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新時代的中國,怎麽做大事、發大財!

新時代的中國,怎麽做大事、發大財!

來源: 占豪/日期: 2017-11-02

  劃時代的一次大會開完了,大街小巷都在討論和議論這次會議,這次會議不僅僅對中國的影響是劃時代的,甚至二三十年後回頭看,對世界的影響都會是非常巨大的。
  因爲這次大會,從留言、私信中也看到很多朋友還有些混沌和不清。一方面,明明感受得到這是一次劃時代的機遇,卻又不知道從哪裏下手,往哪個方向努力。甚至,有不少戰友問,既然新時代、大時代來了,我們又該怎麽做點大事、發點大財呢?
  這問題問得有點直白,但也不是沒有道理,未來新時代所迸發出的機遇如果能把握住,幹的就是大事,發得就是大財。對大多數人來說,也許做得事不大,也沒發大財,但在這個新時代、大時代,抓准方向努力拼一把肯定能幹一番事業,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再直白一點說,,就是大家對大的方向有感受了,自然對未來的人生方向就不再迷茫了,也就有了追求,人活得就會更有精氣神。今天,筆者就和朋友們唠唠這未來該怎樣利用新時代帶來的大勢與契機。
  在說新時代的大機會、大機遇之前,我們先梳理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的情況,這樣更有利于大家理解中國新時代的機遇爲什麽那麽大。
  我們都知道,改革開放前中國走的是集體主義路線,那個時候財産都是公有制的,是集體的。雖然,改革開放後很多人诟病改革開放前的集體主義,但事實上新中國後也只有集體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才能讓中國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處工業化。
  這個道理很簡單,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在科技、工業、農業等等各個方面都是落後的,甚至連基本的生産工具都湊不齊,更別說機械化大生産了。中國當時主要是農業人口,又面臨集中資源進行工業化投入的局面。怎麽辦?只能將農村的農業生産資源聚集在一起,大家共同生産、共同勞動,這樣才能真的最大程度地發展農業。
  于是有了人民公社、有了生産隊。爲了發展工業,只能集中資源去推動,于是把農業打出來的糧食留下基本生活生存的部分,其它部分就作爲公糧集中到國家手裏,然後國家再把這些農業品變成工業研發生産所需要的生産資料,推動工業發展。爲了節約資源更好地發展工業,國家在資源分配上用糧票、布票、肉票等等各種票對資源進行有計劃的分配。所謂有計劃地分配,就是在保證人的基本生存生活的基礎上,把更多的資源節約下來搞工業化建設。想想看,如果沒有前30年中國打下的基礎工業化和國防工業化的基礎,哪裏有改革開放後的大步向前呢?雖然也走了不少彎路,但都很快獲得了調整。
  改革開放前30年,中國整個國家幹的就是打基礎,正是因爲有這30年全國人民的無私奉獻,我們才有了獨立、不受制于人的基礎工業和國防工業,也才有了改革開放的工農業基礎。試想,如果新中國後就搞私有制,生産資料必然會快速向少數人手中集中,其結果就是國家建設根本無法高效開展,也就無法快速進行工業鏈的建設。
  所以說,雖然改革開放前大家都沒有發財致富的機會,政策沒有給,現實也不允許很多人有發財的機會。但在那個階段我們打下的基礎,在我們改革開放後卻成了全民都有機會發財致富的大基礎。沒有改革開放前的工業、農業、人口、教育等三十年的紮實基礎工作,中國今天的情況恐怕不會比印度強多少。也正因爲這些原因,筆者才一直說我們可以總結新中國以來的教訓和得失,卻不應過度責備或嘲笑那個時代,就像不能亵渎我們父母曾經的艱辛與努力一樣。在筆者看來,今天的一切的一切,沒有那個年代艱苦奮鬥的歲月作爲基礎,都不可能有今天的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前的這些努力,給中國的發展打下了非常偉大的基礎。改革開放後的30年,筆者認爲大大激發了中國人的勇氣、創新、創造的智慧,我們可以將30年分成3個階段,每個階段10年,每個階段所適應發展的人群有不同的特征。

