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中日簽署多項合作協議 日方提出化競爭爲協調

中日簽署多項合作協議 日方提出化競爭爲協調

2018-10-27 05:46 環球時報  
劉軍國 李珍 邢曉婧 魏輝 張靜   
  “在雙方共同努力下,當前中日關系重回正常軌道,重現積極勢頭。這值得雙方共同珍惜。”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來訪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這樣強調。安倍表示,希望通過此訪,雙方能夠開啓“化競爭爲協調的日中關系新時代”。當天早些時候,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安倍進行正式會談,雙方達成重啓貨幣互換、在第三方市場共同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等多項合作。這是日本首相近7年來首次實現對中國的正式訪問,一系列協議也是2011年以來中日間達成的最實質性新合作,兩個近鄰的關系終于從一段低潮中走了出來。對于中日關系的回暖,一些外媒將“美國優先”下的“特朗普變數”視爲“催化劑”。然而它更是兩個東亞鄰國的現實需求。作爲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中日經濟緊密交織,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盡管有不少矛盾和分歧,但兩國更需要合作。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刊文稱,中日關系改善是現實主義的勝利,符合兩國各自的利益。

  日媒關注“新三原則”

  26日下午,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安倍。習近平贊賞安倍近年來多次表明改善和發展中日關系的積極意願。他指出,中日是近鄰,兩國利益高度交融。作爲世界主要經濟體和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中日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本地區和國際社會普遍期待。新形勢下,雙方要開展更加深入的戰略溝通,開展更高層次的務實合作,充分釋放合作潛力。要開展更加緊密的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維護多邊主義,堅持自由貿易。

  日本NHK電視台報道稱,安倍在會談中表示,希望以此次訪問爲契機,“將日中關系從競爭轉向協調並推向新時代”。會談中,爲了將兩國關系改善的趨勢穩固下來,安倍認爲有必要將領導人間的相互往來固定下來,所以邀請習主席出席明年在大阪舉行的G20峰會。日本多家媒體都以“化競爭爲協調的日中關系新時代”爲題進行了報道。韓國KBS電視台稱,面對美國的貿易壓力,中日兩國領導人都表現出改善雙邊關系、強化經濟合作的意願。

  當天上午,李克強爲安倍舉行歡迎儀式,並舉行正式會談。共同社稱,兩國就改善關系和在經濟、安全等廣泛領域加強合作達成共識。雙方一致同意在第三國基礎設施開發以及實現朝鮮無核化方面攜手合作。雙方一致同意爲使東海成爲“和平、合作、友好之海”而向前邁進,並就旨在避免自衛隊與中國軍隊偶發性沖突的相互通報機制“海空聯絡機制”盡快開通熱線達成一致。兩國還就推進新大熊貓租借磋商達成一致。報道稱,中方表示將積極研究放寬自福島核事故以來實施的對日本産食品的進口限制。

  “中日重啓關系”,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這是安倍在2012年第二次出任首相後首次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簽署的一系列協議是2011年以來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之間達成的最實質性的合作。李克強表示,願推動兩國關系在重回正軌基礎上取得新的發展。安倍稱贊這些協議是“曆史性轉折點”的開始。日本時事通訊社稱,日中間主要成果之一是確認了“新三原則”:兩國關系從競爭轉向協調、互爲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發展和推進自由公正的貿易關系。這將是今後兩國相處的一個基礎。

  “中日時隔5年重啓貨幣互換。”這一消息成爲不少外媒眼中中日合作的亮點。26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日本銀行簽署中日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規模爲2000億元人民幣/3.4萬億日元,旨在維護兩國金融穩定,支持雙邊經濟和金融活動發展。協議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日本經濟新聞》稱,重啓後的貨幣互換協議擴大至2013年失效之前的約10倍。

  路透社報道稱,日本央行表示,這是日本政府達成的此類雙邊協議中規模最大的一筆。在與美國貿易摩擦不斷的背景下,亞洲兩大經濟體希望進一步加強關系和互信。日本央行在聲明中說:“隨著日中經濟和金融聯系的加強,日本金融機構一直在擴大人民幣業務。”

  “合則兩利”

