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保健]腳是第二顆心臟

[保健]腳是第二顆心臟

比慢跑安全,比散步有效   《走路!不要跑步》(Walk, Don't Run)一書的作者史塔曼博士說:「健走是一項完美的運動。」健走要求走路跨大步、速度敏捷、雙臂擺動、抬頭挺胸,比慢跑安全,也比散步有效。對於很少運動或30歲以上的人,貿然跑步,膝關節、肌腱等,很容易受傷。所以,德國體育運動學專家克勞思.柏斯說 ,健走比慢跑安全,比散步有效,使人健康並保持健康。

 健步走喚醒全身活力 【健走的特質】  健走除了要達到至少每週3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標準外,它比平常走路、散步或逛街,還多些運動的特質:!P步伐要跨大,跨步後腳跟先著地,再有意識地順序讓腳底、腳趾著地,接著再以腳趾用力蹬離地面。膝蓋最好微彎。!P一定要抬頭挺胸。雙臂要主動運動。

擺動雙臂使下臂呈約90度,有節奏地擺到胯後,向上則擺到與肩同高。!P速度要求舒適而敏捷。運動醫學界認為無論男女,(220-年齡)×(75~80)%=個人每分鐘最佳的訓練脈搏率,例如30歲的人脈搏應在143~150次/分之間,個人可依體重或健康狀況再行調整,慢性病患以減至50%為宜。【健走可增進身體所有部位的健康】  或許還是有人會想「健走,算什麼運動?」。

然而,走路在幾千年前就被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稱為「人類最好的醫藥」,並非毫無根據,已有許多研究證實,有規律的健走計劃,可增進身體所有部位的健康:!P頭腦促使腦部釋放腦內啡(endophin),提升精神,使心情愉悅。肺部增加最大通氣量、增強橫膈肌肉強度、緩和慢性肺氣腫和支氣管炎的症狀、減低對抽煙的渴望。!P背部健走時椎間盤承受壓力與站立時差不多,比較不會受傷,同時還能加強背肌以鞏固脊柱。!P骨骼骨骼也需要運動,健走相當於對骨骼施予重量訓練,能讓身體多吸收鈣質,對抗骨質疏鬆。!P膝蓋和腳健走時關節部位承受壓力不大,又有強化肌肉的功效,當然有所助益。

中度病患如果經常從事溫和的運動,比不運動的患者,少受疼痛煎熬。!P心臟走路降低血壓,減低阻塞動脈的脂肪量,降低休息時的脈搏數,促使心臟側枝血管更發達。!P腸胃幫助胃腸蠕動,減低食慾。

故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保羅說:鍛煉雙腿肌肉是預防體力衰退的最佳方法,健走就是最理想、效果最大的運動。  健走時,配合緩而深的呼吸、雙臂擺動、大跨步快速前進等,更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健走的好處,可以歸納為塑身與健康兩方面。【走出好身材】  肥胖是百病之源。即使輕鬆地走,也能消耗平常10倍以上的脂肪。為了消除體內多餘的脂肪,在自然呼吸的情況下步行,讓心跳維持再最高心跳數的50~60%之間,就能提升有氧運動的效能。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