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中國實際控制黃岩島已4年 潛力很大

中國實際控制黃岩島已4年 潛力很大

來源: 觀察者網/日期: 2016-05-03
  在美軍將數架A-10攻擊機派遣至菲律賓之後,有人開始高調炒作黃岩島局勢。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稱,美軍在4月下旬已經3次派軍機飛近黃岩島“附近”——即便距離黃岩島還有100多海裏;個別媒體也趁機想搞個大新聞,說黃岩島填海工程已經開工了,西方某些人隨後跟著把中國給批判一番,一時間好不熱鬧。
  個別人拿黃岩島說三道四,筆者覺得其實很不錯。要知道這個中沙群島唯一出水的島礁重新成爲媒體熱點的時間點,正好是“黃岩島模式”成功實踐4周年的檔口,等于提醒我們不該忘記這個奪回實控權才剛剛4年的島礁。借此機會,筆者這就來分析分析在黃岩島一帶展開進一步動作的可行性。
  翻開百度百科中黃岩島的詞條,簡介如下:“曾用名民主礁,元朝起納入中國疆域,後來長期管轄,是中國固有領土……位于東經117°51 北緯15°07′,距菲律賓呂宋島西岸約230公裏,距廣州約1112公裏,是周邊數十萬平方公裏海域內唯一露出水面的礁盤……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8個字在地理教科書中非常常見,以至于很多同學對此都沒有一個直觀概念。黃岩島究竟有多重要?一張地圖足夠說明問題:

  這張地圖來自于一個實時查詢船舶動態的公衆服務網站,每一個綠點代表著一艘船只。這些船舶在南海沿著西南-東北方向,以及菲律賓西部沿海形成了一條主要海上交通線,而黃岩島(圖中紅點)就如同一個崗哨一樣,位于這兩條交通線的夾角上。在黃岩島如果能有一個燈塔、港口,對于來往船只是一個很大的福音。
  雖然根據確定菲律賓領土範圍的1898年《巴黎條約》、1900年《華盛頓條約》,以及1930年《英美條約》,黃岩島完全位于菲律賓領土範圍西部界限——東經118度線以西,但黃岩島直接面對著菲律賓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以及馬尼拉政府控制力相對最強的呂宋島,距離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只有300公裏。什麽概念?也就是上海到南京的距離而已。
  而在呂宋島,該島的人口和經濟重心都集中在西海岸一帶。正因如此,菲律賓東海岸的海上交通發達程度很難與西海岸相提並論——上圖也證明了這個觀點。這同時意味著菲律賓的船只要出海前往中國、日本、韓國、美國,他們的船長幾乎肯定要和黃岩島打一個照面。
  雖然中菲兩國在經濟上有著非常廣泛而深入的合作,但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已經幾乎不幹涉菲律賓的內政。在政治上,菲律賓是一個以美國爲准宗主國的半殖民地國家。今天的美國高喊著“重返亞太”的口號,馬尼拉的當權者自然也要學會跟風使舵,即便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也必須要在黃岩島問題上和中國對著幹。
  我們可以暫時站在菲律賓一邊思考一下:如果中國在黃岩島建設一個雷達站,即便南海開戰時必會成爲第一批打擊目標,但在和平時期,它也足以讓蝸集在蘇比克灣和克拉克空軍基地的美軍坐立不安;如果島上再擺上一個團的戰鬥機,或者是一個營的遠程防空導彈……哎呀呀,畫美不看。
  當然除非菲律賓作大死,否則中國不可能對菲律賓展開滅國之戰,即使在2012年5月8日下午徹底恢複對黃岩島的實際控制權之後,中國漁政、海警在黃岩島的系列執法行動也沒有對菲律賓的國家安全構成任何威脅。
  當然筆者要強調的是,黃岩島的面積雖然小,但中國的領土一寸也不是多余的。黃岩島是中國漁民傳統的漁場,中國漁民祖祖輩輩在此打漁,而且黃岩島對我們也有著特別的國家戰略安全意義。
  在我國的四大邊緣海裏,渤海雖然沿岸保障設施齊全,但只有18米的平均水深並不適合戰略導彈核潛艇活動,黃海、東海40-70米的平均水深也不適合,更不用說周邊國家已經在琉球群島部署了若幹海底聲呐,而且日本也有著較爲強大的反潛能力。
  至于南海,其中部深海平原中的4000米平均水深遠遠大于黃海、渤海和東海,而且南海艦隊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
  在海峽兩岸實現統一,解放軍海空力量駐軍台灣省並在台東、花蓮兩縣建設核潛艇基地之前,南海海域就成爲了中國最適合戰略核潛艇活動的海區。根據公開的報道,我軍的094核潛艇已經被部署到了海南省,因此將南海海域建設成一個有己方水面艦艇、航空兵兵力以及水下力量保護的“堡壘海域”,對潛在敵國展開戰略核威懾,是目前我國戰略核威懾建設的發展方向之一。
  實事求是地說,南海作爲堡壘海域,其綜合條件根本無法與俄羅斯的巴倫支海、鄂霍次克海相提並論,暫且不說巴倫支海、鄂霍次克海距離假想敵目標比南海更近,更重要的是巴倫支海、鄂霍次克海周邊的地緣政治環境比南海簡單得多,俄羅斯在這兩個海域無需面對類似于越南、菲律賓和中國台灣地區這麽多的對手。
  鑒于南海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黃岩島對于中國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擁有一個完成填海工程,部署有水下聲呐和島上輔助設施的黃岩島,我們就能形成對整個南海的有效覆蓋,不但有利于周邊航行船只的安全,更能和海南島、西沙群島、永暑礁、美濟礁、渚碧礁,未來還能加上台灣島、澎湖列島等島嶼,形成我們自己的“島鏈”,有助于我國建設南海“堡壘海域”、發展三沙經濟的戰略需要。
  自古以來,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曾廣泛地利用填海造地這種人爲添附的方式來擴展領土,而且從法律角度上講,國際法允許國家和地區實施填海造地,乃是不爭的事實,更何況在島礁上填海造地,也並非中國率先爲之:在最近同樣作爲熱點地區的沖之鳥礁,日本人早在1987年就開始在那裏大肆填海造地了。
  日本圍填沖之鳥礁的目的,是要讓這個遠離世界航運主要交通線、面積不足10平方米的礁石成爲人工“島”,並以此爲依據主張47萬平方公裏的專屬經濟區和約25.5萬平方公裏的外大陸架,從而實現侵吞公海的目的,這與中國有著很大區別。

