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遼甯艦甲板新出現2條巨大黑印 原因是

遼甯艦甲板新出現2條巨大黑印 原因是

來源: 中國軍網/日期: 2016-03-28


  不過最近曝光的一系列有關遼甯艦的照片顯示,它確實沒有當"宅男",而是在我們不知道的時間和地點默默訓練。比如此圖,注意遼甯艦著陸跑道中間的黑印,這是艦載機著艦時輪胎留在上面的殘渣痕迹,跑道用得越久,痕迹就越多原文配圖:遼甯艦甲板。
  解放軍專家曾說,“中國航母不是宅男”。遼甯艦服役已數年,除了幾次網上有據可查的出海以外,遼甯艦似乎在公衆視野中“銷聲匿迹”了。不過最近曝光的一系列有關遼甯艦的照片顯示,它確實沒有當“宅男”,而是在我們不知道的時間和地點默默訓練。比如此圖,注意遼甯艦著陸跑道中間的黑印,這是艦載機著艦時輪胎留在上面的殘渣痕迹,跑道用得越久,痕迹就越多,這一大片痕迹足夠說明遼甯艦在拍攝照片的時候就已經進行過大量的著艦測試。
  海軍遼甯艦政委梅文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改革當前,作爲牽動祖國和人民殷切目光的首艘航母,怎樣加速形成戰鬥力?率艦出海訓練歸來,他與黨委一班人促膝長談,謀開局譜新篇。從他的思考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個步履铿锵的“戴明盟”,看到了中國海軍滑躍14°起飛的壯美航迹。
  有一種痛,雖然結上了厚厚的歲月疤痕,卻依然讓人痛徹心扉。每次隨遼甯艦駛過黃渤海,在那片120多年前的古戰場,甲午硝煙無時不在我腦海中升騰激蕩。曆史是一面鏡子,如果我們落入“醉太平”的幻覺,也許更大的危機就潛伏在那片波濤之下……資料圖:遼甯艦出海歸來。
  有一種痛,雖然結上了厚厚的歲月疤痕,卻依然讓人痛徹心扉。每次隨遼甯艦駛過黃渤海,在那片120多年前的古戰場,甲午硝煙無時不在我腦海中升騰激蕩。曆史是一面鏡子,如果我們落入“醉太平”的幻覺,也許更大的危機就潛伏在那片波濤之下……
  去年10月,中央軍委召開改革工作會議的前夕,國家文物局確認“丹東一號”沈船爲中日甲午海戰中沈沒的致遠艦。當時,我內心就有一種沖動:真想潛入大海深處,穿越時空去問一問那些壯烈的冤魂,駕駛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鐵甲巨艦,你們是怎麽敗的?
  反思昨天那片海,是爲了明天心中的海。說起航母,一提到艦載戰鬥機著艦,人們就會不約而同想起那句畫面感極強的話:刀尖上的舞蹈。其實,作爲航母人,每一天都充滿著全新的挑戰,每一次試驗、訓練都融入了我們伴隨著航迹的深深思考。距離戴明盟首次駕駛殲-15艦載戰鬥機實現“驚天一落”已經過去了 3年多後,我們一個一個崗位摸排定位,一個一個工作流程進行優化整合,朝著既定目標邁出了一個又一個堅實的腳印。
  2016年新年到來的前一天,國家有關部門公布了我國第二艘航母投入建設的消息。喜訊傳來之際,遼甯艦正按計劃出海訓練,作爲我國首艘航母的建設者,我們全艦官兵無不歡欣鼓舞。但這也催生了我更加強烈的緊迫感和使命感——作爲牽動著祖國和人民殷切目光的首艘航母,我們怎樣加速形成戰鬥力?怎樣在每名航母人心中打造一艘永不沈沒的“精神航母”?
