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資訊]中概、資產是台股未來兩年主流

[資訊]中概、資產是台股未來兩年主流

台股近年來上漲的最大隱憂,就是市場籌碼太多,資金太少。一九九○年代波灣戰爭發生時,台股全部掛牌家數不過上百家,電子股也只有排到股票代號二三一七的鴻海,交投熱絡時,成交量常常超過一千億元,許多股票每天漲停,想買都買不到,但現在卻今非昔比,儘管成交量偶爾也有千億元水準,但掛牌公司早已突破一千家,同樣的資金根本拉抬不了股價。

同業個股表現差異大

籌碼和資金的消長,讓台股長期陷入盤整,雖然上市公司細分為十九大類股,但由於市場資金有限,主流股輪流執掌,使得各類股表現差異極大,往往一漲一跌間就相互抵銷,加權指數自然沒有上漲空間,有些個股的成交量甚至猶如一灘死水。



擅長技術分析操作的人一定深刻感受到,這些年如果依賴指標訊號進出,肯定被修理得很慘,尤其是中鋼、台塑等大型股,更是絕無例外。很多市場老手過去只要觀察美股動態,並配合純熟的技術分析,就可以穩操勝算,但如今面對每年不過數百點的狹幅盤整,純技術面操作的人已經自嘆黔驢技窮。


這樣的衝擊也讓台股出現質變,不再發生齊漲齊跌的現象。例如,過去封裝測試基本面轉佳時,所有族群都會上漲,套一句投資學的玩笑話,就算用飛鏢選股都會賺到錢,但現在,光是前兩大龍頭股日月光和矽品,走勢、方向就不盡相同,而晶圓代工聯電、台積電亦有類似情況,聯電股價瀕臨破底,台積電股價卻穩如泰山。


日前DRAM類股股價紅火,但是仔細端倪個股K線圖,南科、華亞科行情啟動時,茂德股價幾乎原地踏步,等到南科股價高點過了,激情結束,茂德才因為聯電投資而有加溫現象,同類股的短線差異都尚且如此,更遑論長線。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