  第一個十年特征:膽大吃香,勇氣爲王。
  1980年到1990年這個階段,由于我國剛剛進行改革開放,沒有人有任何經驗,小平同志都說要摸著石頭過河。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在打破制度藩籬的情況下,完全沒有任何成功軌迹可循,這個時候只要找到一點需求,然後能把資源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就能發財。說白了,只要你有膽子往前沖,找到一些需求,然後不怕被扣上“投機倒把”的帽子,就能發財,就能幹一些大事。
  所以,這個階段最需要的是勇氣,是膽子大、敢幹,所以那個時代是膽大吃香、勇氣爲王的時代。

  第二個十年特征:精明吃香。
  到了第二個十年也就是1990年代,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特別是小平同志南巡之後,改革開放的步子明顯放大了,市場經濟也開始有模有樣了。這個時候,大家都看清了政策方向,都知道做生意掙錢,都知道該幹一定要幹。當大家都有膽子去做的時候,僅憑膽子大恐怕除了去幹違法亂紀的東西能發一些“丟命財”外,有勇無謀已經不行了。
  這個年代,精明、對市場反應敏銳的人吃香,因爲對市場反應敏銳可以很快找到經營的機會,因爲精明所以能夠快速的整合資源,把無序的東西通過整合變有序。所以,1990年代發達的人大多有一個共同特點,腦子靈活、精明。

  第三個十年特征:知識經濟。
  到了2000年代,經過20年市場經濟洗禮,人人都變得精明起來了,誰也不比誰傻多少,精明反而容易被人防備,所以僅靠精明往往不能成事了。這個時候,互聯網剛剛開始普及,知識經濟成了這個年代的主題。也就是說,要想幹一番事業,要想做大事、掙大錢,沒點專業知識就很難混下去了。所以,這個時代的特征就是知識經濟。
  舉個簡單的例子,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我國現在那些大型互聯網公司當初連創意都沒有,僅僅是把美國互聯網上有的東西直接搬過來,然後利用中國龐大的市場潛力做點概念、忽悠點投資就可能做起來,門戶網站、電商、搜索引擎、社交軟件什麽的,都是這麽起來的。而做這些的人,都是擁有知識的人,專業的知識。所以,這個十年幹起來的人,一般都在行業內擁有了專業知識。這些只是有些是在校園學習的,有些是在社會大學學習的,但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專業。

  第四個十年特征:創意、創新與開拓。
  2010年後到現在是改革開放第四個10年,這個10年僅僅靠專業知識已經無法再獲得重大機會紅利了,專業的人把原來屬于專業的市場都開掘了,晚一些出手的專業人士就只能給前面的專業人士打工了。
  如果我們注意觀察,自從2010年後我們國家在幹嘛?經濟結構轉型、産業升級、科技創新、模式創新。雷軍一創新,小米幾年時間成爲一家世界級的手機企業;華爲一創新,不但是世界第一大網絡交換設備企業,還成了第二大手機終端企業;閑來無事搞了一個打車軟件,眨眼之間就成了滴滴這個巨無霸;解決最後一公裏出行搞了共享單車,結果很快也成了獨角獸企業······
  中國這個市場太大了,14億人的市場,當經濟的發展、知識的爆炸激活了市場後,這個市場有無限的需求等著開發,誰能針對市場進行創新,給出創意,在現代金融資本市場和技術活躍的新時代,很容易就能形成突破,企業很可能短期內就能膨脹爲一個非常大的企業。
  所以,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創意、創新、開拓的時代,這個時代所剩的時間也就是三五年了。三五年之後,新時代又將進入新的階段。因此,在筆者看來,大家應該抓住創新、創意的時代,對技術進行創新、工藝進行創新、對模式進行創新,充分利用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來快速地讓自己發展。在現階段,由于中國進入了消費膨脹的階段,只要你能在自己的熟悉的領域找到需求矛盾點,並且解決這一點的矛盾,只要市場足夠,很容易就能發展得起來。
  創新創意的時代,需要的條件就是有知識、有文化、有思想,還得思維活躍、嗅覺靈敏能夠快速捕捉市場機會。