  海軍遼甯艦政委梅文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改革當前,作爲牽動祖國和人民殷切目光的首艘航母,怎樣加速形成戰鬥力?率艦出海訓練歸來,他與黨委一班人促膝長談,謀開局譜新篇。從他的思考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個步履铿锵的“戴明盟”,看到了中國海軍滑躍14°起飛的壯美航迹。圖爲遼甯艦艦載機帶彈訓練超猛畫面。
  “風雨裏走來,陽光下成長,複興偉業勇于擔當,巨艦犁海飛鲨翺翔,劍指深藍夢向遠方……”《前進吧!遼甯艦》的激昂旋律時常躍動在我的心頭。新的一年,我們將深入挖掘並提煉航母接裝以來形成的“航母精神”,用光榮傳統和紅色基因凝聚官兵的“精氣神”;我們將把艦歌與“永遠忠誠、永爭第一”的艦魂、“尚德精武、至誠報國”的艦訓一起,打造成遼甯艦特色文化,讓曆史榮耀在每一個航母官兵心中流淌傳承。
  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遼甯艦從“零”開始,已邁出艱難的第一步,我們也清醒意識到,今後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比起步階段一定更爲艱巨和複雜。 在改革強軍的大幕已經開啓的今天,我們將牢記領袖的囑托,激發前行的巨大動力,我們將爲航母形成戰鬥力和保障力不懈努力,爭取早日向祖國和人民交出一份優秀的答卷!
  勝仗靠嘴喊不來,改變靠等喚不來——
  我牢記不變的誓言,但我不能重複昨天的自己
  習主席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爲導向。謀劃新年度工作,貫徹落實強軍目標,也應該增強問題意識,樹立問題導向。陸軍第41集團軍某師政委王洪斌在謀劃新年度工作時緊盯制約戰鬥力提升的“瓶頸”問題,影響部隊全面建設的“短板”問題,官兵普遍關注的改革問題,提出新思路、探索新辦法、謀劃新對策。
  這幾天,許多官兵都在熱議央視的開年大劇《陸軍一號》。作爲一名在陸軍部隊學習、工作了30年的老兵,我聽到這部劇名又是別有一番思緒在心頭:過去的時代已經結束,陸軍建設發展的瓶頸究竟該如何突破?
  改革來了,我們就像騎自行車上坡,少蹬一腳就會倒退。如果錯過發展的“窗口期”,落後對手的將不再是“時間差”,而是更難追趕甚至永難彌補的 “時代差”。基于此,師黨委在籌劃新年度工作時一致決定,我們必須真刀真槍地改,大刀闊斧地改,把以前不敢突破的藩籬穿過,把以前不敢趟開的新路闖過,讓人人痛恨的“五多”絕迹,讓訓風演風考風持續好轉……目的只爲了一個——打勝仗!
  勝仗靠嘴喊不來,改變靠等喚不來。這幾年,我們師多次參加聯演聯訓、國際軍事競賽,我們感到最缺的還是人才,特別是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師屬某團在去年一次演習中,盡管上級配屬了空軍、陸航等新型作戰力量,但是由于指揮員平時研究得不深不透,結果吃了敗仗。痛定思痛,在新型軍事人才培養上,我們突出針對性、區分專業性、強調實用性、把握融合性,著力培育鍛煉“信息化、聯合指揮、作戰研究、戰略謀劃”四種能力,引導大家由單一專業素質縱向積累提升,向海陸空火箭軍諸軍種橫向拓展豐富,實現能力“重塑”。
  在基層一線調研,不少主官的擔憂令我寢食難安:是戰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還是安全出了事成績全歸零,這兩個零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切除思想之腫瘤,遠比剔除肌體之腐肉艱難。要讓戰鬥力標准進一步落細落實,需要我們擎起改革這面大旗,以改革激發活力、釋放戰力、增強定力。開訓動員上,師黨委向全師官兵鄭重承諾,爲了打勝仗,再大的風險我們也敢冒,實兵實裝實彈課目打遍、實爆實噴實毒課目訓遍,把演訓場上的花架子、假把式統統趕走。
