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亞洲大學競爭,中國即將勝出

亞洲大學競爭,中國即將勝出

來源: 世界日?/日期: 2017-10-28

  英國教育研究機構QS日前公布2018亞洲大學排行榜(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18),列入排名的400所卓越大學,中國大陸占103所、台灣25所、香港七所、新加坡三所、澳門兩所。表面上看,大陸占有率最高,但以中國大陸有2300所高校相比,入榜比率其實不算高。台灣首位的台灣大學,排名比去年下滑四名,只得25名,在台灣引發議論。
  新公布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2018年全球最佳600所大學排行,台灣有24所大學入榜,比去年16所增加八所。大陸、香港及澳門共有179所學校入榜,大陸延續去年旺勢,但只有兩所大學搶進世界百大,北京清華排名第64、北大退居65名。以兩岸四地在亞洲地區的排名看,香港排名比大陸、台灣都靠前。新加坡位居龍頭,擠下日本。
  亞洲各國高度重視大學排名,大陸因爲預算充裕,展現沖刺勢頭,排名不斷靠前,一直在進步。而台灣面臨經費不足,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加上大陸啓動向台灣高薪挖人,使台灣高教環境雪上加霜。
  英國QS排名的400所卓越大學中,中國大陸有103所,占比達四分之一。但事實上,大陸高校多達2300所,卓越比率在華人社會應是最低,因爲其他四地的高校都遠少于大陸。因此,若將卓越範圍限縮到前100名,這種現象就更明顯:大陸有23校入圍、台灣11校、香港七校、新加坡三校。若再限縮到50校,則大陸有九校、台灣有五校、香港有五校、新加坡有兩校,顯示大陸和台、港、新平分秋色,沒有明顯優勢。而若將範圍進一步限縮到前十名,則大陸更以三校,落後于香港的四校,新加坡則仍保有高居最前位置的兩校。
  對這項排名,台灣學界感到不平,因爲它評估的比重是:學術聲譽(30%)、雇主聲譽(20%)、師生比(15%)、論文引用數(10%)、論文數(10%)、博士生導師數量(5%)、國際教師比率(2.5%)、國際學生比率(2.5%)、入境交換生比率(2.5%)、出境交換生比率(2.5%)。換言之,學校聲望就占了半數權重(50%),國際化程度也占10%,真正學術內涵只占25%,對高度重視學術,但較少著力于國際化的台灣大學,相對不利。
  另外,台大近來一直抱怨,政府預算已遠低于其他相互競爭的大學。以今年大學預算爲例,北京清華大學預算增加51億人民幣,總額達233億人民幣。北京大學有195億人民幣、浙江大學有150億人民幣,而台大卻只有160億新台幣,折合僅35億人民幣,預算總額不到北京清大的六分之一,少得可憐。
  台灣公立大學預算近年停滯不前,大陸卻年年大幅提升,台灣高校已難招架。台灣在教育資源分配上,還存在濃厚社會主義氛圍:十年前諾貝爾獎得主、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主張以五年500億元新台幣額外預算,支持台大和清大或交大,打造全球頂尖學府。但消息公布,立刻受各方質疑:爲何獨厚台大?教育部門只好平均分配給所有公立高校,還撥出部分資源給優質的私立大學,統統有獎下,平息衆怒。結果台大只能分配60億,且限用于研究和教學,不能改善偏低的教授待遇,自然無法吸引優良師資。
  如今,台灣剛通過"年金改革",國立大學教授月退休俸將被刪減半數,無異雪上加霜。例如,台大財務金融系已數年招不到適宜師資填補缺額,只要看上的師資,立刻被香港或新加坡搶走;年金改革後,各公立大學更興起"教授逃亡潮",有能力的教授紛紛往境外高校跳槽。
  大陸高校崛起,2015年是裏程碑。因爲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2016年全球學科排名,工程學院第一名頒給北京清華大學,強壓百年來的首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震驚全球學界。而全球前十名中,中國和美國居然各占一半,讓人印象深刻。而台灣大學被抛到35名,排名在新加坡、香港幾所頂尖大學之後,甚至不如27名的馬來亞大學,令人驚訝。
  中共19大日前召開,台灣籍的黨代表、複旦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盧麗安受到外界矚目,她正標示未來將有越來越多台灣籍教授,投奔大陸。福建已提出,三年內將以高薪,向台灣征求1000位教職,台灣教職人才可能被掏空。台灣如不改變大學教育政策,留住人才,未來高校競爭大概難有希望,目前偶見的傑出表現,只能看成"?光返照"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