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資訊]央行:下半年M2貨幣成長率可維持3.5-7.5%目標區間

[資訊]央行:下半年M2貨幣成長率可維持3.5-7.5%目標區間

台灣央行今(29)日再度針對外界關心的超額準備金提出說明,除了釐清超額準備金的定義外,並提出最新的數據佐證央行已將銀行體系大部分的超額流動性予以沖銷。央行表示,估計下半年M2將將可維持在3.5-7.5%的目標區間,加上超額準備金平均僅60億元,顯示央行對國內資金流動性控制得當。


近來市場一直將焦點放在市場資金浮濫的疑慮上,繼昨(28)日央行總裁彭淮南親自出馬澄清後,今日副總裁梁發進再度上陣滅火,表示近來部分論述將銀行存款減去銀行放款之餘額解釋為銀行超額流動性,並因此認為市場資金浮濫,此用法將銀行流動性問題過度簡化。


梁發進表示,存款機構的主要資金來源除了放款外其實還有很多選項,例如國外資產、證券投資、不動產投資等,只是放款部分佔比例較高。以今(2006)年 7月底存款貨幣機構的資金用途來看,除了放款17.2兆元之外,國外資產約1.9兆元、國內證券投資約3.3兆元、對央行債權約 3.3兆元,顯示證券投資及對央行債權部分比例也不少,不容忽視。


梁發進進一步說明,對央行債權包括應提準備金,另有投資央行發行的定期存單 (央行按市場利率付息,其與銀行業購買政府債券之投資行為並無不同,且由於央行定期存單沒有次級市場,此部份資金實際上完全被鎖住) 及轉存款。扣除這些重要的資金用途後,真正的閒置資金會反映在超額準備金上。因此,嚴格而言,銀行的超額準備金才是銀行之超額流動性。


根據央行資料,今年 1-7月銀行實際準備金平均為1兆886億元,應提準備金平均為1兆826億元,因此超額準備金平均為60億元,與去年平均的56億元相當。梁發進表示,此數據顯示央行已將銀行體系大部分的超額流動性予以沖銷。


另外在提到貨幣供給額部分,梁發進表示央行的主要職責是維持物價穩定,因此央行較重視的是M2,因為在我國M2與經濟活動及物價的關係較為密切。若實際成長率低於成長目標區,代表一般大眾手中的流動性太少,可能會妨礙經濟成長。


日前央行公佈 1-7月貨幣總計數M2平均年增率為6.51%,接近去年全年平均的6.22%。梁進發表示,今年央行設定的目標區為3.5%至7.5%之內,預期今年下半年M2貨幣成長仍可維持在前述目標區內。


梁發進最後強調,超額準備金才可用來衡量銀行體系超額流動性,至於貨幣總計數的成長情形,則可反映一般大眾所握持的流動性大小,由於今年 1-7月超額準備金平均僅60億元,加上貨幣總計數M2成長溫和,在在顯示央行對流動性的控制合宜,外界指稱國內有龐大超額流動性的說法根本毫無根據。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