  細細數來,自2004年擔任團政委以來,我已連續在師旅團主官崗位工作了12年。有人問我,每天在野戰部隊肩扛千斤重擔,是否累了、疲了、倦了?我想起了自己當年在入伍志願表上鄭重所填的誓言:只要祖國需要,我願第一個上戰場!我牢記不變的誓言,但我不能重複昨天的自己。
  昨日第二炮兵,今朝火箭軍——
  我擁有了一枚嶄新的臂章,我心中要有一條嶄新的彈道
  從“兵”到“軍”的一字之變蘊含著什麽?100發導彈成功飛天意味著什麽?新起點新征程上如何履行新使命新擔當?這是火箭軍某導彈旅政委劉仁喜萦繞腦海的問題。從他的新年願景中,仿佛聽到了奔騰澎湃的铮铮誓言,看到了官兵們以嶄新的姿態仗劍沖鋒的铿锵足迹。
  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剛跨過新年,部隊凱旋回來,官兵們帶著成功發射我旅曆史上第100發導彈的榮光,千裏高歌返回營區。明天,黨委會上就要研究新年度工作了,我的思緒也在追憶過去、思考當下、展望未來中交織激蕩。
  在這個寂靜的夜晚,再一次學習《中央軍委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耳畔回響起習主席對新成立的火箭軍的訓詞,眼前浮現出新年度部隊建設發展的漫漫征程,一個聲音在重重地叩問心靈:拿什麽來迎接你,我們的火箭軍元年?

  前不久,官兵們摘下佩戴多年的“第二炮兵”臂章,換上了“火箭軍”的嶄新臂章。我想,一支部隊的整體轉型,遠不是換個臂章這麽簡單。改革是否精准落地,主要不是看名稱改了沒有、符號換了沒有,而是要看思想觀念改變沒有、體制機制理順沒有、管理效能提高沒有、高效指揮形成沒有。如果這些實質性問題沒有解決,那麽,形式上變化再多,也是“徒有其表,而無其實”。
  “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作爲旅政委,面對這場時代大考,敢不敢叫響“看我的”,排除各種幹擾,把功名抛在身後,模範帶頭促改革?能不能叫響 “跟我上”,補齊能力短板,把使命扛在肩上,立起領兵打仗好樣子?我在拷問自己,也在提醒自己——帶頭立起戰鬥力標准“硬杠杠”、用好戰鬥力標准“指揮棒”,帶領一班人率先研究訓練、一線組織訓練、常態參加訓練,引領和帶動全旅官兵把謀打贏、練打贏放在心上,把能打仗、打勝仗舉過頭頂。
  解放思想,就是解放和發展戰鬥力。新的一年,我們將掀起一場解放思想的大風暴,堅持以作戰的方式訓練、以訓練的方式作戰,按照“隨時能戰、准時發射、有效毀傷”的火箭軍能打勝仗的標准要求,鍛造具有“王牌”“底牌”作用的導彈勁旅。
  爲什麽近代中國長期落後挨打?一次次錯過軍事變革的機遇,一次次成爲“我爲魚肉”的落伍者。生逢其時,須不負時代!新的起點須有新的憂患。要用 “新形勢下,我們能打仗嗎?我們能打勝仗嗎?”不斷拷問反思差距,用“晝無爲夜難寐”“不待揚鞭自奮蹄”催生緊迫感危機感,爲能打仗打勝仗注入火箭軍特有的精氣神。
  夜已深,人未寐。子夜,一條思想的彈道在我的腦海裏延伸;新年,又一發導彈的彈道必將在茫茫蒼穹留下絢爛的彩虹。
  改革征程上,沒有一個崗位是旁觀席——
  改革與我息息相關,我的小小戰位連著改革強軍的夢
  改革,國之大事。大事當前,基層官兵如何在曆史的坐標中標定自身的方位,如何在改革強軍的征程上留下閃光的足迹?對于這個問題,成長于“巾帼傳令兵”隊伍的某部長話連指導員趙麗,用立足崗位、瞄准打贏的實際行動做出回應。她的此番心聲,也是每名基層帶兵人對于改革大考的心靈對答。
  這些天,連隊官兵從媒體上、專題教育裏學習改革精神,戰士們在振奮之余也有疑惑,不少人問我:“指導員,這次改革,動的是領導機關,與咱普通一兵有啥關系?”