  黃岩島和沖之鳥礁的地理位置對比
  對于中國而言,黃岩島填了比不填要好,更何況黃岩島在中國的實際控制之下已經長達4年。正因如此,與中國存在結構性矛盾的美國是非常不願意看到這一幕發生的,美國國內甚至有人開始鼓噪,將黃岩島納入《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協防範圍之中,希望這一舉動能“嚇退”中國在南海建設的決心。
  要強調的是,黃岩島的礁盤周緣長55公裏,面積達150平方公裏,比目前南沙群島第一大島美濟礁要大上2-3倍,是南海諸島中最大的一個。這不僅意味著黃岩島未來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也意味著黃岩島的填海工程量將會是非常巨大的。還要特別指出,黃岩島“光複”至今僅僅只有4年的時間,當地的海況數據積累了多少還是一個未知數。
  對于填海工程而言,黃岩島的優厚地理位置也有一個負面效果:氣候條件惡劣。且不說中沙群島經常是台風策源地,形成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風氣旋,越過菲律賓進入南海時幾乎必然要經過黃岩島,這對于填海工程而言可不是個好消息,要知道越南在非法占領的中國南華礁填海被台風吹毀,還是不久以前的事情…… 

 2015年太平洋台風季台風路徑圖,黃岩島可謂是南路台風的必經之地
  正因如此,筆者認爲黃岩島的填海工程可以搞“溫水煮青蛙”式的漸進式分期開發,既適應我國海工設備的發展腳步,又可以逐步試探、侵蝕美國和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底線。用大約兩到三期的時間完成工程,到時候黃岩島,甚至整個南海局勢都會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