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資訊][銀行]《社論》台灣金融業的未來在那裡?

[資訊][銀行]《社論》台灣金融業的未來在那裡?

《社論》台灣金融業的未來在那裡?

 最近經濟學人研究機構(EIU)進行二○二○遠景全球調查研究 ,其中有關台灣的調查報告,預估未來十五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將在三 %的低水準,工業發展可望升級到較高層次,服務業將接續製造業過 去的佳績,惟獨金融服務仍將遠落後於香港、新加坡,是台灣經濟長 期發展的致命傷。

  如果說產業是經濟的骨幹,金融就是經濟的血脈;血脈不通暢,經 濟發展的遠景自然受到很大的侷限。台灣金融服務業發展落後整體經 濟發展是存在已久的老問題;亞洲金融風暴後期國內爆發本土型金融 風暴,對金融發展更是一大挫折。原本政府可以利用此一契機,對金 融業進行全面的整頓與體質改造,遺憾的是,扁政府錯失了良機,「 一次金改」只是由政府以一兆多元的稅金及補貼為代價,讓金融業打 消呆帳,渡過難關。這種「業者犯錯,全民買單」的偏差做法,讓部 分不肖業者有恃無恐,非但未思考如何提升競爭力,反而為追求短利 ,以形同高利貸的方式擴充消費金融業務,在全無徵信的情況下,濫 發信用卡及現金卡,終致引發卡債風暴。

  儘管主管機關金管會一再表示卡債問題已獲控制,但實際情況卻仍 讓人憂慮。從相關統計數字來看,截至今年六月底止,全體發卡銀行 轉銷呆帳估計高達二千三百億元,今年上半年轉銷呆帳即超過一千二 百億元,估計全年轉銷呆帳金額可能達一千八百億元到二千億元,為 去年七一四億元的三倍左右;估計呆帳比例在二成五至三成左右,卡 債族至少七十萬人。雖然金管會已啟動債務協商機制,但協商成功金 額約五百億元,佔逾放及呆帳累計金額約僅二成左右;前幾個月因為 國內股市回春,債務人繳款率大致正常;但隨著股市大幅回檔,預估 未來幾個月繳款情形很可能每下愈況,卡債高峰期顯然還沒有過去。

  雙卡呆帳對銀行的衝擊至為可觀,去年全體金融機構因打消呆帳造 成盈餘縮減為七八六億元,僅為前年的一半左右;今年卡債問題快速 惡化,上半年銀行盈餘已被卡債蝕光,全年甚至可能呈現大幅虧損, 尤其雙卡業務比重較高的幾家民營銀行,卡債的嚴重虧損讓原本就不 太健康的體質更形惡化。

  卡債問題已讓金融業者元氣大傷,更讓人擔憂的是,部分體質差、 規模小的民營金控公司利用政府推動錯誤的「二次金改」政策,以極 低的成本吃下規模數倍於己、體質良好的公股金融機構,既形成市場 的壟斷力量,坐享不當的暴利,同時藉此掩蓋卡債虧損及經營不善的 問題。最不可原諒的是,這些民營金控公司並沒有因為規模擴大而提 升競爭力,進軍國際市場,反而在有限的國內金融市場,大玩財務槓 桿遊戲,利用社會大眾的資金甚至假借外資名義,不斷進行投機取巧 的金融併購行為,或在公股勢力衰減的大型金融機構「插旗」,企圖 擴充版圖,攫取更大的壟斷利益。而主管機關監督不周、紀律不嚴, 更讓業者肆無忌憚。這種違背市場競爭法則、紀律廢弛的金融市場結 構重整,對長期金融競爭力的傷害實在難以估計。

  金融機構體質愈來愈脆弱,但是,國內市場卻是愈來愈小。製造業 大規模外移,投資意願低迷不振,對國內金融服務的需求大幅減少; 近幾年快速擴充的消金業務又因為卡債問題大幅萎縮,金融業發展空 間受到嚴厲限縮。再加上,中央銀行為刺激國內出口,長期採取低匯 率政策,在外匯市場大量買匯,釋出新台幣資金,讓金融市場游資充 斥;近三年平均有將近四兆元的閒置資金找不到出路,這更進一步壓 縮金融業的獲利空間。而在爭取海外市場方面,國內金融業者國際化 程度嚴重不足,腳步跨不出去;大陸市場開發又受限於兩岸政策,政 府所楬櫫發展區域金融服務中心的目標,只是畫餅充飢而已。

  EIU調查報告不看好台灣金融的未來,其實也是很多外商銀行及 國際投資機構的共同看法。政府推動一次及二次金改落到這樣的評價 ,可以說其來有自;主其事者必須痛切反省,革除錯誤的觀念與做法 ,重新建立金融紀律,促進市場有效競爭,不此之圖,想要讓金融業 翻身,只是緣木求魚罷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