  第五個十年特征:專業與精深。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最近的一篇報道沒有,報道中明確列出了今年頂尖科技、金融企業招聘應屆畢業生的薪水,像人工智能、大數據、算法等相關專業的高精尖人才,畢業少則30多萬的薪水,多則高達56萬的薪水。這種起薪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他們用不了幾年,在行業內有了經驗,年薪很快就將是以百萬爲單位計算,高端人才用5年時間年薪達到三五百萬根本不是什麽神話,所以未來一個30歲左右的大公司高級技術人才開豪車住豪宅不要感到吃驚。
  他們憑什麽拿那麽高的薪水?憑的就是在新行業、新領域的專業與精深。說白了,中國市場足夠大,但新行業、新領域的人才還不夠多,資本爲了占領未來市場會進行巨資投入,相關行業的人才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而且,就創業而言,到了改革開放後第五個10年,僅僅憑一個創意、創新想實現大發展將是一個基本不可能的事情了。爲什麽?因爲以後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時代,很多行業中的人都將因爲科技進步而被淘汰,這些人大部分將進入服務業。服務業收入雖然未來會水漲船高,但整體不會高到哪裏去,因爲那是一個大衆行業。真正高薪、高收入的,一定是在新興的行業、領域有足夠強大的專業能力或對某個行業研究得足夠精深,只要你擁有了這種大多數人所沒有的壁壘,就可能實現自己身價估值的大幅提升。
  所以,不要再覺得數學、物理、化學這些基礎學科沒用了,這些學科未來將會煥發青春。譬如,現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都招收算法領域的尖子生,但這些很多專業就是學的應用數學。未來,像新材料、生物科技需要的都將是物理、化學專業。所以,專業、精深將是下一個十年的高收入重點。
  所以,2020年到2030年這個階段將是專業、精深人才的天下。各位家長們,好好研究一下新時代下的各種變化吧,讓你的孩子報一個發展潛力巨大的行業,不但不爲就業發愁,出校門就是高薪。多注意名牌大學裏邊新開的專業以及研究一下他們爲什麽開這些新專業,多注意教育部關于高等教育方面的規劃,會有幫助的。一個家庭的未來,很可能就取決于孩子高考的一個選擇。

  第六個十年特征:眼界與境界。
  到了改革開放的第六個十年,也就是2030年到2040年,這是時代真正能取得大成就的人,筆者認爲靠的就是眼界與境界了。到了這個十年,像專業、精深的人才經過十年以上的培養其實已經非常多了,就像現在的普通工科生一樣。大家都很專業、精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然靠專業、精深就很難再快速蹦到精英層面了。
  那麽,到那時候是哪些人的天下?筆者認爲是眼界與境界。因爲,等到了2030年之後,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的科技水平已經趕上甚至部分已經超越了絕大部分發達國家。在這種情況下,真正的機會在于如何進行跨領域的突破。跨領域的突破,可就不僅僅是創意、創新、專業、精深所能解決的了,而是需要眼界和境界。在擁有足夠強大的專業知識、有足夠敏銳的嗅覺和創新能力的情況下,立足于眼界足夠寬、境界足夠高,去發展跨領域的學科,去打破各領域的藩籬,實現融合性的大突破、大創新,這樣的人才在那個時代才能做大事、獲得大成功、發大財。
  所以,在筆者看來,如果你的孩子現在剛剛出生或才有幾歲,那麽除了要教他努力學習外,還要教會他放開眼界、提升境界。這樣,等他們成長起來之後,進入那個時代就可能成爲時代精英。

  如果大家注意,會發現時間越往後取得大突破、大成果、大成功的難度會越高。是的,這是肯定的,這就是社會的進步,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時代特征,就像80年代光憑膽大就能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一樣。
  當然,這裏需要說的是,無論怎麽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所以讓你的孩子好好讀書、學習,將來一定是能派大用場的。在14億人市場+外部巨大市場的融合下,人類社會的分工在未來將會得到新的大發展。這些分工將使得很多傳統的行業、崗位都將消失,相關人群將會被送入服務業。那麽,在移動互聯網爆發的狀態下,那些幹科研的、藝術創作的人群的價值,將會被更加明確的凸顯,這一點實際上已經在演藝圈有所體現了。
  看完本文,是否明白了現階段該怎麽努力了?創意、創新、開拓是現階段獲得成功的捷徑,要想獲得持續成功就得專業、精神,未來還得有眼界、境界。
  努力吧同志,僅僅靠創意、創新都能幹大事的年代,還不走起?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