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DC]Spyder2Pro 螢幕校色器介紹

[DC]Spyder2Pro 螢幕校色器介紹

Spyder2Pro 螢幕校色器介紹 I


Spyder2Pro 主要用來輔助解決色彩管理問題

擾人的色彩管理問題
色彩管理是一門相當深奧的學問。不過對一般人來說,色彩管理也是相當實際的問題。譬如,最常見的狀況是,為什麼同樣一個照片檔案,在這部螢幕上與其他螢幕上看起來的色調、亮度截然不同呢? 為什麼在數位相機所拍攝的照片經沖印或列印後的色彩,與螢幕上看起來完全走調了呢? 這些問題想必困擾著所有相機玩家或影像處理者。而這款 Spyder2Pro 螢幕校色器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問世。

不同設備影響色彩呈現

色域範圍決定色彩的呈現儘管是同樣發光原理的螢幕(如CRT, LCD或 Plasma 等),但即便是相同品牌、相同型號所呈現出來的色彩也會不同,這是因為各個螢幕由於製造元件的細微差異與參數調校不同,會使得色域 (color space) 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色域是指某個設備所能呈現的色彩範圍,可使用 RGB, CMYK 或 HSB, Lab 等模型來表示。螢幕使用的是 RGB 方式,印刷通常則是使用 CMYK。


同樣圖片在不同設備上呈現的色彩可能截然不同
因此雖然是同樣一個 RGB 像素值,在各個螢幕上呈現出來的色彩可能截然不同;主要是因為每個螢幕都使用它自己的色域來表達(呈現) 這個像素的色彩。最常見的實例,網友只要到大賣場或電腦商場的螢幕販售展示區看看各個螢幕呈現同一張圖片時的各種差異。單單同樣是 RGB 系統的螢幕間就有這麼大的差異,更遑論要輸出、沖印成實體照片時色彩的差異了!

最常見的 "色彩管理" 方式: 聽天由命
但由於色彩管理的專業性與困難度,許多人索性就不理會這些問題,反正螢幕買回使用時就按照出廠的預設值設定,頂多調整一下亮度、對比(也都是相當主觀的調整!),不要讓畫面看起來太暗或太亮就好了。具有 DVI 數位輸出的螢幕所能設定的項目則更少,更簡化了以上提及的各種問題。碰到有沖印的需求時,也聽天由命讓沖印店自動幫您調整照片色彩或亮度等,如果沖印出來的結果實在太差,大不了下次換家沖印店再試看看就好了。


複雜的色彩管理令人卻步
不過網路時代的來臨,分享圖片已經是全民運動了。想要讓您的作品在貼圖區博取網友的青睞,正確的色彩表現(尤其是人像肌膚、藍天綠水)以及正確的影像亮度、對比處理乃是獲取高分的重要客觀因素。有時候由於螢幕本身色彩設定不正確,常常會讓大費周章的修圖工作都流於做虛功,甚至乾脆不修圖可能還比較來得好。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影像工作者或甚至是一般網友有機會也都應該回顧一下自己的螢幕到底正不正確或正不正常。

ICC Profile: 維持各種設備色彩呈現的一致性
ICC Profile (ICC 色彩描述檔) 的誕生,就是為了來解決各種不同設備間維持色彩一致性的問題。 ICC(國際色彩協會)是在 1993年 由八家軟硬體大廠 (Adobe, Agfa-Gevaert, Apple, Kodak, Microsoft, Sun Microsystem 等) 所發起的一個組織。這個組織所擬的 ICC Profile 目的則是讓各種軟體、硬體設備有跨平台的色彩參考標準。各種不同的輸入設備(數位相機, 掃瞄器)、輸出設備(螢幕, 印表機, 輸出機)透過 ICC Profile 的溝通,便成達成色彩的一致性。本文不打算詳細介紹 ICC Profile 的內容,有興趣的網友可參考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從 1994 起推出 Version 3.0,到了 2004 年已經更新到 Version 4.2.0.0。

ICC Profile 可做為不同設備間溝通色彩的橋樑

Spyder2Pro 螢幕校色器: 讓螢幕回歸標準


USB介面的 Spyder2Pro
Spyder2Pro 螢幕校色器主要用途,就是可以利用標準的校色過程,為您的螢幕產生專屬的 ICC Profile,最後還能自動將這個 Profile 套入顯示器的 "色彩管理" 設定檔中,讓您的螢幕徹底改頭換面宛如重生,不管對於網路分享圖片,輸出列印都有更一致的標準。



套入 Spyder2Pro 產生的 ICC Profile 可讓螢幕色彩、亮度、對比更準確由於 Spyder2Pro 採用 USB 介面連接,使用上也相當簡易,透過使用精靈一步一步慢慢輸入一些螢幕的相關特性後,軟體便能自動產生出 ICC Profile,不會有太多的使用障礙。







Spyder2Pro 螢幕校色器介紹 II



由「Spyder2PRO 螢幕校色器介紹 I」,我們可以瞭解,利用肉眼要將色彩調整為準確的顏色,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使用者就算知道色彩管理的重要,也常是有心無力。而透過 Spyder2PRO 這一類的校色儀器,我們可以更準確且一致的將螢幕的色彩管理做好。