  晚上查哨回來,四周一片寂靜。坐在床邊,我不禁陷入沈思:怎樣回答戰士的疑問,其實也是我對自身的心靈拷問。
  白天,我問三班上等兵王曉,改革給你帶來了哪些影響?她的回答很簡單:改革之後,機關變了,部隊番號代號、機關人員名單和電話號碼全變了,需要重新背記。現在深入想一想,戰士們看到的改革或許只是改變了電話號碼,可這背後蘊含了多少職能、結構和使命的變革。
  面對這樣的變化,我們該怎樣與改革同頻共振,順應改革要求創新崗位理念,催生新質戰鬥力的發展,這是我在籌劃新年度工作計劃時最先想到的問題。去年8月,連隊首次長時間執行野外基指通信保障任務,盡管最終任務圓滿完成,但也暴露出官兵能力素質單一的短板。
  改革是一道加減法,對我們而言,既要做好淘汰陳舊觀念的減法,又要做好拓寬能力素質的加法。因此,我們將以往的崗位標准:“語言美、態度好、遵章嚴、助人樂”,改成了“保障有力、技術過硬、一專多能”,最終還選取了有線搶修、光纖熔接、電纜接續等5門14項以往男兵的“專利課”,納入新年度女兵訓練計劃中。
  改革當前,我常常想起40多年前的那段連史。當時恰逢我軍又一次精簡整編,我連老一輩話務員不計個人得失,堅持開拓創新訓練模式,並將經驗總結歸納爲《話務員訓練教材》,成爲了我軍第一部話務員專業訓練教材。
  我想,這段曆史不正是對當前官兵們心中疑問的最好回答嗎!改革不是斷崖式的推進,而是在不斷繼承發展中接續前行,在改革進程中實現自身能力素質的躍升。沒完成的接著幹,已經有的求創新。連隊官兵在新年裏有一個共同心願——向老前輩那樣,抛開私心雜念,一錘接著一錘敲,將連隊在通信保障可視化、數字化等方面積累的先進經驗歸納編寫出一套適用于信息化戰場的通信保障培訓教材,滿足當今話務員的學習需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切莫言人微,改革征程上,沒有一個崗位是旁觀席。
  結 語
  1895年3月,日本,馬關,春帆樓,日本代表伊藤博文曾對中國代表李鴻章發出了一段堪稱推心置腹的追問:“10年前,我在天津時曾同大人談過改革問題,爲什麽直到現在還沒有一件事情得到改變呢?”
  一問百年成浩歎。“居安”于今天的我們這個民族、這支軍隊,需要做到的已不僅僅是“思危”這麽簡單……
  時代呼喚改革,形勢有利改革,問題倒逼改革,官兵心向改革。改革強軍是我們這一代軍人必須直面的心靈拷問!
  一滴水折射太陽的光芒。從4名基層帶兵人對新年度工作籌劃的思考中,我們感受改革強軍的心靈“火炬”、讀取夙興夜寐的心靈“陣痛”、描繪激流勇進的心靈“圖譜”。
  “事不前定,不可應猝;兵不預謀,不可制勝。”我們只有放眼世界,縱覽曆史,在思接千載、視通萬裏中,問道改革的路徑與智慧,才能力避改革進程中的險灘暗礁;只有以言立信、以行樹威、以上率下,才能充分發揮各級領導幹部推進改革不斷深化的重要帶動作用;只有堅持問題導向,敢于突破利益藩籬,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軍心所向,才能打通改革強軍的“最後一公裏”。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讓我們拿出破釜沈舟的勇氣、舍我其誰的擔當、闖關奪隘的拼勁,將改革強軍偉業進行到底!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