者品嚐屈辱與痛苦,掠奪者也沒有從自己的壯舉中感覺到自身價值的偉大,相反的,由於清醒地認識到不義的行為,而一再對人類自身生存的合理性產生了不斷的懷疑與否定。

      猜忌、仇恨導致正常人性的異化,異化的人性是輪迴歷史的直接致命傷。司馬懿把有形的江山傳給子孫的同時,也把無形的人性異化傳給子孫。歷代帝王一皆如是,可以說,人性的異化史,就是一部人類歷史的輪迴史。在輪迴史中,人,或成羊、或成狼,漫無邊際地轉化,卻永遠無法復歸於人性。王順鎮以一個人文主義者的熱情,也以一個人文主義者的無情,尖銳地把刀口抵上了人類最敏感的傷口──由於道德迷失、物慾膨脹而致的非人的蛻變!


下卷 : 七賢折翼   
      大將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傀儡皇帝曹髦忍無可忍,御駕親征司馬昭,騎牆派的大臣立刻出賣了他,禁軍部將倒戈相向,一矛將他刺死;文壇劊子手鍾會從嵇康身上感到了自卑,從其書信與著作中捕風捉影,編織莫須有之罪;阮籍奉命撰寫「勸進表」,讓司馬昭晉位相國,字字斟酌,倍受煎熬;鍾會率領大軍征蜀,他與司馬昭爾詐我虞的關係一步一步攤牌;阮籍與劉伶在步兵營的酒窖中,舉酒告慰「正始文壇」的領袖何晏、夏侯玄,告慰聖人王弼、荀粲,告慰好兄弟嵇康、呂安……,在真情而蒼涼的告白中,在飄盪而昏沉的酒意中,追隨嵇康而去。

評介
濁世的明燈 吳秀明

      竹林七賢的痛苦,正在於他們以暢揚道德、信守道義為立命之本,但在一個爾詐我虞、弱肉強食的社會裡,不義才是萬用的通行證:當嵇康為朋友呂安的受害指明一條隱忍的寬容之路時,注定了等待他的將是悲劇。事實上,嵇康也因此而受害,可是,就是在類似的二元選擇中,有一條分水嶺將賢士與小人截然分開。在作者看來,這條分水嶺就是道德。他對竹林七賢道德之舉後悲劇性的死亡,飽含了譽美之情,並視他們為照亮濁世的明燈。

      當嵇康的墳塚在山陽長出青草,當劉伶、阮籍在憤慲中醉死於步兵營的釀酒缸房時,他們的價值當然超越了有形的物質形體,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歷史依舊無情地按照自己的方式運行,任何道德只能是向符合生命本質的那一端點傾斜而已。當竹林七賢或仕或死,各得其所時,司馬炎在禮樂炮鼓中登上皇位。作者以人物命運的變遷告訴我們:懷揣道德的個體,在客觀的現實歷史中只能與它錯位,痛苦地擦肩而過,至多掀起一點霎時讓人心明的波瀾而已。


這是一部「三朝演義」!

      從歷史的橫座標而言,魏、蜀、吳處在同一時空,彼此是橫向的關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寫的是「橫的三國」;從歷史的縱座標而言,東漢、魏、晉,是相互銜接的朝代,有國祚轉移的激盪,有血緣交織的牽連,有恩怨愛恨的糾纏。《竹林七賢》一書涵蓋了東漢、魏、晉的時空,寫的便是「縱的三朝」──權力的爭奪、忠誠的游移、道德的明滅、人性的異形,全在這一條縱軸上反覆上演;掠奪的狂熱、復仇的陰狠、良知的脆弱、報應的無奈,全部都像因果輪迴一般,一代一代環環相扣。這是一部驚心動魄「三朝演義」,一部「異形」的風雲歷史!

TOP

[大眾文學]竹林七賢[上中下卷]

good  so  good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