  共同社26日稱,安倍當天在北京舉行的日中企業相關人士參加的論壇上致辭,提及漢字、佛教、社會制度、城市建設是從中國流傳到日本,稱“中國很長時間都曾是日本的榜樣”。似乎是考慮到兩國關系改善的潮流而稱贊中方。

  中日兩國當天舉行了“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日本《每日新聞》稱,論壇期間,日中雙方的政府機關以及民間企業共簽署了50多項合作協議,金額超過180億美元。無論是泰國經濟特區的“東部經濟走廊”項目,還是“智能城市”開發,擁有高技術的日本和擁有強大價格競爭力的中國的組合,“勢必會所向無敵”。《華爾街日報》稱,這些關于發展亞洲基礎設施的協議可以推進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

  在人民大會堂參加“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的日本某大型材料企業代表寺師啓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能參加這樣的合作論壇感到格外高興,希望兩國能借此尋找新的商業機會。活動中,日本鳥取縣知事平井伸治用流利的漢語介紹當地優勢,隨後唱起了《朋友》這首歌,掀起一個小高潮。

  中國國際商會中日韓企業交流中心主任史銘從事對日經貿工作近20年,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第三方市場合作”是中日雙方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爲契機提出的新合作理念。此次論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爲雙方搭建了交流平台,各個企業也都希望借此交換信息、加深了解。雖然在實操階段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相信經過不斷的溝通與磨合,雙方一定會在第三方市場找到更多合作機會。

  富士電視台26日稱,日本政府之所以能夠和中國走近,背後是日本經團聯等經濟界的勝利,同時也是因爲在新國際經濟形勢下,中日有著共同的利益目標,所以很快能夠達成合作。中國有一句話叫作“合則兩利”,這是今後日中關系的基礎。

  “我們需要與中國握手”

  “日本與中國關系回暖是積極的一步”,英國《金融時報》刊發社評稱,兩國關系回暖無疑是一個正面的進展。在全球所有地緣政治熱點中,東北亞也許是最有可能發生災難的地區。通過本周的訪問,安倍不僅是向特朗普對傳統盟國搖擺不定的態度作出回應,而且也是向日本商界日益強烈要求東京更好地利用中國龐大市場的呼聲作出回應。而北京則希望阻止日本加入美國孤立中國的行動中。

  不少外媒從國際局勢變化的角度觀察中日兩個重要國家的合作。彭博社以“中日峰會具有全球影響”爲題稱,安倍訪華是一個重大事件。兩國曆來在亞洲爲影響競爭,目前卻有一個共同的難題:特朗普。中國面臨著美國的“關稅之牆”,特朗普政府也在恐嚇日本,迫使日本進行雙邊貿易談判。文章稱,中日之間一些地緣政治紅線不會改變,如對爭議島嶼的爭奪。盡管如此,尋求更密切的軍事聯系,包括建立熱線和防務交流,仍值得一試。香港《南華早報》稱,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令日本在內的盟友憂心忡忡。受美國挑起貿易戰和美國當局對亞洲興趣淡化的推動,北京和東京正在彼此接近。但是日本必須在中美之間走好平衡,一名日本官員稱,“美國可能會懷疑日本與中國走得過近”。

  雖然有外在因素,但中日加強合作更是兩個重要鄰國的現實需要。1978年日本的名義GDP爲1.01萬億美元,中國僅爲0.22萬億美元;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推算,2018年,中國的名義GDP將達到14.09萬億美元,而日本爲5.17萬億美元,中國已達到日本的2.7倍左右。1978年兩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爲50.79億美元;這一數字在2011年達到了峰值的3461.41億美元,在33年間增至約68倍。中國自2007年以後連續11年成爲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國,自2002年以後連續16年成爲日本最大的進口對象國……這是《日本經濟新聞》26日“數字裏的中日關系40年”中列舉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數據,它們也揭示兩國加強合作的內在動力。

  《南華早報》援引曾擔任過參議員的日本學者田村耕太郎的話說,日本政府現在有改善與中國關系的戰略和經濟動因。“日本應利用當前形勢,至少在經濟上采取對沖措施”,田村耕太郎說,“對于一個正在萎縮和老齡化的日本來說,與中國相鬥是不現實的……我們需要保護自己,但同時我們需要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握手”。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