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有本事的人量自己,沒本事的人量別人!

每一個人的人生,

都有一把屬於自己的尺子。

只是,有人喜歡拿它來量別人,

有人卻願意拿它來量自己。

尺,是一個度。
懂得用度的人,
就能掌握好自己的人生。
只是往往,人很難把握好這個尺度。

人是有自私心理的,

如果是成績,

就喜歡往自己身上攬;

如果是失敗,

就喜歡把責任歸到別人身上。



這是人的一個劣根性。
當然也不是絕對。

很多時候,我在寫文章的時候,

所說的現象都只是相對來說的,

因為這個世上,

根本沒有絕對的東西。

所以,你看了也就看了,

沒有必要去較真。

對於生活,每一個人都過得不輕鬆,

沒有必要去為了這一點小事

壞了自己的心情,您說對吧?

所以,我說的這把尺,

只是人生的一個自我把控尺度。

量得合適了,人生就會有收益;

量得不合適,

收穫的也可能就不是那麼美好。

喜歡拿尺量別人的人,
大多是比較自私又自傲的。
他喜歡看別人的短處,

而不看別人的長處。

只要事情有一點點的失誤,

他就會把責任歸到別人的身上,

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

或者,當別人比自己優秀的時候,

他就會妒忌和不滿。

記得以前看過《封神榜》,

印象挺深的是關於姜子牙

和他師弟申公豹的故事。

申公豹就是一個喜歡拿尺去量別人的人。

他不服師父把封神榜交給姜子牙保管,

覺得自己比姜子牙聰明,

本事也不輸給他,

為什麼師父會這麼偏心?

所以,他把尺放在了

師父和師兄姜子牙的身上,

覺得師父偏心,

覺得姜子牙沒有自己的能耐。

卻不去找找自己的原因。

其實,申公豹最大的原因是什麼?

是他的心術不正。

一個人,如果沒有善良正直的心,

怎麼可能成就大事呢?

但申公豹卻不這麼認為,

只會把責任推給師父和師兄,

不過後來也落得被滅的下場。

所以,只會量別人而不會量自己的人,

結局都不會太好。

懂得端量自己的人
才是品格最高的人
願意把尺子放到自己身上的人,

才是這個世界上活得最通透的人。

因為,他會時時看到自己的不足,

時時修正自己的態度。

說到這裡,又想起另一個電視劇。

雖然是電視劇,

但裡面折射都是真實的人性。

這個電視劇就是著名的《三國演義》。

這裡面有一個人其實是讓我很欣賞的,

他就是在諸葛亮之前

輔助劉備的軍師徐庶。

徐庶在諸葛亮未出山之前,

輔助劉備有一段時間,

他覺得劉備為人善良,

有仁義之心,

所以對劉備很是盡心。

曹操就是因為忌徐庶之才,

才設計扣留了徐庶的母親,

逼使徐庶前往曹營。

徐庶在辭別劉備之時,

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

當劉備問他

「諸葛亮和你相比,誰更厲害」時?

徐庶說,自然是諸葛亮比我厲害。

劉備聽了徐庶之言,

才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

成就自己的一番霸業。

在這裡,我們就能看到,

徐庶為人,就是拿著尺子量自己的,

而不像龐統那樣,

自高自大,卻無真實本領。

懂得拿尺子量自己的人
往往是謙卑而重信用的
如果徐庶不是謙卑,

他就不會推薦諸葛亮給劉備。

如果他不順從自己內心的意念,

就不會在曹操那裡,

從頭到尾一計都不出。

這就是有名的「身在曹營心在漢」。

所以說,尺這個工具,
量別人和量自己,
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我們每一個人,

其實都有這樣的一把尺,

但我希望,這尺,

能夠以量自己為先。

這樣,自己的人生也許更有意義,

也可能會有更大的成功。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