Spyder2PRO 的簡介
Spyder2PRO 外觀成三角形,中央則呈圓形。這一代的機體設計可以針對 CRT 與 LCD 來做校色,校準 CRT 式的螢幕時,需將下方的濾鏡予以拆除,使用時利用吸盤吸附在螢幕上。而進行 LCD 螢幕校色時,則一定要加上濾鏡,此時並非利用吸盤來固定,而是利用連結線上的圓形鉛垂來輔助固定 Spyder2PRO 機體在螢幕上的位置。

為了避免外界光線影像校正的結果,除了使用者要盡量減少外界光線外(最好在無燈光的室內進行), Spyder2PRO 的機體設計上也利用中央的吸盤(校準 CRT時),或是黑色的軟墊進行基本的避光處理。


調校螢幕前的準備工作


在使用 Spyder2PRO 前,我們先要注意幾個重點,首先要先將 Spyder2PRO 的軟體進行安裝。此時需注意,安裝軟體後,才可將 Spyder2PRO 的本體,利用 USB 與電腦相連接。此外,螢幕的各項功能設定要先看清楚,並將設定改回出廠的預設值,以方便校色時的操作。電腦的設定上,則需停用螢幕保護程式或電源管理的設定,使螢幕保持開啟的狀態。
進行正式校色前,需注意螢幕需開啟超過 1小時,而 Spyder2PRO 本體也需要連結電腦 5 分鐘以上,正式校色時需將外部光源關閉或去除,以免因為外界光源干擾調校的準確度。此時開始執行適才安裝的軟體 Spyder2PRO 就可以開始進行調校的工作。



使用時的狀況(為拍攝方便,故沒有進行遮光)
清楚簡單的介面說明
為了讓一般的使用者可以清楚且快速的進行操作,Spyder2PRO 使用上相當的簡單。每一分頁上,更提供了相當清楚的操作資訊。首先,就先針對調校前的注意事項進行說明,再來就開始選擇調校螢幕的種類與螢幕的設定,若事先已將螢幕設定改回原廠設定值的話,其後的步驟會輕鬆不少。

步驟一:選擇螢幕的種類


步驟二:螢幕的基本設定值
一般 PC 使用者的 GAMMA 值是設定為 2.2,Mac 系統的使用者設定則是 1.8,色溫值都是 6500K 標準色溫。若事先已經將螢幕設為預設值的話,此時的選擇選項該是會較為輕鬆的。


步驟三:
勾選螢幕有提供的功能,如亮度、對比、背光等。並依照螢幕的指示進行微調。




步驟四:
將 Spyder2PRO 掛在螢幕上方,並調整位置使 Spyder 機體與螢幕上顯示的位置相合,注意此時要將外部光源關閉或去除,以免影響校正的準確度。


步驟五:
Spyder2PRO 分別進行紅、藍、綠的樣本分析,並將誤差結果進行數據化的顯示。若螢幕有提供 RGB 微調的功能,則此時會多出微調紅、藍、綠 (RGB) 值的步驟。高出中央長方格子的顏色要減低數值,低於格子的顏色則增加數值,由於此時的調整的重點在於均衡,所以若需要調超過最高值方可達到均衡,則可選擇降低兩個較高的數值。按下更新重新檢查,使右方的 RGB 直方圖的高度都落在中央長方格之中。並選擇繼續進行下一個步驟。




步驟六:
繼續進行校準的工作,此步驟大約需時 10 ~ 15分鐘。螢幕上會順序出現黑色、紅色、綠色、藍色(RGB 各會出現不同明度,由低到高)、灰階及色溫的驗證。此時並不需要進行額外的操作。

步驟七:
拿下 Spyder2PRO 機體,並將產生的色彩設定檔做命名。Spyder2PRO 的軟體會自動將色彩設定存檔,並更新可支援的各種影像軟體,如hotoShop 等。此時,當你使用支援此色彩定義的軟體進行圖片的預覽或是修圖時,就可以確保色彩的準確性。


Spyder2PRO 的校色資訊
每一次校色後,都可以透過顯示的資訊來瞭解調校前與調校後的差異。最簡單的是校色後,軟體會利用秀圖的方式讓使用者直接觀看兩者的差異。除此,也可以利用軟體中曲線圖的方式來觀看。


後記:
雖然我們可使用 Spyder2PRO 進行螢幕校色,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顏色是否是真的 "準確的顏色" 呢?對於專家來說,校準後的螢幕,也要減少因為外界光線影響,而產生感官上的色偏,最好在四周加上蓋子。輸出的照片,也要找尋有進行輸出校色的專業店家。甚至觀看輸出的照片,都有專門的設備,以避免因環境照明產生的色偏現象。
倒是對我們一般人而言,可以針對自己所涉及的部分積極的進行改進,螢幕的色彩校正,正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開始。色彩管理相當複雜的學問,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何為真正的基準,接下來的問題則是個體感官的差異。透過統一且客觀的標準(儀器),至少可以免除了第二個問題,至於 "何為真正的標準" 那就交給專家們去處理吧。


附註: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經銷商資訊:



[ 本帖最後由 philxyz0316 於 2006-11-7 23:13 編輯 ]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